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本刊综合消息北京时间2001年1月10 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0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在顺利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已于1月16日19时22分在内蒙古中部准确返回并成功着陆.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03,(1):3-10
本刊综合报道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对我国全面掌握和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的“神舟”4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2号F火箭托举升空。火箭起飞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神舟”4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又迈出重要一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4次飞行试验,也是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这次试验将全面实现和验证各项载人飞行的功能和性能。按照研制计划,我国要发射若干艘无人飞船,然后实施载人飞行。这次…  相似文献   

3.
本刊综合消息北京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0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在顺利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已于1月16日19时22分在内蒙古中部准确返回并成功着陆。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获悉神舟二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消息后,亲笔致电祝贺,向参加研制和发射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5):435-435
1载人飞船系统 载人飞船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研制"神舟"号载人飞船。载人飞船采用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的三舱方案,额定乘员3人,可自主飞行7天。载人飞行结束后,其轨道舱继续留轨运行约半年,开展空间对地观测、科学与技术实验。该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  相似文献   

5.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及其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试验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给出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主要任务和技术指标,以及构型与布局、子系统设置与设备配套、飞行方案、发射窗口和飞行轨道等技术状态。概述了神舟五号飞船飞行试验问题归零、飞行任务引起的更改、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更改、其他原因引起的更改和工艺流程的变化等部分技术改进。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试验的成功表明,其技术可满足多人多天空间飞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乘着醒目的降落伞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安全着陆,3名航天员健康出舱,标志着"神舟"载人飞船首次交会对接应用飞行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神舟十号"飞船在轨飞行15天,其间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完成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飞行,是对"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至此,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完美收工,中国航天从此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研制阶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10,(4):47-47
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船二号”亚轨道太空旅游飞船3月22日在美国加州莫哈韦沙漠进行了首次试验飞行。飞船挂载在“白衣骑士二号”载机机翼下升空,成功完成了首次“系挂”试飞。试飞只持续了几分钟时间,是飞船和载机首次一同升空,但两者并不分离。这次系挂飞行标志着飞船开始进入试飞阶段。试飞将持续到2011年,包括系挂飞行、独立滑翔和动力飞行。  相似文献   

8.
20 0 2年 12月 30日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火箭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我国于 1999年 11月 2 0日首次成功发射“神舟”号飞船。按照研制计划 ,要发射若干艘无人飞船 ,然后实施载人飞行。这次发射的“神舟”四号飞船是整个研制计划中一次重要的飞行试验。飞船将在太空完成预定试验任务后返回地面。飞船在太空自主飞行和留轨飞行期间将进行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对地探测、综合精密定轨试验、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空间分离纯化实验、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验等…  相似文献   

9.
航宣 《中国航天》2005,(11):46-46
2006年10月12日上午9时整,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带着华夏儿女期骥的目光腾空而起,冲向太空.神舟六号的成功飞行,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必将极大地增强民族凝聚力,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强大动力.作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各系统配套研制单位,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全体干部员工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航天电器人是幸运的,因为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伟大创举有我们的参与;航天电器人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们与祖国一起享受到了神六腾空的成功喜悦.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3):239-239
6月11日17点38分,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搭载着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的“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火箭发射后570余秒,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大幕正式拉开。作为我国实施的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次飞行既是由“长征二号F”火箭和“神舟”载人飞船组成的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于我国全面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突破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技术、打牢空间站研制建设基础的意义深远而。  相似文献   

11.
载人航天 开启应用之旅 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于我国全面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突破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技术、打牢空间站研制建设基础的意义深远且重大. 此次任务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是,这是首次执行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的应用型飞行.对于神舟飞船而言,此次飞行成功实现了从试验型向实用型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12.
周建平 《航天员》2012,(4):42-43
2012年6月29日,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神舟力号飞船3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在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安全返回主着陆场。手控交会对接的实现,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2011年11月,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次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3.
一、应急救生的重要性 自1961年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以来,载人航天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前苏联先后成功地研制和发射了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等系列载人飞船以及礼炮号和和平号空间站。在此期间,美国先后研制成功了水星号、双子星座、阿波罗号等载人飞船以及天空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随着载人航天活动的发展,太空飞行的安全和救生问题也就显得愈加重要。 为了保障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国外在载人航天器的设计中均采取了一系列提高可靠性和确保飞行安全的措施,但还是难免  相似文献   

14.
张雪松 《航天员》2012,(2):66-67
1967年4月“联盟”1号飞船成功发射后,苏联就开始筹备载人飞船交会对接任务,这是苏联载人航天核心项目——N1-L3载人登月计划的需求。虽然N1-L3项目占用了大部分资源,但为了保障两艘“联盟”载人飞船对接成功,苏联还是进行了一系列对接试验。  相似文献   

15.
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神舟飞船第一次执行应用性飞行任务.在神舟飞船定型的同时,一直用于发射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也进入"成熟期". 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近日表示,长二F火箭已基本定型,并将在空间站建设和运营中继续执行载人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希望我们的成功能鼓励其他人……我们希望人们不但对载人飞行充满兴趣,还能从我们这里学到些什么,让更多的人受益。”——“太空船”1号设计师伯特·鲁坦美国时间2004年11月6日,著名的“安萨里X奖金”(Ansari X Prize)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科学中心举行颁奖。“太空船”1号——世界号第一架私人载人航天器,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两次成功地载人冲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达到了该奖项的要求。美国“标刻集成公司”(Scaled Composites Company)是大奖的获得者。“太空船”1号的设计者伯特·鲁坦毫无悬念地赢得了1000万美元的奖金。在颁奖典礼上,科学中心的负责人道格·金欣喜而感慨地表示:“8年前,我们也是在这里,当时我们说,总有一天,会有人去做从来没有人尝试过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雨水 《航天》2009,(5):60-61
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回收纪念封;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回收纪念封;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回收纪念封;中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返回纪念封  相似文献   

18.
联盟—27号载人飞船 飞行日期 1978年1月10~16日 航天员 得扎尼别科夫(指令长),马卡洛夫(随船工程师) 飞行任务 是一次短期的拜访性飞行。联盟—27号与礼炮—6号航天站/联盟—26号飞船三艘航天器对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庞大的“香肠式”轨道复合体。两批共4名航天员在一起进行了5天的科技和医学—生物学研究。飞行结束后航天员乘联盟—26号载人飞船返地。 联盟—28号载人飞船 飞行日期 1978年3月2~10日 航天员 古巴列夫(指令长),列麦克(前捷克斯洛伐克研究人员) 飞行任务 第一次外国航天员参加前苏联载人航天。飞船与礼炮—6号航天站对接飞行。两国航天员完成了苏、捷学者设计的研究项目,包括:从混合剂中获取特种金属;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的亮度变化;人皮肤里的氧状态;失重对海藻生长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9.
神舟5号载人飞船10月15日成功发射,并于16日成功返回。我国首位航天员登上了宇宙的殿堂,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成功之时,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集团公司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试验大队大队长许达哲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20.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实现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使中国航天向着载人空间站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参与者,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北京11所研制的泵阀系列产品在神舟飞船热控和环控生保系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载人飞船提供了良好的温度环境,为中国航天员营造了一个温暖如春的天上居住环境。为航天员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最关键的就是航天员的安危和整个飞行过程的成败,这要靠热控分系统和环控生保系统来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