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美国海军陆战队经过30年的工程改进计划发展了贝尔AH—1攻击直升机。美国海军陆战队已逐步使这种“眼镜蛇”直升机从4309公斤起飞重量的AH—1G增加到今天的6668公斤的AH—1W。在这个过程中,“眼镜蛇”直升机从简单的武装直升机发展到能携带各种导弹和具有夜间瞄准能力的攻击直升机。“眼镜蛇”直升机发展的下一步计划是使  相似文献   

2.
卡莫夫直升机公司于7月29日在莫斯科附近的Lgubertsy试制工厂公开展出第一架卡—60原型机,并预告至少要进行一个月的地面试验后再进行首次飞行。卡—60的研制工作从80年代就已经开始,目的是为俄罗斯军方提供中等重量级—6500公斤的直升机,以取代米—2和米—8直升机。1990年展出了它的实体模型,93年在  相似文献   

3.
新机纵横     
Z-11武装型直升机首飞成功2004年12月27日,中国第一个自行研究设计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Z-11武装型直升机首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直升机产业化、系列化发展又迈出坚实的一步,填补了我国轻型武装直升机空白,对于进一步拓展我国直升机应用领域,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Z-11武装型直升机是由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和中航技总公司为发起人,以“共同投资、共同研发、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市场原则,自筹资金,在国产Z-11型机基础上改进研制的一种轻型武装直升机。通过增加武器配置、安装武器火控系统和昼夜观…  相似文献   

4.
新机纵横     
中国民航总局向昌河集团颁发生产许可证 目前,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制造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Z-11型直升机,获得了国家民航总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这不仅表明Z-11型直升机可以批量投入民用生产和销售,而且也表明中国国产直升机在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Z-11型直升机是我国目前准一获得此证并通过全过程适航验证的直升机机型。  相似文献   

5.
信息集锦     
最近,贝尔公司决定生产430型直升机。该型直升机基本上是在230型基础上研制的,其重大改进包括:换装上新的动力装置;机身加长;桨叶改为4叶型。贝尔430直升机预计于1994年11月首飞,1995年交付。  相似文献   

6.
航空新闻     
Z-11型中继航拍直升机飞入中央电视台 前不久,中国中央电视台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Z-11型中继航拍直升机交接暨颁证仪式在北京昌平小汤山中国航空博物馆举行。这标志着我国国产直升机首次进入民用航空领域,也标志着中国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首次拥有了具有自主产权的专业直升机。中央电视台购买Z-11型专业直升机主要用于航空拍摄、电视信号中继、传输及大型节目电视转播任务。 Z-11型直升机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制,1994年12月实现首飞,1996年12月通过国家技术鉴定,1998年8月正式交付。它是我国自  相似文献   

7.
采用工程类比法和参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民用直升机研制费、生产成本和直接使用成本的估算模型,并对某型直升机的直接使用成本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符合目前国内外民用直升机的普遍规律。结合座公里因素,开发了基于能力的直升机费效综合分析模型,并将某型国产直升机的经济性与国内外竞争机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模型适用于民用直升机使用经济性的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27日,中国第一个自行研究设计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Z—11武装型直升机首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直升机产业化、系列化发展又迈出坚实的一步,填补了我国轻型武装直升机空白,对于进一步拓展我国直升机应用领域,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直升机     
2006年10月16日,中国直升机工业迎来了50周年大庆。回顾过去,可以看到中国直升机工业50年的历史是一部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创业史,是直升机领域全体人员不甘落后、激情进取的奋斗史。1956年10月16日,国家决定引进前苏联米-4直升机生产专利制造直5直升机,从此揭开了中国直升机工业发展的序幕。50年来,中国直升机工业作为战略性产业,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不断发展壮大。历经701、直6、直7、直8、直9、直11,我国先后研制生产了30多种型号共800多架的直升机,并参与EC120、S92、CA109等国际机型的研制,通过风险合作方式,研制直15型直升机,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尽管贝尔公司已成功地经营407型直升机,工业界认为该公司很可能于1998年初将其改进型206“喷气突击队员”引入市场,该机有效载荷增加了68公斤。“喷气突击队员”仍在旺销之中,这证明贝尔加拿大公司近来扩大生产是正确的举动,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某型直升机主减滑油冷却风扇性能测试试验情况,并对进口风扇和国产风扇的性能作了分析比较,为该型直升机国产化风扇性能作出了结论,同时为直升机用风扇性能试验总结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麦道直升机公司已得到新型MD600N直升机的首批批生产机身,开始对1996年末将要进行的这种新型无尾桨直升机的交付工作倒计时。机身由奥尔巴尼的艾尔公司装配,通用设备在麦道公司于1995年国际直升机展览会上宣布MD600N是MD520N改进型之后仅一年内就已运到梅  相似文献   

13.
《国际航空》2004,(5):38-40
国内制造商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及其产品 直-9系列发展简介 1980年哈飞自筹资金引进法国宇航公司技术专利生产直-9,当时的市场定位为军方装备。1991年完成国产化,开始批量生产并陆续交付军方。进入21世纪,民用直升机市场出现转机,潜在需求趋旺,为了适应这一市场需求,哈飞积极开展取证工作,2001年直-9A型直升机取得了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并正式将直-9民用型直升机命名为H410。为了适应高  相似文献   

14.
对直升机操纵系统一个重要参数──动刚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直升机操纵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直升机操纵系统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并推导出直升机操纵系统动刚度的计算公式。用机械阻抗法对某型直升机操纵系统动刚度进行了分析计算。对某型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性较好,说明力学模型正确、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
在直升机试飞中,要考虑旋翼与机体耦合产生的动不稳定性问题—地面共振和空中共振。本文针对某型直升机发生的地面共振现象,根据飞行状态和振动数据对该型直升机发生地面共振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引起的地面共振提出了解决方法,利用移动矩形窗方法识别发生地面共振时机体的模态频率和阻尼,为进一步研究直升机飞行中引起的直升机动不稳定性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航动态     
<正>中航工业某型直升机完成旋翼折叠试验直升机旋翼折叠是中航工业直升机所近年来攻克的关键技术之一。科研人员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2014年4月下旬,某型直升机旋翼折叠地面模拟试验圆满结束,标志着该型直升机完成重大的试验项目,可转入新的试验阶段。据参试人员介绍,从试验过程和结果分析,旋翼正常模式折叠/展开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型折叠直升机折叠完成后“展开”按钮不能正常弹起的故障现象进行探讨和分析。运用故障树分析法,结合该型直升机折叠系统工作原理,对可能引起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整理,并给出排故流程,保障了直升机折叠系统的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18.
某型直升机发生多起滑油温度偏高故障,影响直升机正常飞行和使用。本文介绍了该型直升机滑油温度探测和指示系统的结构原理,分析了滑油温度偏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及建议,为后续开展此类故障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于新研直升机,必须考虑旋翼与机身耦合不稳定性问题———地面共振和空中共振。以某型直升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飞行状态下实测载荷和振动数据对该型直升机空中共振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移动矩形窗方法识别了旋翼摆振模态的阻尼和频率,初步摸索了一套直升机空中共振实测数据分析和参数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20.
MD600N简介     
由于麦道直升机公司没有6座~8座直升视产品,使得麦道公司的一些客户只有另找其它公司购买而使麦道公司丢失了一大块市场。2年前,麦道直升机公司仅用13个星期将MD520N机身加长76.2厘米并改名为MD630N,便参加了在拉斯维加举行的1995年直升机展览会。展览后的反响证实麦道公司这一举措是可取的,因此便制定改型计划并把名称从MD630N改为MD600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