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6):50-50
2007年9月10日,英国卫星运营商Avanti通信集团称,将于2009年中期使用美国SpaceX公司的猎鹰-9火箭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发射HYLAS地球静止轨道(GEO)通信卫星,该卫星将是猎鹰-9火箭的首个地球静止轨道载荷,发射定价为3500万美元。猎鹰-9火箭首次演示发射预计2008年第4季度进行。欧洲航天局通信技术演示卫星HYLAS是一颗小型GEO通信卫星,将为欧洲提供宽带服务,该卫星的研发由欧洲航天局和私营部门联合资助。HYLAS卫星将演示多种技术,包括一种新型天线设计。  相似文献   

2.
风云 《卫星应用》2005,13(3):32-32
2005年8月29日,俄罗斯用“第聂伯”号运载火箭将日本的“光学轨道间通信工程试验卫星”(OICETS)和“创新技术演示实验”(INDXE)卫星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3.
航天短讯     
靳力  瞭望 《航天器工程》2007,16(1):87-88
美空军成功发射战术卫星-2美国空军2006年12月16日发射了战术卫星-2(TacSat-2),作为卫星快速生产、发射、运行的先驱。美空军研究实验室负责管理战术卫星-2,该卫星已经研发成一种响应型太空演示器,在24个月内发射就绪,而类似的军事航天器从设计到发射,需要10年或更久时间。这种  相似文献   

4.
科明 《中国航天》2001,(9):24-26,29
可复用运载器代表了未来航天运输技术的发展方向。在世界各航天发达国家和地区中,欧美和日本等都在为从一次性使用火箭时代向可复用运载器时代过渡进行着各种技术准备。美国政府在研制出了部分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后,还曾开展过空天飞机研制计划及 X- 33和 X- 34等可复用运载器技术验证计划,今后 5年里将动用 45亿美元开展“航天发射计划”( SLI),为第二代可复用运载器的研制工作开路。美国的一些私营企业也提出了多种可复用运载器方案,试图在未来的航天运输市场上抢得先机并有所作为。欧洲正在通过其“未来运载器技术计划”( …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09,(6):132-132
据美国航天网2009年9月25日报道,美国德尔它一2火箭当天在美国导弹防御局的一次试验飞行中,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两颗“太空跟踪与监视系统”试验演示卫星(STSS Demo),此次发射曾因天气原因和技术故障推迟两日。  相似文献   

6.
《航天》2009,(1):40-40
及时响应发射场是实现快速发射的重要基础设施,它将实现运载器的快速检测、快速星箭对接、快速加注等一系列低成本快速操作,同时加快发射计划的批准并采用快速发射流程,以满足及时响应发射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文恩 《中国航天》1993,(12):18-18
英国防御研究局的航天和通信分部准备制造两颗在静止转移轨道上运行的低成本卫星空间技术研究卫星(STRV)。卫星将用于宝石硅电子元件和砷化镓太阳能电池辐射加固试验。其中一颗卫星上还将载带美国弹道导弹防御局的4个探测器和技术演示器。 重55公斤的卫星将由阿里安4在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时作为搭载星进入轨道。之所以要使用静止转移轨道是为了使卫星每天能飞越地球辐射带4次。这样,卫星每年受到的辐射量将是位于  相似文献   

8.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30(2):F0002-F0002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一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二、一次性运载火箭的发展趋势尽管实现可重复使用是航天运载器技术发展的目标,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航天发达国家也在通过一系列计划推动这一目标的早日实现,但由于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难度大,牵涉的关键技术多,所以近期还无法取代一次性运载火箭。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国仍会继续重视发展和改进一次性运载火箭,并以其为主执行各类航天发射任务。与此同时,各种型号的一次性运载火箭将在提高运载能力和可靠性的同时,着力降低发射成本。(一)航天发达国家的主流一次性运载火箭仍在纷纷更新换代,大直径、少级数和大运载能力是主…  相似文献   

10.
螺旋卫星     
肖择 《上海航天》2010,27(4):13-13
据报道:2009年2月法国发射的两颗螺旋卫星在1年的运行中,由于辐照造成的动力损耗小于预想,目前这项任务计划继续运行直至2010年年底。两颗螺旋卫星质量均为117kg,携带红外探测器,运行于近地点600km,远地点36000km的静地转移轨道。螺旋卫星系统是一个演示器,由阿斯特姆公司为法国国防发展采购局(DGA)研制,将用于未来的作战天基预警系统。该卫星于2月发射进入轨道,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工程》2011,(1):75-75
据澳大利亚每日航天网2010年12月15日报道,“太空跟踪与监视系统”(STSS)演示验证卫星最近展示了天基遥感器被称作“军力倍增器”(force multiplier)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指通过更早的导弹跟踪使防御区域最大化,从而使拦截器实现更快发射。两颗由诺·格公司和雷神公司建造的导弹防御卫星观测了2010年10月6日的“宙斯盾”试验。试验中,两枚导弹在几小时内从夏威夷的太平洋导弹靶场分别发射。  相似文献   

12.
发射短讯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5):117-120
我国发射环境-1A、B卫星,中国希望号奥运星2009年发射,我国嫦娥-1卫星再次通过月食考验,欧洲航天局发射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NASA将向“国际空间站”发射新装置,美新一代“猎户座”载人飞船将无法提前首飞,美第2次商业太空运载器发射试验失败……  相似文献   

13.
洛克希德运载器进行模拟吊装美国洛克希德导弹与航天公司于去年7月份进行了洛克希德运载器(LLV)一枚模拟箭的吊装。该公司官员称这种固体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时间安排没有变化,仍是原定的去年11月中旬。这次发射将使用LLV1型火箭,有效载荷将是由CTA有限公...  相似文献   

14.
尹怀勤 《航天》2012,(9):32-33
新华社7月3日报道,俄罗斯有意重新启动因全球金融危机而遭搁置的空中发射项目——使用重型运输机在空中发射运载火箭,再由火箭将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俄打算与印度尼西亚合作,利用俄生产的重型运输机和印尼的地面基础设施来实施这一计划。直至目前,只有美国掌握了这种空中发射技术。今年6月,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就利用大型运输机实施了一次空中发射。 俄研制的空中发射技术 从地球表面包括从海面上用运载火箭腾空发射卫星、空间望远镜、深空探测器等航天器,虽然不同火箭发射费用略有区别,但其共同缺点是费用偏高,每千克有效载荷约为2万美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俄航天局和国防部的一个联合项目组的专家们于1998年就提出了把安-124大型运输机改装成空中航天发射平台的方案,并于同年末得到俄政府的批准。为此,俄国防部从空军抽调了4架安-124大型运输机供科学家们进行改装。随即俄空中发射航天公司就开始了相关技术问题的研究和相应配套装置的研制工作。苏联曾研究过用改装的安-124飞机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技术,后来中断了。在研制将其改装成空中航天发射平台的过程中,采用了原来的部分技术成果。作为发射平台的将是安-124-1OOVS鲁斯兰重型运输机。  相似文献   

15.
张晓岚 《上海航天》2005,22(5):18-18
据报道,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第一个装备了白杨-M公路机动导弹的团将在2006年执行战斗值勤任务。机动导弹系统包括发射装置和由机动作战指挥所各1个。导弹弹长21.5m,发射质量45t,弹体一级直径1.8m,二级直径1.55m,车载发射箱直径2m,长22m,装载导弹时质量约100t。该导弹可在行军途中发射,发射装置装于千斤顶上,并与地平线保持平行。发射前装有导弹的集装箱升至垂直位置,发射时顶盖打开,用火药蓄压器将箱内导弹弹出,之后一级主发动机启动。另外,导弹也能在驻军或技术维护期间在车库内发射,要求车库顶可作周向转动。  相似文献   

16.
美国NASA于2006年3月22日成功发射三颗ST-5微小卫星,并组成星座,用于空间地磁观测。经过90天飞行演示,于6月20日顺利结束。演示验证很成功。卫星重25kg,功率24W具有通常卫星全部功能。卫星多项先进技术在演示中得到肯定,空间观测获得史无前例的数据。为此,文章介绍了ST-5微小卫星的先进技术和设计经验。ST-5将为今后微小卫星空间应用展现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1996,(6):18-18
麦道公司取得中轻型运载器合同麦道宇航公司最近取得了美国航宇局的中轻型运载器合同,将在今后8年内用德尔它2火箭的一种缩小型号和轨道科学公司的金牛座运载火箭发射最多14颗该局的卫星。如果美国航宇局进行全部14次发射的话,这项固定价格合同的价值将达约5亿美...  相似文献   

18.
印度将再次发射极轨卫星运载器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拟在今年10月用极轨卫星运载器再次发射一颗遥感卫星。去年9月20日进行的这种火箭的首次发射因第二与第三级间分离出现故障而失败。但在这次飞行中,各发动机均工作正常。极轨卫星运载器由四级组成,除第二级使用液体发...  相似文献   

19.
美国NASA于2006年3月22日成功发射三颗ST-5微小卫星,并组成星座,用于空间地磁观测.经过90天飞行演示,于6月20日顺利结束.演示验证很成功.卫星重25kg,功率24W具有通常卫星全部功能.卫星多项先进技术在演示中得到肯定,空间观测获得史无前例的数据.为此,文章特地介绍了ST-5微小卫星,它的先进技术和设计经验值得借鉴.ST-5将为今后微小卫星空间应用展现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0.
NASA和波音联合实施X-37试验机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1 X-37将是X系列试验机中第一种在轨进行试验的试验机美国航宇局和波音公司最近签署了一项为期4年的协议,将建造一架X-37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并在轨道上进行试飞,以验证范围广泛的多项技术。这些新技术最终有可能把每磅(1磅约合0.454公斤)有效载荷的发射费用从1万美元降低到1千美元。X-37是美国航宇局未来X探路者试验机中的一种。未来X计划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先进技术进行飞行验证而降低航天发射成本。如果一切顺利的话,X-37将在2002年底装在航天飞机的货舱内进入轨道。按计划该试验机共将进行两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