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水 《太空探索》2012,(3):62-63
2011年6月21日0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星10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近地点207千米、远地点42225千米、轨道倾角为26.3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中星10号卫星具有大容量、广覆盖、高可靠、长寿命等技术特点,将接替中星5B,以满足我国及亚太地区用户的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数字宽带多媒体等业务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2.
11月25日0时09分,中星-20A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星-20A卫星是集团公司所属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一颗通信广播  相似文献   

3.
杨庆增 《国际太空》2007,(11):13-13
2007年7月5日20:08,我国大容量、高功率通信广播卫星中星-6B,从西昌由长征-3B火箭发射升空,最终定点在115.5°E.中星-6B卫星的发射是我国继鑫诺-3广播专用卫星在2007年6月1日发射并成功定点后的又一次重要发射.这2颗卫星的成功运行是我国为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安全传送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它们将构成我国广播电视新一代的安全卫星传输网络.  相似文献   

4.
"10,9,8……3,2,1,点火!"随着"点火"口令的发出,5月2日凌晨0点06分,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托举着中星十一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约1557秒后,星箭分离,中星十一号卫星精确入轨并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中星十一号卫星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  相似文献   

5.
2011年9月19日凌晨,伴随着长三乙火箭的发射成功,中星1A卫星准确地进入预定轨道,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控大厅里传出的掌声和欢呼声,一扫一个月前"长二丙"发射失利所带来的压抑。中国航天人再次以其雄厚的实力和不懈的追求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中星1A卫星是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所属的一颗通信广播卫星,由中国空  相似文献   

6.
《国际太空》2007,(11):11-12
2008年春,我国中星-9直播卫星将由长征-3B火箭发射升空.该卫星是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于2005年4月21日向法国阿尔卡特公司订购的.中星-9卫星上天后,用户通过0.45~0.6 m的天线就可以直接收看卫星广播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7.
《太空探索》2011,(7):6
6月21日凌晨0点1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中星10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中星10号将接替已在轨运行13年的中星5B(原鑫诺一号)通信卫星,为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用户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火箭飞行约25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时,控制中心响起热烈的掌声。中星10号卫星是一颗用于广播和通信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相似文献   

8.
正国内动态我国成功发射通信广播卫星中星-2E8月6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中星-2E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中星-2E通信广播卫星可为广播电台、电视台、无线发射台和有线电视网络提供广播、电视和宽带多媒体传输服务。此次发射是继8月4日长征六号"一箭双星"发射成功后,中国航天在不到30小时内成功实施的又一次航天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83次发射。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12月10日0点4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1C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20次飞行。中星1C卫星是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一颗通信广播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研制,可提供高质量的话音、数据、广播电视传输业务。该星发射成功后,将为我国通信广播  相似文献   

10.
2006年9月13日0时2分,中国自行研制的“中星-22号A”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火箭升空25min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已顺利进入近地点207km,远地点42000km的预定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将择机发射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据悉,该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卫星设计寿命为15年。该卫星在完成在轨技术试验验证后将纳入中星系列,命名为中星16号。该卫星是东方红三号B平台全配置的首发星,首次应用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通信总容量可超过20Gbps。同时,该卫星还是首次采用电推进技术、搭载激光通信系统的高轨卫星。该卫星的国产化  相似文献   

12.
<正>4月12日19点04分,国内首颗Ka频段点波束卫星中星16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发射。中星16号卫星(又名实践13号)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首次应用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在完成试验验证以后,卫星将纳入"中星"系列,命名为"中星16号"。"高通量卫星"的特征中星16号卫星是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通信总容量超过20吉比特/秒,超过中国此前研制的通信卫星容量总和。中星16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建设航天强国的又一重要标志性成就,使中国卫星通信能力实现重大跨越,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1月27日18点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制造的中星12号通信卫星,火箭升空约26分钟后,将卫星送入近地点207千米、远地点50539千米、轨道倾角26.8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73次发射。这次发射是根据中国长城工业集团  相似文献   

14.
6月20日晚,西昌卫星发射指挥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在进行中星10号卫星发射前的最后准备。"3、2、1,点火!"红色按钮按下,长征三号乙火箭在烈焰中腾空。约25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进入预定轨道,整个控制中心响起一片掌声。试验队员们在心里长舒了一口气,有的女队员已经控制不住眼里的泪水。每颗卫星从研制到发射都凝聚着火箭发射队和卫星研制队伍的太多心血,这一颗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中星-11卫星正式在轨交付,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6岁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中星-11卫星是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4平台的第10颗发射星,也是迄今为止我国自主研制的民用、商用通信卫星中装载转发器台数最多、有效载荷功率和整星质量均最大的卫星。其采用的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通信卫星性能,推动了我国大容量、长寿命、高可靠通信卫星的发展。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星-11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魏强。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4月12日,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HTS)—实践-13由长征-3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该卫星采用了Ka频段、激光通信和电推进等一系列新技术,具有较高的性能。这是长征-3B火箭的第43次发射。今年,我国还将发射首颗采用新一代大容量试验卫星平台东方红-5的实践-18通信卫星、首颗国产电视直播卫星中星-9A和中星-6C通信卫星等5颗通信卫星,从而掀起中国通信卫星发射的新高潮。1多个"第一"记者从国防科工局了解到,实践-13卫星工程于2013年4月27日由国防科工局与财政部联合批复立项,是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5日上午,一架俄罗斯安124飞机载着中星9号直播卫星如期安抵四川西昌的青山机场.由此,"直播卫星"这个对于中国老百姓还相对陌生的名词将渐渐走进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作为我国第一颗直播卫星,中星9号直播卫星的发射将使业界期盼多年的直播夙愿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北京时间 1月 2 6日零时 45分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实用型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中星 - 2 2号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火箭升空 30分钟后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数据表明 ,卫星顺利进入近地点 2 10公里、远地点 41974公里的预定地球同步转移轨道。2月 6日 5时 2 4分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发出指令 ,中星 - 2 2号通信卫星小动量推力器骤然刹车 ,卫星第二次捕获控制一次成功 ,卫星准确定点于东经 98度赤道上空。中星 - 2 2号卫星质量为 2 .3吨 ,设计使用寿命 8年 ,主要用于地面通信业务。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  相似文献   

19.
东方红-4卫星平台应用的新突破——中星-11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星-11卫星是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4卫星平台的第10颗发射星,也是目前为止我国自主研制的民、商用通信卫星中装载转发器台数最多、有效载荷功率和整星质量均最大的卫星。1概述中星-11卫星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4卫星平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简称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抓总研  相似文献   

20.
<正>中星16号卫星使用的是东方红三号B平台,该平台是中国研制的最新一代中等容量通信卫星平台,采用了综合电子、电推进、高效热控、锂离子蓄电池、FDIR等先进技术,平台技术可推广至其他卫星平台。电推进比冲是常规化学推进剂的10倍以上,可使卫星携带更少的推进剂,为有效载荷提供更大空间。完全国产化的东三B平台于2009年立项,中星16号卫星是东三B平台的全配置首发星。电推进的高比冲,使卫星发射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