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3星,于7月25日23点4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次发射成功后,天链一号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此举标志着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正式建成。  相似文献   

2.
2021年12月14日,天链二号02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二代中继卫星系统的首颗装备星,将为载人航天器、卫星、运载火箭以及非航天器用户提供数据中继、测控、传输等服务.我国发射中继卫星数量增加至7颗,两代中继卫星相互兼容、在轨协同组网工作,天基中继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灵活性及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将为我...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11月22日23点24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刺破夜幕,将我国第四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4星送入太空。卫星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天链一号04星是我国第四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与天链一号01星、02星、03星实现全球组网运行,  相似文献   

4.
"长征三号甲家族"的"最后一位成员"——长征三号丙为箭于4月25日23时35分成功发射,将我国首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5.
2008年4月25日23时35分,中国首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器有了天上数据“中转站”。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1983年4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升空,开创了中继卫星时代.25年后,中国也迎来了自己的中继卫星时代.4月25日发射成功的中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将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中首次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一颗中继卫星—天链-1的01星于2008年4月25日成功发射,顺利定点并正常运行,对中低轨用户航天器的轨道覆盖率达到50%;2011年7月11日02星成功发射,把对中低轨用户航天器的轨道覆盖率提高到75%左右;2012年7月25日天链-1的03星成功发射,使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对中低轨用户航天器具有了近100%的轨道覆盖率。  相似文献   

8.
<正>3月31日23时51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巨大的轰鸣声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划破夜空,将天链二号01星托举升空,卫星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天链二号01星是我国首颗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为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为中、低轨道遥感、测绘、气象等卫星提供数据中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在北京等候各位凯旋!"2021年6月23日9时35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控大厅,与正在天和核心舱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亲切通话。大屏幕上,航天员的视频画面清晰,声音清脆响亮,向习总书记敬礼。同一时刻,在距地面3.6万千米的高空,由天链一号03星、04星、天链二号01星共3颗中继卫星组成的天基中继系统实时保障着这场天地通话。能为全国人民带来如此振奋的一幕,我国一代和二代天链"中继卫星天团"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2008年4月25日23点3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我国首颗中继卫星、也是今年的首颗卫星——天链一号卫星01星送入太空,取得了开门红。长三丙运载火箭为新型三级液体推进剂火箭,其运载能力为3.8吨,介于长三甲火箭的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11月22日,天链一号04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作为天链一号家族的最新成员,天链一号04星的主要任务是替代已经超期服役的天链一号01星,确保中继卫星系统由第一代向第二代平稳过渡。此前,天链一号01、02、03星已经在太空中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天基信息传输系统,在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  相似文献   

12.
齐真  詹桓  李黎 《国际太空》2016,(12):2-5
2016年,中国航天发射进入了高峰期,完成了不少重大航天任务。时至年末收官之际,中国航天的热度仍未消退,又相继发射多颗影响力较大的卫星。12月下旬,我国即将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首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商业遥感卫星高景-1;另外,我国还将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试验卫星”,进一步发展我国温室气体监测能力。此前的11月22日,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又添一颗天链-1的04星,该星堪与世界一流卫星比肩;12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首颗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4;还有,9月发射的天宫-2空间实验室上的14项科学与应用任务已取得初步成果。借此契机,本刊特推出中国航天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正>3月31日23时5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呼啸着划破夜空,将天链二号01星送入太空,卫星准确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一刻意义非凡,它标志着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的首颗星正式开启征程。中继卫星主要是服务于航天器的卫星。通俗地讲,中继卫星就是一个位于36000公里上空的数据中转站,可以"居高临下"观测在中低轨道运行的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中国立项并启动天链一号中继卫星系统工程.历经近20年发展,天链卫星系统已经成为我国空间信息高速传输的骨干基础设施,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等基础性保障,扮演着"太空侦查员""通信接线员""太空导航员"的角色,充分发挥天基测控与数据传输的优势与效能.此外,鹊桥中继星、天问一号探测器环绕器分别在探月、探火任务...  相似文献   

15.
潘昕 《国际太空》2016,(12):26-28
2016年11月22日23∶24,天链-1的04星在我国长征-3C运载火箭的托举下成功升空。该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抓总研制,采用东方红-3卫星平台,是我国目前在轨运行的中继卫星系统的备份星。它的成功发射,为我国实现中继卫星系统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这次发射的是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运行至今导航定位系统工作稳定,这次发射的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时间 5月 2 5日零时 34分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 ,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这次发射的是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 2 0 0 0年 1 0月 31日和 1 2月 2 1日发射升空 ,运行至今导航定位系统工作稳定 ,状态良好 ,产生了显著效益。这次发射的是导航定位系统的备份星。它与前两颗“北斗一号”工作星组成了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确保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  相似文献   

18.
短消息     
正6月14日,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中的鹊桥中继星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使命轨道,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使命轨道的卫星。后续,鹊桥中继星将在此轨道陆续开展在轨测试和中继通信链路联试,为今年年底择机发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提供地月中继测控通信。  相似文献   

19.
星闻 《国际太空》2008,(6):13-16
2008年4月25日,中国首颗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简称中继卫星)天链-1的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首枚长征一3C火箭成功发射.这是2008年中国的首次航天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5次飞行.经过4次变轨,天链-1卫星于5月1日成功定点于77°E赤道上空,这标志着中国航天器首座天基数据"中转站"正式建成.它不仅可以使中国航天测控网覆盖率大幅提升,同时还能增强航天器测控及星地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这对未来降低航天器的运行风险、提高地面测控指挥的效率,尤其是在航天器出现异常情况下及时实施故障分析和太空抢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空间扫描     
美国成功发射国家侦察局的卫星2007年12月10日,一枚宇宙神-5火箭成功发射国家侦察局的一颗秘密卫星,这颗秘密卫星名为NROL-24。火箭发射几小时后,联合发射联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但是没有透露此次任务的详细信息。分析人士推测这个有效载荷可能是一颗工作在高椭圆轨道的通信卫星,它将向地面中继其他侦察卫星的数据。这是宇宙神-5火箭2007年的第4次发射。美国将研发微小卫星星簇保护大型在轨航天器2007年12月6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向潜在竞标商介绍了名为“微小、独立、协作航天器”(TICS)概念的卫星星簇初始设计合同。在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