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正>9月25日9点41分,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火箭——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运送浦江一号和另外3颗微小卫星奔向太空。这4颗卫星主要用于开展航天新技术、新体制、新产品等空间试验。随着星箭成功分离,长征十一号火箭将4颗卫星顺利运送至预定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11次飞行,也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第二次飞行。这次飞行与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秀型号"——长征六号火箭的首飞  相似文献   

2.
<正>2019年4月2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成为中国首个发射次数达到100次的单一系列运载火箭。自1977年12月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启动总体方案论证算起,伴随着改革开放的40年,长三甲系列火箭不断跨越发展、不断创新融合、不断开放共享,闯出了一片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2月15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搭载104颗卫星从萨提斯达瓦航天中心发射,将制图卫星-2D(CartoSat-2D)遥感卫星和103颗纳卫星送至太阳同步轨道(SSO),打破俄罗斯"第聂伯"(Dnepr)火箭"一箭三十七星"发射记录,创下运载火箭单次发射卫星数量世界记录。1发射任务情况"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基本情况"极轨卫星运载火箭"系列包括3种在役型号,基本型极轨卫星运载火箭-G为捆绑6枚固体助推器的四级运载火箭;芯级型极轨卫星运载火箭-CA为不捆绑固体助推器的四级火箭;增强型极轨卫  相似文献   

4.
<正> 九十年代初,可利用这些火箭发射国内外各种商业卫星为适应国内外商业卫星发射的需要,我国已开始实施研制和改进运载火箭计划。新研制的三种运载火箭有: 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为基础,研制“长征三号A”火箭。使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00公斤;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披露,以色列正在研制发射小型卫星用的商用运载火箭。这种小型商用运载火箭源于以色列军用火箭“沙维特”,沙维特火箭曾于1988年和1990年发射了以色列的“地平线”1号和2号卫星,今年底将发射“地平线”3号卫星。新研制的运载火箭有4级,其中3级是固体火箭,上面级是液体火箭,使用双组元燃料。该火箭高20米,重30吨。第1级用游动发动机控制飞行方向,第2、第3级用气体喷射制导,第4级火箭用于保证最后推力和有效载荷姿态控制。  相似文献   

6.
在第三十七届国际宇航会议上,中国和日本发表了他们用于发射小型卫星的运载火箭的资料。中国运载火箭为“长征二号”,可携带2~4颗卫星进入低轨道。日本的运载火箭为三级固体火箭,可发射20公斤小型卫星。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2,(12):4-5
我国航天项目首次商购火箭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举行了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卫星工程运载火箭研制合同签字仪式。依据合同,中国科学院将为其抓总研制的相关卫星项目向集团公司批量采购三发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总承包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火箭研制单位。  相似文献   

8.
王希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早期从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制者和组织者之一。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提出发射中国第一颗卫星的运载火箭—长征-1的技术方案,并主持该型运载火箭初样阶段的研制;曾任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负责制定研制方案,采用先进技术,研究卫星返回的关键技术;曾任小卫星首席专家,双星计划工程总设计师等职。1985年、1992年各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项,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今年是中国发射首颗卫星45周年,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王老,请他讲述了当年的一些难忘经历,以此激励后人。  相似文献   

9.
日本运载火箭分别由两个机构负责研制:宇宙科学研究所负责研制 Mu系列运载火箭,该系列是多级固体火箭,主要用来发射科学领域中的各种科学试验卫星,最新型号是 M-3SⅡ;宇宙开发事业团负责研制 N 系列和 H 系列运载火箭,这两个系列都是液体火箭和固体火箭组合而成的多级火箭,主要技术引进于美国,它们主要用来发射实际应用领域中的各种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9月20日,我国新型三级液体运载火箭长征六号一飞冲天,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上了太空。人们在为中国航天一箭多星技术取得突破而欣喜的同时,更对液氧煤油发动机的完美首秀,充满了惊叹与惊喜!此次长征六号新型三级液体火箭首飞,其动力系统即一、二、三级运载火箭发动机,全部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研制提供。而长征六号新型火箭最大的亮点,就是第一次使用了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主动力。其中,一级火箭采用了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主动力,二级火箭使用  相似文献   

11.
太空问答     
正我国首枚火箭长征一号发射成功有什么意义?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获得圆满成功。"长征一号"是钱学森领导研制的中国第一枚火箭,是长征火箭家族的奠基者。它将中国第一颗卫星送入太空,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航天能力和中国洲际导弹能力已然成熟,在那个年代极大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12.
1986年,印度将首次用加大推力卫星运载火箭从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发射第二颗“罗希尼”卫星,重150公斤。它将送入408公里圆轨道。现在,印度建立了一个专用发射台,有钢骨架塔,垂直装配卫星和火箭,而过去是水平装配,运到发射场,发射前竖起来。印度想用先进的卫星运载火箭使之进入更加先进的空间技术领域。火箭将带一个监测火箭技术性能的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13.
<正>3月30日,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这次发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团队匠心独运,首次在运载火箭上增加了一级独立飞行器——被形象地称为"太空摆渡车",直接将卫星送入了工作轨道,比以往节省了好几天的时间。这种发射中高轨航天器的新模式,实现了和美俄航天强国同步。从1970年第一次发射至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有13种型号投入使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12月12日,阿里安5ES型运载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了4颗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即"伽利略"19-22,使"伽利略"在轨导航卫星数量增至22颗。这是阿里安5火箭第二次发射伽利略卫星。按计划,阿里安5ES火箭还将在2018年7月以一箭四星方式为"伽利略"项目再发一次。之后伽利略卫星由新一代阿里安6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俄制联  相似文献   

15.
"长征火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运载火箭之一"、 "美国对华卫星出口限制的特殊政策,不利于国际空间合作的健康发展"、 "希望中国火箭越来越多发射各个卫星制造商生产的卫星"……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提出了拟研制 SB7固体运载火箭;美国休斯公司、波音公司为空军和航宇局改进“贾维斯”火箭,以适应发射重型卫星的需要;日本拟研制发射小型卫星的运载火箭;美国从今年开始制造一架新的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17.
美国总统布什不久前宣布批准向中国出口卫星和卫星部件,这就意味着中国还可以获得5个用长征火箭发射外国卫星的合同,从而加强了中国在国际发射市场上与美国和欧洲运载火箭厂商竞争的地位。长征火箭的竞争对手是美国的德尔他和宇宙神火箭,欧洲的阿里安火箭。美国运载火箭厂商为此指责美国国务院和白宫,认为他们没有同政府其他主管部门,例如商业与运输部商量,就迫不及待地作出了有损美国工业界利益的决定。  相似文献   

18.
最新消息     
中国资源 - 2卫星 9月 1日由长征 -4B火箭发射成功 这次发射为这种型号火箭第 3次成功发射 ,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 6 2次飞行 ,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 2 0次发射成功。阿里安 - 4火箭 8月 17日发射 2颗通信卫星 这 2颗通信卫星是埃及的 Nilesat和巴西的 Brizilsat。这是自从今年 4月份以来 ,阿里安 - 4火箭的首次发射 ,停射的主要原因是卫星制造商不能按时交付卫星。俄罗斯宇宙 - 2 372军用通信卫星 8月2 9日升空最新消息@小号  相似文献   

19.
夏光 《国际太空》2008,(1):7-11
1引言□□为了增强和拓展航天业务,印度航天局(DOS)正在继续探索、发展新的航天技术和系统。目前,印度主要拥有2个正在运行的卫星系统,即用于提供通信、电视广播和气象业务的“印度卫星”(IN-SAT)和用于环境监测、管理的“印度遥感卫星”(IRS)。印度还拥有2个正在运营的运载火箭系统,分别是主要用于发射遥感卫星到极轨道的“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和主要用于发射通信和气象卫星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运载火箭”(GSLV)。2航天运输系统2.1PSLV火箭技术性能提高2007年1月10日,印度PSLV-C7火箭执行了PSLV火箭…  相似文献   

20.
正国内动态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A成功发射试验九号卫星3月12日,我国新一代中型高轨液体运载火箭长征七号A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试验九号卫星。长征七号A火箭是三级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不低于7吨,同时具备零倾角轨道、奔月轨道等高轨发射能力,是国内第一个助推器与芯一级集束式分离的捆绑火箭。试验九号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环境监测等新技术在轨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