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概述涡喷六发动机Ⅱ级涡轮叶片是用GH37高温合金模锻件制成的,材料毛坯经过1180±10℃保温2小时空冷;1050±10℃保温4小时缓冷;800±10℃保温16小时空冷热处理后,获得较好的耐高温综合性能.叶片随涡轮转子在高速旋转中,受到高温燃气流的巨大冲击力和热应力以及转动惯性离心力.如果发动机的转速超过设计值或者发动机连续工作时间过长,惯性离心力以及由它造成的叶片内部的拉伸应力,将破坏叶片的基体强度,最终导致叶片断裂.  相似文献   

2.
我厂采用Ni18Co9Mo5Ti马氏体时效钢制造φ1.2米的试验发动机壳体。钢板厚度为3±~(0.2)毫米,用TiG方法进行焊接,壳体有纵向和环向焊缝。采用820℃/30分空冷+500℃/3小时时效的热处理制度。其性能指标: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分级时效工艺对1420Al-Li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70℃/12h+120℃/4-10h工艺分级时效处理可使1420Al-Li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分级时效工艺使1420Al-Li合金析出的δ‘相粒子分布均匀、尺寸细小。  相似文献   

4.
分级时效工艺对1420A1- Li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分级时效工艺对1420Al-Li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70℃/12h+120℃/4~10h工艺分级时效处理可使1420Al-Li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分级时效工艺使1420Al-Li合金析出的δ′相粒子分布均匀、尺寸细小。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铍青铜分级时效是目前国外出现的一种最新工艺。这种时效工艺与以往传统的时效工艺的区别在于,它是采用两级时效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分级时效法,而以往传统的时效工艺都是单级时效。据国外资料(专利号No.511382)介绍,分级时效可以大大提高铍青铜的弹性性能和疲劳强度,还可以减少零件的变形,这对于弹性元  相似文献   

6.
用高压电子显微镜对LC4-CS合金进行不同温度下的高温同位组织观察,证明该合金的晶间析出和基体沉淀可以同时固定在时效沉淀序列的不同阶段,使晶间呈过时效状态,而基体组织处于峰值时效状态。通过本文提出的热冲击再时效工艺方法可以获得以上组织状态,从而达到高强度铝合金主要性能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7.
铍青铜(QBe2)的分级时效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铍青铜(QBe2)带材的抗拉强度,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铍青铜带材进行分级时效处理,结果表明二级时效温度对抗拉强度影响最大,其最佳工艺参数为一级时效温度200℃,一级时效时间为1 h,二级时效温度为330℃,二级时效时间为2 h.此时抗拉强度最大值为1.336 GPa.  相似文献   

8.
对铸态ZA2 7Ce合金进行固溶处理 ,获得单一均匀的固溶体后 ,分别进行 96℃ ,180℃和 2 5 0℃人工时效。采用悬挂弯曲共振法测量阻尼性能Q-1值 (阻尼本领 ) ,结果是 ,96℃人工时效后阻尼性能好于 180℃以及 2 5 0℃人工时效后的阻尼性能。利用SEM研究时效后微观组织 ,结果发现 ,96℃人工时效获得粒状组织 ,180℃以及2 5 0℃人工时效获得层片状组织。利用等轴晶界面滑动内耗机理分析认为 ,ZA2 7Ce合金粒状组织的阻尼性能好于层片状组织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制了合适的中间层合金KCo2,采用过渡液相(简称TLP)连接方法进行扩散连接试验,分析接头显微组织、成分和连接工艺的关系,分析焊接缺陷形成原因,确定了MGH956合金TLP扩散连接机理.结果表明在1240℃,保温8小时条件可以获得焊接缺陷少,连续完整的焊接接头.元素实现扩散均匀化.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四种不同二次时效热处理制度对β型阻燃钛合金Ti40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延长550℃时效保温时间,合金塑性降低明显;时效温度从550℃提高到700℃,对塑性影响较大,特别是热暴露后的塑性降低较快;对相的分析表明其原因主要是时效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提高都会增加Ti5Si3相的析出与长大;但延长时效时间和提高时效温度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持久性能.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生产的陀螺马达和微电机硅钢片零件,一般都是9~102个槽,其任意两槽的角度积累误差为±10′,模具则要求提高到±5′。原来制造模具采用的工艺方法,需要使用坐标镗床和曲线磨床等高精度机床,工艺过程繁杂,要求钳工装配技术水平高,制造周期一般均在三、四个月以上。零件槽数愈多,制造周期愈长,角度精度愈难以保证,是我厂模具生产中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L9(34)的双级时效正交试验方案,系统地研究了双级双峰时效工艺、时效硬化特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终时效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合金的硬度、强度对终时效温度最敏感,合金的塑韧性则对终时效时间最敏感;利用“双峰”特征对正交试验所得的具有高塑性、高韧性的相对最佳工艺进行强度优化,发现对应不同的目标性能,有最优双级时效工艺与之相应,并没有发现各性能指标同时达到最大值的理论最优工艺,只能获取一种相对的最优工艺,即在保证接近单级峰时效强度的前提下选择塑、韧性最佳的工艺——105℃/4 h+155℃/70 h.  相似文献   

13.
利用原位同步辐射技术对WE54镁合金时效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固溶态(T4)和固溶后冷轧预变形(T4-D)两组合金,揭示WE系列合金在300℃时效温度下析出相演变过程以及预变形对时效析出动力学的影响。原位时效研究表明:T4-D合金的强化相β1(Mg3(Nd, Y))在时效开始3 min后快速形核;时效9 min后β1开始向β(Mg14Nd2Y)转变,时效36 min后此转变结束,此后β占主导地位;对于T4合金的时效析出过程,β1在时效开始6 min后形核;时效18 min后β1开始向β转变;时效78 min后此转变结束。同步辐射衍射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分析发现:通过轧制预变形可以加速合金的时效进程并促进形成网状分布的时效析出相,这种分布有利于合金获得良好的时效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了焊后不同时效状态下T— 2 5 0马氏体时效钢电子束焊缝的微观组织 ,测试了不同时效状态下焊接接头的室温强度、夏比缺口冲击韧性、显微硬度 ,并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 :随时效温度的升高 ,焊缝区枝晶间逆转奥氏体析出量增加 ,焊缝缺口冲击韧性增大 ,断口韧窝增大 ;但由于 5 0 0℃× 4h时效处理后焊缝马氏体孪晶较多而使其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韧性降低。经 4 80℃× 4h时效处理后 ,焊接接头强度具有最佳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15.
系统研究了热机械工艺对Ti-1023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获得了较好的热机械工艺.结果表明:对Ti-1023合金进行双重时效(300℃/8h+500℃/16h)处理,低温时效过程中析出的过渡ω相为高温时效过程中次生α相的析出提供均匀的形核点,从而获得弥散分布的次生α相;对该合金进行热轧变形,获得细小的β晶粒组织,同时变...  相似文献   

16.
该机是我国生物制品行业八五技改关键设备之一,其性能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设备容量:φ23mm小瓶17120个 冻干箱内部尺寸:1265×1400×1400 搁板有效使用面积:1200×900 搁板温度:-50(±5)~+60℃ 真空度:2Pa 冻干箱制冷:1h室温→-45±2℃ 冻干箱加热:55min -45℃→+30℃(空载)  相似文献   

17.
美国Pennsylvania大学和UN Bit公司联合研制的刀具快速深冷处理 (NBP)新工艺 ,已获得专利权。它是将欲处理的刀具浸入液氮槽内 ,快速将刀具冷却到 178℃以下 ,再用热空气将刀具升温至室温 (以上两项处理共用 1~ 2h) ,然后加热到 178℃ ,对刀具进行回火处理 ,保温 1~ 3h ,总共耗时 4~ 5h。这比以往的深冷处理提高刀具寿命4 0 %~ 30 0 % ,与原需用 2 0~ 6 0h相比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NBP新工艺是采用先进的液氮分级致冷方式 ,对刀具进行快速深冷处理 ,使刀具基体材料的组织结构中的残余奥氏体彻底快速…  相似文献   

18.
高纯Al-Cu-Mg-Ag合金的多级断续时效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透射电镜微观组织分析、扫描电镜断口分析等方法,研究高纯Al-Cu-Mg-Ag合金多级断续时效工艺对合金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级时效温度为室温和65℃时,合金强化效果主要来源于固溶强化和GP区,时效时间对合金强度影响很小.二次时效温度高于100℃时,合金的主要强化相由θ'相逐渐转变为Ω相.适当延长时效时间可使合金获得最大的强化效果.与T6I4和T6I6热处理工艺相比,采用185℃,20min预时效后水淬 150℃/25~50 h的多级断续时效工艺极大缩短热处理周期并简化工序,同时合金的强度水平与T6态相当,而塑性获得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热处理对大尺寸铸态高Nb-TiAl合金组织中S-偏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热处理对铸态高Nb-TiAl合金组织中S-偏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合金试样在Tα温度以上(1350~1400℃)进行热处理可以消除S-偏析,短时间内保温组织中会再次出现大量的β相,长时间保温后β相完全溶解并转变为α相,其冷却到室温变为片层组织;在Tα温度以下α γ两相区(1250~1330℃)由于γ相的存在不能消除S-偏析.合金试样经过1350℃/24h 900℃/30min/AC和1400℃/12h 900℃/30min/AC处理后,S-偏析都得到了有效的消除,并分别获得平均晶粒尺寸为210μm和 120μm的片层组织.  相似文献   

20.
铝合金的超塑性是指铝合金在特定的条件下,表现出异常高的延伸率和很低的流动应力。根据试验。国产铝合金LD5和LY12其超塑性温度分别为495°±5℃和480°±5℃,延伸率可达127%和240%,流动应力只有1~2公斤/毫米~2。这种情况给金属形成带来很大的好处,使复杂形状的零件成形有了可能,可使成形压力大大降低,可以用小吨位的设备成形较大尺寸的零件。图1为铝合金棒料经超塑性一次挤压而成的零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