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开拓东南亚各国的遥感数据市场,欧空局与欧洲共同体正在制订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设法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与菲律宾建造卫星遥感数据接收和处理设施,并改进曼谷的卫星地面接收站,以便接收ERS~1地球观测卫星的数据。欧空局与欧洲共同体打算在马来西亚的吉隆波、印尼的雅加达、菲律宾的马尼拉建设ERS-1卫星数据处理设施,提高这些国家的ERS-1卫星数据提供与判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Spacetec公司是挪威的一家经营欧空局ERS-1遥感卫星图像和美国政府的NOAA气象卫星图像的商业公司。该公司认为,快速投送卫星图像是扩大卫星数据商业应用的有效途径。该公司负责人说:“我们公司业务奉行的信条是‘快速投送’。”为扩大ERS-1卫星和NOAA卫星数据的销路,Spacetec公司利用电话线路、地面数据网络和卫星链路向用户投送遥感图像。它能在地面站收到卫星发回的图像后2个小时就送到用户手中。  相似文献   

3.
遥感卫星原始数据格式分析及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卫星原始数据(RAW)格式不仅是遥感卫星地面系统运行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遥感数据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对RAW数据格式的定义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这种局面已严重影响到遥感卫星数据的高效使用及数据的长期存档,也严重制约了地面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建设.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几种主流的遥感卫星RAW数据格式及特点,并结合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投入运行20年来的实践,提出了一种遥感卫星RAW格式方案,以期RAW数据格式早日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欧洲遥感卫星1号(ERS-1)上的扫描辐射计(ATSR)是特地为测量全球海面温度而研制的,海面温度又是计算海洋与大气之间传热速率所需的重要参数之一。AT-SR是ERS-1上唯一的被动式仪器,也就是说它探测和测量来自地球表面的辐射;而ERS-1上的其他微波仪器,探测的是仪器发射出去又经地面反射回来的电磁辐射。  相似文献   

5.
在欧洲遥感卫星发射30周年之际,ESA总结了该卫星编队在土地测绘、海洋监测、冰跟踪、大气感知方面取得的科学成果.于1991年7月17日发射的欧洲遥感卫星-1 (ERS-1)是ESA首个对地观测任务,也是当时欧洲有史以来开发和发射的最先进的航天器之一,为大气、陆地、海洋和冰监测领域的卫星技术铺平了道路.1995年欧洲遥感卫星-2(ERS-2)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为接收Landsat-6而扩充的陆地卫星地面接收站微波系统方案。该工作完成后,不仅能实现对Landsat-5、Landsat-6、SPOT 卫星的兼容,而且配上相应的解调器也能接收ERS-1、JERS-1及中国即将发射的资源卫星及其它工作在8025~8400MHz 的任何卫星的发射数据。  相似文献   

7.
据欧洲空间局官员说,今后若干年内,可能在以色列、台湾、印度尼西亚、肯尼亚和南非建立接收ERS-1卫星图像的地面站。欧空局正努力扩大ERS-1接收站的数量,其最终目的是使这种配备雷达的地球观测卫星提供近乎全球的覆盖能力。如果目前考虑中的所有地面站建立起来的话,科学家们将能从世界上除西伯利亚以外的每个地方利用ERS-1卫星图像。  相似文献   

8.
西欧主要国家的一些航天项目负责人最近指出,西欧各国将优先发展遥感卫星和极轨道平台,以满足环境研究日益增长的需要。欧空局不久前发射的第一颗遥感卫星(ERS-1)也证明了这一点。欧空局大气科学和气候学航天飞行主任雷丁说,收到的ERS-1号卫星的图像质量十分出色。欧空局将用以后发射的一颗ERS-2号遥感卫星进行全球臭氧监测试验,对上层大气臭氧浓度进行监测。1991欧空局  相似文献   

9.
环境卫星-1的特性和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卫星 - 1(ENVISAT- 1)即将于2 0 0 1年 7月发射 ,这是欧空局 (ESA) 1颗先进的多用途卫星。星上装载了 8台遥感器 ,比美国的 EOS- AM1(后改名为 Terra,19 99年 12月 18日发射 )装载的遥感器更多 ,因此用途更广泛。1  ENVISAT- 1计划目的ESA分别于 1991年 4月和 1995年 4月发射了欧洲遥感卫星 - 1、 2 (ERS- 12)两颗卫星。目前 ,ERS- 2仍在运转 ,至今已积累了 10年对地观测资料。 EN-VISAT是 ERS计划的后续计划 ,它将继续开展对地观测和地球环境研究。ERS是海洋动力环境卫星 ,主要用于海洋动力学现象的探测 ,诸如海平…  相似文献   

10.
2 返回式卫星的成果和科技贡献□□ 3个型号的返回式卫星 ,用回收遥感手段获取了大量有用的地面目标信息 ,在完成遥感主任务的同时 ,还以搭载形式完成了大量的科学试验。返回式卫星为国民经济、国防事业及航天科技做出了贡献。以下从卫星遥感成果和搭载科学试验两个方面来阐述这些成果。2 .1 遥感成果累累3个返回式卫星型号从地面目标特征考察和目标定位两个不同的方面 ,进行遥感摄影。FSW- 0和 FSW- 2的遥感目的主要是目标特征考察 ,其经历了一个技术不断发展、目标分辨率不断提高的过程。FSW- 1的遥感目的主要是目标定位和地图测绘 …  相似文献   

11.
在1984年2月3日欧空局举行的一次遥感计划会议上,西德政府没有支持会议提出的有关欧洲地球资源卫星(ERS)-1的提议,因而推迟了 ERS-1的研制与制造。推迟原因是 ERS-1计划的经费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开发利用空间海洋学技术空间海洋学在今后十年内将会得到重大发展。这种技术在目前正在研制的ERS-1(欧空局地球资源卫星-1)、Todex-Poseidon(法、美合作海洋观测卫星计划)、NROSS(美国海军遥感海洋卫星)、J-ERS1(日本地球资源卫星-1)卫星计划项目中以及在ARGOS系统中将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为适应海洋学活动的发展,配合  相似文献   

13.
<正> 地球观测卫星利用星上遥感设备对地球进行观测,以获取各种地面信息.这种卫星通常选取太阳同步兼回归轨道.在太阳同步轨道上,运动的卫星在相同的地方时经过观测区域,卫星摄影时,太阳高度角基本相同;选取回归轨道,其目的是使卫星在运行一个回归周期以后,又重复原先的地面轨迹,这就可以满足用户对同一目标多次重复观测的要求.美国陆地卫星、泰罗斯、依托斯、雨云及法国的地球资源卫星均设计为这样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是以中国为主、巴西为辅研制的中国第 1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它于 1999年 10月 14日顺利升空 ,第 2天 ,中国地面站就接收到该星传回的良好的地面图像。到 2 0 0 0年 12月底 ,卫星已在空间运行了 1年多 ,中国 3个地面站和应用中心获取了该资源卫星 9万多景遥感数据 ,经处理后得到了中国许多地区的各级遥感产品 ,供有关应用部门分析使用。它的发射成功 ,标志着使用中国研制的卫星获取实时遥感数据的开始 ,特别是首次直接获取了中国西部边陲地区的遥感图像资料 ,为开发西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 概况“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风云二号(FY-2)静止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和预计提供的遥感产品,并对FY-2卫星资料和遥感产品的可能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谢国娟 《国际太空》1991,(11):19-22
经过10年的努力,欧洲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终于在7月中旬升空了。欧空局从80年代初开始实施庞大的地球资源系列卫星计划,它包括3颗卫星,地球资源卫星1用于海洋观测。资源卫星2与前者相同,只是一个有效载荷变了(用海色监视器代扫描仪)。资源卫星8是一种改进型,主要用于陆地观测,有效载荷舱是专门为陆地勘探设计的。欧洲地球资源卫星1(ERS-1)有如下特点: 1.采用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器。 2.可测量到许多其它卫星无法获得的  相似文献   

17.
遥感卫星及应用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为满足用户越来越高、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需求,遥感卫星将朝着高精度、高时效、低成本和多信息源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因而未来遥感卫星系统会形成三大主要趋势:大型综合性系统;小卫星系统;多种卫星系统的协作。下面简述大型综合性遥感卫星系统。要从全球角度系统研究地球环境问题,需要获取大量的大气、陆地和海洋的各种信息,要深入认识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观测数据的采集上就要求在时间上是长期的(10年以上)、连续的,有时要求是同时的(各遥感器);在空间上要全球覆盖、有些区域要求短时间重复覆盖;观…  相似文献   

18.
日本计划于明年初用H1火箭从种子岛空间中心发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ERS-1),它将进入570公里高的极地轨道。卫星重1340公斤,星体为3.1米×0.9米×1.8米的箱形,装有分辨率为10米的全天候合成孔径雷达、分辨率为18米的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计、数据发射机和数据记录器等,合成孔径雷达上装有11.9米和2.4米的雷达天线。卫星上92%的部件是日本自己研制的,设计寿命为3年。日本ERS-1上的合成孔径雷达采用L波段频率(今年发射的欧洲  相似文献   

19.
要做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以实现。在众多的高新科技中,遥感技术特别是卫星遥感技术以其特具的优势,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遥感卫星具有视点高、视域广,数据获取快和可重复覆盖、连续观测的特点。获取的数据为数字化,可实时或准实时传输到地面接收站,通过数据分发网络进入到用户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卫星遥感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相配合,构成数字地球的基础数据库。目前,遥感卫星已发展成为拥有气象、资源、雷达和海洋卫星等系列的卫星观测系统,分辨率由1000m、100m、20m、10…  相似文献   

20.
为保障卫星的正常在轨运行,地面系统需要对卫星运行状态进行监控预警,其中对卫星各系统的温度监控尤为重要.温度不仅直接反映卫星系统的健康状态,更会对系统器件的性能和寿命造成影响.飞轮作为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重要组件,其温度变化是识别姿态控制系统状态的重要信息.卫星飞轮温度的预测与预警对卫星在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某在轨卫星遥测数据,结合空间环境数据,应用LightGBM机器学习框架研究建立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对卫星飞轮温度进行预测.经与实际遥测温度值进行对比验证,预测精度可以满足对卫星飞轮温度的监视需求.研究结果可应用于地面系统,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可能发生的温度异常进行预警,使地面运控人员能够提前规避风险,保障卫星的安全在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