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改善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超低速性能,采用ADINA软件对钢壳及铝壳电液伺服马达的配油盘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系统开环性能实验基础上,对现有钢壳及铝壳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进行了低速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油压的作用下,铝壳马达配油盘产生较大的变形及端面间隙,内泄漏是铝壳马达产生低速脉动及爬行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此对配油盘结构及叶片顶廓形状进行了优化,使变形量及内泄漏大为减少,且改进后的叶片最大压力角为14.043度.该研究为新型连续回转电液伺服马达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崔慧敏 《遥测遥控》2022,43(5):61-67
针对光电平台低速转动时,受摩擦力影响较大,使得速度跟随曲线出现“死区”现象,导致跟踪性能明显下降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差分进化算法和Lurge摩擦模型的摩擦力补偿控制方法。通过采集记录光电转台正、反向匀速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建立转台不同速度和摩擦力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最小二乘法对摩擦模型静态参数进行分段拟合,采用智能差分进化算法辨识摩擦模型动态参数,并基于反馈的速度信息和获得的摩擦模型等效为摩擦补偿力矩输入到电流环控制输入端,实现平台平稳低速运行。实验结果表明:摩擦力补偿后速度响应误差由补偿前的±0.1°/s减小到±0.04 °/s,提出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用于三轴仿真转台的液压驱动马达为对象,对带有速度和压差内反馈的电液马达位置伺服系统进行了低速运动解析式的推导和相应的分析,并作了一定的仿真和试验,得出了有关电液马达位置伺服系统低速特性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4.
刘洋  李世其  彭涛 《宇航学报》2010,31(4):962-966
基于单马达驱动空间机械臂XN-600-1的结构特点,对比其他空间机械臂的设计,参考 并行单马达驱动机器人的离合器分析方法,建立了低速重载离合器调速的数学模型。根据离 合器调速模型,在理论上分析了离合器平均输出速度与两个控制参数之间的关系,并通过XN -600-1的连续轨迹跟踪仿真,分析了基于离合器调速模型的仿真轨迹与期望轨迹之间误差。 最后,通过一个半圆圆弧轨迹跟踪试验,验证了在小范围运动的条件下该调速模型的正确性 ,并为轨迹误差补偿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5.
仿真转台的低速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速性能是仿真转台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在系统设计中如何在保证系统高速系统和频带要求的同时满足低速性能指标的要求是设计者着重考虑的问题,也是转台控制系统设计的难点之一。本文在三轴模拟飞行转台设计实践中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保证系统频带要求情况下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和低速性能,并给出了0.005deg/s和0.01deg/s的低速性能曲线,根据实践测试结果和数字控制系统的特点探索性地提出一种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6.
仿真转台低速性能的控制技术方面已有一些研究,但是对低速性能的描述、测试、判断等方面的讨论很少。本文提出可以应用"最低平稳速度"和"低速位置控制精度"来量化描述低速性能。在测试转台的动态性能时,除了频率响应法,可应用快速停止法作进一步测试。应用多信号输入(将位置、速度及加速度信号同时输入到转台控制系统)和适当的前馈方法可提高转台的动态响应性能。应用多输入复合控制方法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7.
单轴速率三轴位置惯性测试转台误差及传递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雪峰  赵剡 《航天控制》2006,24(2):26-29
阐述了单轴速率三轴位置惯性测试转台系统误差的种类,诸如安装面与轴线平行度、位置精度和回转精度等,主要来源于安装工艺、控制系统精度、测角系统精度以及机械磨损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于转台系统中。由此产生了综合性的指向误差并对测试数据造成影响,文章根据飞行仿真转台的指向误差公式推导出了适合本实验用惯性测试转台的误差计算公式。依据实际的测试流程计算出各轴的指向误差,得出标度因数、阈值、分辨率等参数测试时,指向误差使得被测参数偏小;而对于交叉耦合参数,造成被测参数偏大,在对高精度陀螺组合测试时应予以估计和补偿。  相似文献   

8.
郭远韬  闵斌  陈斌 《上海航天》2017,34(6):65-69
为消除非线性摩擦对测试转台性能的影响,选用LuGre摩擦模型描述转台系统所受的非线性摩擦。根据转台直流电机系统数学描述,提出了非线性摩擦补偿方法。设计了双观测器结构估计LuGre模型中的不可测状态;考虑LuGre模型中3个参数的非一致性变化,设计了自适应摩擦补偿控制算法,在线估计摩擦模型中的参数,并对非线性摩擦进行补偿。用李雅普诺夫方法证明了采用自适应摩擦补偿方法的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正弦波输入时,摩擦补偿后的位置跟踪误差(峰-峰值)较无摩擦补偿减小了1个量级,位置跟踪性能有较大改善,辨识出的摩擦模型参数能稳定收敛于真实值附近;三角波输入时,自适应控制的位置跟踪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电液仿真转台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影响三轴电液仿真转台动、静态性能最大的同步驱动、摩擦和大惯量负载干扰三个问题,采用了模拟人脑基于经验控制的FNN(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和基于学习校正的PNN(预测神经网络)控制器分别对应转台内环(角速度环)和外环(角度环)反馈系统。FNN同步控制器分为等同和主从同步控制模式,两种模式相互切换,提高了系统同步性能;PNN摩擦干扰控制器采用了基于双网络模型的NARMA(非线性自回归滑动平均)预测模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系统辨识能力,提高了系统抗干扰能力。软件仿真结果表明,当转台外框负载发生变化或外框两马达转速相差较大时,使用PNN—FNN模型的智能控制系统仍具有较高的位置跟踪精度和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样控制系统H_∞设计方法及在飞行仿真转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一种基于提升技术的采样控制系统H∞设计方法,并结合某高频响电动仿真转台系统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一种能够考虑系统中连续信号的全部信息,以系统的连续指标为设计目标的仿真转台系统数字控制器设计方法。仿真表明方法可行并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一种通过位置同步补偿克服飞行器负载模拟器的干扰力矩及提高系统频宽的新方法。建立了位置同步补偿电液负载模拟器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实现导弹快速机动响应的关键部件,固体姿轨控发动机的性能需要通过动态多分力测试评价,但由于推力测试台结构复杂,对测试数据补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采用双模态阻尼补偿法开展固体姿轨控发动机推力补偿研究,通过脉冲激励试验获得了主要模态参数,并对脉冲激励和发动机冷流试验数据进行补偿,验证了双模态阻尼补偿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双模态阻尼补偿效果优于单模态补偿,可以有效恢复动态推力信号。所建立的双模态阻尼补偿,在姿轨控发动机研制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3.
谌颖  楚中毅  李丹 《宇航学报》2015,36(3):309-314
面向某新型大伸展(收拢比)、高载荷(自重比)伸缩式空间伸杆机构的实际应用需求,研究其低速伸展过程中摩擦力矩补偿及其反步自适应控制方法。考虑伸杆伸长量等各种因素引起的摩擦力矩变化,将其等效描述为摩擦变化系数的影响,由此得到LuGre改进模型的摩擦表征。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摩擦力矩补偿的反步自适应控制器,以补偿和抑制模型不确定性和摩擦影响。最后通过仿真校验表明,该方法不依赖精确的动力学模型,能够在保证鲁棒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系统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4.
高精度飞轮控制系统方案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卫星姿态控制是卫星控制领域里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用于保证卫星的正常工作。一般的卫星姿态控制都采用飞轮控制方案 ,所采用的飞轮有磁悬浮飞轮和普通飞轮两种。虽然磁悬浮飞轮能克服飞轮自身摩擦力对卫星姿态的影响 ,但是磁悬浮飞轮在制造、工艺等方面要求高 ,而且成本昂贵。本文讨论了采用直流无刷电机控制普通飞轮的方案中关于转速和电流这两个关键参数的高精度控制问题 ,并给出了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法。这些方法已在某型卫星上得到了部分应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红外加热棒的稳态传热特性,建立了红外加热棒式外热流模拟器的计算模型,对其加热能力及效果进行计算分析。以实际红外加热棒式外热流模拟器为对象开展了试验验证,对模拟器的温度响应特点、加热能力进行了全面测试。结果表明,该种红外模拟器温度响应速度快,加热棒覆盖率、阻值可调整范围大,使得其加热能力设计灵活度高,能够适应航天器真空热试验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6.
航天用大力矩高精度超声波电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超声波电机与传统电磁型电机不同 ,它是一种靠摩擦驱动的新原理电机 ,具有低速大力矩、响应快和功率质量比大等特点 ,能直接驱动 ,适合航天领域的应用。先简单介绍超声波电机的特点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情况 ,随后介绍了所研制的一种低速大力矩超声波电机的结构、摩擦材料、特性和步进定位控制策略 ,其结构型式为纵扭复合型 ,样机直径为 80 mm ,堵转力矩达到了 13Nm,转速 12 .5 r/min,重复定位精度优于 0 .0 2 0°,纵扭振动的一阶谐振频率较接近 ,电机的工作频域较宽 ,近 7k Hz,起动时间在 5 m s左右 ,关断时间在 2 m s以内。  相似文献   

17.
具有相对运动的机械伺服系统中都存在着摩擦干扰力矩。针对机械伺服系统不能提供速度信号时的摩擦补偿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观测器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摩擦补偿方法 ,该方法利用一降维观测器在线估计速度信号 ,并根据该估计信号构成模型参考自适应摩擦补偿器。根据摩擦补偿器构成的两种情况 ,对系统误差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 ,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仿真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多模式、多带宽脉宽组合的雷达系统调试测试时通道误差提取与补偿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道误差随参数变化的自适应补偿技术。该方法可在通道误差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各工作模式所设定的带宽、脉宽组合自适应生成幅相误差补偿曲线,并以回波模拟器通道误差自适应补偿为例给出了误差模型获取与自动生成的具体步骤。通过某雷达系统测试过程中的试验验证,所提出的方法幅度误差提取结果相比逐次提取结果偏差小于0.02dB,相位误差提取偏差小于0.2度,满足通道误差补偿的需求,不仅适用雷达系统调试测试,还可应用于其他通道特性稳定系统的通道误差补偿,避免繁杂的手动操作,提高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9.
Due to high redundancy of degrees of freedom in the human body, we can perform any movement, from the simplest to the most complex, in many different ways. Several studies are still trying to identify the motor strategies that master this redundancy and generate the movements whose characteristics are highly stereotyped.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build a simulator that is able to evaluate different motor planning hypotheses. The most interesting applications of this tool occur in studies of the motor strategy in microgravity condition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simulated movements and kinematics data recorded both on Earth, and during a 5-month mission on board the Mir station shows that for a complex whole-body movement (such as trunk bending) a single planning criterion cannot explain all movement aspects. However, the simulator allow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motor planning adaptation of astronauts. In space, the lack of equilibrium constraint (which on Earth brings about the center of mass control) leads to a new motor strategy that minimizes dynamic interactions with the flo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