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阿联酋首个火星探测任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北京时间2020年7月20日,阿联酋首个火星探测任务—"阿联酋火星任务"(EMM)起航,名为希望号(Hope)的火星探测器搭乘日本H-2A火箭发射升空。探测器计划于2021年2月,即阿联酋成立50周年抵达火星,将研究火星天气的每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沙尘暴等低层大气中的天气事件,以及火星不同区域的天气变化。如果探测器成功抵达火星,阿联酋将成为首个访问火星的西亚国家。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是火星探测任务发射大年,多项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包括阿联酋的希望号(Hope)、中国的天问一号(Tianwen-1)和美国的"火星2020"(Mars 2020)。一直以来,火星探测都是空间探测的热点之一。自苏联1960年发射人类首个火星探测器、揭开火星探测的序幕开始,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印度等航天国家/地区陆续开展了火星探测活动,取得了大量的探测成果和重大发现。近年来,韩国、阿联酋等国家也开始涉足空间探测领域,提出月球和火星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3.
韩淋 《空间科学学报》2021,41(3):351-351
2020年7月,阿联酋希望号(HOPE)、中国天问一号和美国火星2020 (Mars 2020)火星探测器先后发射,前往火星.2021年2月三项任务先后抵达火星,希望号和天问一号分别于2月9日和10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火星2020任务漫游车毅力号于2月18日成功着陆火星,火星探测再起新高潮. 1.阿联酋希望号 CNN网站报道,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于2021年2月9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标志着阿联酋成为第5个到达火星的国家/地区.希望号随即进入环火椭圆轨道,最近距火星621 mi(约999km),最远30683mi(约49380km),轨道周期约40h,并将在这一轨道运行至5月中旬,测试各项搭载仪器并开展火星观测.此后,希望号将机动至周期约55h的科学轨道,正式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由于该轨道比以往的火星任务采用的轨道更高,将实现对火星的全球视角观测,并可每9天完成对火星大气的一次全景观测.希望号计划运行2年,并可能延期1年.2月14日,希望号传回首张火星图片.  相似文献   

4.
1 任务基本情况 "阿联酋火星任务"(EMM)是阿联酋的首个火星探测任务,任务探测器名为希望号.任务的科学目标是研究火星大气和气候,提供对火星大气的全面了解. 希望号探测器发射质量约为1350kg,宽度约2.37m,高约2.9m.探测器的有效载荷包括用于获得高分辨率彩色图像的"阿联酋探索成像仪"(EXI),用于监测大气...  相似文献   

5.
《太空探索》2008,(2):44-44
1998年7月3日,日本用M5运载火箭发射了其第1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原名行星-B,发射后更名),使日本成为世界上第3个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日本在空间探测方面一扫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失踪的阴霾,连续成功发射了3个别具一格的空间探测器。其中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和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已出色完成了任务,在全球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而日本首个金星探测器——黎明号正在飞往金星轨道的途中,此举使日本成为继苏联、美国、欧洲空间局之后,世界第4个发射金星探测器的国家或组织。这些都无疑给日本航天事业注射了一针强心剂。  相似文献   

7.
正4月24日,由阿联酋出资研制的名为"酋长国火星任务"(又称"希望号")探测器运抵日本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场,将开始开展最终的测试、加注和其它准备工作。该探测器将在7月14日开始的一个三周的窗口期内由日本H-2A火箭发射。"希望号"探测器由阿联酋迪拜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和美国  相似文献   

8.
人类对火星探测,起于1962年11月1日前苏联发射的“火星”1号。迄今,世界上共发射了23个火星探测器,其中,美国、苏、俄11个,日本1个。 1964年11月28日,美国发射“水手”4号探测器,1965年7月15  相似文献   

9.
日本计划1996年发射一个火星探测器,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说日本将成为第三个具有发射行星探测器的国家。将发展新一代M5火箭来发射这个名为行星B的探测器,它将探测磁场和等离子体微粒作为火星大气组成研究的一部分。日本火箭和卫星计划因经常发生技术失败使发展受挫、计划延期。这将是日本的第一行星探测器。  相似文献   

10.
正NAS A网站报道,洞察号(Insight)火星探测器于2018年5月5日成功发射。Insight是首个从美国西海岸发射的行星际任务,将首次研究火星深层内部,并首次探测火震(marsquakes),与Insight共同发射的火星立方体一号(MarCO)将成为首个进入深空的立方体卫星。Insight是NASA发现(Discovery)计划的一项任务,计划于2018年11月26日登陆火星,开展为期2年  相似文献   

11.
士元 《太空探索》2004,(3):30-33
火星历来是一个危险的目的地。40多年来,世界各国先后向火星发射了30多个各类探测器.但2/3探测器都以失败告终,所以被称为“探测器的坟场”、“死亡星球”。远的不说.就从2003年12月份讲起,日本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因为技术故障在太空中做了几年绕太阳旋转的人造行  相似文献   

12.
定于1994年发射两个火星探测器的“火星94”计划,是美、苏、西欧、东欧、日本等22个国家参加的一个国际合作项目,苏联负责火星探测器的发射。该计划利用苏联的质子号运载火箭将参与国际开发的探测装置运往火星,以研究火星上有无生命以及火星的内部结构。此项目由苏联科学院副院长奥西比奥负责。这个计划打算发射2个火星探测器。探测器上将配备以下测量设备:1.可在火星上空漂浮进行火星大气观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未来将实施四次重大深空探测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的深空探测正由月球挺进更深远的宇宙。新华社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我国未来深空探测工程将实施四次重大任务。这四次任务分别是:2020年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一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实施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进行火星表面采样返回,开展火星构造、物质成分、火星环境等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4.
崔志 《国际太空》2006,(2):17-21
□□在1969-1994年的25年里,日本成功发射了30颗卫星,没有失败的纪录,成为新兴的航天大国.但在1994-2004年的10年间,日本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方面屡遭失败:希望号(Nozomi)火星探测器未能到达预定的火星轨道;火箭至今未能打入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日本公司在卫星制造方面也没有能力成为主承包商.  相似文献   

15.
在第34届宇宙科学技术联合讲演会上,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鹤田浩一郎和日本电气公司北出贤二等报告提出,日本不仅积极推进其月球开发计划,而且还积极推进金星、火星探测计划。他们的报告中还透露了1997年4~5月日本将用M-V火箭发射金星探测器、1998年8月探测器进入预定轨道、1996年10~12月用M-V火箭发射火星探测器、1997年10月探测器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文部省空间科学研究所所长小田稔提出了日本第一个“月球探测器”(MUSES)探月计划。它将作为观测火星和金星的未来行星探测器的先驱。预计1989年用缪-3S2发射。目前能发射行星探测器的国家只有美国和苏联。日本在继“先驱者 A 和 B”(即行星 A 和 B)探测哈雷彗星后的空间研究将是行星探测。月球探测器的主要目的是在行星探测飞行方面,获得能够测定速度控制的专门技术。  相似文献   

17.
火星是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因此是目前除地球以外人类研究程度最高的行星。截止到2007年8月8日,人类共发射了38个火星探测器,其中美国18个、苏联17个、俄罗斯1个、日本1个、欧洲1个。总共有18个探测器成功对火星进行了探测,其中5个飞越火星,7个进入火星轨道探测,6个在火星着陆。目前,在火星轨道上有3个探测器在工作,在火星表面有2辆火星车在工作,还有1个火星着陆器正飞往火星。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宇航局将为日本的火星取样任务出资研制一台中子与伽马射线谱仪,助力相关部门确定探测器采样位置。日本的"火星卫星探测任务"(MMX)探测器定于2024年发射,将首次把火卫一样品送回地球。MMX是日本继"隼鸟"和"隼鸟"2小行星取样回送任务后又一项大胆的任务,配备强力推进模块、着陆支腿和样品容器的探测器将首先进入绕火星  相似文献   

19.
孝文 《国际太空》2009,(5):28-29
在美国凤凰号探测器拍摄了火星北极平原的大量宝贵图片并收集了一些样品后,其他国家或地区也不甘落后,正在积极规划、建造和发射新一代火星探测器,用于揭开这个红色星球的神秘面纱。在凤凰号探测器完成为期3个月的探测任务之后,美国航空航天局计划在2011年发射“火星科学实验室”(MSL),以进一步探测火星表面。届时,“火星科学实验室”将成为着陆火星的个头最大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20.
2020年为火星探测大年,各国相继赶在发射窗口发射自己的火星探测器,截止目前成功赶上发射窗口的国家,按时间先后分别为阿联酋、中国和美国。本文给出了2020年火星探测发射和到达窗口的“猪排”能量图,在有效载荷、发射窗口、运载火箭、地火转移轨道、火星俘获及着陆、通信等方面,对三个国家发射的探测器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给出此次火星探测各环节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