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七·五”期间,民航学院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共完成科研课题38项,其中14项在国内外获奖,初步形成了能独立承担民航或其他技术部门重大项目攻关任务的科研队伍。从1986年以来,民航学院科研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是:1 研究课题增加,研究成果增加,获奖项目增加1986—1990年,民航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81个,大部分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在独立研究以及与兄弟单位合作研究取得的成果中,获日内瓦和布鲁塞尔发明展览会奖牌三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获民航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获航空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民航局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牌二项,获天津市发明展览会优秀发明奖二项.获奖项目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自1993年成立以来,积极探索董事会办学机制,1994年3月,由中国民航总局、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以及全国各大航空企业等27家单位组成民航学院董事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作为民航系统一所全国重点高校,在民航学院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短短几年内发展迅猛,成绩显著。 董事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对民航学院办学方向、教学科研、经费使用、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决策,对民航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994年3月首次民航学院董事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用航空学院(CAIC、简称民航学院)毗连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直属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是一所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民用航空多科性普通高等院校。自1956年建校以来,学院为民航事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各类人才2万多人,在民航工作的毕业生人数占全行业职工总人数的1/7,工程技术和管理骨干占1/2。在民航总局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学院现已成为民航培养地面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时山是民航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被誉为“中国民航人才的摇篮”。学院占地面积86万平万米,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其中教…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用航空》1998,(2):35-36
1993年9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和航空工业总公司签署协议,联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建院五年来,该学院在教学、科研、培训等方自取得迅猛发展,成绩显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实行董事会办学机制。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及其直属骨干运输企业和有影响的地方民航运输企业等27个单位为董事会成员。民航总局沈元康副局长担任董事长,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教育局乔兴山周年和南航大朱剑英校长担任副董事长。董事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对办学的指导思想、办学方向、教学科研、经费使用、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决策。董事会办学机制在南航…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航学院办学指导思想1、学院定位:中国民航学院是民航总局直属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是以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重要基地,是民航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之一。2、发展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  相似文献   

6.
民航部分单位计算机应用研讨会于1989年11月15日至16日在中国民航学院举行。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是,联络民航系统从事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为民航系统应用项目开发计算机维修、计算机人员培训、技术咨询,为促进计算机在民航系统推广应用作出贡献。会议首先由民航学院介绍了近几年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介绍了引进UNISYS2200/202的基本情况,会议邀请了天津计算机协会副理事长天津大学计算机工程系主任王雷教授介绍了国内外计算机发展的动态并做了“容错”技术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7.
《飞机工程》2005,(1):4-4
2005年3月15日,由中航一飞院、石飞公司和民航飞行学院联合研制的小鹰-500飞机一类风险科目尾旋试飞经过三个起落的飞行,完成41项试飞科目,顺利结束。标志着中国民用飞机首次尾旋试飞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8.
1994年11月1日至5日,由民航总局基建机场司主持召开的全国民航机场飞行区维护技术研讨会在广州白云机场举行。来自民航总局有关司局,各地区管理局,部分省(市)局、机场航站,民航学院,民航飞行学院,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民航第一、第二科研所,民航机场建设工程公司,民航工程咨询公司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领导、专家、技术人员共108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民航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信息系统应用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但应该看到,我国民航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的民航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民航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才无疑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而且民航信息化人才队伍是推进民航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民航"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强民航信息化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因此,加快实施信息化人才培养战略工程,对于打破民航信息化建设"瓶颈"状态,早日实现全行业的信息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91年我院科研项目获奖数达14项,创建院以来的最高纪录。 1.杜洪增等与民航103厂、西安管理局合作的“安-24飞机机翼上壁板含裂纹剩余寿命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梁家昌等“溶液配位反应的热力学及动力研究”获国家教委“表彰在促进科学进步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二等奖。 3.机械系和经管系分别研究的“飞机选型——飞机评估”和“飞机选型——经济评估”2项  相似文献   

11.
作为民航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机场的建设发 展一直是我国民航基本建设的重点。为适应机场建设的要求,民航在机场建设投资方面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改革,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但随着我国经济和民航的快速发展,机场建设资金的瓶颈制约依然突出,进一步拓宽民航机场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对促进我国民航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机场投资多元化现状 1.机场建设投资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机场建设投资主体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到1981年,在这一阶段民用机场建设投资全部由民航承担;第二阶…  相似文献   

12.
经过两年多的筹建,1997年3月13日,民航总局宣布了科研中心领导班子和党委成员的任命,民航科研中心工作全面启动,进入开局、起步阶段。1995年,总局党委在《关于加速民航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提出“2000年前,民航科学技术研究中心要初具规模,成为政府技术工作的后盾、决策的智囊团和干部的人才库。”最近,总局《关于民航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发展纲要》也要求科研中心成为“集技术开发、决策咨询、人才储备于一体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根据《决定》和《纲要》的要求,结合现状,科研中心新领导班子在广泛收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已制定出中…  相似文献   

13.
8月7日,“2002年海峡两岸民航教育及维修训练合作研讨会”在天津民航学院召开。会议由中国民航学院与台湾“中华航天产业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来自台湾“中华航天产业发展促进会”、“高苑技术学院”、“民用航空人员训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用航空》1996,(8):44-45
航行研究室1991年批准成立,航行室所进行的每项研究活动都能体现出“一切为航管生产服务”的宗旨。她在短短5年中,完成了5项重大的课题研究,分别取得了民航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民航一所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为民航运输生产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创建于1956年,直属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领导,肩负着为民航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民航飞行员、空中交通管制员和其他技术人才的任务。学院院部驻“天府之国”的腹地四川省广汉市,下设4个分院、2个  相似文献   

16.
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研究基地是民航总局依托中国民航学院建设的总局级科研基地之一。基地通过对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为民航空中交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基础,不断推动空管新技术在行业内的应用,促进空管研究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和研究计划的实施,将空管科研基地建设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科研实体,在国内外建立一定的影响,成为我国民航高科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1年建院以来,制订了“面向民航、面向教学、面向社会”的科研工作方针,采取一系列措施,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充分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活跃了学术空气,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技术骨干,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大中小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新局面,为民航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需求、民航需求、民航学院自身的需求出发,分层次论述了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民航科技发展的特点,指出了民航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最后,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着重从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培养民航跨世纪高层次人才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民航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民航空管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许多大型的空管重点工程项目正在建设中。大型工程项目通常投资大、周期长、应用技术复杂、产生的工程信息量大而繁杂  相似文献   

20.
11月6日,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和新加坡交通部长姚照东,在厦门机场为我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机场管理专业培训机构——中新机场管理培训学院——揭牌。由民航总局举办的“中国民用机场管理与负责人高级研讨班”成为学院成立后的第一期培训班,杨元元局长和姚照东部长分别在开班仪式上作了主题发言。本刊记者就学院成立背景、课程设置、发展方向等问题,对中新机场管理培训学院院长蒋作舟进行了专访。记者:学院成立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学院有什么特点和优势?蒋院长:首先是要适应我国民航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