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火星观察者探测器美国火星观察者(MarsOb-server)探测器于1992年9月24日用大力神3号运载火箭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自1975年发射两颗海盗号行星际探测器以来,首次对火星的飞行和探测。它将对火星的地貌和大气等进行普查,进而建...  相似文献   

2.
丹宁 《中国航天》1998,(1):38-40
欲探索土星奥秘卡西尼/惠更斯启程丹宁美国和欧洲迄今规模最大、复杂程度最高、耗资最多的行星探测器卡西尼/惠更斯土星探测器,肩负着21世纪初最伟大的一项星际探索使命,已在去年10月15日启程奔往土星。它们将用7年时间,迂回35.4亿公里,途中将几经“周折...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1999,(5):25-25
考虑到难度较大和保证成功所需付出的费用太高,美国航宇局深空4彗星着陆探测器的样品回送任务已被取消。按计划,该探测器将在2003年发射,2006年与坦普尔1彗星交会,在绕彗核运行的过程中从近距离研究这颗彗星,然后放出一颗小探测器在彗星表面上着陆,以开展...  相似文献   

4.
从1958年10月到1973年4月,美国航宇局为了探测月球、行星际空间和外行星,共发射了11颗先驱者号探测器,其中1972和1973年发射的先驱者10号和11号对木星和土星进行了探测,是最早探测这两颗行星的太空飞行器。先驱者10号是1972年3月2日发射的。它于1973年12月3日从距木星13万公里的地方飞过,进行了所谓的飞越式探测。由于只是路过,而不是进入木星轨道,所以该探测器此后仍一直不停地向前飞行着。目前它距太阳  相似文献   

5.
袁越 《中国航天》1999,(2):31-33
作为其长期火星探测战略的一部分,美国航宇局去年12月11日和今年1月3日又把两颗火星探测器送入太空。这两颗探测器将分别从火星轨道上和在火星表面上对该行星进行研究。美国两年前发射了火星探路者和火星全球勘测者两颗探测器,拉开了其新的火星探索活动的序幕。它...  相似文献   

6.
欧洲的海因斯行星际探测器目前正在为其7年的旅程进行最后的准备。这种着陆探测装置的探测目标将是上星最大的一颗卫星上卫六。它将对这颗卫星上古老的冰冷世界进行细致的观察,采集那里的大气和土壤样本,从而有望揭示太阳系演化初期可能存在过的生命的基本要素。海因斯是欧洲第一颗行星际探测器。它将和美国航字局的卡西尼轨道器一起飞往土星,并在ZOO4年年底在土卫六上着陆。它可望向地球发回土卫六的照片,从而增加人们对该卫星形成情况的认识。这项欧美联合计划还有望取得有关土卫六组成、大气化学活动能源。云物理、风和温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此刻,在遥远的星际空间,嫦娥二号正奋力向前翱翔.作为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二号卫星在圆满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取得了大量的科学和技术试验验证成果,突破了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开创了我国深空探测任务新模式,系统性推进了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水准与特色的深空多目标、多任务探测器和我国第一个行星际探测器,中国也成为国际上第三个飞入拉格朗日点、第四个开展小行星探测的国家,完成了我国深空探测创造性的跨越,将中国深空探测的臂膀伸向了遥远的星际空间.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0,(3):36-37
从 1958年 10月到 1973年4月 ,美国航宇局为了探测月球、行星际空间和外行星 ,共发射了11颗先驱者号探测器 ,其中 1972和 1973年发射的先驱者 10号和11号对木星和土星进行了探测 ,是最早探测这两颗行星的太空飞行器。先驱者 10号是 1972年 3月2日发射的。它于 1973年 12月 3日从距木星 13万公里的地方飞过 ,进行了所谓的飞越式探测。由于只是路过 ,而不是进入木星轨道 ,所以该探测器此后仍一直不停地向前飞行着。目前它距太阳约 10 9.2亿公里 ,是日地间距离的近 74倍。尽管已离家非常遥远 ,而且“年事已高”,但该探测器仍一直在向我们提供着…  相似文献   

9.
天力 《中国航天》1996,(8):20-24
开辟通往火星的新路天力美国航宇局的火星探路者将是海盗号探测器计划后20年来第一个飞抵火星表面的美国探测器,也将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把漫游车送上另一颗行星的航天器。这_项目的宗旨是为一系列新的低成本火星探测任务开辟道路,验证新一代复杂的、比传统的行星探测器...  相似文献   

10.
陆征  杭仁 《中国航天》2004,(8):33-37
经过约7年、35亿千米的星际远航,价值连城、技术先进的美国大型空间探测器卡西尼,终于在2004年7月1日进入土星轨道,开始了它为期4年的环绕飞行,并已发回了一些照片。约6个月后,它还将释放所携带的子探测器惠更斯。后者将穿过浓密的大气,落向土星的卫星土卫六。它们将完成27项科学考察任务,主要是研究土星环的三维结构和动力学状态,分析土星卫星的表面成分和地质史等。  相似文献   

11.
李鉴 《航天》2012,(2):38-41
2011年将近尾声的时候,迄今为止人类飞得最远的空间探测器——美国航宇局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再次带来有关太阳系边疆的最新消息。传回的信号表明,它已经进入了太阳系和星际空间的交会区——太阳风层顶(heliopause),在那里,从太阳向外流动的带电粒子风变得平静,太阳系的磁场发生堆积,来自太阳系内的高能粒子流开始向星际空间逃逸。科学家预计它将在几个月到几年之内穿过太阳系的边界。  相似文献   

12.
闻新  金泽茜 《航天》2012,(7):60-61
“旅行者”2号是美国航宇局于1977年8月20日发射的无人星际探测器。它依次拜访了木星、土星和天王星,1989年8月25日到达海王星附近,对被4850千米厚的云层覆盖的海王星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3.
旨在为行星探索开辟一条全新的途径的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于去年12月4日由麦道公司的德尔它2运载火箭送上征程,目前正在以11.4公里/秒的速度快速飞向火星这颗红色星球。这是自1976年两个海盗号探测器到达火星表面后ZO年来美国发射的第一个将在火星上着陆的探测器,也是第一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其长期火星探测战略的一部分,美国航宇局去年12月11日和今年1月3日又把两颗火星探测器送入太空。这两颗探测器将分别从火星轨道上和在火星表面上对该行星进行研究。美国两年前发射了火星探路者和火星全球勘测者两颗探测器,拉开了其新的火星探索活动的序幕。它的火星探索计划的目的是研究那里的气候变化、资源情况以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最近发射的两颗探测器的主要任务将是研究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15.
袁越 《中国航天》2000,(10):28-30
由于运行位置的原因,人类发射火星探测器要‘相机行事”。适时发射可以使探测器在飞往火星时既省时,又省力。这样的机会一般每两年多才出现一次。为了加紧探索火星,美国几年前设立了火星勘测者计划,准备每遇一次机会就发射两颗探测器。1996年发射的头两颗探测器——火星探路者和火星全球勘测者(MGS)均顺利抵达目的地。1998年底和1999年初,美又相继发射了火星气候轨道器(MCO)和火星极区着陆器(MP)(统称火星勘测者1998),但这两颗探测器却在最后入轨和着陆的关头相继失踪,引起广人们对美国火星探索计划的强烈批评。在这种情…  相似文献   

16.
知识资料窗     
空间探测器空间探测器就是对月球和月球以远的天体和空间进行探测的无人航天器,又称深空探测器。空间探测器包括月球探测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空间探测器是深空探测的主要工具。深空探测主要包括月球探测、行星探测和行星际探测。探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太阳系的起源...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2000,(12):25
美国航宇局专家10月26日宣布,该局将在今后15年内执行6次重要的不载人火星探测任务,但他们拒绝推测何时会派人飞往这颗红色的星球。根据这项新制订的火星探测计划,从火星表面采集样本并送回地球的探测任务将至少推迟到2011年。天文学家原来曾希望能在2010年就得到火星的土壤样本。 火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根据新的计划,美国航宇局今后5年中每年可能将在火星探测方面投入4~4.5亿美元。即将发往火星的探测器中既有围绕火星运行的轨道探测器,也有在火星表面上着陆的着陆型探测器,并包括可在火星表面上远距离行驶的漫…  相似文献   

18.
据《空间飞行》1990年2月报道,苏联可能在2015年执行火星载人探测任务。届时,将用能源号大型运载器把大块的部件送入轨道,由宇航员在轨道上组装成星际航天器。一旦星际航天器组装完毕,苏联航天飞机将把一个国际宇航员小组带到星际航天器上,这个航天器将在几年后到达火星。 苏联打算在1994年9月用质子号火箭发射其火星94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将携带高空探测气球。苏联还打算在2001年进行火星土壤采样返回地球的飞行。  相似文献   

19.
庞之浩 《中国航天》2006,(4):38-40,45
彗星探测再掀高潮继去年7月4日美国“大冲撞”探测器撞击坦佩尔1彗星,使人造探测器首次实际接触到彗星之后,今年1月15日彗星探测再掀新高潮。这一天,美国星尘号探测器的返回舱首次携带彗核物质和星际尘埃样品返回地球。为获取这些样品,星尘号在历时7年的飞行中共飞越了48亿千米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在进入六十年代时只有少数几个地面站,而现在已有一颗工业研究卫星在轨道上运行。这颗“天狼星Ⅰ”卫星是1977年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发射成功的,至今工作正常,大大超过了两年的预定寿命。卫星上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光学探测器、星体结构和温控系统都是意大利制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