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I火箭简介     
1983年2月和8月日本用主力火箭N-Ⅱ从种子岛发射了一组(两颗)同步通信卫星(樱花2号a和b)。N-Ⅱ火箭能发射350公斤重的同步卫星。H-Ⅰ火箭将成为日本1985~1990年的主力火箭,它能发射550公斤重的同步卫星。H-Ⅰ火箭可以说是日本开始独立研制(尽管其中有些部分仍是仿制)大型火箭的里程碑,因为以前的N-Ⅰ和N-Ⅱ火箭的国产率仅50~60%,包括H-Ⅰ在内的第Ⅰ级部是从美国引进的,但日本对H—Ⅰ进行了一些改进,即第Ⅱ  相似文献   

2.
技术试验卫星6(ETS-6)是日本第一颗2吨级的大型地球同步卫星,于1987年开始研制,现已处于具体设计阶段。研制该卫星的目的是为了评定H-2火箭的发射性能,验证高性能实用卫星(2吨级三轴稳定的地球同步卫星)所需的通用仪器,以便为将来更高级的通信卫星仪器的研制和实验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前气象卫星向日葵、通信卫星樱花、广播卫星百合花等实用卫星都用N—Ⅱ火箭发射。随着空间利用的发展,将来需要发射更大型的卫星,为此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研制了N—Ⅱ火箭的后继型H-1火箭。预定在1986年发射二级式、1987年发射三级式的试验火箭。试验证实H-1确有发射大型卫星的能力之后,预计在1990年前开始用于发射实用卫星。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用毫米波进行卫星通信的技术,日本发射了“菖蒲(ECS)”和“菖蒲-2号(ECS-b)”两颗实验通信卫星,但均告失败。这两颗卫星的费用,单是卫星总体就损失了三百亿日元。这两颗卫星的失败,对于日本今后应用卫星的发射计划将产生重大影响。宇宙开发委员会对此十分重视,在“菖蒲-2号”失败后,召开了紧急会议。“菖蒲”卫星于1979年2月6日在种子岛宇宙中心用N-5火箭发射。发射后,由于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世界上能用自制火箭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只有美国、苏联、西欧和日本四家。其首次发射和首次成功的情况如下: 美国第一次发射卫星基本入轨,通信试验失败 1963年2月14日,美国用德尔它火箭发射了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辛康Ⅰ号。卫星进入了同步转移轨道,但远地点发动机点火后  相似文献   

6.
七十年代初,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便着手研制具有发射中型应用卫星能力的N系列三级运载火箭。自1975年以来,该团曾在种子岛宇宙中心用N-I火箭成功地将五颗重达130公斤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从1981年2月起,N-I火箭的改进型N-Ⅱ火箭也成功地进行了试射,同年8月便发射了气象卫星。从此N系列火箭就进入了发射应用卫星的阶段。为了满足日本各卫星用户所提出的发射大容量应用卫星的要求,日本宇宙开发事业  相似文献   

7.
发射短讯     
正印度最重通信卫星成功发射据新华网2018年12月10日报道,12月5日,欧洲阿里安航天公司成功发射印度最重、最先进的GSAT-11通信卫星,这颗卫星有望提升印度的宽带服务能力。GSAT-11卫星由一枚阿里安-5火箭发射升空,目前已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之后卫星将转移至地球静止轨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表示,卫星质量约5.86t,是印度迄今研制的最大质量卫星,也是使用最新技术的通信卫星,设计寿命超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第四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也是用自己的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静止轨道卫星的第三个国家。宇宙与航天科学研究所(IS-AS)是日本的两个宇航机构中成立较早的一个。1970年2月,该研究所用一枚四级的固体火箭在鹿儿岛宇宙中心发射了日本的第一颗卫星“大隅号”。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则在种子岛宇宙中心(日本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菊花-2号”的发射场)发射各型  相似文献   

9.
许勃 《中国航天》1992,(5):25-28
日本的工程试验卫星6(ETS-6)是一颗两吨级的大型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将于1993年夏天由H-2火箭发射。研制该卫星的目的是为将在9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的大型地球同步通信和广播卫星开发卫星星体技术。本文介绍了通过ETS-6卫星的研制取得的、将用于未来通信和广播卫星的主要星体技术,其中对姿控系统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0.
苏联发射首颗试验型地球同步卫星的时间,比美国整整晚10年。截止1982年底,苏联成功地发射了26颗实用型地球同步卫星(见表1),部署了3种同步通信卫星系统,逐步满足了它国内、国际通信和电信业务的需要。苏联的大型运载火箭只需6个半小时就可把地球同步卫星从拜科努尔发射场送上初始圆形轨道。失效的卫星通常从拥挤  相似文献   

11.
正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2型运载火箭6月15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发射了百慕大亚洲广播卫星公司(ABS)的ABS-2A和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的"欧洲通信卫星"西117B通信卫星。卫星被送入一条超同步转移轨道,接下来将用至少6个月时间利用星上的氙离子推力器实现定点。不过,本次发射的火箭第一级海上平台着陆回收没能成功。火箭着船后被损毁。  相似文献   

12.
刘淮宇 《航天》2012,(5):9-9
3月31日傍晚,中国成功用长征三号乙增强型运载火箭把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制造的亚太七号通信卫星送入太空。作为卫星的用户方,香港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太卫星)自1992年正式运营以来,通过多次成功合作,推动了长征火箭以自信从容的姿态走上备受瞩目的国际商业发射舞台并崭露头角。而此次发射也是长征火箭第6次为亚太卫星实施卫星发射服务。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N火箭     
1981年8月11日五点零三分,N—Ⅱ火箭(第二枚样机)在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场喷射出桔红色的火焰,在巨大的轰鸣声中,载着静止气象卫星—Ⅱ“向日葵2号”,冲上黎明前的夜空。在这以前,日本曾依赖美国,使用“德尔它”运载火箭发射了试验应用卫星系列的“向日葵”、“樱花”、“百合”三颗卫星。N—Ⅱ火箭是日本为发射应用卫星而研制的运载火箭。该火箭从1976年起开始系统论证,继而展开研制工作,1980年夏  相似文献   

14.
《宇航日刊》1988年3月16日报道: 通用动力公司组建了一个子公司,负责大力神-半人马座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的商用发射业务。 去年,通用动力公司宣布将制造18枚大力神-半人马座火箭用于商业发射。迄今为止,NASA已经代表国家海洋和大气局就用3枚大力神火箭发射静地轨道环境观测卫星(GOES)签订了合同。欧洲通信卫星组织也与通用动力公司签订了一项合同,于1990年用大力神火箭发射一颗欧洲通信卫星2。  相似文献   

15.
“百合花”2号(BS-2)是能够直接向日本家庭播放电视节目的直播卫星,它是在1978年发射的“百合花”试验卫星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该直播卫星于1984年1月23日下午4时58分在日本种子岛宇宙中心的大崎发射场用N-Ⅱ5号火箭发射,卫星按预定计划正常运行,于2月15日进入同步轨道。将于1984年5月下旬交付日本通信广播卫星机构管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日本正在加紧进行 H-1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以便用它发射用户迫切需要的大容量通讯卫星。H-1是一枚三级运载火箭,它可以把重550公斤的同步通讯卫星送入轨道。日本打算 H-1火箭在1986年研制成功后,用它取代现正使用的 N-Ⅱ火箭(该火箭同步  相似文献   

17.
今年四月八日,我国发射了一颗同步试验通信卫星,卫星于四月十六日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这是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胜利。它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取得了新的飞跃。现在,除美、苏外,仅有德、法(联合)及日本能独立发射地球同步卫星。这次发射成功,证明我国运载火箭能力和通信卫星技术已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日本H-2A-204型运载火箭2015年11月24日在种子岛航天中心发射了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的"电信星12优势"("电信星"12V)通信卫星。这是H-2A火箭首次执行商业静地轨道通信卫星发射任务。H-2A火箭2001年投入发射,迄今已飞行29次,成功28次,是世界上可靠性最高的火箭之一。该系列火箭2007年私有化后交由三菱重工经营,曾在2012年5月发射本国"全球变化观测任务-水"(GCOM-W)1卫星时搭载发射了"韩国多用途星"(KOMPSAT)3对地观测卫星,还已拿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工程》2008,17(6):147-147
2008年9月20日,俄罗斯当天凌晨用质子-M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成功为加拿大通信卫星公司发射一颗Nimiq-4通信卫星。发射9h后,卫星与火箭推进器分离,进入西经82°的地球同步轨道。Nimiq-4通信卫星由法国阿斯特留姆公司制造,重4.85t,工作寿命为15年,为北美地区提供通信业务。  相似文献   

20.
——发射“国际通信卫星五号”的业务合同在巴黎签署——1979年2月5日,在巴黎欧洲空间局总部,由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总经理阿斯特莱茵·圣地亚哥和乔治·冯·李思(行政局长)代表欧洲空间局总局长罗伊·吉布森联合签署了用“阿里安”火箭发射“国际通信卫星五号”的正式合同。合同的有关款项规定:欧洲空间局同意从1981年4月开始生效,提供一枚“阿里安”火箭进行发射,并答应为另一次用“阿里安”火箭发射提供一个选择方案。合同中拟订的财务条件,包括一项固定不变的索价:第一枚“阿里安”火箭25.29百万美元,作为选择方案的第二枚“阿里安”火箭索价27.46百万美元。合同条文还规定有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