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氢镍蓄电池寿命影响分析及在轨充电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杜红  刘震  曹俊  崔波 《航天器工程》2011,20(1):88-94
介绍了氢镍蓄电池空间应用寿命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影响氢镍蓄电池在轨寿命的因素,对氢镍蓄电池充电管理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为我国氢镍蓄电池空间应用技术的提高和可靠性增长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月球卫星工作模式多,功率需求变化大,自主控制能力要求高的特点,防止蓄电池出现欠充电、过充电,确保卫星供电安全,文章提出了以电子电量计控制为主、压力控制为辅的氢镍蓄电池在轨自主管理技术,包括充电控制模式、多模式多速率充电管理、全光照期充电管理和月食充电管理等内容,并给出了电池在轨测试情况。在整个任务飞行过程中电池以优异的性能在轨运行,实践证明月球卫星氢镍蓄电池在轨管理技术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3.
首先给出了卫星各分系统质量(mass)在整星干重中所占比例的统计数据及设计寿命对分系统的定性影响;重点定量分析了设计寿命对各分系统设计参数及质量的影响,给出诸分系统的质量、质量增加、质量增加率与设计寿命的关系曲线;最后分析并给出卫星干重及总质量与设计寿命的关系,指出设计寿命的延长是以质量增加和成本上升为代价的,应综合考虑设计寿命与成本。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分析了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对蓄电池的充电要求和蓄电池常规充电方式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ATmega16和SG3525A的四段式智能充电器,其主电路采用推挽隔离变换结构,充电策略采用激活、恒流、恒压、涓流的四段式充电方法,实现了蓄电池在不同阶段下的充电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该充电器能够适应风机宽范围的充电要求,而且可实现充电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状态显示,并具有过压、过流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5.
《航天器工程》2016,(3):69-73
针对多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氢镍蓄电池组压力数据在轨正向漂移的现象,文章分析了测量方式及温度对压力遥测的影响,提出基于小波分析和平稳时间序列分析的数据趋势项提取方法,并在数据趋势项的基础上建立压力遥测的修正模型。以该模型为依据,预测下一个地影季充电压力终止点。研究结果:可以在地影季到来前,及时调整氢镍蓄电池组在轨充电终止阈值和报警阈值,防止过充电,确保蓄电池组在轨管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有效提高蓄电池组寿命。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商业卫星的发展,低成本、重量轻、多功能、高集成的微纳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迎来加速发展的阶段。由于SAR载荷工作时间短、峰值功率大的特点,需专门为SAR载荷配置一组高压载荷蓄电池,在相同电流下,可输出更大功率。针对高压载荷蓄电池恒流恒压充电的需求,提出采用推挽变换器的隔离升压充电器方案,搭建了推挽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采用峰值电流控制的双环控制策略实现恒流恒压充电控制,最后在充电器样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与设计的有效性,可以满足SAR载荷蓄电池充电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章玄  邢杰  余文涛  康庆  黄智  李峰 《宇航学报》2020,41(9):1212-1220
针对卫星电源系统短路故障导致母线电压跌落、业务中断甚至整星失效的问题,分别采用电路模型和数学模型的方法对短路后母线电压的暂态特性进行分析,指出故障持续过程经历母线电容放电、太阳电池阵动作、放电调节器动作、蓄电池经二极管直接供电这4个阶段,分析了各阶段母线电压的暂态响应及转换条件。随后,研究了发生稳态电压跌落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针对航天器通常使用的快速熔断器保护,分析了母线电压跌落受熔断I~2T、短路通路阻抗、蓄电池内阻、蓄电池开路电压的影响程度。依据暂态特性的分析,提出接地优化方法以及蓄电池开路电压、短路通路阻抗和欠压保护点的配合设计方法,使得短路暂态过程母线电压跌落程度满足系统关键单机运行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快速应急发射的需求,首先对卫星电子元器件、卫星结构、展开装置、蓄电池组和推进系统等关键部件的贮存要求及性能进行分析.然后考虑卫星在发射场贮存时间,以6个月为分界线,分别对卫星在发射场的长期和短期贮存方法进行了研究.短期贮存方案卫星以整星状态贮存,所有部件安装到位;贮存期间,每3个月进行一次整星全面加电状态检查.同...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星外天线在轨较大温差所产生的热变形过大,以及热控为减小温差所产生的整星资源消耗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高轨卫星星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天线热设计方法。通过将天线"镶嵌"在卫星对地板里,使天线与整星机热一体化耦合,利用整星内部的辐射热环境减小天线高低温差,降低主动控温加热器占空比,从而为整星节省能源消耗。通过热仿真分析验证,与传统的隔热设计对比,寿命末期冬至最高温降低6.7℃,加热器占空比减小35.8%,每个轨道周期能源消耗减小928 kJ。通过在轨验证,该方法可供同类高轨卫星天线热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10.
热功率模拟系统用于测试整星热平衡试验时模拟星上各设备热量分布情况,以检测整星的热控系统性能。本系统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SP)组成单元处理系统,采用控制器局部网(CAN)总线组成通信网络,通过计算机对每一路功率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功率曲线进行调控、巡检、记录。  相似文献   

11.
卫星电源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卫星电源系统进行总体优化设计是提高其可靠性和性能,减轻重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以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为背景,研究了太阳电池阵/蓄电池组联合电源系统的优化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轨道光照条件的计算方法;(2)研究了固定展开式、一个自由度对日定向式和两个自由度对日定向式等构型的太阳阵的最佳应用范围,建立了太阳阵的直流分析模型;(3)建立了蓄电池组的容量设计方法和直流分析模型,对蓄电池组的组成和充电方式,能量多圈平衡等问题进行了优化分析;(4)以太阳阵的输出功率为目标,对峰值功率跟踪(PPT)和直接能量传输(DET)两种太阳阵功率调节方式的应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以电源系统的重量功率比最小为目标函数,对四种典型DET方式的电源系统配置方案进行了优化比较;(5)建立了以母线为核心的电源系统的交流小信号模型,导出母线阻抗,稳定性,瞬态响应和纹波的分析方法,对母线性能进行了优化设计;(6)对SEDSAT-1小卫星电源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部分验证了上述研究结果。本文的研究可用于电源系统总体设计的方案比较和方案优选过程。它将有助于定量地比较和优选电源系统设计方案,并实现降低重量功率比和提高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利用TI公司生产的16位定点DSP芯片TMS320C5402以及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20实现的温度监测及调节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实现方法。该系统以TMS320C5402为核心,配以检测电路、显示电路、报警电路、控制电路,从而实现智能温度监测及控制服务。由于系统硬件开销小,实时处理能力强,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设备在轨温度异常变化的3个原因:遥测数据错误、设备周边热边界异常变化和设备内部热状态异常变化,提出用故障树来确定温度异常变化原因的分析方法,并进行实例分析。以某卫星寿命末期蓄电池故障时的遥测温度数据为基础,通过热分析模型进行了多工况的模拟,排除了遥测温度异常、卫星姿态异常、主动控温异常等因素,得出故障是由于电池内部热耗异常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热控涂层红外发射率对GEO卫星蓄电池温度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方红一3卫星平台的基础上,将合理简化后的南蓄电池舱作为热分析模型。根据影响蓄电池温度波动的机理,提出服务舱舱板内表面常用热控涂层(白漆、镀铝膜、碳蒙皮)的5种组合方案,并量化分析了热控涂层红外发射率对蓄电池温度波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降低蓄电池舱舱板内表面热控涂层红外发射率,尤其是降低蓄电池安装舱板表面的热控涂层红外发射率,可有效减小蓄电池温度波动幅度。与基准方案相比,最优组合方案能使蓄电池温度波动幅度降低50%。  相似文献   

15.
小卫星星载容错计算机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创新一号低轨存储转发通信小卫星是中国第一颗重量在100公斤以下的小卫星,介绍了其星载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方案。由于卫星采用了计算机集中管理方式,为保证星载计算机的可靠性,设计中对硬件使用了双计算机热备份冗余设计,星载计算机的可靠性同时通过软件和硬件协同容错设计来实现。卫星的星务管理、遥测、遥控、姿态控制、电源管理、通信控制、轨道控制等都需要通过计算机软件完成,介绍了这些软件的主要功能和容错设计。创新一号星载计算机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并经过了一年多的飞行测试验证,达到了预定的运行目标,星载计算机圆满完成了各项设计功能,证明了卫星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刘慎钊 《航天控制》2004,22(4):73-77
卫星控制系统半物理仿真是在实验室中模拟卫星在轨道上运动特性的一种试验方法 ,它通常用于验证卫星控制系统方案和性能指标。卫星控制系统半物理仿真包括将硬件接入路的卫星动力学仿真和运动学仿真。仿真计算机计算卫星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 ;转台模拟卫星在空间的运动 ;目标模拟器用来模拟作为卫星姿态敏感器的参考目标 (太阳、地球和恒星等 )的环境特性。为了将控制系统硬件接入试验路 ,必须适当地处理一系列的关键技术。卫星控制系统多转台多模拟器半物理仿真方法适用于带有多种敏感器的复杂卫星仿真。  相似文献   

17.
GEO卫星表面充电相对电位的工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在轨运行期间,沉浸于具有一定能量和密度的空间等离子体之中,等离子体与卫星表面材料相互作用,将使卫星出现"表面充/放电效应",进而对星上电子系统产生影响,甚至发生电路故障,直接威胁整星安全。为防止GEO卫星在轨期间因等离子体造成的表面充放电导致卫星异常和故障,在GEO卫星的设计中,必须进行卫星表面电位分析、控制和试验验证等工作。文章根据卫星表面材料的基本参数和接地状态,采用工程分析方法对卫星表面充电电位进行分析,满足卫星工程设计急需。  相似文献   

18.
杨集  陈贤祥  周杰  夏善红 《宇航学报》2010,31(2):531-535
卫星充电和尾迹效应会对周围的等离子体造成扰动,进而影响星上电磁和等离子测量 载荷的测量精度。利用卫星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模拟软件SPIS,并采用DEMETER卫星的 一组在轨测试的等离子参数,采用粒子分室法模拟了低轨道卫星的尾迹效应特性。结果显示 ,卫星的表面充电电位为-0.72 V,负的充电电位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尾迹效应的影响,尾 迹效应对等离子体的扰动在尾迹一侧约为2.5 m,离子撞击侧约为0.7 m,其余两个 侧面约为1.1 m,即等离子鞘层呈桃形分布,且在尾迹区存在离子浓度为零的空白区和 浓度较小的稀薄区,而在尾迹区也是电子浓度的稀薄区,但不存在电子浓度为零的空白区。
  相似文献   

19.
从计算机系统角度分析软件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硬/软件综合的角度对计算机进行可靠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对硬、软件相互作用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和定义。并指出,是现行的软件可靠性黑箱分析方法禁锢了人们从更深层次对于硬/软件系统可靠性进行研究。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提出了解决软件分解单元之间耦合问题的办法。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软件可靠性分析方法,为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时,考虑硬、软件之间的复杂的相关作用提供了基础,从而为更准确地评估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了可能。文中分析了一个飞行控制系统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