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载火箭的贮箱中的液体推进剂晃动所引起的动力不稳定性是运载火箭设计中的重要问题,利用防晃挡板抑制液体晃动是克服动力不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本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半圆形和环形防晃挡板的防晃阻尼效果,给出了不同的挡板尺寸和间距情况下的液体晃动阻尼和液位的关系,其结果可供型号设计使用。文中还研究了防晃挡板的柔性等因素对晃动阻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圆环形挡板的液体晃动阻尼效果和优化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给出了环形挡板的阻尼曲线和平均阻尼。指出了半经验公式(1)的适用范围,并对挡板的宽度比W/R和间距比d/R的优化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液体晃动实验研究及其在型号研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介了液体晃动中的动力学模型和阻尼装置两个基本问题。论述了建立等效力学模型的必要性,给出计算等效力学模型诸参数的公式,指出用一阶晃动等效力学模型就能基本描述液体晃动的动力效应,介绍了用实验方法来确定一阶晃功模型参数。简要介绍了环形挡板和高效的半圆形挡板的阻尼效果。给出了典型的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的比较。提出了非线性问题等若干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横向环形防晃板对液体晃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推进剂的晃动特性对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以及战略弹道导弹的飞行动力稳定性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使战略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器具有良好的飞行稳定性,就必须提高其内部液体推进剂的晃动阻尼,抑制液体的晃动,从而达到动力稳定的设计要求。常用的增加液体晃动阻尼的措施是在推进剂储箱内安装防晃挡板。横向环形挡板是一种常用的防晃挡板。本文对它的防晃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半圆形挡板防晃特性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向半圆形挡板是一种高效阻尼挡板,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火箭型号设计之中。本文用摄动法从理论上对半圆形挡板的阻尼及半圆形挡板对晃动频率,晃动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近似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精度满足工程要求。本文给出的这一理论计算方法简单而有效,特别适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6.
大型液体火箭在初步设计阶段就要求得到液体推进剂在贮箱内的运动特性,特别是液体运动的最简单、最基本的一阶等效力学模型及相应的阻尼值,以满足控制系统的稳定要求。通常,解决液体晃动问题的途径,是在贮箱内布置防晃挡板来提高液体晃动的阻尼和频率。为此必须通过多次晃动试验来选择挡板形状、尺寸和位置。  相似文献   

7.
金属橡胶在航空、航天以及现代工业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其疲劳寿命对产品结构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本文对环形金属橡胶试件进行了4种振幅条件下的应变循环加载疲劳试验,研究了环形金属橡胶平均刚度和阻尼损耗系数力学性能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等幅循环应变下,金属橡胶疲劳过程可分成磨合和损伤两个阶段,磨合阶段平均刚度和阻尼损耗系数的分散性强于损伤阶段;平均刚度在磨合阶段增加10%~20%,在损伤阶段降低至初始刚度的70%;阻尼损耗系数在磨合阶段和损伤阶段持续降低至初始的60%~70%;振幅小于环形金属橡胶高度7.8%时,磨合阶段在疲劳周次中的占比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
平板上挡板前后涡核位置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洞中用氢气泡法在平板上挡板前后的涡核位置进行了测量。本试验旨在确定挡板高度及其雷诺数对涡核装置的影响,结果表明,(a)对于单个挡板情况,涡核离开平板的高度和涡核与挡板的距离将随着挡板的高度增加而增加,但涡核的高度和距离与挡板高度的比例随挡板高度的增加而降低;(b)对于两个挡板情况,挡板的高度和挡板之间的距离对涡核位置的影响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9.
以某型带缘板阻尼块涡轮叶片为对象,采用二维整体-局部统一滑动模型,编制涡轮叶片振动响应分析程序。在此基础上系统地计算不同参数时带缘板阻尼块叶片的振动响应,分析了正压力、外激励对减振效果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同一外激励下,存在一最佳正压力可以使系统减振效果比较好;正压力不变时,外激励幅值大小的变化对叶片减振效果有较大影响;另外阻尼块对叶片起到调频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在环形扩压叶栅内利用非定常激励减少分离区损失的实验研究成果。在测得各个工况下环形叶栅的分离旋涡频谱特性的基础上,采用施加声激励的实验手段,系统研究了扩压环形叶栅内流动与非定常扰动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证实了一定条件下的非定常扰动能促使叶栅分离区的减小,从而降低总压损失,达到提高气动性能的目的。分别从激励频率和强度的角度出发,探索了影响激励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卫星过渡支架附加约束阻尼层减振效果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型号卫星过渡支架、卫星支架及卫星在进行轴向方向振动试验时,在一阶共振频率33.67Hz时,经过卫星过渡支架加速度响应放大4.24倍,从而导致提供给卫星的界面振动条件过高。为了降低星箭界面振动量级,对卫星过渡支架采用增加约束阻尼层的方法进行减振。通过试验的方法对附加约束阻尼层减振效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振动量级增加约束阻尼层减振效果越明显,在0.15g输入条件下,星箭界面加速度响应减少15.1%~16.1%。对于过渡支架本身,应变响应减振效果比加速度响应减振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阻尼夹心梁的噪声控制作用,并与原梁的噪声控制作用进行了比较,引入了降噪效果的概念。文中说明了几何参量、物理参量、损耗因子和入射角的变化对降噪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在大型多级液体火箭中,其第二、三级往往采用共底贮箱的结构形式。这样,贮箱内的液体晃动特性与箱底形状有着更密切关系。对具有椭球型箱底的贮箱,可参照[1]的研究结果,等效成液体的自由液面及体积相同的直圆柱平底贮箱来计算液体晃动频率等参数。对于上凸型共底贮箱,在液面为圆环形部分,可参照[2]的方法,把它等效成同样体积及同样自由液面的圆环形平底贮箱。对于下凹型共底贮箱,在液面为圆环形部分,由于贮箱内的液体运动不像上凸型共底那样,明显地受到共底的限制,因而不能直接引用[1,2]的结果。本文用试验研究方法,观察了下凹型共底贮箱内的液体运动特点,测定了液体晃动的一阶固有频率和相应的阻尼值。试验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脉冲激光展示了雾化槽的雾化过程,测量了油膜展宽和雾化槽的气流流场。对不同结构的挡板做了对比选型试验。发现雾化槽流场、挡板结构、燃油粘性和张力是造成油膜翻越的主要因素。雾化槽的燃油雾化主要来自雾化槽前边沿的油膜失稳雾化。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铺设自由阻尼层的加筋板结构的减振降噪性能,以阻尼层厚度为设计变量,结构模态损耗因子最大为目标,阻尼材料用量为约束对阻尼材料分布进行了拓扑优化。推导了模态损耗因子对阻尼层厚度的灵敏度,在此基础上使用移动渐近线(MMA)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并探讨了阻尼材料的弹性模量,损耗因子和加强筋截面尺寸对拓扑优化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物激波管内放置挡板,探讨弱冲击波的反射及绕射作用对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射激波超压明显增强,约为入射激波超压的3 倍,并可引起动物肺和胃肠道损伤;绕射激波的一次激波超压明显降低,约为入射激波的1/3 ,二次激波与距挡板的距离有关,当距离为挡板高度的1/4 和2 倍时,超压低于入射激波,距离为挡板高度的1/2 和1 倍时,超压稍高于入射激波,提示该处激波有叠加现象,实验动物均未见明显内脏器官损伤。本研究结果对冲击伤防护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具有可控约束阻尼结构的多点杂交阻尼控制问题,建立了弹性,粘弹性和多个压电片组成的多层复合梁的偏微分方程线,通过模态转换和应用粘弹性材料的振子模型对模型进行减缩。以实际中可测量量作为反馈量进行次优控制,数值模拟说明,提出了控制方式抑制振动效果好,控制电压低,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主动控制是增强结构设计鲁棒性、提高结构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利用在空间桁架结构内部配置的压电主动构件作为控制执行元件,进行了结构的主动阻尼控制实验,获得了较好的阻尼控制效果.首先设计了一种用于桁架结构控制中的压电堆式主动构件,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然后采用直接速度反馈控制策略,实现了结构的主动阻尼控制。文中还引入模态耗散能因子的概念,讨论了主动构件的优化配置问题.通过实验比较了空间桁架结构开环和闭环时的振动响应,说明了文中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干-湿相转化法,用内径不同但壁厚相同的纺丝头通过调节纺丝时的参数(挤出速率、绕丝速率、内芯液流量),成功纺制出与纺丝头尺寸一致的中空纤维。并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的3种不同夹具(剪切、拉伸、单悬臂梁)对样品进行测试,研究内径和受载模式对中空纤维阻尼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壁厚相同,中空纤维具有自然支撑刚度时,中空纤维的内径越大阻尼性能越好,且3种夹具测试结果都符合这一规律,表明中空气囊对该中空纤维阻尼材料的结构阻尼确有附加阻尼效果。当对比同种样品不同受载模式的测试结果时,发现阻尼峰值呈剪切拉伸单悬臂梁,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依次向低温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20.
由于分数阶微积分具有计算精度高和速度快的优势,因此将分数阶微积分的相关理论应用到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建立了分数阶阻尼滚动轴承内圈动力学模型,并利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四阶中心距确定分数阶的最优阶次,分析了分数阶阻尼滚动轴承内圈故障的动力学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分数阶阶次的增加,滚动轴承内圈的轴心轨迹由混沌逐渐变为稳定的周期运动;仿真分数阶频谱图更符合实验频谱图。分数阶阻尼模型比整数阶阻尼模型更能反映滚动轴承故障的振动特性,可取得比传统的整数阶阻尼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