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试用暗物质理论解释惯性和惯性力的物理机制(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对暗物质的多年探讨,我们认为宇宙空间是具有质量、相对均匀、连续稳定和有相当弹性暗物质群体(DMG)的空间.自然、宇宙万物终生处于群体引力制约之中,它们因此也获得了相应的惯性.本文立足于上述的宇宙空间,借助宇宙学原理、马赫原理和爱因斯坦等效原理,提出了物质客体的惯性机制和被称为虚力的惯性力机制 同时本文也解读所有惯...  相似文献   

2.
<正>本年度《环球科学》第七期刊载"暗光子:暗物质新线索"的文章称,在Abell3827星系团中,"发现至少有一个星系,其周围的暗物质,明显落后在普通物质的后面",因而文章指出宇宙空间肯定存在一种引力之外的,只影响暗物质的力,但我们认为,文章中提到的这种现象应为暗物质的拖曳现象,该现象来自空间的惯性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卫星惯性姿态敏感器(IAS)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惯性姿态敏感器设计及关键技术。通过比较各种惯性姿态敏感器的优缺点,分析了卫星惯性姿态敏感器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卫星用惯性姿态敏感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白临武 《航天控制》2012,30(4):91-96
文章根据波速与媒质密度和剪切模量的关系式导出宇宙空间电磁波传播速度的通用方程,并在此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演出光速不变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和两个不同时空间的变换方程。变换方程表明两个不同时空之间存在时间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地球的重力场特性控制弹道导弹的引爆高度,不但安全可靠,而且可以对抗电子干扰。保持惯性空间是测量重力场的重要保证。本文论证捷联式重力定高引信的力学原理,给出了详细的数学证明。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捷联式重力测高引信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惯性信息辅助高动态接收机捕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动态环境为GPS接收机快速捕获信号带来了困难,通过外部的惯性信息辅助,接收机能预先估算高动态栽体产生的多普勒频移,缩小频率搜索范围,减小捕获时间.本文在GPS信号捕获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多普勒和码偏移误差对检测概率的影响,给出了惯性信息辅助接收机捕获的方法,着重分析了GPS接收机在冷启动和温启动的情况下有惯性辅助和无惯性辅助的平均捕获时间.结果表明在高动态环境下采用惯性信息辅助GPS接收机捕获的方法可以明显地减少接收机捕获的时间,提高接收机捕获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程养民 《固体火箭技术》2007,30(5):369-371,380
利用比例导引弹道原理及弹道仿真,分析了150~250 km射程范围地-地战术导弹全程惯性制导弹道的设计原理。其弹道特征一般由熄火点、转弯点、俯冲点和目标点4个特征点组成,射程的改变通过改变转弯点、俯冲点和目标点3点的参数实现。通过弹道仿真研究,给出了各特征点的功能和选取原则,分析了全程制定控制弹道方案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提高变质心飞行器可操纵性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长生  荆武兴  李瑞康 《宇航学报》2008,29(6):1773-1777
针对滑块运动容易引起系统抖动,以及惯性主轴偏移引起系统耦合严重等问题,基 于达朗伯原理对变质心飞行器结构布局进行了设计。其特点是:以主动控制力、约束 反力这两种内力替换滑块受到的惯性力,代入弹体、滑块动力学模型中,并依靠内力、过载 等物理量设计系统布局参数。布局设计后特点是两滑块运动通道分别重合于弹体惯性主轴方 向,通过与典型布局模型相比较,显示了所提出的布局结构可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 。  相似文献   

9.
介绍基于小型一体化MEMS惯性组合单元的发展和应用情况,结合MEMS惯性组合导航解算软、硬件设计的特点,阐述MEMS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空间飞行器使用MEMS进行导航的关键技术,对我国开展MEMS惯性组合的研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原理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该系统在传统入侵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基因库优化等策略,提高了系统的入侵检测效率和自适应性.同时, 引入协同信号机制有效识别误操作,从而降低漏报率和误报率.  相似文献   

11.
半球谐振陀螺旋转惯导系统误差抑制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建业  汪立新  张胜修  李仁兵 《宇航学报》2010,31(10):2321-2327
为了优化半球谐振陀螺旋转惯导系统设计、合理分配系统误差,本文分别从局部和全局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旋转惯导系统在静基座条件下的误差传播规律。利用局部分析法讨论了旋转对惯性器件常值误差、标度因数误差以及安装误差的抑制情况,讨论了调制速度与陀螺仪标度因数误差、安装误差耦合所产生误差的特点,给出了组建旋转惯导系统时惯性元件的选择准则;利用全局分析法推导了多误差源同时激励下旋转惯导系统的误差传播模型,得到了导航误差的时域解析表达式。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半球谐振陀螺旋转惯导系统的工程设计、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MEMS惯性制导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彬 《中国航天》2010,(1):36-39
<正>惯性技术应用于导航与制导方面时有着其独特的优点,如自主性、隐蔽性、抗干扰、全球导航、导航信息连续及完备性等。由于具备这些特点,惯性技术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和发展,并在  相似文献   

13.
随着SLAM技术的不断发展,视觉SLAM技术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其中的视觉惯性里程计分支更是视觉SLAM中的热点问题。近些年科学家们的研究大多数是基于高性能传感器的硬件环境或是数据集下进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些成果也推动了整个SLAM领域的发展,使得研究成果逐渐向工业界转化。但是工业界对成本的敏感使得这些在高性能硬件环境下研究的算法不一定能很好的应用在嵌入式系统中。基于这样一个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嵌入式的单目视觉惯性里程计的硬件平台,该平台使用的是低成本的传感器做为感知模块,使用ZYNQ做为数据处理单元,开发人员可以在该平台上研究视觉惯性里程计的问题以及对现有算法进行优化,使得学术研究的SLAM算法可以应用到嵌入式系统中。  相似文献   

14.
惯导系统可观性的全面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线性控制系统的结构分解理论及奇异值分解法对惯导系统 (INS)初始对准过程中的可观测性进行了全面分析 ,深入研究和详细分析了各种状态组合对系统可观测性的影响 ,定量地得出了惯导系统最佳观测状态组合时的结构分解过程及最佳可观测的子系统 ,为进一步研究INS的快速精确对准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原子惯性技术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原子光学的进步,原子惯性技术以其潜在的高精度和超高灵敏度的卓越性能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技术进步,逐渐从实验室阶段向工程应用化阶段发展。本文对于原子惯性技术的当前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详细地分析了其在高精度惯性导航、验证广义相对论等基础物理学研究,和对地对月观测等领域的应用。对于国内目前该技术的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李学锋  苏磊 《航天控制》2007,25(3):10-12
简要论述了捷联惯性测量组合评估系统在小样本下的性能评估方法,给出了小样本下正态性分布结构和采用随机加权的评估算法。采用此评估方法可以实现对惯组的综合性能的分析与评估,对落点偏差的分析预测,从而实现对射前优选惯组的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末制导雷达/惯导的复合导航算法,当导弹攻击慢速移动目标时,可以根据惯导输出和雷达信息,采用Calson滤波算法估计出目标的位置信息和惯导误差,从而修正目标运动和惯导误差。仿真表明,Calson滤波算法能较好地提高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18.
Ruiz  X.  Ermakov  M. 《Cosmic Research》2004,42(2):129-136
In this work, a 2D time-dependent Bridgman model has been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inertial flight mode on the resulting crystal dopant homogeneity. To be as near as possible to the experimentalists, the discussion has been based on the computed solid dopant segregation. Excepting a few cases at the lowest value of gravity, 1 g, the model is amazingly sensitive to the orbital characteristics. In effect, alternated dopant structures appear recorded in the solid phases as clear fingerprints of the nonlinear vibroconvective flow effects acting along the simulated growth processes. Thus, to improve crystal homogeneity, some strategies should be introduced to eliminate also these pernicious ef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