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联盟作为敏捷制造的组织形式是实现敏捷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提出了基于敏捷制造模式下的动态联盟企业异地协同生产调度与控制的框架模型,并详细探讨了生产调度的协同控制方法与核心问题,借助Internet/Intranet构建了一个协同生产调度与控制的实施模型,为制造业进行分散网络化集成产品开发与制造提供一种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2.
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采用并发服务器和socket编程方法,巧妙地解决了网络通信的同步问题。基于Client/Server模式,根据动态联盟的组织原则,提出了开放性的敏捷制造信息系统结构。这种结构实现实现动态联盟中分散的制造资源的共享;维护了联盟单元在解决问题时的自主性;通过联盟单元间的双向委托协议,可以保证信息数据的一致性;保证了联盟单元组织不同结构的兼容性。解决了在组织动态联盟时的几个关键问题,为进一步开展敏捷制造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智能自治体及多智能自治体系统(MAS)理论,在分析敏捷制造单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MAS的敏捷制造单元框架结构,用协商机制实现了敏捷制造单元的分布式动态调度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樊茂  汤亮  关新  张科备 《航空学报》2023,(11):166-179
超精超稳超敏捷卫星在航天器星体平台的基础上引入二级控制主动指向超静平台(ASP)实现了载荷的振动隔离与敏捷机动。载荷与卫星平台之间的附加连接可能导致系统指向精度与隔振效果的下降。为此,利用仿真与试验分析研究了线缆、热管等附加连接对主动指向超静平台控制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了超精超稳超敏捷卫星多级动力学模型,将线缆、热管连接等效为附加刚度,建立附加连接的力学模型,为分析附加连接对系统产生的影响提供动力学基础。其次,仿真分析了附加连接对系统隔振效果、稳定性的影响,为实际卫星的设计与测试提供理论支持。为进一步掌握附加连接的刚度特性和对系统控制性能产生的影响,设计对主动指向超静平台开展控制系统的全物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试验中线缆、热管的装配布局对主动指向超静平台控制的稳定性、指向精度与稳定时间均无明显影响,试验中线缆、热管的装配布局对整星的安装设计有重要参考意义。最后,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预设性能非线性控制器,解决了附加刚度存在下平台与载荷之间的耦合与振动抑制问题,数值仿真结果显示,提出的自适应预设性能控制改善了载荷与平台之间的动力学耦合问题,进一步提升了载荷的敏捷机动...  相似文献   

5.
基于服务商的敏捷制造企业集成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敏捷制造理论与现有的商业模式——中间服务商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新的虚拟企业集成模式,该模式的研究对推动敏捷制造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PLC控制系统中编写算法过程过于复杂的问题,本文基于PLCopen标准,结合Matlab强大的数值计算能力和灵活性的编程方式,研究了Matlab代码快速生成应用于PLC控制系统功能块的方法,从而解决PLC编程功能块或者库不开放的局限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对PLC编程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7.
空中交通流量压力的日益增加要求空管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导致国内空管系统升级需求频繁,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空管软件开发实施要求。提出了一种将现代软件工程中极限编程(extremeprogramming,XP)模式引入空管软件开发的思想,有效解决了开发过程中稳定性和灵活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复合控制空空导弹敏捷转弯段的点火策略设计优化及弹道在线修正问题,综合考虑时间及能量消耗,提出了一种直接力脉冲发动机先单独工作控制姿态、主发动机后单独工作控制迎角的点火策略。该策略下主发动机的点火标志为俯仰角达到期望值,点火时刻只与脉冲发动机正俯仰加速度区的工作周期数有关。针对大迎角工况下的系统不确定性,基于自抗扰控制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及控制律,对扰动进行估计补偿,实时修正控制量以实现敏捷转弯。结果表明,在线修正的控制量可在考虑扰动情况下使导弹快速跟踪最优弹道,完成敏捷转弯。  相似文献   

9.
体卫群 《飞行试验》1997,13(3):38-41
本文提出了适用于飞机综合航电仿真系统模拟的实时以太网设计方法,着重介绍了基于IPXODI接口的网络编程,包括IPXODI分组头格式和事件控制块ECB的数据结构、发送和接收数据编程原理,实现了模拟器之间的实时数据可靠传输,为模拟器的研制提供了一种实时性强、经济可靠的系统通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核医学类典型仪器肾功能仪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将老肾功能仪改造成智能化肾功能仪的一种方法并实际实现了该方法。通过改进微机游戏口的设计和结合高级语言编程对仪器进行简便改造和控制,给人们提供了微机接口应用的一种较新颖和较简单的方法,为改造老仪器老设备也提供了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在Windows环境下Modem通信编程的方法:TAPI和Win32通信API。介绍了如何通过Microsoft的电话应用编程接口(TAPI)控制Modem和通过Win32通信API函数实现串口的异步I/O,建立了串口通信的相应协议,以实现文件传输。应用表明,文件传输方便、可靠,是Modem通信的有效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敏捷航天器大角度姿态机动问题。首先,以SGCMG(Single Gimbal Control Momentum Gyroscope,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为执行机构,建立了基于四元数的航天器姿态机动数学模型;然后,针对SGCMG的奇异问题,研究了基于力矩输出和回避奇异能力最优的联合操纵律;最后,基于敏捷航天器姿态误差模型和李雅普诺夫稳定理论设计了一种退步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大角度机动目标并有效避免了SGCMG的奇异状态,满足姿态机动任务的控制精度和稳定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制造系统未来的主宰——敏捷型劳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敏捷思想作指导,抓住“人”这一主要因素,通过对国外关于敏捷型劳动力最新研究成果的介绍,结合国情,具体讨论了敏捷制造环境中敏捷型劳动力的培养和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空空导弹大角度姿态反作用喷气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鹏  陈万春  殷兴良 《航空学报》2005,26(3):263-267
为研究具有大离轴角及越肩发射能力的先进空空导弹初始段敏捷转弯方法,研究了装有反作用喷气控制系统的空空导弹的大角度姿态过失速机动控制律。反作用喷气控制系统用来提供大角度敏捷转弯时大攻角飞行的控制力矩。利用时间尺度分离的方法将导弹的姿态动力学和运动学系统分别看作快子系统和慢子系统。用李亚普诺夫方法设计了慢子系统控制律,利用滑动模态方法设计了快子系统控制律,在该控制律作用下,导弹闭环系统不仅是稳定的而且其动态品质也可以得到保证。分析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消除空空导弹大角度姿态机动时转动惯量变化以及各种力矩干扰的影响。最后给出了一个实例来说明姿态控制在空空导弹敏捷转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采用并发服务器和socket编程方法,巧妙地解决了网络通信的同步问题。基于Client/Server模式,根据动态联盟的组织原则,提出了开放性的敏捷制造信息系统结构。这种结构实现了动态联盟中分散的制造资源的共享;维护了联盟单元在解决问题时的自主性;通过联盟单元间的双向委托协议,可以保证信息数据的一致性;保证了联盟单元组织不同结构的兼容性。解决了在组织动态联盟时的几个关键问题,为进一步开展敏捷制造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遥感卫星观测能力的逐步提升,对卫星敏捷机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敏捷卫星大角度姿态机动问题,以6个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组成五棱锥构型的姿态控制系统执行机构,在构建敏捷卫星姿态运动数学模型以及设计SGCMG系统操纵律的基础上,对卫星绕Euler轴进行姿态机动的角轨迹进行规划,并设计了一种基于误差四元数与误差角速度的变结构控制器。仿真及在轨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够完成规划轨迹的良好跟踪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研究成果对敏捷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二坐标数控车床系统的蓝图编程功能的设计及实现方法,详细讨论了具有蓝图编程格式的数控程序向标准数据程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目前线切割加工自动编程系统中普遍应用的两种图形输入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的数据式图形输入法,该法是以图形的具体数据作为基本输入单位,方便灵活,提高了线切割自动编程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徐博 《民航管理》2023,(4):89-92
针对如何提升民机产品收益率和缩短产品上市周期的问题,通过研究敏捷项目管理的概念,结合民机产品的研制特点和敏捷理论,将敏捷开发和敏捷项目管理的方法、工具应用于民机项目管理实践。将敏捷开发引入民机开发流程,实现迭代增量开发,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将基于敏捷的分层计划分为项目路线图、年度计划、里程碑计划和迭代计划四个层次,并引入民机项目管理,提高计划的预测性和灵活性;将燃尽图引入民机项目管理,实现项目进展和剩余工作量的可视化。最终,通过将敏捷管理应用于民机项目管理实践,实现提升项目盈利能力,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实现向客户交付有价值的产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极限思维是在科研和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正确地运用极限思维,有助于清晰地发现事物变化过程的规律性,可以更为直接地过滤掉影响事物变化过程的次要因素从而发现事物变化的本质特征。遗憾的是,在我国的会计工作中,极限思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一种相当普遍的观点认为,会计是对经济活动的反映和监督,因此,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工作实践应建立在正常的交易基础上,而不应考虑在极端状况下的情况。这种观点看似正确,其实是很有害的。仅仅因为排除极限思维,就可以使我国会计理论方法体系的逻辑性大打折扣,导致我国会计处理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