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着重综述飞机在大攻角飞行中遇到的非定常气动力问题,同时强调进一步发展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对先进飞行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飞机设计过程中,以前往往只在定常空气动力的基础上进行飞机的稳定性、操纵性计算以及自动系统的设计。在飞行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飞行失控现象,这些现象用常规的定常空气动力学理论及其相关的稳定性理论通常难以解释。随着对空气动力学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非定常空气动力对飞行的影响。在飞行器设计阶段,已经开始考虑非定常空气动力的影响。在一些空气动力学的专著上详细地介绍了非定常空气动力的计算方法,这些计算方法计算精度较高,但其计算复杂。在飞行器初始设计阶段,以及飞行理论教学中,使用那些精确的、复杂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飞机空战思想演变的几个主要片断和空气动力学家在此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在分析当今制空对策发展趋向的基础上,指出隐形技术是今后作战飞机将采用的一种有效措施,以及面对这种势态空气动力学家必须从过去单纯追求最佳气动布局的概念中解脱出来而应认真思考的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航空器带动力自主控制模型飞行试验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型飞行试验是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带动力自主控制航空器模型飞行试验正逐步成为新型飞机研发中低成本、低风险的一种空气动力学关键技术研究及气动布局演示验证的有效技术途径。本文介绍了国外航空器模型飞行试验发展趋势及主要应用,结合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近年发展建立的航空模型飞行试验平台,描述了系统基本构成,分析了相关关键技术,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国外战术弹的研制历史和发展动向,阐述并分析了战术弹近期的六项空气动力学的理论及实验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为研制新型直升机,必须重视对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本文简述了直升机旋翼模型风洞实验的重要性及与固定翼模型风洞实验的区别。根据直升机旋翼空气动力学的特点说明了开展旋翼风洞实验对风洞、模型及实验设备的特殊要求、着重说明直升机旋翼实验台是进行旋翼风洞实验必须的基础设备。同时对国外直升机旋翼模型风洞实验技术的发展状况作了简要介绍。最后回顾了我国直升机旋翼模型风洞实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及与国外的差距。并对型号研制必须进行的一些风洞实验内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合理选择巡航速度能有效降低航空公司总成本。本文使用某国产民机空气动力学数据,建立动力学模型及经济速度计算方法,使用机组操作手册提供的数据进行校验,最大误差小于1%,计算结果可信。同时分析了成本指数、飞机重量、大气温度、风向风速和飞机重心对该机型经济速度的影响,为航空公司制作最小运行成本飞行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运输机襟翼压力分布飞行试验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飞行试验测量运输机襟翼压力分布,国内首次研制了测压带.提供了直接打孔法与测压带法的飞行试验比对测量结果,表明测压带法是准确适用的.在飞行试验中采用测压带测得了某后退双开缝襟翼起飞、着陆构型的压力分布,结果表明襟翼起飞构型的气动设计有待改进,襟翼着陆构型气动效率较高.测压带法适用于飞行试验空气动力学研究和飞机气动特性的演示验证.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某超声速飞机的空气动力学效率和机动性能,本文采用低阶的三维板块法和DATCOM半经验公式,在亚声速和超声速条件下,对不同马赫数和迎角情况计算了基本气动外形的飞机空气动力学特性、表面压力分布以及最大升力。此外还开发了一套软件以实现由引进的先进气动操纵面(如鸭翼等)控制的二维推力矢量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气动操纵面结合推力矢量技术能够产生足够的低头力矩,且有能力满足高度机动飞行时的稳定性要求。此外,不论是亚声速还是超声速飞行,气动操纵面均可以提高气动效率5%-6%。  相似文献   

10.
1988年7月,国家教委批准我院的三个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它们是:飞机设计、空气动力学和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飞机设计学科 组建于1952年,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建有直升机设计、飞机设计、结构力学和强度等教研室,无人机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旋翼模型试验系统是开展直升机理论与技术研究、新机研制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试验设备。本文简介由南京航空学院研制的2米旋翼模型试验系统、它的设计思想和主要特点等。该系统主要用于开展直升机空气动力学、动力学和飞行力学等方面的试验研究,也可直接为直升机型号研制服务。其主要设计原则是满足试验要求、与现已有的风洞相匹配和满足可行性与灵活性要求等。 本文对旋翼模型、操纵与激振系统,动力、传动系统,测量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安全监控与报警系统,以及中央控制台与显示系统等的主要特点均作了简略叙述;还简要介绍了系统调试中的几个问题:温升、振动、天平标定及变距标定等。 系统调试完成之后,已成功地进行了几个典型的空气动力学与动力学试验。试验结果达到预定要求,表明该试验系统的研制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地下城”——矿井的通风、矿尘和灭火防火等与空气动力学的关系,说明了发展煤矿环保空气动力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尾旋预测技术随飞机性能提高而逐步发展完善;阐述了尾旋研究的任务和难度以及尾旋预测贯穿飞机研制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4.
首先说明了发展直升机的难点,即相对于同量级的固定翼飞机来说,不仅需要马力更大的发动机,而且旋翼的技术问题更为复杂。其次,综述世界上直升机应用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包括亚太地区的潜在市场。并分别用图线军用和民用直升机从1990年-1995年的实际年销售量及1996年-2010年的估计销售量。接着,介绍了美国21世纪的军民两用直升机的经济、技术指标以及目前在空气动力学/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动态。最后,展  相似文献   

15.
空气动力学现在正迎来一个灿烂的时代 ,通过五十年的努力已经设计出来了现代大型飞机 ,B 70 7( 1 957年 ) ,空中客车A 3 4 0 ( 1 993年 )。这些大型飞机 ,它们基本上基于五十年前的设计思想 ,尽管在飞机设计创新领域进展不大 ,但新的用于未来飞机设计的一些概念正在形成 ,在此列举三个最新的用于未来飞机设计的新技术概念 ,它们不同于以前人们的设计思想 ,这三个概念在NASA、波音飞机布局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些大学也将该布局设计思想应用于商用飞机设计。用于运输机的机翼机身混合体 (BWB)设计思想不同于以前飞机的设计思想 ;通过…  相似文献   

16.
自从粉碎“四人帮”以来,我院坚持每年举行一次全院性的科学报告会,对检阅科研成果,活跃学术空气,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深受院内外广大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的欢迎与支持。 今年度的科学报告会,在会议规模和方式方法上有所变动。内容侧重于飞机、发动机类,以及基础学科(非电类)和社会科学方面,按系、部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自10月20日——11月8日,内容为发动机、空气动力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第二阶段自11月10日——12月3日,内容为飞机与基础学科类。  相似文献   

17.
德国航空航天研究院(DLR)和俄罗斯及意大利的合作机构共同研制成功一种叫做“压敏漆”(PSP)—系统的测气动压力的测量方法。这个新方法的研制成功表明了在风洞流动试验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将来空气动力学家应用它可以无接触地和片式地对风洞模型上的压力分布进行测量。进行这种测量要靠一种感光的“传感器—色层”来实现。目前德国航空航天研究院流体力学所在哥廷根跨声速风洞中对不伦瑞克研究中心研制成的一个飞机模型进行了这种测量新技术的试验。在不用昂贵的压力孔情况下测量了压力分布和涡结构,其精度是迄今世界上唯一的。…  相似文献   

18.
飞机座舱内空气速度和温度分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座舱内空气的流场和温度场直接影响到乘员的舒适性。本文应用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Launder-Sharma低雷诺数模型计算了飞机座舱内的流场和温度场。文中对对流-扩散方程中的对流项分别采用低阶和高阶精度格式进行了离散,计算结果表明高阶精度格式更适合飞机座舱内空气分布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9.
汽车空气动力学涉及到绕流湍流、流动稳定性、流动分离与控制、流固耦合及噪声等复杂且基础的流体力学问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基于汽车物理模型的空气动力学研究进展,介绍了前人在气动力、流场研究、流动控制、计算和实验的对标、多车空气动力学、污染、风噪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国内近年在结构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及其在设计研制中的应用为主,兼顾国际上近期的发展动向,综述在地空导弹设计领域结构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和发展概况,包括在设计研制过程中计算方法和试验技术的应用以及计算和试验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对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