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扫描电镜-图像仪联机系统,定量测量压铸态SiCW/6061Al材料中晶须取向分布。借助X射线应力仪,测定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晶须在垂直压铸方向有择优性,残余应力在垂直压铸方向的分量较大。随温度升高,残科应力的变化为:拉应力,零应力-压应力,各应力分量具有相近的零应力温度。  相似文献   

2.
用检测残余应力方法预报航空件突变断裂的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残余应力是影响零件疲劳、断裂的重要因素和表征构件早期质量的重要参量。本文着重介绍了无损检测残余应力的X射线衍射法和磁弹性法 ,阐述了用检测残余应力的方法预报航空结构件突变断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T型航空7050铝合金构件淬火残余应力模型,得到了构件在淬火过程中的冷却曲线和不同部位的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T型构件无论是肋部位还是腹板部位在淬火过程中均呈现出表面压应力,芯部拉应力的整体分布规律.但由于零件的复杂性,肋部位的塑性应变相对集中,导致其无论是表面还是芯部,产生的淬火残余应力均大于腹板部位的残余应力,且在整个淬火过程中分布规律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新研制成功的KGCJ-1扩散连接高频超声检测仪,其频率可达100MHz,采用先进的水膜耦合技术,可发现微米级间隙紧贴型扩散连接缺陷,适合各种场合下构件质量的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5.
航空铁磁构件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磁记忆检测技术在起落架等航空铁磁构件疲劳试验中应力集中部位检测的应用,为航空铁磁构件应力集中部位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行的无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主要研究了切削加工过程中残余应力产生的机理,并对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以及残余应力的调整和消除手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和比较,提出了在残余应力检测和消除领域的一些建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残余应力主要是由构件内部不均匀的塑性变形引起的。各种工程材料和构件在毛坯的制备、零件的加工、热处理和装配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残余应力。残余应  相似文献   

7.
针对复杂槽型车刀片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进行有限元仿真,得到前角及涂层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通过切削试验分析了切削参数和刀具参数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作用,进而研究了槽型和涂层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涂层刀具减少了已加工表面的残余拉应力;轴向和切向残余应力是拉应力,且切向残余应力大于轴向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8.
对硬质合金与陶瓷两类不同刀具分别以低速湿式铣削和高速干铣削方式加工镍基高温合金GH4169时的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进行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铣削后的工件表面残余应力.采用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在较低铣削速度30~90m/min并浇注切削液的条件下铣削GH4169时,可在工件表面形成残余压应力或相对较小的残余拉应力,对残余应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刀具和铣削速度对表面残余应力均有显著影响,而且表面残余应力总体上随着每齿进给量的增加而呈现拉应力增加的趋势.采用涂层Al2O3-SiCw和Sialon陶瓷刀具以较高铣削速度300~1100m/min干铣削GH4169时,工件表面都将形成很大的残余拉应力.镍基高温合金GH4169的精加工更适合采用硬质合金涂层刀具并浇注切削液充分冷却,而陶瓷刀具干铣削则更适合于GH4169的粗加工.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在HB6843~6850-93《钛合金环槽铆钉》编制过程中,对国产TC4材料的试用研究、工艺方法探索情况;介绍了在钢夹层上和在复合材料夹层上,用国产TC4材料制成的抗拉型钛环槽铆钉所做试验的结论:按HB6851-93规定的夹紧力进行铆接,国产TC4抗拉型钛环槽铆钉的疲劳寿命已达到或超过了美国NAS621和BPS-F-46的规定值。  相似文献   

10.
挤压孔边残余应力的测定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供了一种确定冷挤压孔边残余应力的工程方法。采用无损检测的普通密栅云纹方法,分别测定芯棒挤入和挤出两个状态下的孔边应变值;基于这些实测的应变值,采用追踪加载路线的方法,推算出孔边的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航空发动机典型部件内部残余应力分布,介绍了材料残余应力常用的测试分析方法和中子衍射测试分析方 法,并对各方法的分辨率和穿透深度进行了对比,详细阐述了中子衍射技术在航空发动机机匣、叶片、涡轮盘等部件的残余应力测 试分析及材料微观变形机理研究方面的应用。与其他残余应力测试方法相比,中子衍射测试分析方法具有穿透能力强、分辨率高等 优点,能够准确、无损地测试和分析材料的内部残余应力,可用于测量材料或工程部件的3 维残余应力,为评估航空发动机部件的 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提出考虑喷丸残余应力及内部夹杂影响的随机内部小裂纹形核扩展概率模型,实现构件内部疲劳裂纹萌生过程的仿真。针对高温合金X,在开展试验的数据基础上,识别模型所需的残余应力分布参数、“形核相关”夹杂尺寸分布参数、微观结构相关塑性本构参数及小裂纹形核扩展参数。模型成功预测喷丸等直棒两种主要的形核方式:残余拉应力平衡层夹杂形核及无残余应力区夹杂形核。与试验对比,模型预测内部裂纹萌生寿命及其分散精度高,残余拉应力平衡层预测萌生寿命中值误差为2%,-3σ寿命误差为37%,无残余应力区预测萌生寿命中值误差为3%,-3σ寿命误差为3%;此外,模型仿真的内部裂纹形貌为“鱼眼形”,贴合试验件断口形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高温合金拉削残余应力产生的机理。分析了工件材料,拉削速度、齿升量、前角对拉削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沿拉削速度方向的表面残余应力为拉应力。最大残余应力在表面层下。  相似文献   

14.
基于声弹性理论,针对天然气输送管道焊缝残余应力检测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检测新技术,并研制残余应力超声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一发一收的探头分布方式,传感器沿着管道直焊缝放置,传感器吸附于管道外壁并在管道表面及亚表面激发出临界折射纵波,测得管道外壁沿着直焊缝处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情况,并且经过实验验证该系统对管道焊接残余应力测量的可靠性。针对温度变化较大环境下的曲面材料的残余应力检测问题,提出了温度补偿技术和曲率补偿技术。  相似文献   

15.
胡殿印  李金俊  邓珊  高晔  王荣桥 《推进技术》2018,39(7):1590-1596
为了获取镍基高温合金GH4169激光冲击强化(Laser Shock Peening,LSP)过程中最佳工艺参数,利用ABAQUS/EXPLICIT软件,对搭接率、光斑尺寸、峰值压力和脉冲宽度4个关键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以最大残余拉应力、表面平均残余压应力及残余压应力层深度为优化目标,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代理模型(Radial Basis Function,RBF)和遗传算法(GA)(包括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相邻培养式遗传算法(NCGA)、自适应变异遗传算法(AMGA))相结合的方法对这4个工艺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研究,得到了最优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AMGA所得的表面平均残余压应力绝对值比NSGA-II所得高22.9MPa,比NCGA所得高59.4MPa。优化后最大残余拉应力降低了6.99%,表面平均残余压应力提高了9.78%,表明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未来残余应力测定技术将朝着无损、快捷、在线测量等方向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无损检测也会向无损评价的方向发展,其理论研究和应用也将会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7.
胡博  于润桥  徐伟津 《航空学报》2015,36(10):3450-3456
针对航空发动机涡轮盘表面裂纹缺陷,提出一种地磁场环境下的微磁无损检测(NDT)方法。磁化试验测得了广泛使用的镍基高温合金GH4169材料的磁化特性曲线,通过磁性分析,证明该材料的相对磁导率略大于空气的相对磁导率,为弱顺磁性物质。理论分析了微磁检测适用于涡轮盘试件的检测原理和缺陷处的磁异常特征,通过对预置人工槽缺陷的涡轮盘试块进行检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涡轮盘表面裂纹宽度和深度的增加,磁异常的宽度和峰值也相应增加,裂纹宽度相同时,深度越深,或者说深宽比越大,磁异常越明显,且裂纹产生的位置对定位精度存在一定的影响。该微磁检测方法为涡轮盘表面裂纹缺陷的有效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能进一步推广应用于飞机发动机的其他部件,如转子叶片、涡轮轴等,以及飞机机身上具有相似磁学特性的材料的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基于残余应力分层加载的残余应力变形仿真流程,建立了薄壁构件加工残余应力引起变形的有限元模型,对预测的变形值进行分析并得到了变形规律。通过GH4169薄壁构件单面铣削试验,对残余应力变形进行了测试,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相比,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蔡晋  闫雪  李威  孟庆勋 《航空学报》2022,43(4):568-579
为了研究超声喷丸处理过程弹丸与构件之间弹塑性接触状态、应力场及表面状态分布规律,基于显式微粒离散函数的多弹丸撞击模型和Hertz-Mindlin(No Slip)碰撞接触力学定律,建立了弹丸冲击速度与恢复系数之间的模型。针对超声喷丸过程,建立DEM-FEM(离散元-有限元)耦合数值模型,建立ALE自适应网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恒定恢复系数与动态恢复系数对构件表面残余应力、残余应力层深度、表面宏观形貌的影响,恒定恢复系数增加的过程中,表面残余压应力、残余压应力层深度、表面粗糙度均增加,相比残余应力层深度与表面粗糙度,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极值差低约12%,相比残余应力层深度内外端均值差值,表面残余应力与表面粗糙度差值低约9%~15%。结果表明,在恒定与动态恢复系数下,与残余压应力层深度相比,表面残余应力与表面宏观形貌更容易实现均匀性;与恒定恢复系数相比,动态恢复系数对构件表面引入的残余应力与试验结果误差均低于5%,预测更接近真实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激光加热辅助车削镍基合金GH4169实验,研究激光功率、切削参数等对加工表面质量和切削过程中刀具磨损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普通车削相比,激光辅助切削能够改善刀具后刀面磨损情况。激光辅助车削条件下,车削表面粗糙度优于普通切削,并在切削速度为166 m/min时获得最佳值0.467μm。在常规车削和激光辅助车削条件下,车削表面在进给方向上的残余应力均为拉应力,并且激光辅助车削表面产生的残余拉应力都高于常规车削,伴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表面残余应力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