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STK和STK/Connect模块构建了卫星实时仿真系统框架。以VC++6.0为平台开发了卫星实时视景仿真软件,并详细给出了VC和STK集成、仿真数据的发送解析、仿真时间同步等关键技术的实现步骤。该软件利用UDP/IP协议接收数值仿真机广播的卫星仿真数据并进行解析,通过STK/Connect模块发送指令,实时驱动STK进行二维和三维视景渲染,实现了卫星在轨运行状态的实时视景显示。  相似文献   

2.
航空移动卫星系统(AMSS)空间段采用单一的GEO轨道卫星,未来将有MEO和LEO轨道卫星加入运行,仍然不排斥GEO轨道卫星的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空间段采用MEO轨道卫星,未来将仍然以MEO为主,可能有HEO轨道卫星加入运行。21世纪的空间段将为不同轨道卫星的多星座组合,采用一星多用、星座共用,形成多功能卫星和多功能星座。和平时期卫星资源的国际民间共建共营共享将更为普遍,要有全球观点,国内各行各业要有全局观点,对监测和增强系统统一筹建共用系统,防止分散投资、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通过提取导航卫星主备钟差信息进行卫星频率控制量精密确定的方法。在导航卫星的卫星钟发生器中,将主备份卫星钟之间的频率差以相位差的形式表示,作为卫星的监测信息,通过无线通道下行发射,地面接收机解调监测信息后,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卫星钟实时频率调整的变化量。与以往的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简单,不需要时频测试设备,所确定的频率控制量的精度高,可以满足导航卫星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4.
卫星模拟器主要是对地面测控系统遥测接收和遥控指令发送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和验证,验证地面测控系统设备正确性,提高地面测控系统对卫星故障的应急处理能力等。本文从软件系统架构高度对不同卫星各分系统模型共有属性进行抽象提炼和设计研究,提高软件架构及模块的复用性、扩展性和维护性,通信卫星模拟器通用基础平台可同时验证不同卫星对地面测试系统的任务要求,使不同卫星模拟器的建设和地面系统测试支持可以纳入一个规范化、通用化的系统框架中。  相似文献   

5.
2月26日,"联盟2-1B"运载火箭将一颗Glonass-K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新一代Glonass-K卫星的首次发射,也是首次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Glonass卫星,此前该系列卫星均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Glonass-K卫星使用寿命为10年,它将提供5种导航信号,即L1和L2频段的2个普通精度和2个高精度信号,还有L3频段的一个民用信号。  相似文献   

6.
Spie.  DR 《飞行器测控技术》1998,(A00):98-102
本文全面分析了市场对低成本卫星遥测和遥控站的需求。这些系统是基于灵活的、开放结构的高性能实时系统。还讨论了把卫星数据的遥测监视和闭环卫星遥控功能结合在一起的趋势。这种结合使高度综合、低成本卫星控制系统的实现成为可能。另外,本文还描述了对这种综合式、低成本卫星控制系统的遥测处理和遥控功能的主要要求。由于使用开放结构构造模块,包括标准VME板,加上专用实时软件驱动器和面向用户的、灵活的图形用户接口(G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多数卫星的监视和控制需要使用复杂的地面站,并驻有技术高超的操作手。卫星操作手必须能快速识别和诊断异常情况。许多情况下,不能完成此任务就会丢失重要信息,不能完成任务,极端情况是卫星损坏。许多负责操作卫星的政府和商业机构都面临削减预算,故要寻求用更少、技术水平较低的人员来操作卫星。这些机构寻找各种人工智能(AI)技术作为减少卫星地面控制设施人力以及技术水平的措施。至今将指出这种技术的不足,介绍利  相似文献   

8.
北斗卫星中频信号在精确导航与授时、合成孔径成像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对北斗卫星导航信号的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北斗卫星中频信号的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实现,进而研究了中频信号中路径延迟、噪声和多径干扰对原始北斗信号的影响。研究得到的信号数据可以为导航接收机和信号处理模块提供不同采样率的信号源码,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减少大量现场试验,缩短研发时间、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9.
11月19日,"长征二号丙"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将"环境一号"C卫星(HJ-1C)送入预定轨道,同时还搭载发射了1颗新技术验证卫星XY-1和蜂鸟试验载荷FN-1。HJ-1C卫星是1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将与2008年9月发射的"环境一号"A、B星组成"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形成对中国大部分地区灾害与环境情况的动态监测预报能力。"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由2颗光学小卫星(A、B星)和1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C星)组成,拥有光学、红外、超光谱和微波多种探测手段,主要用于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大范围、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2月29日,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拜科努尔发射场,俄罗斯Glonass导航卫星成功进入中地球轨道。俄罗斯宇航局说,新的卫星将加入Glonass星座,到12月16日为止包含16颗完全运行卫星、2颗在轨维护卫星和1颗正在退役中卫星。根据宇航局会议纪要,俄罗斯与印度和哈萨克斯坦有卫星导航协议。另外即将与巴西、尼加拉瓜达成附加协议。早些时候宇航局声称,3枚质子火箭(每枚搭载3颗Glonass卫星)计划2010年发射,之后Glonass将能够提供有24颗工作卫星的全球覆盖。俄罗斯发射3颗GLONASS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基于飞行器动力学模型的小型无人机的惯性组合导航与制导系统仿真技术,组合导航系统嵌入了飞行器的轨迹和姿态控制回路,建立了基于MATLAB/AEROSIM的组合导航计算机仿真系统,仿真系统包括惯性组合导航仿真模块、传感器仿真支持模块、飞行器6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模块、飞行器轨迹生成、轨迹控制与姿态控制模块、导航仿真评估模块。基于该仿真系统,目前已开展惯性/卫星深组合、惯性/大气数据融合等理论算法和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小卫星应用领域的日益广阔和小卫星数量的不断增长,对小卫星轨道控制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以某搭载小卫星(下面简称搭载星)为例,对太阳同步轨道小卫星的轨道特性、轨道控制策略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并对变轨策略实施的理论计算结果和实测定轨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卫星双向法与卫星测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卫星双向时间比对是目前远距离台站时间比对精度最高的时间同步技术,时间比对精度达几百皮秒,比GPS共视技术的时间比对精度几乎高一个数量级。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根据多台站卫星时间比对经验,提出利用卫星双向比对技术进行卫星测距(称转发器定轨)。实验证明:利用卫星双向技术(卫星需要转发器)进行卫星测距,可得到高精度卫星轨道(内符精度为几厘米)和卫星预报轨道。  相似文献   

14.
2008年3月15日,美国 GPS-2R-19导航卫星由德尔它-2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它是8颗现代化 GPS-2RM 系列卫星中的第6颗。至今,在轨运行的 GPS 导航卫星已超过30颗。2008年,美国还将发射 GPS-2R-20、21,即第7、8颗现代化GPS 卫星,从而完成所有现代化 GPS 卫星的发射。美国很重视 GPS 系统在美国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它对美国是生死攸关的。走向现代化的美国 GPS1978年10月6日,美国第一颗 GPS卫星上天。1994年3月10日,由24颗卫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卫星导航技术发展迅速.卫星导航系统以精密时间测量技术为基础,实现了伪距测量,进而实现定位.同时,卫星导航系统还提供了高精度授时功能.综述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和时间频率传递技术、基于通信卫星的授时技术以及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TWSTFT)技术等.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建成和提供服务,BDS授时应用研究正在快速发展.基于BDS/GNSS多系统的精密单点定位(PPP)时间传递技术已成为重点研究方向,未来将会应用于国际时间比对.同时,随着卫星通信技术尤其是低轨通信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低轨通信卫星授时会成为一个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受挑战的环境中,出现导航卫星信号被干扰或遮挡,导致可见卫星数目无法满足定位最低要求的情况。利用低轨(LEO)卫星具有信号到达地面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以及在未来将进行大量部署的特点,可为GNSS的导航服务提供备份与补充。提出了基于非合作LEO卫星辅助GNSS联合定位算法,不同于现有的LEO/GNSS联合定位算法将低轨卫星简单地视为轨道降低的导航卫星,该算法以LEO为通信卫星,从非合作、非导航特性的实际情况出发,将LEO的多普勒与GNSS的伪距、多普勒相结合求解用户位置信息,并以ORBCOMM低轨通信卫星联合GPS为例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与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集成的三维实体模型完整地表达卫星产品定义信息,即将设计和工艺信息共同定义到卫星产品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中。通过将卫星产品进行装配单元规划,在一定的产品功能和装配关系下,将产品划分为若干零部件、直属件等信息的集合,构建功能单元模型,融合知识工程、过程模拟和产品标准规范等,将抽象、分散的知识更加形象和集中,实现卫星产品装配工艺设计的数字化和可视化。  相似文献   

18.
简要分析了卫星状态诊断专家系统在卫星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说明了其应用范围和基本功能,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说明了该系统在卫星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北京时间2月25日凌晨0时1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11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是中国2012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20.
卫星可用状况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为了实现对卫星工作情况的监控,应经常对目标卫星进行分析。通过实际侦收卫星信号确定卫星可用状况是最可靠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工作量大、周期长、效率低、实时性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运用聚类算法的卫星可用状况快速分选方法。该方法利用从互联网下载的最新轨道参数,根据卫星轨道特性方面的差别进行自动分选,具有速度快、人工干预少的优点。将这种方法用于铱星星座分选,分选正确率可达80.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