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接作为一种联接形式,在机械加工工艺技术中可作为一种工艺手段,不仅其应用面宽广,而且有其独特约功效。可以制作工件,尤其是锻铸件的临时工艺基准面;可制作胶接法心轴,用来加工高精度茸壁筒体外圆表面;也可设计成胶接滚砂研磨心轴,用来加工精密内孔;刚性差的零件,还可以采用胶接法定位装夹;改装量具,应用胶接技术也是十分方便。针对不同类型的零件,应当选用不同品种的工艺用胶粘剂和使用不同的胶接方法,并应注意到胶接时工件表面的洁净和胶接后对工件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复合材料胶接工艺和胶接接头内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材料胶接连接工艺已被人们所肯定,在实践应用中反映出复合材料胶接接头中内应力是影响其胶接性能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文中简述了胶接工艺特点扣应具备的主要条件,胶接接头形成和胶接接头内应力分析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1.为了将接座(图1中1)附加到中心开孔的螺旋缠绕非金属底壳结构上,必须将顶盖或其它装置的牢靠性联系在一起考虑。接座(1)本身是变厚度金属件,它通过中间层(2)在开孔区域内与玻璃钢壳体内表面粘接在一起。为了固定顶盖(4~#)在邻近壳体孔边处有一个加厚的圆环形部件。这种结构的不同特点是材料的非均质性以及各组件具有不同的刚度,因此  相似文献   

4.
一、简述 胶接技术在现代化技术领域,特别是航空、航天工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具有不少其他技术难以匹敌的优越性。因此,胶接技术,包括胶粘剂、胶接工艺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发展很快。无损检测过去和现在一直是胶接结构的主要检测手段。近年来,我国在胶接结构的无损检测研究方面也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复合材料胶接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之间的胶接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研究了复合材料胶接工艺中的前处理工艺、表层纤维铺层方向、胶层厚度和固化工艺等因素对胶接强度的影响,成功地应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天线面胶接。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新型热熔浸渍工艺及配方,专门用于生产供缠绕用的3 ̄15mm高性能碳纤维/环氧预浸带。它不用分离纸;胶液不预反应,不预制胶膜,工艺和设备简单;生产成本低;浸渍质量好,壳体性能高。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制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薄壁密封舱大承载胶接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器工程》2016,(5):45-50
载人航天器大型化、轻量化的特点对结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提出一种薄壁密封舱大承载胶接结构设计方法,通过采取胶接区域变厚度设计、通气孔分布式设计、打磨工艺设计和抽真空加压设计等针对性改进措施,有效解决了"浴盆效应"、支座与舱壁的刚度匹配、舱壁局部表面处理以及胶接加压等问题。仿真分析和试验表明:支座在胶层剥离前可承受约12 000N的剪力,胶接性能得到明显提高,此方法可用于密封舱舱内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新型热熔浸渍工艺及配方,专门用于生产供缠绕用的3~15mm高性能碳纤维/环氧预浸带。它不用分离纸;胶液不预反应,不预制股膜,工艺和设备简单;生产成本低;浸清质量好,壳体性能高。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制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针对工程实践中铝合金的胶接剥离强度数据差异大、胶接可靠性急需提升的现状,开展了常温常压环境下铝合金金属对金属,以及蜂窝夹层结构胶接剥离强度的测试验证,分析了试片表面处理工艺和试样周围有/无胶瘤对胶接剥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样周围保留0.5~1 mm宽的胶瘤有利于提高试样的剥离强度;仅用有机溶剂清洁试片胶接面,试样的剥离强度最低且数据离散性大;对试片胶接面进行砂纸打磨后再清洁,试样的剥离强度有较大提高,但数据离散性仍然偏大;对试片胶接面进行磷酸阳极化氧化处理可使试样的剥离强度提高最多。所得结果可为胶接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复合材料胶接连接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中叙述了胶接工艺应具备的条件,复合材料胶接连接工艺特点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文章叙述了航天器复合材料胶接工艺应具备的条件,航天器产品常用胶粘剂及其特性,研制航天器复合材料耐久型胶接结构基本要素及复合材料胶接连接工艺特性和品质控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以导引头组件(石英玻璃罩壳—酚醛塑料骨架)胶封脱落实例剖析证明,在胶接密封技术中,严格工艺控制问题极为重要。采取措施认真进行表面处理,严格控制配胶比例和固化条件,保证配合间隙均匀等措施及检验胶封质量的有效方法,从而获得可靠的胶接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13.
文中叙述了胶接工艺应具备的条件,复合材料胶接连接工艺特点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硅橡胶胶黏剂胶接石英陶瓷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耐温性能,研究了胶接面湿热状态、打磨程度、胶层厚度、操作等待时间等工艺参数对胶接强度的影响。在试片正常烘干、打磨的情况下,当胶层厚度为0.4 mm、操作等待时间小于0.5 h时,胶接效果最优,其压缩剪切强度达到了3.06 MPa。探索了底涂剂处理对胶接强度和耐温性能的影响。在温度不高于100℃时,底涂剂A的效果较好。经底涂剂A处理后,胶接试片常温下的强度提高了13.7%,达到3.48 MPa;100℃时的强度提升率达到37.7%。在更高温度下,底涂剂B的效果更为显著。经底涂剂B处理后,胶接试片常温下的强度提升了10.1%,达到3.37 MPa;300℃时的强度提升了44.0%,达到1.57 MPa;200℃时的强度提升率最高,为49.0%。测试结果为高温条件下石英陶瓷胶接结构的胶接工艺优化及其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弹头防热结构采用套装胶接技术,选用以环氧树脂为基料的HYJ—16和HYJ—29两种耐热结构胶粘剂,将防热层、隔热层和承力构件组合在一起,具有良好的整体刚度和相容性,以保障弹头在飞行和再入大气层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弹头引信天线窗采用镶嵌胶接技术,选用多种硅橡胶类胶粘剂及导电胶,解决难粘并具有脆性的材料——石英玻璃的胶接、匹配问题,保证了引信天线窗的防热密封汝导电功能。弹头加温元件的制造及其与弹头舱壁的装配,选用单组份室温熟化硅橡胶取代早期制造用的脲醛树脂与装配用的酚醛树脂,取得良好的胶接效果。胶接装配技术在航天产品制造中推向新阶段的途径在于解决耐高温胶粘剂的实际应用难点及复合连接工艺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再入返回式航天器飞行过程中,在轨温度交变环境下防热结构胶接热应力一直是航天器可靠性设计的关注內容恼乱浴爸忻芏确廊炔牧?硅橡胶-金属“”的胶接结构作为对象,针对典型的低地球轨道温度交变环境,选取±100℃/5个循环环境作为分析条件,用ANSYSWorkbench建立了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考察了不同胶层厚度对于结构热应力及热变形的影响。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热应力理论及胶接工艺分析,给出了温度交变环境下防热结构的胶层厚度设计结果.该有限元模型分析方法可为防热结构热匹配特性研究和设计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7.
石墨/环氧宇航结构的连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石墨/环氧宇航结构的3种连接方法:(1)只胶接,不用紧固件;(2)胶接与紧固件并用;(3)只有紧固件,不胶接。测定了原始试件及热交变后试件的拉仲强度和刚度。胶接与用紧固件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最高的连接强度。  相似文献   

18.
某型产品一级尾翼采用铝合金与聚氨酯硬泡沫塑料填充铝蜂窝块的胶接结构件的工艺研究,包含胶粘剂的选择,成型工艺方法,成型中影响质量诸因素,以及胶接结构件的性能数据。此结构具有重量轻,刚度大,对提高飞行器结构效率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碳化硅纤维/铝复合材料截锥壳体工艺和性能研究。用预制丝铺排、缠绕、热压扩散结合及二次加工,获得了合格的、中等尺寸的碳化硅/铝截锥壳体构件.经无损检测证明构件结合质量良好,该构件还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这种工艺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制造较大型、异型金属基复合材料宇航结构件.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双层铝合金板铆接结构,通过电磁铆接工艺试验,分析Φ10mm-2A10铝合金铆钉镦头的微观组织,与钢质螺栓连接接头对比评价了铆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研究发现,随放电电压的增加,铆钉镦头直径逐渐增加、高度逐渐降低。铆钉镦头以绝热剪切为主要变形模式。铆接接头的最大剪切和拉脱载荷分别为23.3k N和35.0k N,均高于钢质螺栓连接接头,并且相对于螺接接头可减重1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