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人类的近邻,火星表面上是否曾经或至今依然存在生命是人类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了解火星的演化对了解地球自身的过去和未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近几年的火星探测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1999年火星气候轨道器和火星极区着陆器两个探测器的接连失败曾引起了各方的广泛批评和关注。此后,美国调整了其火星探索战略,推迟了取样回送任务的时间,但火星探测计划的总体目标并未改变,主要是要通过找水来寻找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的迹象。去年12月4日,有关方面公布,火星上的一些地方有层状沉积岩存在,使科学家们更加坚信火星上曾经…  相似文献   

2.
飞向火星     
火星——距地球最近的红色行星,与地球最为相似,让人类产生过无限遐想。近半个世纪,人类在探索这颗"红色星球"的征途上前赴后继,前苏联、美国、俄罗斯和欧洲共发起30多次火星探测计划,其中三分之二以失败告终,但研究一直没有排除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今年8月,美国新的火星探测器"凤凰"号再次升空,它有望成为首个在火星极区着陆的探测器,对寻找火星生命发起新的强有力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人类社会和深空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火星探测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从1960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个无人火星探测器至今,人类已发射无人火星探测器47次,对火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载人火星探测在探索地外生命、星际移民、推动科技发展、提升国家地位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航天运输系统技术是载人火星探测任务实施的基础技术,其技术水平对载人火星探测任务的风险、复杂度和成本具有重要影响,有必要开展载人火星探测航天运输系统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雪松 《航天员》2014,(6):19-22
2014年9月2l和9月24日,美国和印度的火星探测器先后抵达火星轨道并入轨成功,掀起了人类火星探测的又一次小高潮。美国是火星探测方面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印度则是火星探测的新手,而晒国的探测器却几乎同时成功进入火星轨道进行探测,那么其在任务尤其是飞往火星的轨道设计上又有哪些不同呢?  相似文献   

5.
火星探测的主要科学问题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在太阳系的行星中,火星与地球之间存在最多的相似之处,因此,火星是一颗承载人类最多梦想的星球。火星有水和生命存在的问题,激发了人类火星探索的好奇心,成为人类持续探测火星的推动力。火星的起源和演化与太阳系形成过程的关系,火星与类地行星的共性和特性,是当代行星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火星可否改造成为适宜人类居住的绿色星球——这些是人类在火星探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科学问题。只有这些重大科学问题被一一解答,我们才能清晰地去思考地球和人类自身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正>火星是除了月球之外,人类热情最大、探测和尝试登陆任务次数最多的外星球,也是最有希望、最有条件让人类首先登陆的行星。从最早一次失败尝试,即1960年10月10日苏联发射第一颗探测器"火星1A"号,一直到最近一次成功登陆,即2018年11月26日美国"洞察"着陆器,人类共执行过44次火星探测任务,包含56个探测器任务。其中19次任务成功,25次失败,成功率只有  相似文献   

7.
贺鹏梓 《航天》2011,(11):36-39
2012年虽然是电影中的地球毁灭之日,不过美国航宇局(NASA)还是打算继续实施自己的火星探索计划。NASA计划在2011年末发射一个大型漫游车到火星表面,用来进一步探究火星上是否曾经存在生命,是否可以供人类居住。这个漫游车名为“好奇”号。  相似文献   

8.
庞征 《航天》2012,(9):16-19
经过约5.7亿千米的长途跋涉,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8月6日凌晨1:31(北京时间13:31),美国于2011年11月25日发射的“火星科学实验室”所携带的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盖尔陨坑中心山丘的山脚下着陆。其主要任务是分析盖尔陨坑的土壤和岩石,探索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存在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可展开为期一个火星年(约687个地球日)的探测。 继续寻找火星生命迹象 总投资达25'f7_,美元的“火星科学实验室”是迄今最昂贵的火星探测项目,由美国航宇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负责管理,波音和洛马公司为主承包商。它是美国火星生命计划的一部分,将挖掘火星土壤、钻取火星岩石粉末,对岩石样本进行分析,探测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具有支持微生物生存的环境,从而确定火星是否具有可居住性。为了描述火星的气候特征和地形特征,确定火星上是否有过生命,为载人火星探测做准备,“火星科学实验室”的具体科学探测目标是:了解生物学效应的特点;研究火星岩石和土壤形成和变化的过程;探索火星大气长时间以来的演变过程;确定目前火星上水和二氧化碳的状态、分布和循环情况,以及有机碳复合物的特性和储量;勘测火星表面的化学、同位素、矿物质复合物和火星近表面的地质情况;分析火星表面辐射的光谱特征,包括宇宙银河射线、太阳质子效应和次级中子等;掌握构建生命的物质的含量,如碳、氢、氮、氧、磷和硫。好奇号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保护火星不受污染。其主要任务是探索火星的过去或现在是否可以作为生命的“避难所”。这就意味着探测器一定不能带有任何的地球病菌和微生物。  相似文献   

9.
<正>火星是自然环境最接近地球的行星,被认为是最适合人类移民的星球,也一直是世界各国和组织实施深空探测活动的重点。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后3年,美国和苏联即开启了火星探测活动,并且自1962年苏联尝试首次火星着陆探测失败以来,世界航天强国共实施了18次着陆探测任务,完全成功仅7次。尽管成功率不到39%,未来各航天大国仍将火星着陆探测列入发展规划,我国也正在开展火星探测工程规划论证工作。以此为背景,研究国  相似文献   

10.
火星及其环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火星环境类似于地球,而探索其生命存在是重大的科学任务。在火星探测中,对火星及其环境的了解与研究是重要的任务目标,事关探测任务的成功实施。文章对国外火星探测已发布的成果进行收集和整理,其中包含大量的相关数据。这些知识和数据是火星探测任务设计的输入条件,可为我国火星探测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3月2日,即美国机遇号火星漫游车登上火星37天后,美国航宇局宣布了一项重大发现:根据该探测器向地面传回的数据分析,火星上曾经有过丰富的液态水,有的地方甚至还被水浸泡过。这样的环境适合生命存在!  相似文献   

12.
张雪松 《航天》2014,(5):50-53
红色的火星是人类最早了解的大行星之一,它也是除了地球外,太阳系一直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火星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地带内,还有稀薄的大气层,外加可能存在水,也是最有可能发现生命的星球。因为这些特点,自阿波罗登月后,火星就是人类尤其是美国航宇局念念不忘的目标。虽然由于技术和预算等各种原因,人类登陆火星还遥遥无期,但以美国航宇局为首,世界各国已经把火星作为未来载人航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火星的沙丘上蹒跚前行是不是一种很惨的死法?毕竟火星的荒凉与干燥是地球上的我们难以想象的。NASA火星探测的中心主题是"跟着水走",因为有水的地方肯定就有生命,这让人类在火星探险的路上看到希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火星表面取样返回计划的即将实施,科学家们探索太阳系内的地外生命行动开始迈向更远的星球,据说:火星不应是探索的驻足点,木星的卫星、土星还有小行星和彗星也具有探测的价值。火星表面取样计划是由美国和法国合作,计划2003年开始向火星发射一系列软着陆探测器,每次将取回几百克的火星表面物质,但该计划由于美国的“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失败而将拖  相似文献   

15.
杨孝文 《航天员》2014,(1):18-21
“好奇”号发现火星曾经宜居 2012年,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在过去的一年里,“好奇”号用一系列的惊人的发现证明,美国这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是值得的,它以大量的证据向人类证明,在很久远的过去,这颗红色星球是适合居住的,这意味着火星上曾经出现过生命。在灰色粉末样本中,“好奇”号发现了一些重要化学元素。包括硫、氮、氢、氧、磷和碳。此外.这个细颗粒岩层中还存在粘土矿物,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其长期火星探测战略的一部分,美国航宇局去年12月11日和今年1月3日又把两颗火星探测器送入太空。这两颗探测器将分别从火星轨道上和在火星表面上对该行星进行研究。美国两年前发射了火星探路者和火星全球勘测者两颗探测器,拉开了其新的火星探索活动的序幕。它的火星探索计划的目的是研究那里的气候变化、资源情况以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最近发射的两颗探测器的主要任务将是研究气候问题。  相似文献   

17.
袁越 《中国航天》1996,(11):26-28
寻找火星生命工作有新发现袁越美国航宇局约翰逊航天中心和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在对一块来自火星的古老的陨石进行分析后,最近公布了表明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惊人发现。这一发现有可能标志着人类寻找地外生命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并可能对美国的行星探索计划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读完了前面的《造访火星大峡谷》一文,想必大家都已经领略了火星大峡谷的别样风貌,了解了美国的部分火星探测活动情况。其实,除了美国之外,俄罗斯、欧空局(ESA)也有自己的火星探测活动或计划,这其中欧盟研究委员会和ESA联合签署通过的“极光”计划无疑是火星探测计划中的“明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相似文献   

19.
简讯     
火星探测路不平 火星极区着陆器的丢失(本期有专门报道)使美国火星探测史又添“败笔”,并可能使美2013年前每隔两年便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计划放慢速度。1964年以来,美共进行了13次火星探测,其中5次失败,8次成功(3次软着陆)。美初期的火星探测还算顺利,但1993年以来只把火...  相似文献   

20.
简讯     
火星探测路不平火星极区着陆器的丢失(本期有专门报道)使美国火星探测史又添“败笔”,并可能使美2013年前每隔两年便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计划放慢速度。1964年以来,美共进行了13次火星探测,其中5次失败,8次成功(3次软着陆)。美初期的火星探测还算顺利,但1993年以来只把火星全球勘测者送入了火星轨道,使火星探路者成功降落到火星表面,其余3颗(火星观测者、火星气候轨道器和火星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