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通过对雷达中信息流的分析研究,提出雷达中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可由分布式的管理系统和分布式的数据处理系统两者综合而成这一设计思路。其中,两极层次结构的分布式管理系统适用于要求集中监控的雷达管理,而滑窗-流水作业的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能适应对多批目标的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2.
许平 《空载雷达》1995,(2):7-12
地形跟随雷达的核心是控制计算机系统,它是典型的分布式机载计算机,其完成的功能是:地形跟随雷达的控制、数据处理、数字扫描变换处理和实现与飞机航空电子的通讯等,本文将详细介绍地形跟随雷达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设计和系统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3.
现代飞机的雷达隐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达隐身技术是提高飞机生存能力、突防能力的有效手段。从各种雷达隐身技术入手 ,通过分析它们的特点 ,指出现代飞机要获得良好的雷达隐身效果 ,必须综合各种雷达隐身技术于一身、优化其分配  相似文献   

4.
组网雷达抗ARM能力分析与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组网雷达抗ARM攻击的工作机理 ,继而提出评估组网雷达抗ARM攻击效果的方法及指标 ,最后通过一个仿真实例验证了评估方法和指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相控阵雷达是当前广泛采用的一种战术雷达,它可以地面、舰船为平台,也可以飞机为平台。机载平台中,除了作多用途雷达外,也可用作预警机预警雷达(如美E-8A中的APY-3)。由于它具有高的主瓣增益和超低副瓣电平、相关接收技术,加上有的相控阵雷达采用实时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技术,使用灵活的控制和排序软件可有效对付多部干扰机,给对主瓣干扰带来极大困难。对相控阵雷达干扰有多种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分布式干扰方法,即  相似文献   

6.
不同于地面稀布阵相参阵列雷达,分布式星群平台具有高速运动特性,相应地全相参合成效率受限于星间的空时频同步误差、波束指向误差等系统误差约束。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星群的全相参雷达低副瓣波束形成设计方法。首先,从星群系统规模、星间安全距离、远场条件、探测链路等因素入手推导了有效探测距离区间。接着,给出了同步误差、波束指向误差以及卫星高速运动特性对全相参合成效率的定量影响评估方法。最后,利用空时频多维联合方法实现了低副瓣稳健波束形成,可有效增加无模糊视场范围,适用于实际星群规模有限的应用场景。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随机信号雷达的实现方法,从随机信号雷达的原理出发,分析了随机二相码连续波雷达的低截获概率特性及其抗ARM能力,探讨了随机信号雷达在作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防空雷达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反辐射导弹(ARM)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防空系统中的各种雷达及其它辐射源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基于对ARM局限性的分析,从雷达新体制、新技术及战术运用等方面着手,重点研究了对抗ARM的电子干扰方法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抗ARM系统的诱饵与雷达配置间距分析及其仿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有源诱饵抗ARM原理入手 ,重点就抗ARM系统的诱饵与雷达之间的配置间距进行分析 ,并推导出配置间距的数学模型 ,最后通过仿真得出几个重要的结论 ,为设计和部署有源诱饵抗ARM诱偏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布式干扰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简要分析旁瓣对消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建模与仿真对多干扰机分布式干扰对抗雷达旁瓣对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干扰机分布式干扰是对抗旁瓣对消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复杂电磁环境背景下,研究了组网雷达基于粒子滤波算法对隐身目标的跟踪滤波问题,建立了雷达观测方程和隐身目标的多基地雷达截面积模型,分析了基于U PF的组网雷达目标跟踪滤波算法。利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利用粒子滤波技术跟踪隐身目标的有效性,并对几种跟踪算法的效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雷达组网系统辐射源威胁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空对地电子进攻作战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地面组网雷达对空中作战飞机的威胁度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给出了组网雷达威胁度评估的层次结构,确定了一套评估指标,建立了三级评判模型,并确定了各因素权重。最后,给出了组网雷达辐射源威胁度的量化评估方法,并通过实例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基于机动平台的电子侦察目标精确定位方法,利用多站观测获得雷达辐射源时差信息,通过定位跟踪算法实现目标位置精确估计。该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适用于任意机动观测平台,且可方便地推广应用于更多机动平台组网观测,以提高侦察定位精度和稳健性。分析了精确时差测量、辐射源定位跟踪等关键技术,并进行了性能分析仿真。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不同位置关系3D雷达对3D雷达的成功引导概率及引导误差,讨论了成功引导概率随参数特征变化的性质,仿真分析目标到提示雷达不同斜距时目标在被提示雷达中的角度分布及引导误差变化。研究对雷达组网中3D雷达对3D雷达引导提示系统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欣  梁新刚 《宇航学报》2016,37(5):605-611
为优化太空辐射器的设计,基于(火积)理论对太空辐射器的散热过程进行优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辐射温度均匀性越好,太空辐射器辐射传热过程(火积)耗散越小,辐射器平均温度越低。以提高温度均匀性为目标设计了四种辐射器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热管与流体管路组成传热网络后,辐射器温度均匀性最好,对外散热能力增强,流体回路热控系统整体温度下降,辐射器整体传热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6.
多传感器最优信息融合Kalman多步预报器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新的标量加权线性最小方差意义下的多传感器最优信息融合算法。该算法考虑了局部估计误差之间的相关性,只需计算加权标量,避免了加权矩阵的计算,明显减小了计算负担,便于实时应用。基于该融合算法,对被多个传感器观测的离散线性随机系统,给出了具有容错性的多传感器标量加权最优信息融合分布式Kalman多步预报器。它具有两层融合结构,其中第一融合层具有网状并行结构,用来获得每时刻每两个无故障传感器子系统之间的滤波误差互协方差阵;第二融合层用来确定最优标量加权系数,进而获得标量加权最优融合Kalman多步预报器。将其应用于雷达跟踪系统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一种分布式目标滑窗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成像雷达图像分辨率的不断提升,对分布式目标的探测性能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有的恒虚警检测算法尚未形成适用于多分辨单元的目标检测性能评估理论体系。提出一种分布式目标滑窗检测方法。首先,基于待检测目标RCS(radar cross section,RCS)、平面尺寸以及雷达二维分辨率等先验信息对二维滑窗进行设计,实现了任意航向目标的最优匹配。接着,利用M/N准则对滑窗内目标占据的多分辨单元回波进行直接处理,避免了人为构建扩展检测量引起的检测性能损失。最后,从系统虚警指标要求出发,通过挖掘分布式目标与所占据单个分辨单元的检测性能关系,设计了一套分布式目标探测性能的定量评估方法,可在满足虚警性能前提下大幅提升分布式目标的检测概率。该算法不需要人为进行复杂的扩展检测量设计,为高分辨图像目标稳健检测和性能评估开辟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赵广彤 《上海航天》2005,22(6):33-35
针对一有三坐标雷达、两坐标雷达和红外探测器三种传感器的分布式多站多目标跟踪系统,提出了一种多制式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算法以测量间最小距离为关联度,对测量集间的相似程度进行度量,用极大似然法估计目标位置,通过融合方法求得目标三维航迹。在作状态估计时,采用两组非线性卡尔曼滤波切换提高融合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