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0,(10):6-7
<正>[2010年08月18日][天文]这是前些日子在美国公布的Westerlund1星团想象图,强磁场线包围一颗磁星(一种中子星)。根据这颗磁星的年龄,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天文学家认为,它一定是在一颗质量至少是太阳40倍的恒星以超新星形式爆炸时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在蟹状星云中寻找中子星 1967年帕西尼(Pacini)预言:“在鳖状星云中存在一个由中子组成的星,它每秒自转多次,有很强的磁场,磁偶极辐射给星云以能量。”中子星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物理学家预言的一种致密天体。因为蟹状星云巨大的能源之谜,所以天文学家期望在鳖状星云中存在一颗中子星也是很自然的。帕西尼的预富指出了中子星快速自转和具有强磁场的特征,对中子星的特性又有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新闻左右看     
《飞碟探索》2011,(9):5-5
无处不在的水水真的是无处不在。最近,天文学家找到了宇宙中迄今发现的最遥远、规模最大的“水库”——在一颗距离地球约数百万亿千米的类星体附近,天文学家发现了大量水汽的存在。这里的水汽质量约相当于地球上全部水量的140万亿倍.或者说,这些水的质量相当于太阳质量的10万倍。这颗类星体存在于宇宙诞生仅仅16亿年后。  相似文献   

4.
仙女星座的尤波西龙(γ)是位于距地球44光年之遥的一颗恒星 ,也是天文学家们为寻找类地行星而选定的上百颗恒星中的一颗。最近 ,天文学家在它附近发现了若干颗行星。美国天文学家吉·马尔西和普·巴特列尔在对尤波西龙星的光谱的周期性变化进行观察研究后推断出 ,环绕尤波西龙星的是旋转的行星 ,至少有3颗 ,最靠近尤波西龙星的那颗行星 ,其质量是木星的3/4 ,其轨道半径为900万千米 ,它自转一周相当于地球上的4 6昼夜 ;第二颗行星其质量至少是木星的2倍 ,其轨道半径为12450万千米 ,它环绕尤波西龙星公转一周相当于242个…  相似文献   

5.
在2001年5月的《自然》杂志上,NASA的天文学家宣布,在1997年12月14日,通过意大利—荷兰的“百普SAX”卫星和NASA的“甘顿伽马射线”观察卫星,侦察到自宇宙诞生以来最大的伽马射线爆发。其爆发出来的能量,比以往的推论要高出100倍以上,也比“超级新星”爆发产生的能量高出几百倍。虽然爆炸只历时一两秒,但它发出的光,是整个宇宙星体发出光的总和。爆炸的源头来自一个名为“GRB971214”的星系,距离地球约120亿光年。伽马射线爆发是宇宙中一种散乱的高能量辐射现象,通常只维持数秒,20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6.
星震     
一颗坚不可摧的恒星 ,其表面却被巨大的磁场震坏了。这种想像虽难以置信 ,却揭示了一个长期困扰人类的谜。1979年3月5日 ,一股喷射而出的伽马射线突然袭击了太阳系。大约有12颗卫星感觉到了波动 ,其检波器产生了剧烈晃动 ,许多都偏离了刻度。虽然这一过程只持续了0 2秒 ,却成为至今最强劲的宇宙伽马射线。之后在天空中同一地点又喷射了不那么强劲的伽马射线 ,同时从其他几个地方也检测到了分散的伽马射线。天文学家对此感到困惑不解。这些伽马射线不可能产生于破坏它本源的爆炸事件 ,因为不断有射线从同一地方喷射而出。那么 ,是…  相似文献   

7.
季明 《飞碟探索》2007,(3):49-49
天文学家们组成的一个国际合作小组已经发现了一颗“超级地球”,它在一个大约9000光年以外的遥远太阳系的寒冷偏远地带中公转。这颗行星的体重是地球的13倍,温度为-200℃,这是在我们太阳系以外迄今发现的最寒冷的行星之一。  相似文献   

8.
火星:充满奥秘与神奇的净土(上)傅民杰火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外行星,它看上去是一颗火红色星球,故此得名“火星”或“红色行星”。天文学家又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姊妹星”,因为它许多地方跟地球十分相似。火星直径6800千米,这约是地球直径的1/2,它的质量是...  相似文献   

9.
天文学家们已发现一颗“即将”爆发的超新星——HR8200,而且该星距离地球并不遥远——150光年。因为按照天文学上的共识,地球文明距离超新星爆发的安全半径应为160光年~200光年。这就意味着,如果这颗超新星一旦爆发,其强大的宇宙辐射抵达地球后,会在几分钟内破坏掉整个臭氧层,并使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遭到灭顶之灾。不过我们大可不必杞人忧天,因为这里所提及的“即将”是根据天文学的尺度来计算的,实际上是数亿年后的事了。即将爆发的超新星@刘元江  相似文献   

10.
庾晋 《飞碟探索》2003,(5):34-36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除九大行星和彗星外,绕太阳运行的小型天体。1801年,意大利的天文学家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已观测到的小行星约有37.5万颗,其中已计算出精确运行轨道的约有4.4万颗。在这4.4万颗小行星中,有未来可能对地球构成真正威胁的。但天文学家称,宇宙“交通事故”并不常见,直径2000千米以上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几率,约为50万年左右发生一次。2002NT7将于2019年2月1日与地球相撞英国广播公司(BBC)引述天文学家的声明称,依照目前观测到的轨迹,小行星2002NT7将于2019年2月1日与地球相撞。这颗小行星现已成为天文观…  相似文献   

11.
白矮星、中子星和恒星级黑洞,是由不同质量的主序星消亡后“转世”而来的。但它们的性质特点与它们的“前世”迥然不同。 让我们先来认识白矮星,它是在红巨星消亡中“转世”的。第一颗被发现的白矮星是天狼星的伴星。1834年,天文学家弗·贝塞尔在观察天空中最亮的天狼星时,发现它有周期性  相似文献   

12.
天空画廊     
正1金从何而来金从何而来?在目前,没人能给个完整的答案,因为它在太阳系内的相对平均丰度,比初期宇宙、恒星内部和典型的超新星爆炸所能合成的要高。最近有天文学家认为,像金这种含中子比例高的元素,可能是由稀有但含有大量中子的宇宙爆炸事件锻造出来的,例如中子星碰撞。这是一幅两颗中子星回旋掉向对方,互撞前瞬时景象的艺术想象图。因此,你可能已经拥有宇宙最强烈爆炸事件之一的纪念物了。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也有可能那是代表一种导航意义,也说不定。我现在做个大胆的假设,如果这7个金字塔的排列方式和北斗七星一样的话,它指向猿猴脸,代表北斗七星指向一颗星,也许指向地球,那颗星有生物存在,这就是一种宇宙语言,告诉宇宙人,地球上有生物。“7”这个数字在很多文化里代表幸运数字,可能代表某种含义。我觉得宇宙间能量存在的形式并不一定如我们所认为的,譬如何谓生命?有些科学家把生命解释得太窄了,认为要如人类式的生命才算数,因此谈到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就以地球条件及物理现象来对比,并认为不可能有生命,这是最低等的…  相似文献   

14.
失踪的彗星     
最近,天文学家们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成千上万颗彗星销声匿迹,失去了踪影。墨尔本大学物理学家罗伯特·福特博士认为,这些彗星可能仍然存在,只是我们无法观测到它们而已,其中有些彗星正朝地球飞来,并有可能与之相撞。福特还指出,这些失踪的彗星可能由一种被称为镜像物质的奇特物质构成。这是一种科学家新近发现的隐形物质,少数物理学家认为它可能就是那种飘忽不定的暗物质。暗物质被科学家们描述为宇宙中普遍存在的“死刑台”,不过,尚未有人确认这一物质。“如果镜像物质确实存在,那么,也就应该存在着镜像恒星、镜像行星,甚至镜像生命。…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美国天文学家意外发现一种极具攻击性的神秘天体。它正以光速运动着,所到之处贪婪地“吞食”着恒星和行星,甚至部分星系。天文学家的最新观测结果表明.目前这个“宇宙怪物”距地球只有几万光年远,并正朝我们的太阳系方向运动。预计再过几年时间,它便会莅临我们地球,大有吞没整个太阳系之势。  相似文献   

16.
UFO信箱     
《飞碟探索》2004,(6):42-42
重庆张智华:我喜欢看《飞碟探索》,不仅是因为对神秘的世界充满好奇,同时也是想获得一些科学知识。我对贵刊2004年第3期发表的《遥远的明亮星宿》一文有些疑虑,提出来与作者探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2003年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距离地球最远的两颗恒星,它们距离地球大约有800亿光年之遥……天文学界认为,宇宙的年龄大约在100亿~200亿岁之间。这两颗恒星大约形成于宇宙80亿岁左右,是宇宙中年龄最大的已知天体之一。当时这两颗恒星的体积只有现在的1/7,距离地球也要近得多,只是随着宇宙不断地快速扩张,它们与地球的距离才越来越远……”疑…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0月,我国天文学家发现的4颗小行星分别被命名为巴金星、陈景润星、袁隆平星和光彩事业星,为什么会给这4颗小行星这样命名呢,天文学家讲述了下面几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18.
姚承 《飞碟探索》2008,(6):26-26
在1967年,天文学家观测到一种奇异的星体。它直径10千米~20千米,发出稳定的无线电脉冲波,具有每秒几周甚至几十周的自转速度,磁场是太阳的上亿倍,密度也大得惊人——这就是中子星。这种星体属于恒星的范畴,也是一种变星。物理学家分析,这种星体是超新星爆发时把星体内部的电子几乎全部挤压到原子核内与质子结合成为中子而形成的,故取名中子星。  相似文献   

19.
研究宇宙的学者焦乌科夫斯基,相信存在着一个人口稠密的宇宙.他是几位看到了罕见的、但官方认为不存在的物体的前苏联科学家的保证人.1965年7月26日傍晚,3位前苏联天文学家罗伯特、埃斯马达尔达和梅尔德斯在拉脱维亚的奥格雷观察到天空有发光的云.当他们朝西北方向观察时,他们突然发现了一颗亮“星”在缓慢地向西移动.天文学家们急忙将望远镜对准该物体.  相似文献   

20.
一颗“失踪”了近90年的小行星重新进入了天文学家们的视野。这颗名为“艾伯特”的小行星是1911年10月3日由奥地利天文学家约翰·帕利兹发现的,当时为了纪念维也纳天文台的赞助人艾伯特·洛希尔男爵,便以其名字命名该小行星。帕利兹还没有精确地测算出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参数,发现不久的“艾伯特”小行星便从天文学家们的视野里消失了。2000年5月1日,美国天文学家杰弗·拉森发现了一颗绕太阳运行的天体的微弱星光。这颗天体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比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稍远,且其绕日运行的轨道比地球绕日运行的轨道明显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