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从战略高度分析了航天技术与航天产业的发展与趋势,分析了航天技术与航天产业的特点,并为中国航天产业化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航天》2010,(3):5-5
1月18日,国内首只专注于航天产业发展的股权投资基金——航天产业基金在北京创立,与此同时,负责航天产业基金管理和运作的合伙人之一——北京航天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在当日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3.
黄希 《中国航天》2010,(2):10-11
<正>国内首只专注于航天产业发展的股权投资基金——航天产业基金于1月18日在北京创立,与此同时,负责航天产业基金管理和运作的合伙人之一——北京航天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在当日宣告成立。该基金首期募集资金30.3亿元人民币,投向集中在航天产品、航天技术应用产业、航天服务业及其相关领  相似文献   

4.
商业航天运输及使能产业(CST&EI)是商业航天运输及其带动发展的一系列产业的总称,是航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CST&EI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搜集相关数据对美国CST&EI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对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崔志 《卫星应用》2005,13(4):42-53
本报告是兰德公司国家安全研究分部撰写的技术分析报告。在简要回顾日本航天前25年(1969~1994年)发展史的基础上,报告重点剖析了最近10年(1994~2004年)日本航天活动事故频发的原因,评述了日本航天组织机构、航天预算、军事航天计划及其航天产业,最后对日本航天未来发展可能选择的4条道路及其后果进行了逐一分析。报告中多次提到日本即将出台的航天政策可能是指2005年4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向日本政府提交的总投资达570亿美元的《2006~2025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长期规划》。这项太空探索规划宣布日本要在2015年前实现机器人探月,2025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太阳能研究基地的宏伟目标。 本报告虽然是一篇为日本航天“把脉”会诊的研究报告,但报告中所提出的许多观点、结论或经验教训,不仅对我们了解日本航天及其产业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我国航天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张晓强 《卫星应用》2008,16(1):11-15
各位代表、同志们,上午好: 航天产业,特别是卫星应用产业是国家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国防科工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第三次民用航天工作会暨全国卫星应用推广交流会,贯彻《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宣传《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根本目的,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航天业新的发展阶段,共同探讨把握机遇,  相似文献   

7.
世界航天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产业是20世纪中叶飞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高技术产业,是许多科技最新成就的集大成者。它发挥了传统产业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标志着航天工业的诞生。自此,航天活动蓬勃开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发展航天工业的行列之中,并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航天产业。军用卫星成了军事侦察、预警、通信、导航和气象观测不可缺少的工具。如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中,美国航天司令部统一指挥的卫星数量均在50颗以上,支援陆、海、空作战,对部队…  相似文献   

8.
航天技术举世瞩目,航天产品名声在外,相形之下,航天民品向来给人以散、小、差、弱的印象。为保证航天产业的协调发展,航天民品迫切需要壮大。加速航天技术的应用转化,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此抢占市场份额是航天民品发展的一条强大之路。前不久,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第九届  相似文献   

9.
廖春发 《卫星应用》2007,15(1):23-27
据2006年6月,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发表的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卫星产业销售收入为8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如果将SIA未统计的载人航天和卫星导航等领域数百亿美元收入也计算在内,2005年全球航天产业的总收入可能已突破1200亿美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概述了我国航天产业3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着重从中国在世界航天产业中所处的地位,中国航天技术面临的严重挑战,如何调整我国的航天政策以及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前景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作者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美国航天基金会发表的《2008年航天报告》展示了过去一年航天产业发展的新视点,航天产业是全球经济最有活力和最具创新性的产业。从2005年至今,《航天报告》像一台望远镜,每一年都在凝视着不断发展的航天产业,帮助读者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航天产业界的工作人员、航天系统、航天器运行和社会效益。为了吸引和培育更广泛的读者群,从行业专家、政府官员、研究人员到投资者,航天报告既提供详细的统计分析,又给出了前景评估。《2008年航天报告》广泛涉及了从通信卫星,及其发射、操作和投融资人员,到月球和火星探测的各个领域。它描述了以创新、扩展和机遇为特点的航天产业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陈杰 《中国航天》2007,(4):20-22
2006年航天产业市场总收入继续增长。2006年11月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全球航天活动指南》报告指出:2005年全球航天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发展航天产业的后发优势,探索了河北省发展航天产业后发争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刘洁 《中国航天》2005,(7):12-14,18
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与航天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在航天产业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中,许多领域正在发生着变化。我们注意到随着中国航天商业发射活动的活跃和卫星出口业务的突破,在航天保险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其中航天保险经纪的出现及其影响力的形成引人注目,国  相似文献   

15.
任志武 《卫星应用》2008,16(1):16-19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上午好! 今天,国防科工委、国家发改委联合召开2007年第三次民用航天工作会暨卫星应用产业工作会,总结我国航天发展与应用的成功经验,贯彻《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下同)、交流卫星应用经验,探讨今后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战略,对推动我国航天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两委就联合发布的《若干意见》进行简要报告。  相似文献   

16.
《2010年航天报告》是由美国航天基金会、独立研究机构以及航天领域、航天政策、金融市场、科学、教育和技术方面的专家,通过收集、分析和综合公开信息,包括从政府报告和国会纪录、行业协会以及私人研究公司提供的数据,进行广泛的研究得出的。数据来源还包括在主流商业界和工业界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章。这份年度报告是对上一年航天产业活动、主要的产业收入来源、航天教育和培训的发展趋势、航天雇员、航天产业的政府投资以及航天产业的市场表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天产业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1956年。50年来中国航天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经历了巨大的转变,近年来由军工研制生产行业,逐步转变成为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技术产业。航天产业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开拓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市场,形成了6个应用卫星系列及其卫星应用领域,对外商业发射服务也取得了新的进步。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我国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航天产业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发展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及其应用,形成空间、地面与终端产品制造、运营服务的航天产业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航天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天产业要实现形成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张汝范 《中国航天》1997,(12):3-4,9
展望21世纪的中国航天产业张汝范中国航天产业走过了不寻常的发展道路。50年代中国不仅科学技术落后、经济困难,而且缺乏航天专业人才;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政治上的歧视、科学技术上的封锁、经济上的遏制,企图把刚刚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相似文献   

19.
廖春发 《卫星应用》2006,14(2):17-24
新一轮世界航天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各主要航天大国都将航天领域视为展示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竞争舞台,投资航天就是投资未来,已成为各大国的战略共识。航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也呈现新的态势。月球、火星成为未来太空探索新热点,小卫星技术发展迅速,全球航天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卫星服务业展现新商机。本文按“国家和地区”及“航天技术及其产业化”两条主线分别对最近3年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与竞争格局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航天创意产业品牌文化建设的介绍,总结了航天创意产业的特点,提出了航天创意产业品牌建设应该具备的要素,以及进行航天创意产业品牌建设应采取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