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发动机短舱泄压门的设计会影响到短舱的安全性,泄压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与舱内外压力、外界气流马赫数及泄压门结构有关。基于Modelica语言建立了短舱泄压过程零维瞬态仿真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得到不同开启角度下所需泄压门排放质量流量和力矩系数,并将这些系数代入零维瞬态仿真数学模型,得到了短舱泄压过程中舱内压力、泄压门开启角度等关键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分析了泄压门开启舱内压力阈值及最大开启角度对泄压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降低泄压门开启舱内压力阈值会使泄压过程到达平衡阶段时间减小,但是对平衡阶段舱内压力和往复摆动角度/幅度无影响。适当降低最大开启角度可有效降低泄压平衡阶段往复摆动角度/幅度,而对初始阶段的泄压速率和平衡阶段的短舱内部压力基本无影响,但是随着最大开启角度进一步降低,则会导致泄压速率下降,并使平衡阶段短舱内部压力升高。   相似文献   

2.
150 kV高压逆变电源倍压整流电路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150 kV电子束高压电源特点,采取高压变压器与倍压整流电路相结合的方式产生150 kV高压.建立几种常见的倍压整流电路模型并进行分析,通过使用MULTISIM软件对倍压整流电路模型进行仿真,重点对科克罗夫特沃尔顿(C-W,Cockcroft-Walton)全波倍压整流电路的电容参数进行仿真设计,研究不同倍压电容参数对输出电压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W全波倍压整流电路为最优方案.最终通过试验调试验证,对倍压电容参数优化可以使输出特性更好,且设计方案满足参数要求.  相似文献   

3.
航空供氧系统高空性能参数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航空供氧系统高空性能的工作原理,利用理论简化结构模型和气体动力学知识,建立了供氧系统部分高空性能参数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系统仿真环境下,对高空部分性能参数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分析了高空性能中的充氧时间控制以及供氧面罩余压与拉力管内压力的比值特性和各种结构参数对面罩余压大小的影响.通过对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有效的,采用的仿真计算方法符合计算精度要求,对供氧系统高空性能的设计和改进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压电风扇主要包括由压电材料制作的驱动器和振动薄片,驱动器激励振动薄片振动进而产生气流流动,是一种新型的散热装置。研究多种参数对压电风扇性能的影响,为压电风扇的设计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使用计算流体方法,模拟压电风扇流场的发展过程,研究了压电风扇振动薄片的振型、双振动薄片的排布形式以及在每种排布形式下两振动薄片振动相位差等因素对出口风速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驱动器的激振频率应等于振动薄片的一阶固有频率;双振动薄片模型,两振动薄片的最佳振动相位差分别是π(纵向布置)和0.8π(横向布置)。通过分析流场发展过程,给出了参数影响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套蒸发器和冷凝器分离的新型机械压汽蒸馏MVC(Mechanical Vapor Compression)系统.描述了新型系统的运行过程,建立了热力循环模型,优化了运行参数,并提出了提高效率的措施.结果表明:新型系统可有效解决结垢和污物处理困难的问题;蒸发器与冷凝器间换热温差的最优解是3.7℃;蒸发器盘面旋转、冷凝器换热管表面疏水性处理可强化换热,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6.
轨道舱泄压过程产生的扰动力是载人飞船轨道动力学模型中的主要误差源之一,泄压扰动的影响在沿迹方向上的误差可达几千米。针对轨道舱泄压过程建立了半经验动力学模型,并结合船载微重力加速度计测量数据及导航数据对三个模型参数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返回制动开始点的轨道预报精度提高了一个量级,这说明模型的建立对于解决轨道舱泄压扰动的影响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套蒸发器和冷凝器分离的新型机械压汽蒸馏MVC(Mechanical Vapor Compression)系统.描述了新型系统的运行过程,建立了热力循环模型,优化了运行参数,并提出了提高效率的措施.结果表明:新型系统可有效解决结垢和污物处理困难的问题;蒸发器与冷凝器间换热温差的最优解是3.7 ℃;蒸发器盘面旋转、冷凝器换热管表面疏水性处理可强化换热,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8.
面对我国军机座舱余压偏低现象,设计高余压座舱实现高工效、舒适座舱环境.为解决座舱质量和环境工效之间的矛盾,选用复合材料代替目前铝合金材料,应用First-Order Radio优化算法实现优化.目前座舱余压40 kPa,为提高工效,余压提高到55 kPa,余压值增加37.5%,座舱质量反减轻26.1%,使得矛盾得到协调.基于描述材料特性的本构关系,建立分析材料性能参数对结构影响的有限元模型,并将灵敏度分析Morris算法引入模型参数分析中,结果表明,影响结构的主要参数是蒙皮及环向加强筋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基于分析结果对材料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所得结论可为高余压座舱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板翅式热交换器的MATLAB仿真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推导了空气-空气热交换器干态与湿态一致的参数集中法动态仿真模型,在MATLAB仿真环境下实现了这一模型,利用完成的模块进行了仿真计算的示例,该方法已经用于某些实际系统计算中,对于环控系统仿真研究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压扩法中峰均功率比抑制与系统误码率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压扩与预失真结合的方法.用Bussgang定理推导出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经过非线性功率放大器后,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子载波信噪比的计算公式.用理想预失真代替非线性功放,再对线性压扩法进行改进.用理想预失真和改进后线性压扩的3个参数修改子载波信噪比计算公式,进而得到系统误码率.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调整3个参数,在获得相同峰均比抑制效果及误码率的情况下,所提出方法的信噪比门限改善了0.8 dB.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了长时间加热条件下航空煤油RP-3在微细不锈钢管内流动过程中结焦对流动及换热的影响规律。实验中系统压力保持为5 MPa,燃油质量流量为3 g/s。在燃油溶解氧达到饱和的条件下,实验段进出口油温分别为130℃和450℃。实验从开始到终止持续36 h。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长,管内的结焦量不断增加。由于壁面结焦现象对管内流动和换热产生严重的影响,管内各段换热在实验前期迅速恶化逐渐趋于稳定,管内流阻随着实验时间的增加持续增长。管内流动阻力随着时间的增长呈现出"快速增长→平稳增长→急速增长"的过程。另外,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影响系数作为判断结焦对换热器单管影响的工程模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管壳式相变换热器,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35号石蜡在矩形环肋翅片管外的融化传热特性,建立肋片单元三维模型研究热流体温度、肋片高度参数对传热过程的影响,并探究了分形结构翅片的优化传热性能。结果表明:矩形环肋翅片管外相变融化过程分为传热速率差异明显的3段,适用于不同功率需求;提高热流体入口温度和相变材料温差近似等比增强总传热功率;肋片高度由10 cm分别提高至12.5 cm、15 cm时,总融化时间分别缩短42.89%、71.96%,增强传热,但功率重量比降低;分形结构优化翅片总融化时间缩短41.95%,功率提高,为相变翅片管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换热情况下理想绝热单孔容腔模型瞬态响应预测误差大的现状,提出一种考虑换热对容腔瞬态响应影响的非绝热单孔容腔零维瞬态建模方法。通过研究影响气体与容腔壁面换热的因素,采用量纲分析推导了与换热相关的特征数方程,利用CFD数值模拟确定特征数方程的具体函数形式,显示表达了绝热单孔容腔模型未考虑的换热项,建立了非绝热单孔容腔零维瞬态模型。通过与数值模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绝热单孔容腔零维瞬态模型与CFD数值模拟计算的压力和温度的响应规律吻合很好,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0.8%,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建模方法的可行性;绝热单孔容腔零维瞬态模型计算结果较CFD数值模拟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达6%,表明非绝热模型较绝热模型能够更精确地反映容腔真实响应规律。此外,非绝热单孔容腔零维瞬态模型与CFD数值模拟相比,在1%的精度水平下,降低了3个维度,也大幅降低了单孔容腔瞬态响应模拟的计算量,可以有效地支撑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中的容腔高精度建模。  相似文献   

14.
固定床及流化床中橡胶颗粒气固传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固定床中的径向导热系数出发,对各参数对径向导热系数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为降低橡胶颗粒低导热率对气固传热性能的不利影响,必须运用固定床的后一个发展阶段即流化床来完成气固间的换热过程.对传热关系式的分析表明,振动流化床中气固传热受振动强度的影响更大.同普通流化床相比,在达到相同的传热效果的情况下,振动流化床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气流的速度,具有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谐振管内部的流动情况,建立了喷嘴-圆柱形谐振管系统的模型,利用二阶NND格式求解二维轴对称雷诺平均N-S方程,通过耦合求解传热方程在边界条件中考虑谐振管的传热,模拟气动谐振加热效应,得到了谐振管底部气体的压力与温度振荡曲线,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一致.结果表明,在约20 ms内即可完成对谐振管底部气体的谐振加热,且谐振管的传热是影响气动谐振加热温度的重要因素,在数值模拟中对其加以考虑可以提高计算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某种叉流板翅式热交换器动态性能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某型飞机上应用的一种叉流板翅式热交换器的动态性能进行了计算研究,分别用数值计算方法和参数集中方法进行了计算,给出了计算比较的结果.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计算所得的结果很接近,但是参数集中法计算程序更为简结,适合用于系统模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某型抗荷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热防护性能,在分析抗荷服传热传质特点的基础上对该服装的不同节段分别建立不同的服装传热模型,再将人体热调节模型和服装模型结合起来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人体着装的动态仿真,得到人体各节段皮肤温度、人体平均温度、核心温度以及出汗量等,计算出飞行员综合热应激指数,并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利用所建模型分析服装热阻及透湿指数对人体热负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两种层板性能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常规的141型层板,提出了一种增加50%数量扰流柱的设计,即161型层板.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办法研究了两种类型层板在流阻和换热方面的差别.换热实验部分采用了辐射式加热设备,测量了层板上下表面平均壁温,以及冷气进、出口截面间的焓差,得到了相应进气雷诺数下的层板体积换热努塞尔数.发现161模型流阻降低20%,换热增强5%.对一些实验工况,采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程序进行了流-固耦合传热数值模拟,所得结果在趋势上与实验一致,在数值上,流阻和换热与实验结果分别相差5%和30%.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并比较了两种模型在流场和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分布方面的细节差别.   相似文献   

19.
卫星热控系统的动态特性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受控对象的动态特性是卫星热控系统设计的基础,为了更加简便地进行卫星热控系统的动态特性计算,根据卫星各部分的温度变化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热量传输关系,将其划分为外壳、辐射器、舱内环境、关键仪器设备以及相变蓄热装置5个集总参数热控环节,建立起各热控环节温度变化的数学模型.应用这一模型可以十分简便地计算内部热源强度及空间外热流变化时卫星各热控环节的温度变化趋势,其计算过程较常规的卫星瞬态温度场计算简单、方便,满足了对卫星热控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和控制策略优化的迫切需要,这对发展各种主动热控制技术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超声速热流计算湍流模型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通过对高超声速来流下双椭球热流计算,综合分析了影响壁面热流预测精度的因素.针对工程上4种常用的湍流模型:BL(Baldwin-Lomax)模型、SA(Spalart-Allmaras)模型、k-ω模型及SST(Shear-Stress Transport)模型,评估了其在高超声速热流预测中的性能,获得了湍流模型下壁面法向网格雷诺数对热流计算的影响规律.此外,对高马赫数下不同后掠角钝舵模型进行热流计算,获得了后掠角对钝舵前缘热流峰值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两方程湍流模型相比一方程和零方程模型更适合高超声速气动热计算,其中SST模型对热流预测精度更高,总体性能更为优异;钝舵驻点线最大热流随后掠角增大呈非单调变化,在后掠角约为22°时热流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