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我厂在加工助力器滑阀、套筒零件的内外槽,特别是加工内槽时,六个公差为±0.04毫米的槽,需要六个不同的带表量具和对表块来测量,不仅增加了工装设计和制造的工作量,而且测量这六个槽距所需的时间往往比加工的时间还长,测量的精度还受量具本身误差的影响,此外,进刀误差还受小拖板上丝杠间隙的  相似文献   

2.
某副滑阀内孔孔径为φ6~(+0.013)毫米,孔长80毫米,前端孔径φ7毫米,长35毫米,小孔总长达115毫米,L/D=115/9≈19(图1)。φ6~(+0.013)毫米小孔表面光洁度为▽11,椭圆度、锥度、母线不直度小于0.001毫米,和主滑阀的配合间隙为0.001~0.003毫米。副滑阀材料为12CrNi3A,内孔表面渗碳,淬火硬度HRC58~63。  相似文献   

3.
深孔镗削     
我厂生产的活塞,其内孔精度、光度要求如图1所示,属于高精度的深孔。零件材料为合金渗碳钢20CrNi3A。我们在经过改装的普通车床上,利用单刃铰刀的自导向机理,进行深孔镗削。加工的零件内孔表面光洁度,稳定地达到▽6;尺寸精度保证在0.01毫米以内;内孔对外圆的表跳量在0.03毫米以内,内孔直线度全长轴心线偏移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沟槽化航空精密液压滑阀的零件结构及工艺性分析,提出了施加预应力的配加工技术,利用Ansys仿真软件对沟槽化阀套进行应力应变分析,结合阀套内孔圆柱度实测数据,验证了沟槽化航空精密液压滑阀配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喷嘴类零件精密磨削的工艺难点,分别对喷嘴类零件的材料特点、加工精度、表面及特殊工艺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根据零件结构优化磨削工艺次序及切削方式,合理选择工艺基准及顶紧力,研制专用装夹工装及修整砂轮外形。结果表明这些磨削工艺方法能够满足喷嘴类零件精密磨削的加工精度要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R游标尺简介     
我们在生产中遇到不少R形状的零件,其中有些是没有圆心基准的R形零件,有些R是工作表面,有配合关系。工人在实际加工中需要通过测量、计算才能得知加工尺寸。由于测量不准确,操作、计算繁琐,常常影响精度,贻误工效。我们根据我厂产品中R的形状、尺寸及精度要求,利用直角三角形30°角的特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多轴联动电加工机床数控转台加工过程中的精度保持技术,从零件制造误差、表面误差、热变形、受力变形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计算,利用结果指导转台零件设计、加工、装配,从而保证转台的精度要求.同时利用分析和计算结果建立数学模型,对转台的动态精度进行综合补偿.  相似文献   

8.
航空工业中的渐开线花键结合,用得比较广泛。其中有不少是大的花键孔、轴结合,这些大花键孔或轴的零件同中小型花键孔、轴零件一样,其花键部位往往相对某些表面有相互位置的精度要求,即以零件的花键轴或孔为基准,来加工或检查其相对另一些表面的位置精  相似文献   

9.
文摘复合材料壳体采用手工划线定位零件的装配方式,精度低、重复性差,对工人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而且利用金属划针会造成复合材料壳体表面损伤,为改变手工划线定位现状,提出利用数控设备结合喷涂设备完成零件位置线标记,为保证零件位置轮廓准确性,开展等距喷涂技术研究,构建数控定位轨迹方程,通过数控系统硬件连接组建零件定位系统,通过数控设备结合喷码装置实现复合材料壳体表面零件轮廓位置的喷涂标记,零件定位精度可以满足±0.1 mm的要求,实现了数控定位代替手工操作方式,提升了复合材料壳体零件定位精度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化铣是一种能使表面形状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达到加工要求的表面处理方法。铝合金的化学铣切已经成为航空工业零件成形的可靠加工方法,尤其是在加工飞机蒙皮时要比用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优越得多。本文对某型机零件表面出现锤痕现象进行了技术分析,发现其锤痕原因是由于成形零件用榔头校形而造成。同时,提出了采用钣金"一步成形法"即在淬火时效期内进行零件成形后再化铣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控制钛合金超薄结构件的加工变形、获得良好的表面加工质量为目标,基于薄壁零件加工变形理论模型与铣削加工试验,研究分析了刀具刚度对钛合金超薄侧壁结构加工受力变形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刚度刀具铣削钛合金超薄侧壁结构时的加工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切削力,发现合理增加刀具刚度可以有效改善超薄壁结构的加工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精磨夹具的设计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精度要求高,形状特殊而且刚性差的零件。常用的液塑、滚针、蛇形管衬套结构的定心夹具,对这些特殊情况难以满足要求,因为这些结构虽然都可消除零件定位误差,但由于夹具装上机床后,夹持零件的表面不能修整,而达不到非常理想的精度。因此人们都在寻求夹具在机床上修整后,不用移动夹爪而利用固定膜片的弹性变形来定位夹紧零件,以消除夹具的安装误差和零件的定位误  相似文献   

13.
系统分析各类高性能制造以注重零件的几何尺寸精度所带来的问题,即在具备超精密、高精度加工能力后,由"合格的高精度零件"装配出的产品至今依然还是合格率低、参数稳定性差的本质内因.首次从零件制造微观角度提出了产品生产合格率低、参数稳定性差是由零件表面微观特征与产品技术特征非匹配性导致的,提出了全新的产品制造理念,从注重零件的几何尺寸精度向关注零件制造微观工艺特征与产品技术特征的匹配性和符合性转变.形成和建立起我国自主创新的高性能产品制造思想和产品制造工艺技术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生产制造合格率低、参数稳定性差等问题,才能形成有继承性、可持续、稳定的产品制造技术体系,而这一切是工业4.0制造模式无法解决的.  相似文献   

14.
我厂生产的产品零件,有很多是易切削钢材料。这些零件的光洁度▽5或▽6,精度并不高,一般是六级或七级,轴向尺寸一般都比较长,有的达到90毫米。这些零件多半是在多轴自动车床上用样板刀进行成型加工。精度是可以保证的,光洁度保证不了。经分析是易切削钢塑性高,在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不规则的积屑瘤。积屑瘤时大时小,时失时现,有的脱落粘在零件已加工表面上,有的粘在刀具刃口处,硬度很高和刀具一起参加切削,使零件已加工表面出现沟槽,已加工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产品(零件)制造过程、方法、参数等工艺因素,给零件表面及表层带来(留下)特有的微观特征性,首次在高精度惯性仪表和高可靠电磁继电器(机电类)产品制造体系中引入了零件表面微观工艺特征性概念,提出了制造阶段的产品工艺可靠性设计和微观工艺特征(性)分析方法,提出了该类产品制造中的工艺设计更应该关注零件与产品设计原理匹配性和性能特性符合性观点,提出零件制造要从单纯的控制几何精度向控制性能特性转变,从宏观、单一采标的几何参数评价向微观、综合采标的非几何(非尺寸)参数评价模式为主转变的建议.零件表面存在的这种微观特征现象与零件几何精度一样,将对产品制造的合格率、稳定性、可靠性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产品的合格率影响极大,有必要开展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以建立起我国自主的高端产品(或零件)制造基准工艺平台.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够利用尾喷管同步环推力测试实验评估其合格率,提出了可调尾喷管灵活性仿真预测方法,并利用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零件表面加工精度和几何公差对其灵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表面粗糙度等级的降低,可调尾喷管调节片与密封片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在尺寸公差为(-0.1,+0.1),零件几何尺寸越大,调节片与密封片之间的摩擦阻力越大;在表面粗糙度为不大于Ra6.3条件下,基于基本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够满足伸展和收缩过程动作响应灵活性要求(0.2s内)。因此,为了满足可调尾喷管伸展和收缩灵活性要求,其各零件公差应控制在下偏差范围内,并相应提高表面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大型薄壁铸件导轨梁在材料去除过程中因残余应力的释放与重分布导致变形超差的工艺难题,对导轨梁零件加工工艺进行分析,实现零件模型的简化与子结构分割;同时开展零件毛坯表面残余应力测量,成功建立零件毛坯初始应力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加工工艺开展零件加工有限元仿真,模拟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去除引起的残余应力释放,预测了加工过程中残余应力重分布规律和加工变形情况。总结了零件加工变形的有限元仿真结果,提出抑制零件加工变形的工艺方案。经验证,改进后的工艺顺序使零件最大变形量由0.485 mm降至0.081 mm,降低83.3%,避免了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尺寸超差。同时该平面作为后续加工的基准,保证了后续加工的精度,为生产工艺优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零件加工过程的工艺因素都会给零件表面及表层带来(留下)特有的微观特征,这种微观特征与产品设计原理和零件性能特性要求的匹配性对高精度惯性产品的固有性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首次在惯性仪表制造体系中引入了零件表面微观工艺特征性概念,以解决仪表精度提高和合格率问题.采用微观工艺特征分析方法思路,从产品设计技术特征(原理特征和性能特征)角度,从更微观、更微小的细节去识别、分析加工合格的零件存在的某些特征状态.初步分析了动压马达半球零件加工表面存在的两类微观特征可能导致惯性仪表生产合格率低、参数稳定性差的影响机理和特征形成的制造因素,提出了改变和完善产品制造工艺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设计的基于刀具摆动进给的非球面加工机床为基础,建立非球面加工形貌仿真模型。以抛物面零件为实例,进行非球面的加工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摆轴的仰角误差是影响加工表面的面形精度的重要因素,而其对表面的粗糙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在仪表制造中,许多平板类零件要求有很高的孔径精度和孔距精度,同时对于成组的平板零件还要求孔距的一致性,因此,用模具对孔进行精修,广泛地应用于仪表零件的制造。精修孔的目的是为了去掉钻孔或冲孔时的粗糙不平表面,消除孔在初加工中产生的孔距误差,得到光滑的剪切面和准确的尺寸。精修通常都是对孔进行最后加工,要求孔径精度达到GB2级,孔距误差在0.01~0.02毫米范围内,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