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1998年10月24日当地时间8时零8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美国航宇局用1枚小型“德尔他”火箭成功地发射了1个采用离子推进器的空间探测器——深空-1。它是美国航宇局“2000年高风险、高回报科技计划”中的第一个项目,也是人类迄今为止第一个...  相似文献   

2.
1994年2月4日上午7时20分,一枚世界上最新的火箭——日本的H-2火箭从种子岛冉冉升空。这是日本第一枚完全用本国技术研制的运载火箭,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日本已结束依赖外国运载火箭的历史。H-2火箭的首次发射原定于1994年2月1日,因遇到冬天风暴和微小的技术问题,发射推迟了3天(每推延一天耗费37万美元经费)。火箭起飞后不久,首先分离固体助推器;飞行至6分钟,第一级分离;22分钟后,第2级分离。H-2火箭的运载能力约与欧洲阿里安-4火箭相仿,可把2吨重的卫星送入地球静止轨道。这次发射的火箭携…  相似文献   

3.
武铠 《太空探索》2004,(10):2-3
8月29日15时5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今年继“试验卫星一号”、“纳星一号”和“探测二号”3颗卫星发射成功之后,我国航天领域又一次传来的捷报。这3次发射升空的火箭,同属我国的“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丙系列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4.
5月16日,莫斯科时间中午12∶28,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在普列谢茨克航天中心成功地试射了1枚轻型运载火箭.这枚火箭名为"洛克特"(即"呼啸号"),它成功地把两个外形、尺寸及重量与卫星相仿的模型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次试射成功是俄罗斯赫鲁尼切夫航天科学生产中心的科研人员长期努力的结果,也意味着"洛克特"已跻身为俄罗斯航天运载火箭家族的正式成员.  相似文献   

5.
高歌 《太空探索》2006,(6):18-19
1960年8月10日,美国用雷神-阿金纳火箭发射了发现者13号侦察卫星。一天后,一架直升机在海军蛙人的帮助下,从太平洋的海水中捞起那个因回收飞机未能在空中回收而掉进海里的胶卷舱。不久,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亲手将一面由这个胶卷舱带进太空的美国国旗覆盖在这个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才成功回收的卫星返回舱上。15年后,中国也成功地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并于3天后成功回收。当时,路透社评论说:“中国火箭已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把300千克的有效载荷射入远地轨道,把一吨多的有效载荷射入近地轨道。”另一家外国通讯社评论说:“从科学技术方面来看,中国完成的这次发射证明它已掌握了发射和回收地球卫星所需要的现代技术,迄今只有大国才可能取得这种成就。”发射中国这颗返回式卫星的运载火箭名叫长征二号。  相似文献   

6.
第一枚飞马火箭4月5日成功地从空中发射了2颗卫星,从而为轨道科学公司的经营管理部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航天助推器。纽约的航空航天业分析家说,这次发射成功,为轨道科学公司争夺商业发射市场有利地位迈进了一步。飞马火箭是由轨道科学公司和赫尔克里斯航空航天公司联合研制的,其它参加者有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美国航宇局和美国空  相似文献   

7.
高歌 《太空探索》2006,(12):16-17
翻开1988年的《人民日报》,细心的读者会发现,8月30日一版上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我着手研制三种大型火箭》。 消息说,为适应国内外商业卫星发射的需要,我国已经制定计划并开始实施三种大型火箭的研制。  相似文献   

8.
“长征”二号丁火箭是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亦称上海航天局)抓总研制的一种改型低轨道二级火箭,是我国当时二级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大的一种火箭。它在历次发射中,均以成功告捷,为中国航天立下了汗马功劳。[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正"猎鹰"9号火箭在第20次发射中,第一级火箭返回并着陆成功,成为人类火箭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猎鹰"9号火箭的研制者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执着地追求运载火箭的复用,在复用技术上进行了大量探索,这次成功开创了运载火箭重复使用的新途径。这条道路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商业上都是可圈可点的。坚持不懈的努力"猎鹰"9号火箭是目前太空探索  相似文献   

10.
高歌 《太空探索》2006,(5):22-23
1957年10月4日,莫斯科时间21时28分34秒,一枚巨大的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时隔不久,莫斯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宣布: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人类从此进入了太空时代。发射“斯普特尼克一号”的运载火箭名为“卫星”号,是在SS-6洲际导弹的基  相似文献   

11.
金兑 《太空探索》2007,(8):48-51
1992年,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在长征二号E火箭的基础上,专门为发射神舟号飞船研制成功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火箭从1992年开始研制,经适应性修改,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提高到11.2吨,不仅可以发射各种近地轨道有效载荷,还可用于发射月球探测器或星际探测器。1999年11月20日,它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遨游21d、时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之后,第二天凌晨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一、俄罗斯俄罗斯空间局1995~2000年间的空间活动新计划已得到俄政府的正式批准。这些计划包括了通信、广播、对地观测、绘图、导航、载人飞行、空间运输、遥测、微重力加工和发射设施等各个领域。其主要计划有:1.运载火箭计划运载火箭是空间运输计划的一部分。目前正在研究一种大型运载火箭的外形结构,这种火箭被命名为安嘉拉,它的生产和发射都将在俄罗斯完成。此外,还准备研制一种能源一M型火箭,它将是能源号火箭的缩小型,可把7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轨道,把36吨重的载荷送入低地球轨道。为了增加在俄罗斯本土…  相似文献   

13.
据美国1997年1月20日至26日的《空间新闻》报道,1月17日,一枚德尔他-2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的发射台上空爆炸。该火箭的制造商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原打算在1997年创造成功发射17枚“德尔他”火箭的记录。这次爆炸可能会对使用该公司火箭的许多用户的计划造成影响。首先感到压力的是“铱”卫星公司,该公司曾指望回月20日用一枚德尔他-2火箭发射其头一批3颗“铱”卫星。因空军需调查火箭事故原因,这次发射只能推迟。摩托罗拉公司的“铱”卫星全球移动电话服务系统预订了今年用“德尔他”火箭的7次发射,每次都将从范登堡空军基地起飞。“…  相似文献   

14.
一、日本H-2大型运载火箭投入使用2月4日,日本自制的H-2大型运载火箭从种子岛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将轨道再入试验装置(OREX)和火箭飞行状态鉴定有效载荷(VEP)送入地球低轨道。该火箭是由氢氧芯级和捆绑两个固体火箭助推器组成,总高约50米,直径4米,起飞重量254吨,其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2吨,地球低轨道运载能力为10吨。其研制费用为25亿美元,历时10年。由于其第一级大氢氧发动机LE-7结构复杂,工作条件要求高,使研制进度多次受阻,研制时间比原计划推迟了两年。8月28日H-2火箭又成功地完…  相似文献   

15.
太空新航线     
《太空探索》2023,(6):40-43
<正>美国猎鹰9火箭拼单发射51个载荷4月15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在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升空,执行“运输者-7”太阳同步轨道小卫星拼单发射任务。本次发射采用了已用过9次的火箭第一级,又在发射台附近成功实施了返场着陆回收。火箭共为商业客户和政府客户携带了51件各类有效载荷,包括立方星、微型卫星、搭载有效载荷的轨道转移飞行器,其中最大的是重约700千克的土耳其亚米级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  相似文献   

16.
伍琴 《国际太空》1996,(10):2-3
阿里安-5火箭事故调查委员会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于7月16日向欧洲空间局和法国航天局提交了调查报告。报告认为,阿里安-5火箭存在五点致命的失误:第一点失误是惯性系统未进行适应性修改。阿里安-5火箭有两套完全相同的惯性制导系统:主、备份各一。惯性制...  相似文献   

17.
<正>1月15日凌晨1点54分,10颗新一代铱星由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成功发射,这是去年9月1日"阿莫斯"6卫星事故后"猎鹰"火箭重整旗鼓的一次发射,火箭第一级也成功实现了海上回收。时至今日,"猎鹰"火箭的一级回收试验从屡战屡败发展到众人习以为常,一级火箭的反推垂直降落回收技术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18.
刘杰 《国际太空》1994,(5):11-12
H-2火箭是日本宇宙事业开发团(NASDA)经过9年的艰苦努力,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研制出来的第一枚大推力运载火箭。H-2火箭采用了现代化的材料、电子设备、计算机和推进系统,是世界上目前最先进的,率先全部使用氢氧发动机的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H-2火箭有两级,高50米,不载有效载荷的起飞重量为260吨。第一级由LE-7主发动机和两枚固体火箭助推器组成;第二级采用LE-5A主发动机。H-2火箭能将8800磅(约4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静止转移轨道,或将4400磅(约2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静止轨道…  相似文献   

19.
王萍 《太空探索》1995,(5):22-23
目前,日本已成功地发射了58颗卫星。为了满足卫星发展的需要,现正在努力发展M5全固体燃料火箭和改进先进的H_2火箭。H_2是世界上第一种全部采用氢氧发动机的运载火箭,它能将2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轨道。M5是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为适应未来空间科学计  相似文献   

20.
往事如烟     
石磊 《太空探索》2010,(4):24-27
全世界盛赞苏联的第一颗卫星钱学森格外关注的却是火箭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开创了人类征服太空的新纪元.为了冷战政治的需要,苏联非常精心地选择了发射卫星的时机,即苏联"十月革命"成功40周年前夕.苏联的成功使美国大为光火,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认为,这一天可以说是美国的"国耻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