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六维力/加工电流模糊控制电解加工间隙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有效控制电解加工间隙,提高加工精度,以六维力和加工电流为模糊控制器输入的原始数据,结合在线检测加工间隙技术,得到测试间隙;设计控制加工间隙的二输入一输出的模糊控制器,把测试间隙与初始设定间隙形成偏差和偏差的变化量,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机床主轴进给速度作为模糊控制器输出;在Matlab的Simulink模块中,通过对电解加工系统和模糊控制器组成的联合模型进行仿真试验,并调整加工间隙的初始设定值,得到结论:模糊控制电解加工过程稳定,鲁棒性好,加工过程很快达到平衡状态;在0.2~0.7 mm的加工间隙范围,随着加工间隙的增大,模糊控制器的超调量减小,控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某型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叶尖间隙数值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提高现代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都先后开展了叶尖间隙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而进行叶尖间隙的数值分析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法,结合某型发动机高压涡轮,分析了叶片、轮盘和机匣的热-结构耦合变形及涡轮叶尖间隙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计算结果。计算分析表明:在发动机快速加、减速的情况下,叶尖间隙的变化较大;涡轮叶片的热响应最快,涡轮盘的热响应最慢;发动机在采用了控制机匣温度的方法后,叶尖间隙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纳秒脉冲电流进行微细电解加工时,极间加工间隙很小,因此加工过程的稳定性是影响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加工精度和稳定性的关系,建立了试验系统,设计了电解液轴向正流供液的电极喷嘴,利用电流传感器检测加工过程状态,采用短路对刀法确定电极初始间隙,进行了加工参数对稳定性和加工精度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解液的平缓流动更新比保持电解液静止的加工状态更加稳定。当脉冲宽度小于25 ns时,加工过程的稳定性会显著下降。脉冲宽度为40 ns,电压幅值为4 V,占空比为1∶10时,可以实现稳定的加工状态,并得到较高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4.
相对突扩间隙δ是影响短突扩扩压器与火焰筒相互匹配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前置扩压器流场,燃烧室三股流的流量分配等。通过对相对突扩间隙影响压力损失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总压损失系数相对突扩间隙的变化规律:随相对突扩间隙(δ=1.2-3.0)由小到大的变化,总压损失系数先变小,后增加,即存在最佳的相对突扩间隙,使得压力损失有最小值。  相似文献   

5.
振动进给,脉冲电流提高电解加工精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电解加工工艺目前的应用状况,介绍了一种电解加工新技术-振动进给,脉冲电流电解加工,结合试验,分析论证了此加工方式提高电解加工精度的机理,(1)加工间隙及电流周期性变化,从而减小了实际等效加工间隙,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2)加工,冲刷的交替性改善了加工过程,有利于采用小间隙加工,这种加工技术将有画于提高电解加工精度,扩大电解加工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针对小型高速离心风扇进行了数值与试验研究。离心风扇封闭叶轮与外机匣之间存在0.7mm的间隙,叶轮的转速为34000r/min。构造了有/无间隙的计算模型,使用κ-ω ST湍流模型和非结构网格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在一个标准测试平台进行了总体性能的测试,利用CFD技术进行了全三维非定常流场的计算,获得了离心风扇的总体性能和各流动部件的流场结构。由于风扇叶轮与外机匣之间存在的间隙以及叶轮进出口之间的静压差,使得间隙内存在很强的回流,并在叶轮进口处产生很强的流动干涉,从而改变了叶轮进口的流动状况,对离心风扇的总体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齿侧间隙和支承间隙对齿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建立了齿轮副系统多间隙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时变啮合刚度、静态传动误差、齿侧间隙与支承间隙等因素。然后,对系统方程进行量纲一化。最后,利用数值积分方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分析了系统在不同载荷条件下随齿侧间隙、支承间隙与阻尼变化的分岔特性。结果表明:在轻载条件下,系统随齿侧间隙的变化表现出丰富的运动状态,包括单周期、倍周期与混沌运动,而在重载条件下,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未发生变化,仅振幅增大。同样地,系统的运动状态在重载条件下不随支承间隙的变化而改变;然而,在轻载条件下,当支承间隙增大时,系统处于不同的运动形式。研究结果为齿轮系统参数选取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空载四连杆机构为研究对象,分析间隙关节位置、数量及润滑对其动力学响应的影响问题。其中,考虑能量耗散的Lankarani-Nikravesh连续碰撞力模型被用来计算间隙关节处的法向碰撞力,摩擦力的计算采用改进的Coulomb摩擦力模型,而润滑力则采用Sommerfeld润滑条件下无限长轴颈-轴承的润滑力模型来计算。仿真结果表明不同位置处的关节间隙对动力学响应的影响不同,两个间隙关节对系统响应的影响比一个间隙关节大得多,而润滑关节能稳定系统的震荡,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本文的研究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机构的动力学特性,为机构设计及运动精度的分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连杆机构容差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容差问题是机构系统功能可靠性研究的一个基础,也是机构系统功能可靠性研究的一个方面。本文首先提出了机构容差可靠性的基本随机模型,然后运用随机模拟方法编制了容差可靠性分析程序系统,并以平面四杆机构为例,分析了考虑回转副间隙的连杆机构的容差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一随机模拟可靠性分析方法在机构容差可靠性分析中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跨声速风扇转子叶尖间隙效应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三级跨声速风扇第一级转子带叶尖间隙的三维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6种不同叶尖间隙下转子的性能和失速裕度,发现转子在无间隙时总压比和等熵效率最高。随着叶尖间隙的增加,峰值等熵效率一直降低。当间隙很小时,叶尖间隙的变化对效率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而转子的失速裕度与叶尖间隙的大小并不存在单调的关系,在0.434%叶尖间隙弦长比时达到最大值,此时的等熵效率和压比均很高,说明存在着最佳间隙。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航天飞机防热瓦缝隙流动的特点,从二维定常不可压缩层流的 N-S方程出发,提出了一个简化流动模型,即缝隙的二维流动可近似当作两个准一维沟槽流动的线性迭加,由此给出了缝隙中的热流率与压力、压力梯度和缝隙宽度的变化规律,并利用现有的实验结果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中磁钢厚度的约束条件;依据电机学理论并结合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了气隙长度恒定时不同极对数下气隙磁密、每极磁通与磁钢厚度的关系,探讨了磁钢厚度对电机的过载能力、铁耗等性能的影响;在气隙长度发生变化时,为了保证漏磁大小不变,讨论了气隙与非导磁衬套厚度、磁钢厚度的关系。并指出:(1)气隙恒定时,随着磁钢厚度的增加,不同极对数时磁钢体积增大所提供的磁势对每极磁通的影响有所不同;铁耗和过载能力随磁钢厚度的增加而增大。(2)气隙增大时,为了保证气隙磁密和漏磁不变,必须增加非导磁衬套的厚度。(3)极对数增加时,减小磁钢厚度能提高电机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3.
泄漏量是微缝隙密封的重要性能参数之一.燃油柱塞泵运行时配流机构密封面为楔形而非完全平行,为准确计算泄漏量继而分析燃油泵的容积效率,获得合适的密封缝隙高度,提出一种楔形密封缝隙的泄漏模型,推导了基于平行与楔形密封面间隙流动的配流机构泄漏量公式.该模型考虑了定密封件的结构尺寸和动密封件倾侧角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膜厚对配流机构泄漏流量的影响较大,楔形与平行密封泄漏量随膜厚增加差异增大,供油压力高时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在脉冲风洞中,和15.5,相应雷诺数的来流条件下,分别用平板和平头圆柱模型测量了狭窄缝隙内的详细热流分布。缝隙宽2mm,深25mm,模型攻角缝隙相对气流的偏转角β=0°~90°。本文给出了缝内典型热流分布结果,讨论了马赫数、攻角和偏转角对缝内热流分布的影响并与现有计算方法和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对具有襟翼不同缝道构形的多段翼型进行了翼面边界层、表面压力、尾迹速度的测量,同时作了翼面流谱观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襟翼缝道的不同构形对多段翼型的流动特性、增升效果和升阻特性有着强烈的影响,该研究中具有最佳优化缝道的多段翼型的最大升力系数可达3.360,它为普通缝道多段翼型对应迎角下升力系数的115%。  相似文献   

16.
在给定热环境及动态随机载荷条件下,对某航天飞行器大面积热防护系统进行了力热耦合及随机振动分析,得出在该条件下的块间开缝位移.随后建立缝隙内的热传导模型,并依据开缝位移值,分析了它对大面积背温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在不同参数对防热有效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7.
导管内塞式量热计热流测量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电弧风洞中超声速湍流导管内塞式量热计进行改进,采用测热端与校测件线接触的量热计和测热塞块边缘与校测件有0.4mm 缝隙的量热计。与传统的塞式量热计热流测量值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低压、低冷壁热流条件下3个量热计输出特性较接近;而随着压力、冷壁热流的增加,线接触量热计测量值略有降低,而测热端与校测件有缝隙的量热计测量值大幅增加。最后,通过数值研究了缝隙内的流动对热流测量的影响,同时,模拟了其它来流条件不变时来流马赫数对缝隙内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辅助磁极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为了减少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转轴侧永磁体的漏磁,提高气隙磁密,在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中合理引入辅助永磁体。辅助永磁体相对于切向永磁体的位置有3种.其中以模型b,c较为合理,永磁材料用量适中,对气隙磁通的贡献大。随着辅助磁极永磁体厚度的增加,气隙磁密增加,当永磁体厚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气隙磁密开始减小(模型b)或几乎恒定(模型c),即辅助永磁体存在一个合理的厚度,该厚度与电机的极对数有关。  相似文献   

19.
航空发动机全包线鲁棒变增益LPV控制律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提出了一种结合多胞形鲁棒变增益控制综合技术和基于系统广义距离的调度策略的航空发动机全包线控制方法。利用雅克比线性化方法获得包线内多点的发动机线化模型,将这些点作为多胞形模型的顶点,并利用多胞形鲁棒变增益控制综合技术设计顶点控制器。引入能够反映系统广义距离的间隙度量来计算包线内其他点的凸分解系数,结合顶点控制器实现全包线内发动机中间状态高压转速控制。全包线内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法能够满足航空发动机中间状态控制要求,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跟踪性能,同时保证了控制器在全包线范围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