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mit.  CB 《空载雷达》1996,(4):39-45
先进的战斗机技术综合(AFT1)/F-16计划,为现在和未来的飞行器研究、发展、飞行试验和论证了新的技术。目前AFT1/F-16正为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探索先进的技术。空防对飞行器完成该任务的威胁令人可怕,为避免被探测,需要飞行器在恶劣的气候、夜间及极低的高度飞行。典型的地形跟随(TF)系统,应用了高功率前视雷达,扫描预定飞行航迹中可视航线内的地形。现已开发出一个可替代的TF系统,它利用了一个与下视  相似文献   

2.
X┐38将在2001年进行轨道与再入飞行试验X-38的样机现正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飞行试验美国航宇局正在为国际空间站研制的X-38机组应急返回飞行器(CERV)将在2001年进行首次轨道和再入飞行试验。目前该救生飞船的一台样机正在利用一架B-52飞...  相似文献   

3.
为在地面试验中更真实地模拟再入飞行过载、振动力学环境的时变特性和复合特性,以再入飞行器子系统为对象,开展变均方根随机振动?变加速度离心复合试验研究。设定试验条件时,对预示弹道过载数据进行平滑和重采样,得到变加速度离心试验条件;对实测振动数据频谱进行归一化和频谱加权融合,得到变均方根随机振动试验条件。复合试验结果表明,给出的试验条件控制可行,实现了再入飞行振动历程和过载历程的同时模拟。  相似文献   

4.
DC-XA准备试飞麦道公司经过改进的垂直起降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验证飞行器三角快帆(本刊曾译作德尔它特快飞船)试验机A(DC-XA)已在3月15日公开亮相,即将开始进行一系列的飞行试验。试验最早可能从5月份就开始。此前该火箭的前身DC-X曾在白沙靶场进...  相似文献   

5.
孟晓雄  华宏勋 《中国航天》1995,(8):15-17,21
美国航天质量管理模式综述孟晓雄,华宏勋,李保坤,岳明Abstract:Onthebasisofrecentliteraturesreview,thequalitycontrolorganizationconstruction,operation,te...  相似文献   

6.
模拟助推器是为提供××导弹飞行试验而研制的。燃烧时间为0.3+0.05s(+20℃)。为了满足发动机短时间工作的要求,相应地要用惰性推进剂替代大部分真实推进剂。惰性推进剂除有较强的抗燃蚀能力外,还应在力学性能、密度等方面与真实推进剂相一致,并与真实推进剂间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在制造上涉及二次固化整型等工艺过程。文中重点介绍了惰性推进剂的配方工艺以及模拟助推器整个燃烧室的装药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7.
日本首次入轨的空间飞行计划川将能把870kg的载荷送人LEO(低地球轨道),它的第一次有效载荷是HyflCX空间飞行器将于1996年2月从Tanegashim基地;日的HI发射台作处女飞行,这将作为计划中的不载人HoPe空间飞行器的先驱,2000年后...  相似文献   

8.
光波 《中国航天》2000,(8):23-26
年晚些时候,美国航宇局的 X-43高超×高超音速试验飞行器将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如果成功,这种涂成一身黑、形状有些像冲浪板的飞行器将打破30多年前由X-15火箭飞机创造的纪录,成为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飞机,同时也将给高超音速飞行技术研究带来新的希望。X-15当年使用的是火箭动力,这到了6.7马赫的速度。与之不同的是,X-43将采用一种吸气式的推进装置,称为超音速燃烧冲压喷气发动机(简称“超燃冲压发动机”),首次飞行速度就将这到7马赫。迄今为止,已提出的绝大多数高超音速飞行器都把希望寄托在了这种新式动力装置上。  相似文献   

9.
基于固体运载器飞试数据的风场辨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飞行测量数据辨识飞行器主动段飞行过程中真实风场环境是运载飞行器分析与设计中一项必要而具有难度的工作。本文基于固体运载飞行器主发动机工作段各项可测量飞行试验数据,给出了测量数据处理和风场辨识方法,并通过某固体运载飞行器的测量数据应用并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石玉红  肖耘  徐卫秀 《宇航学报》2004,25(5):484-487
最大速度头试验是指模拟运载火箭在最大速度头状态(Qmax)出现故障时,考核逃逸飞行器的工作情况。通过试验获得逃逸飞行器环境及性能参数;考核其结构强度;考核栅格翼释放机构的功能。试验涉及逃逸飞行器结构、遥测系统、外测系统、火箭车动力系统、火工品控制系统等,属于大型综合性试验,难度大,风险高。本文简述了CZ-2F逃逸飞行器的功能,介绍了最大速度头地面模拟飞行试验目的、方案设计及结果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研究机动再入飞行器的制导控制问题。为了解决机动再入飞行器气动系数变化范围大、气动耦合严重和气动参数非线性过零常值大等恶劣条件下的控制,并且能充分利用飞行器可测量信息提高系统自适应能力,本文提出了状态方程参数辨识--极点配置--前馈补偿自适应控制的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对新型号再入飞行器的制导系统仿真,可以看出该控制系统使其有很好的飞行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0,(11):40-41
按照弹道导弹防御局的计划,NMD将进行5次大气层外的飞行试验,试验费用约5亿美元。而在外层空间识别真假弹头,是NMD的关键技术之一。 1997年以来,NMD系统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拦截弹上的动能杀伤飞行器(EKV)的关键设备红外探测器已成功进行了2次验证飞行试验,演示了其对模拟目标的探测、跟踪和识别能力。1997年5月,在美军进行和平卫士(即MX)洲际弹道导弹试验期间,为给NMD中的BM/C3I系统扩展信息,考核其关键技术,对NMD系统的指挥控制设备进行了首次作战效果评估。当时携带9个再入弹头的MX导弹从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06,(3):45-45
美国阿联特技术系统公司(ATK)、国防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和海军研究办公室(ONR)去年12月10日在沃洛普斯岛成功试飞了一种超燃冲压动力飞行器。这是采用液烃燃料的超燃冲压动力飞行器首次进行自由飞行。此次试飞是由DARPA和ONR出资的“自由飞行大气超燃冲压发动机试验技术”(FASTT)计划的一部分。飞行器由ATK公司设计建造。此前该公司还建造了氢燃料X-43A超燃冲压动力飞行器.而X-43A在2004年11月的试飞中创下了将近10马赫的有动力飞行速度世界纪录。公司官员称。ATK公司高超音速飞行计划旨在发展先进的高超音速武器。本次试验用的飞行器长约2.7米。直径约0.28米。采用JP-10燃料。在超过18.3公里的高空与助推火箭分离后.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工作.将飞行器加速到了约5.5马赫的速度。该超燃冲压动力飞行器飞行了至少15秒.随后溅落到海上。  相似文献   

14.
战区高空面防御系统即将试飞美国陆军的战区高空面防御系统(THAAD)进行飞行试验的准备工作已接近尾声。飞行试验将在位于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靶场进行,所用的14枚飞行器是由洛克希德导弹与航天公司制造的。THAAD的动能杀伤器(位于图中前部)在头部装有硅...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的飞行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扼要论述了作为信息时代的飞行力学--计算飞行力学的产生背景、问题表述、理论框架和计算系统,以及计算飞行力学在未来飞行器发展和运用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们所预想的以及正在由美国国家航空及太空总署(NASA)计划的未来去月球和火星的人类探险任务,将包括广泛的这些星体上进行的舱外活动(EVA)。为了月球和火星的恶劣环境下工作和进行科学探险活动,航天员穿着防护性的航天服组件是必要的。在大量的舱外活动期间,首要考虑的就是在维持工作的有效性水平及航天员相对舒适的同时,需要提供加压航天服必要的适当的活动性特点。KC-135系列飞行器低重力飞行示范就是为了评价在模拟月球(1/6地球引力)和火星(0.37倍地球引力)环境下,阿波罗、航天飞机、MK-Ⅲ先进技术模型航天服和一般活动性能特性。  相似文献   

17.
X┐33气动塞式喷管发动机进行机载飞行试验美国航宇局于去年底成功地对洛马公司X-33先进技术验证飞行器一台12.5米长的1/10缩比模型进行了一次机载飞行试验。模型由一架SR-71喷气式战略侦察机携带,达到了1.2马赫的飞行速度。试验是在加州爱德华兹...  相似文献   

18.
飞行器在大气中飞行时经历严酷的力热环境,结构动力学问题显著,而模态特性是分析这些问题的重要输入。传统地面模态试验很难准确模拟飞行环境,而工作模态分析技术能够得到飞行器实际飞行中的模态参数。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工作模态分析技术的背景和发展现状,说明了PolyMAX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对飞行器飞行试验测量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采用PolyMAX法成功识别出该飞行器的模态参数,并进行了模态验证。  相似文献   

19.
不同尾翼受发动机羽流作用对弹体飞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靶弹在试验飞行时采用不同尾翼布局所得的截然不同的飞行结果,开展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喷流干扰对飞行器飞行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喷流与发动机推力偏心、偏斜的共同作用将对飞行器飞行姿态和弹道产生影响,且影响程度与飞行器尾布局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0.
1996年2月日本成功地发射了携带超音速试验飞行器的新型J-I火箭。J-I火箭的概况、运载能力和飞行时序、制导控制系统、遥测和通讯系统以及试验在本文中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