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数学公式严密地证明了,噪声对信号的污染以调制信号的振幅和相位的形式出现,且调幅噪声的功率与调相噪声的功率相等。这种被噪声污染了的信号倍频后,通常调幅噪声的频宽扩大 N 倍(N 为倍频次数);调相噪声的频宽不变,但调相指数扩大 N 倍。  相似文献   

2.
运用微型机对一些非电量物理参数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巡回检测和进行必要的综合分析,是微型机在科研、生产中应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介绍了A/D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原则,特别是A/D转换器中的多路切换问题。另外,对我们研制的与IBM-PC/XT配用的96路A/D、2路D/A转换卡的工作过程,从几方面加以叙述和讨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时间—数字转换器在时间间隔误差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时间—数字转换器实现原理。讨论了时间间隔误差的定义及其在同步系统分析中的重要性。从提高测量动态范围和分辨力两方面 ,讨论了时间—数字转换器在时间间隔误差测量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模数(A/D)转换器在数字仪器和控制系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担负着把工程技术中各种模拟信号变换为满足一定关系的数字信号的工作。随着电子器件集成化的发展,A/D转换器已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应用于测量和自动技术,而且通过传感器应用于压力、速度、流量、温度等方面的测量。脉冲调宽是A/D转换器中的一种形式。它和计数器、可逆计数器或电子计算机联合使用,可实现各种电量和非电量参数的测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一种转换速度较高而且设备成本也较低的二进制—BCD码转换器。当增加二进制数码位数时,不需要重新设计,用相同的基本转换器就能方便地组成各种字长的转换器。  相似文献   

6.
此文介绍了热电偶和同轴热电转换器的基本原理,其中着重介绍了负交流差和大量程的频率补偿措施;并简述了中国和美国的几种热电转换器的性能特点。最后对热电转换器的各种应用了概括。  相似文献   

7.
在GPS驯服时钟中,需要将CPU计算所得的控制数字量使用D/A转换器转化为对应的模拟电压,从而实现对VCOCXO的输出频率进行校正,数模转换的精度直接影响振荡频率的控制精度。本文给出了DAC1220数模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其使用方法,并探讨了D/A转换器分辨率与控制晶体时钟频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三余度直接驱动阀驱动控制系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气三余度直接驱动阀(DDV,Direct-Drive-Valve)驱动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结构,分析了三余度永磁无刷直流力矩电机、位置传感器以及交叉通道数据链(CCDL,Cross Channel Data Link)模块的方案设计,探讨了基于新型变结构PID算法的位置伺服控制策略和基于CCDL的余度管理策略.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以及冗余工作特性,其角度范围为-10° ~10°,定位精度不大于4′,三通道工作时频宽不小于20Hz,两通道工作时频宽不小于15Hz,可满足航空DDV式作动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服从不同分布的疲劳寿命分散系数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民机结构的疲劳寿命服从双参数威布尔分布,其分散系数与战斗机基于对数正态分布的疲劳寿命分散系数存在明显的不同.为分析疲劳寿命服从这两种不同分布时分散系数的区别和联系,导出了疲劳寿命服从双参数威布尔分布时的理论和试验用疲劳寿命分散系数计算公式;并从理论基础和数值计算结果两个方面,对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和双参数威布尔分布的疲劳寿命分散系数进行了对比,所得的结论对确定民机结构疲劳寿命分散系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A/D、D/A转换器的主要测试参数,着重讨论转换特性参数的测试方法及其在混合集成电路测试系统上的实现;同时还介绍了A/D、D/A转换器的一些其他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在渗碳过程中钢表面碳浓度和其中碳浓度分布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予测其表面碳吸收速率的扩散方程。通过计算证明:碳表面吸收速率和渗碳时间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图中接近于直线,其斜率和截距取决于渗碳气氛、碳势和渗碳深度。这些双对数直线关系对于研究渗碳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电静液作动器(EHA)是一种高度集成的泵控传动系统,A380和F35等机型已经利用EHA驱动主飞控舵面。但传统的以旋转电机和柱塞泵构成的EHA面临低频响的问题,以一种具有良好动态特性的新原理直线驱动电静液作动器(LEHA)为对象,研究其参数匹配设计问题。LEHA的关键特征在于新型的直线协同配流泵,以及采用直线电机直接驱动泵的吸排油和配流组件。首先,从静态指标匹配性上考虑LEHA的参数设计规则,得到最大空载速度约束条件、最大静态输出力约束条件、系统最高压力约束条件;然后,根据系统模型分析系统各参数对频宽的影响,得到LEHA的动态性能匹配设计规则,具体是指LEHA频宽指标对直线电机振荡频率的约束条件;最后,分析LEHA的功率约束条件,给出了LEHA对惯性负载、弹性负载和黏性阻尼负载在输出力-速度坐标下的功率包络条件,得到LEHA的负载匹配设计约束。LEHA参数设计的6项匹配设计约束条件能够为LEHA的设计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力矩前馈和舵机角度补偿的力矩控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舵机刚度测试中力矩精确加载问题,设计了基于力矩前馈和舵机角度补偿的高精度、大量程力矩加载控制系统.对系统中力矩电机、力矩电机驱动器和加载弹性杆进行了建模分析,从加载目标、频宽及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了弹性杆刚度对力矩加载性能的影响.针对力矩闭环控制系统的持续振荡及相位滞后问题,基于不变性原理引入了力矩前馈及舵机角度补偿的复合控制策略.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抑制力矩的振荡及相位滞后,满足刚度测试对加载力矩的控制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力矩前馈和舵机角度补偿的力矩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舵机刚度测试中力矩精确加载问题,设计了基于力矩前馈和舵机角度补偿的高精度、大量程力矩加载控制系统.对系统中力矩电机、力矩电机驱动器和加载弹性杆进行了建模分析.从加载目标、频宽及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了弹性杆刚度对力矩加载性能的影响.针对力矩闭环控制系统的持续振荡及相位滞后问题,基于不变性原理引入了力矩前馈及舵机角度补偿的复合控制策略.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抑制力矩的振荡及相位滞后,满足刚度测试对加载力矩的控制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头盔冲击试验是检验头盔防碰撞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从工作原理、系统硬件结构和信号分析原理几方面详细说明了头盔冲击信号自动测试分析系统,并针对冲击信号持续时间短暂(20ms)和AD转换器采样率较高(10kHz)的特点,介绍了本系统所采用的特殊电路和程序思想。经国家级标准计量单位标定,本系统与标准系统相比,其精度和重复性均在1%以内。自1987年7月开始使用以来,已进行上千次试验,实践证明其性能稳定,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标准秒脉冲信号产生原理和秒脉冲信号外同步原理入手,论述了秒脉冲信号相位微跃原理。针对一般相位微跃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比较器和DA转换器的相位微跃技术,并给出了硬件系统设计方案。通过理论分析,该方法的调整精度可达到10ps量级。  相似文献   

17.
针对耐久性分析裂纹萌生方法所存在的影响其工程应用效果的3个重要问题,加以研究和改进.在结构使用载荷谱下进行一组模拟试件的耐久性试验;依据裂纹萌生寿命试验数据,用计算反推法确定结构细节裂纹萌生p-s-N曲线三参数式的参数cp;分析了对数裂纹萌生寿命标准差对经济寿命的重要影响,取该标准差值为飞机结构对数疲劳寿命的常用标准差值0.176~0.2,从而建立了能够准确预测结构经济寿命的改进的耐久性裂纹萌生方法.这种方法已在我国多种飞机结构的耐久性评定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首次研制出的经济型圆度仪。该圆度仪采用V-F转换器作为12他A/D转换器,8031单片机为微处理机,可对车间常用的圆度误差值在1μm以上的工件进行精确测量,并可显示,打印圆度认差值。该圆度仪具有成本低廉、体积小、精度适宜、可在车间生产条件下使用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文中给出了几个实测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介绍分析,采用电荷耦合器件即CCD技术,监控螺旋焊缝间隙的原理和主要技术问题。扼要介绍了螺旋焊缝间隙调整的自控系统;并较详尽地介绍了该系统的关键部件,CCD接受转换器的硬件和软件;DL-40芯片的结构、特性和CCD接受转换器的调试结果。经实验,该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改进的耐久性分析裂纹萌生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耐久性分析裂纹萌生方法所存在的影响其工程应用效果的 3个重要问题 ,加以研究和改进 .在结构使用载荷谱下进行一组模拟试件的耐久性试验 ;依据裂纹萌生寿命试验数据 ,用计算反推法确定结构细节裂纹萌生p s N曲线三参数式的参数cp;分析了对数裂纹萌生寿命标准差对经济寿命的重要影响 ,取该标准差值为飞机结构对数疲劳寿命的常用标准差值 0 .1 76~ 0 .2 ,从而建立了能够准确预测结构经济寿命的改进的耐久性裂纹萌生方法 .这种方法已在我国多种飞机结构的耐久性评定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