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6年1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以后,西欧一些国家为了解决空间微重力实验的燃眉之急,增加欧洲空间站的应急救生能力以及发展西欧独立的载人航天,开始着手研制弹道式航天器——返回式卫星和载人飞船。文章简要介绍了西欧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几项弹道式航天器研制计划及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叙了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各种航天器的回收方法和航天回收系统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简叙了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各种航天器的回收方法和航天回收系统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对航天器再入与着陆落伞系统作了综述,并介绍了各种航天器回收降落伞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一种航天器回收降落伞系统的设计程序,重点介绍了回收控制方案和减速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未来的空间应用迫切要求将空间加工处理过的材料返回地球,并迅速将样品送到用户乎中,采用回收舱可能是满足这种要求的最好方法。为了估价陆上回收小型半弹道式再入飞行器,进行了方案性探讨。根据给定的任务约束条件,对常规的回收系统和可操纵的滑翔伞系统进行了评估和设计。本文讨论了这两种回收系统的方案,叙述了主要技术性能。第二方案尽管比较复杂,但它的性能优越并具有发展潜力,因此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把有些航天器(如空间站和侦察卫星等)上的物品返回地面,有两种方法可选用:一种是搭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返回,另一种是利用航天器上设置的专用返回舱返回。TAURUS和FAST是德国在80年代末设想的两种多体回收小型返回舱。它们预先装在空间站和贮存库中,需要时即可携带待返物品离开空间站、再入大气层并返回地面。文中主要介绍TAURUS返回舱的运行程序及主要构件(有效载荷舱、弹射装置及辅助设施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对航天器再入与着陆落伞系统作了综述,并介绍了各种航天器回收降落伞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一种航天器回收降落伞系统的设计程序 ,重点介绍了回收控制方案和减速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作为“航天器回收技术”在兵器上的应用事例,对一种水雷降落伞系统进行简 介绍。  相似文献   

11.
我国航天降落伞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航天器用的降落伞研究机构于1959年开始组建,最初,以回收探空火箭为目标,后来相继研制成功各种类型的回收降落伞系统,为我国火箭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文中概述我国航天器降落伞技术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航天器用的降落伞研究机构于1959年开始组建,最初,以回收探空火箭为目标,后来相继研制成功各种类型的回收降落伞系统,为我国火箭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文中概述了我力顺降落伞技术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知识资料窗     
知识资料窗军用卫星用于各种军事目的的人造地球卫星。军用卫星发射数量最多,约占世界各国航天器发射数量的三分之二以上。50年代末期,人造地球卫星开始试验用于军事目的,到60年代中期各种军用卫星即已相继投入使用。70年代之后,军用卫星得到很大发展,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一个可用于航天器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的实时专家系统框架,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该框架可适用于不同的航天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热控制航天器热控制就是控制航天器内外的热交换过程,使其热平衡温度处于要求范围内的技术,又称航天器温度控制。航天器的热控制是以传热学和工程热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的,是航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热控制的各种材料和设备组成航天器热控制系统。航天器是...  相似文献   

16.
对海上伞降回收的国外发展情况、关键技术以及我国开展海上伞降回收的研究基础和展望进行了介绍。目前,美国是采用海上伞降回收最多的国家,已经成功完成了多种型号飞船返回舱、航天飞机助推器以及整流罩的海上伞降回收。根据航天器海上伞降回收的方案,海上伞降回收的关键技术可分为降落伞气动减速、航天器着水冲击、航天器姿态调整、海上标位以及海上救援回收。基于我国现有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储备,我国开展海上伞降回收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为我国未来海上伞降回收的开展提供较好的支撑。为建立完整的海上伞降回收体系,仍需解决航天器海上空投试验以及高海况海上综合试验、海上救援回收体系搭建、溅落海区的选择以及大质量航天器群伞减速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把有些航天器(如空间站和侦察卫星等)上的物品返回地面,有两种方法可选用:一种是搭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返回,另一种是利用航天器上设置的专用返回舱返回。TAURUS和FAST是德国在80年代末设想的两种多体回收小型返回舱。它们预先装在空间站的贮存库中,需要时即可携带待返物品离开空间站、再入大气层并返回地面。文中主要介绍TAURUS返回舱的运行程序及主要构件(有效载荷舱、弹射装置及辅助设施等)。  相似文献   

18.
载人飞船是一种能保障少量航天员在太空轨道上生活和工作、且能使航天员座舱以弹道式或弹道-升力式再入路径安全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它在太空轨道上独立飞行的时间不长(一般几天到十几天),内部容积较小(几立方米),乘员不多(一般1~3名),只能一次性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载人飞船尚处于概念研究阶段)。按运动范围,载人飞船分为卫星式载人飞船和登月飞船,今后还可能出现登火星的载人飞船。在迄今已出现过的载人飞船中,除一种型号曾用于载人登月外,其它型号的飞船都是往返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的卫星式载人飞船。载人飞船是出现最早…  相似文献   

19.
《航天返回与遥感》2009,30(2):F0002-F0002
《航天返回与遥感》是目前中国唯一报导航天器返回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且也着重报导航天器遥感器技术。1999年,中国资源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第一颗载人航天试验飞船一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与回收,使中国在世界航天技术领域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中国和世界科学技术人员迫切需要一个介绍和了解中国航天器返回技术和航天器遥感器发展的科技期刊,而《航天返回与遥感》是他们最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升力式再入是指航天器进入大气层时产生一定可控升力,对提高落点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升力式再入的动力学特性,采用Orbiter模拟器的应用程序接口,在其飞行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对航天器从低轨道升力式再入返回过程进行仿真。通过仿真试验,分析热流、过载、动压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初步摸清了升力式再入的动力学特性,并对升力式再入和弹道式再入仿真结果参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升力式再入能很好解决过载和热流峰值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