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种可检测和改正微小慢变伪距偏差的新RAIM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祥  李峥嵘  王飞雪 《宇航学报》2010,31(4):1024-1029
在卫星导航系统各种应用场合中,漫反射多路径效应、通道一致性、大气 延迟改正模型不精确等多种因素将导致伪距观测量出现微小慢变偏差,使导航接收机的定位 精度下降。传统的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RAIM)方法基于单历元“快照”处理,检测性能 依赖于故障卫星伪距偏差,故在检测微小伪距偏差时存在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历 元积累检测量的新RAIM方法,增大了积累后奇偶矢量的等效伪距偏差,提高了对微小慢变伪 距偏差的检测性能,同时还给出了估计与改正伪距偏差的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积累10个历元即可显著改善对微小慢变伪距偏差的检测性能,经过伪距偏差改正后定 位精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沙海  黄新明  刘文祥  徐博  欧钢 《宇航学报》2014,35(6):708-712
针对传统RAIM算法难以检测连续微小伪距偏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相干积累的微小伪距偏差RAIM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多个历元时刻奇偶矢量的非相干积累,使得检测统计量的非中心参数增大,从而提高算法对于微小伪距偏差的故障检测概率。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历元累加数为10时,可以显著提高对微小伪距偏差的检测性能,其可检测最小伪距偏差值约为传统奇偶矢量法的1/3。同时,该方法无需判断伪距偏差符号,在伪距偏差快速变化条件下,也能有效检测出微小伪距偏差。  相似文献   

3.
通过新、旧国标对比,分析了图幅、比例、字体三者规定的主要差异,着重介绍了基本幅面、加长幅面和对中符号、方向符号及剪切符号三个附加符号与图幅分区的画法和作用,并对新国标比例和字体的修改作了说叫。  相似文献   

4.
对投影法、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和剖面区域表示法新国标的规定画法进行了扼要的介绍 ,特别是对新、旧国标的主要区别作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5.
对尺寸公差新、旧国家标准在词汇、公差与偏差、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数值表等三个方面的主要差异作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GB/T13911—92《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811厂实施本项标准的具体做法,即列新旧国标对照表和编制企业标准作为对新国标的补充,同时对新旧国标的异同点和常用镀覆(处理)标记作了对比分析,并对更好地实施本项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彭岁阳  张军  沈振康 《宇航学报》2011,32(12):2550-2559
非匀速直线弹道成像是弹载SAR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首先构建三维空间中的非匀直弹道模型,通过泰勒近似公式分析运动偏差的来源,并将运动偏差分解成方位偏移、地距偏移和俯仰偏移等三个部分。推导了横向运动和俯冲运动分别引起的地距偏移和俯仰偏移函数,从而得到了对应的运动补偿函数。方位偏移表现为SAR平台在方位向作变速直线运动,回波的数据格式可看成空间非均匀采样的结果。为此,提出了一种利用空间非均匀采样模型替代时域变多普勒模型的成像方法。该算法将变速运动等间隔时间采样的回波数据等效为匀速运动中非等间隔时间采样数据,然后通过方位向非均匀离散傅立叶变换将数据变换到均匀频率域,再完成其它后续的成像操作。完整地推导了非匀直弹道SAR成像的全过程,点目标仿真结果清晰可见,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因空间站大型对日定向装置传动末端齿轮副尺寸大导致的中心距偏移及倾斜偏差问题,提出具有中心距可分性的新型渐开弧面齿轮,具备中心距补偿能力,有效解决末端齿轮传动中心距偏差问题;依据对末端传动指标要求及约束条件,采用渐开弧面齿轮传动技术对齿轮副进行设计、强度校核及仿真分析;设计并开展等比例方案下多套产品研制及多轮次齿轮副寿命试验研究工作,测试传动效率并观察齿轮齿面状态,以验证新型齿轮传动的中心距补偿能力及可行性。研究内容为大型传动机构齿轮副方案设计奠定基础,并为新型渐开弧面齿轮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五大军工行业标准新编写规则制定的背景 ,结合原《国家军用标准编写暂行规定》和GB/T 1 1有关规定 ,对新编写规则中的主要技术内容作了介绍 ,并指出了与《国家军用标准编写暂行规定》和国标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伍玲玲  杨静 《宇航学报》2011,32(8):1740-1745
传统的三角形星图识别算法冗余匹配多,对噪声鲁棒性差,为此,在传统三角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算法。该算法思想如下:将观测三角形三个角距组成的平面的法向量向最优主轴投影,利用投影值进行索引,得到候选导航三角形后,利用角距进行匹配,若存在冗余匹配,再利用归一化的星等消除冗余匹配。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三角形算法相比,两者识别所需时间基本相同,但是改进的算法对噪声的鲁棒性更好,冗余匹配更少,识别率更高。改进的算法在质心偏差为0.5像素,星等噪声为0.5Mv时,识别率高达97.7%,传统三角形算法在质心偏差为0.5像素时,识别率仅为91.4%。  相似文献   

11.
针对《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规范》国家标准(以下称国标),提出一种用于国标全模式接收机的解映射改进算法。利用国标中的QAM星座图中符号与信息比特间的规律,简化解映射电路,同时实现多QAM模式的解映射模块复用。算法已在基于FPGA的国标全模式接收机中得到了验证,与传统解映射算法相比,算法既节省了硬件资源,同时还提高了系统速度。  相似文献   

12.
李金岭  乔书波  刘鹂  郭丽  钱志瀚 《宇航学报》2011,32(11):2333-2338
结合我国VLBI观测网现状,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观测时延噪声与系统差、预报轨道偏差和测距误差等对航天器定位归算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利用VLBI跟踪时附加飞行器地心距约束有利于压制定位点的弥散。 3站 VLBI跟踪的定位解是有偏估计,4站跟踪时要求所加约束的误差应与预报轨道偏差相当,若过大将起不到压制定位点弥散的良好效果,若过小则会在定位结果中引入系统偏差。时延与测距的观测噪声主要引起定位点序列的弥散。若观测量存在系统差则将引起定位结果的系统性偏差,而且定位点序列会发生渐近线性趋势跳变。同时,这也可以作为观测量是否存在系统差的判据。另外,若某时刻前后VLBI跟踪站存在3、4站变更,定位点序列有时发生趋势变化。分析结论对于我国后续探月和萤火计划等工程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与计算结果表明:地地战术导弹,射程在300公里以内时,全程惯性制导与半程惯性制导相比,陀螺工具误差引起的落点偏差有明显的减少。并从物理概念上对此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弹道导弹自由段解算的等高约束解析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  汤国建 《宇航学报》2007,28(2):269-272
在状态空间摄动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求解终端为高度约束的弹道导弹自由段轨迹的方法,导出考虑J2项摄动的运动参数等高偏差解析解,并提出利用已有的等地心距偏差公式近似的思路。和其它解析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计算精度高,无须迭代。算例证明:解析方法的计算精度在50米以内,可以满足诸元和制导计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三频GNSS接收机的RAIM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婧  陆明泉  崔晓伟  冯振明 《宇航学报》2011,32(8):1734-1739
新一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将为民用用户提供多个可用频点。为了使接收机能够充分利用多频点的卫星信号,提高系统的完好性,提出了一种能够用于三频GNSS接收机的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RAIM)算法。该算法通过建立三频线性化测量方程,将各频点的伪距信息融合起来。对三频伪距测量误差进行预白化处理,从而可以沿用奇偶矢量法的基本原理进行故障检测和隔离。经过详细理论推导,得到了三频RAIM算法中奇偶矩阵与单频奇偶矩阵间的简单转换关系,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故障检测和隔离的计算复杂度,更易于在GNSS接收机中实现。仿真结果表明,三频RAIM算法可以提高传统单频RAIM算法的故障检测率和隔离率,尤其在伪距偏差较小的时候,性能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GBT4459.3-2000《花键表示法》中有关矩形花键和渐开线花键在径向、轴向视图上的画法及尺寸标注法、花键联结的画法,并对新国标新增的两种花键的符号及其标记中各参数和标注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GB/T1804—92《一般公差 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修订背景及主要内容,并从公差等级、公差带分布、尺寸分段等方面与GB1804—79《公差与配合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各种传动螺纹与紧固螺纹的新旧国标特征代号与标记 ,以及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伪距测量的概念、定义与精度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春好  刘利  赵金贤 《宇航学报》2009,30(6):2421-2425
伪距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观测量,伪距的测量精度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导 航定位精度。从伪距测量的基本概念入手,给出了伪距、钟差、真距(传播时间)、设 备时延、观测时刻等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探讨了设备时延测定与伪距测量 精度评估的方法与技术状态设置等问题,并给出了几点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定量评估FY-3C卫星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的海表面温度(SST)产品数据在厄尔尼诺事件分析中的可用性,利用FY-3C SST产品数据对2014/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形成、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与气候态分析中常用的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联合制作的最优插值海表温度(OISST)资料进行对比评估。研究认为:FY-3C/VIRR月均海温数据能够刻画出厄尔尼诺期间海表面温度异常升高的基本时空分布特征;FY-3C/VIRR SST与OISST资料相比,海温距平场振幅变化范围较小,FY-3C/VIRR SST全样本资料在进行重采样及异常值剔除处理后的气候特征分析效果更好,在具体应用海温产品时可根据应用目标选取高产品等级像元参与运算;中高纬度与赤道低纬度的海温距平存在区域偏差现象,具体表现为FY-3C SST中高纬度海温暖异常值相比OISST偏高,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暖异常值相对OISST偏低,全局回归系数的代表性是造成这种区域偏差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FY-3C SST海温资料在气候态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并为海温资料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