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编的话     
<正>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将于2019年10月25—28日在厦门举办。此次大会主题为"发展空间科学,建设航天强国",旨在搭建研讨空间科学前沿技术与发展态势、普及空间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平台,助推我国航天强国目标早日实现。分会场主题包括:磁层-电离层耦合关键科学问题,任务总体设计、仿真与分析技术,平台、测控、运控、数据处理等公共技术,地外天  相似文献   

2.
<正>10月26日,首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厦门召开。它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的将本领域各分支学科组织到一起进行集中交流的全国性学术大会。此次会议以"发展空间科学,建设航天强国"为主题,围绕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空间科学卫星工程的热点前沿、未来规划、最新成果开展交流,并通过学术论文交流架起空间科学各分支学科之间、技术与产业之间、应用与服务之间的桥梁,促进各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3.
面向天文观测的空间科学卫星任务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向天文观测的空间科学卫星任务规划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通过对天文观测类卫星的任务规划要素及约束条件进行抽象,建立了面向天文观测的多目标任务规划问题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NSGA-II的多目标观测任务规划算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实验及结果分析.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天文观测类卫星不同规模的任务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4.
空间科学任务协同设计过程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概念设计阶段空间科学任务协同设计过程进行合理规划, 减少设计反馈, 降低系统耦合度, 提出了设计结构矩阵(DSM)过程建模和遗传算法(GA) 过程优化算法. 该方法采用DSM对空间科学任务设计活动序列进行建模, 通过DSM描述设计活动间的信息依赖关系, DSM上三角之和代表该设计活动序列设计反馈次数; 将 DSM对应的设计活动序列视为染色体, 采用GA进行序列优化, 最小化设计反馈次数. 通过过程优化算法获取最佳设计活动序列, 优化设计过程, 降低系统耦合度. 空间科学任务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空间科学任务协同设计的过程建模和过程优化, 指导设计过程的制定.   相似文献   

5.
空间科学实验地面支持系统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其他空间任务, 空间科学实验具有用户分散、实验进程控制 (遥科学实验)要求实时或准实时、多种类型空间科学数据处理要求等特点. 针对空间科学实验的特点和对地面支持系统的要求, 结合实践八号卫星(SJ-8)、探测双星(TC-1, TC-2) 和神舟系列飞船(SZ) 的空间科学实验地面支持系统的任务完成情况, 以及未来空间科学实验任务的需求, 提出了地面支持系统平台的构架设想. 该系统平台支持空间科学实验的状态监视与控制, 支持遥科学实验, 能够支持空间科学实验数据标准产品的定制处理, 满足空间科学实验多任务的要求, 具有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5月22日,日本内阁府空间政策委员会召开会议,就新版空间科学和探索路线图进行了研讨,主要内容包括推动空间科学和探索发展的原则,天文学和空间物理、太阳系探测、空间工程三大领域的发展构想等。日本空间科学和探索面临的新挑战主要包括:任务规模扩大,难以独立开展空间探索活动;空间科学项目之间缺乏协调,研发资金分散;国际合作任务  相似文献   

7.
吴季 《空间科学学报》2018,38(2):139-146
人类进入太空以来已经发射了近1万个人造航天器,其中大约10%执行的是空间科学和探测任务.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基础研究经费,经济转型也对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更高需求,中国对空间科学的投入开始逐年增加.2015年以来先后成功发射了悟空号、实践十号、墨子号和慧眼号4颗科学卫星,天宫2号空间实验室也成功实施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重要科学发现和成果正在不断地产出.空间科学卫星任务(或称计划)与应用卫星从提出到评价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有必要对其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引导空间科学界从科学团队、技术团队到管理团队提高认识,确保未来的空间科学任务发挥最大效益,获得最大科学产出.   相似文献   

8.
ESA网站2019年3月4日报道,ESA已经启动下一轮空间科学长期规划“旅程2050”(Voyage 2050)的制定工作,成立了由科学家组成的高级委员会,并发布专题小组成员和白皮书征集邀请函。高级委员会将在2020年年中向ESA科学部提交建议报告。ESA空间科学计划依赖于对空间科学优先事项的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基于坐标系转换与QTM编码的天球面探测覆盖栅格化分析方法,并对其计算精度和效率进行了实验分析,相比传统算法和经纬网格编码方法,该方法具有明显的效率和精度优势,能够满足以天球面为探测目标的空间科学卫星有效载荷探测覆盖分析和任务规划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1. 目的各空间科学机构间顾问组(IACG)的任务是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内,最大限度地为已批准的空间科学研究项目创造多学科协调的机会。各空间科学机构间顾问组是一个由多机构组成的国际论坛,在该论坛内,各成员机构代表之间可对空间科学各项活动进行无拘束的讨论。2.方针——各成员机构都一致认为,各空间科学机构间顾问组作为协调的媒介,努力为已批准的多边空间科学研究项目服务。——在顾问组开会期间,交换未来计划和潜  相似文献   

11.
空间科学任务协同设计论证存在设计方案耦合强,数据一致性差,数据变更难,数据与流程脱节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了典型空间科学任务的多层数字化模型;采用图形化方式对论证流程进行建模,并建立流程与数据的映射关系;通过共享数据池的方式为多岗位用户提供多方案数据协同机制;采用消息总线对数据变更进行及时提醒;利用方案依赖关系矩阵来判别方案耦合关系,最终自动合并任务总体设计方案.作为一个分布式平台,空间科学任务协同设计平台采用Eclipse RCP和Spring技术架构,整合了Hibernate、工作流Activiti5等中间件,提供统一门户,支持多岗位、多任务、多方案、多版本的管理能力,提供论证流程监控、数据协同交互等功能.结合某空间科学任务论证验证了该平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正>针对宇宙演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为进一步释放我国科学家的创新潜能,持续实现基础前沿科学研究的原创突破,中国科学院决定,在成功实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基础上,面向全国征集未来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一、征集活动得到全国空间科学相关机构的积极响应2016年12月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启动了面向全国的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征集工作,引起我国空间科技界人士、主流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  相似文献   

13.
<正>发展空间科学建设航天强国2019年10月25-28日福建省厦门市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将为2019年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获得者及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获得者颁奖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科技奖面向全国,下设科学奖和技术奖,主要奖励在空间科学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果或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其宗旨是调动广大空间科学领域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空间科学技术创新创造能力,促进空间科学技术发展。2019年2月奖励办法通过科技部  相似文献   

14.
空间站作为近地空间的大型平台,具备长期飞行与空间科学探索能力.随着在轨任务的不断增加,高效空间站在轨运行管理成为挑战性的难题.人工智能与航天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空间站在轨运行逐步向智能化发展,航天器在轨运行智能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对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在轨智能化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分析,调研人工智能技术在其健康管理、任务规划与调度、任务操作和人机交互中的应用,以期对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智能在轨运行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韩淋 《空间科学学报》2019,39(5):570-570
<正>2019年6月11日,美国众议院科学、空间与技术委员会空间与航空小组委员会召开"发现空间前沿:探讨NASA科学任务"听证会,听取了关于美国国家科学院系列空间科学十年调查报告的情况。美国国家科学院约每十年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十年调查,针对NASA的空间科学计划,形成天体物理学、行星科学、空间地球科学与应用、太阳和空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返回式卫星与空间科学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返回式卫星发展至今已有30 多年, 共发射了23 颗返回式卫星. 在多次返回式卫星任务中成功进行了大量的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 本文首先概要介绍了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发展情况、技术特点、在返回式卫星上进行的空间科学实验情况; 其次, 介绍了卫星平台对有效载荷可提供的环境条件、服务支持以及载荷设备研制与卫星技术流程之间的匹配关系和接口要求; 最后, 对卫星平台的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主编的话     
<正>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拟定于2019年10月25-2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第一届空间科学大会。大会以"发展空间科学,建设航天强国"为主题,全力构建中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领域高层面学术交流平台。大会针对10个专题开设分会场,具体专题包括:磁层-电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中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负责人吴季研究员与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欧空局前副局长Roger Bonnet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联合署名评论文章,总结中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重要成果。主要观点如下。在空间科学方面,科学家和项目管理部门应培育更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形成以科学为引领的管理战略。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应当由科学家主导自下而上地提出,而不是由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地决定。如  相似文献   

19.
主编的话     
<正>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将于2019年10月25-28日在厦门举办。此次大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的"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凝聚全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以及空间应用领域的力量,助推我国航天强国梦早日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空间科学卫星工程以及相关重大任务的工  相似文献   

20.
<正>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主办的第一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将于2019年10月25-28日在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召开。大会以"发展空间科学、建设航天强国"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的"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汇聚全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领域的专家、学者及有志于空间科学事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