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70年代起,南半球每逢春季的9~11月间,科学家便会观测到南极上空的总臭氧量有明显减少的现象。由于南极上空的臭氧分布稀薄,宛如破掉的大洞,因此称之为“臭氧洞”。从那时起,臭氧洞的规模就一年大过一年,1989年以后每年都会出现巨大的洞。  相似文献   

2.
正Luna 25计划于2019年发射,将是首个在月球南极地区着陆的探测器,旨在研究风化层和月尘,并测绘着陆区3D地形图。俄罗斯科学院空间研究所(IKI)网站报道,俄罗斯科学院空间委员会近期召开专家会议,为月球-25(Luna 25)确定了二个月球南极地区候选着陆点。首选区位于Boguslawsky撞击坑  相似文献   

3.
<正>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网站2019年7月22日报道,印度首个月球南极软着陆任务月球航行-2(Chandrayaan-2)于当日搭载GSLV Mk-Ⅲ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旨在对月球南极进行详细的地形研究和矿物学分析,并开展其他实验,以更好了解月球的起源与演化。这将使印度成为世界第4个实施月表软着陆的国家。根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8月  相似文献   

4.
利用包括活Ox、HOx、和NOx等成份在内的一维时变光化模式,研究了日全食时上中层大气臭氧和O2(1△g)的变化特性,并通过与观测资料的比较进行了光化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日全食时太阳辐照变化对1.27μm气晖影响的高度比曙暮期间明显偏低,利用1.27μm气晖光度计测量大气臭氧的高度范围约为52-67km.1997年3月9日漠河日全食时测量的大气臭氧含量变化幅度为50%.这与考虑Ox、HOx、和NOx等成份的光化模式理论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它表明在52-67km高度范围不存在臭氧亏损现象.   相似文献   

5.
新发现     
正月球南极陨坑发现神秘霜层目前,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研究人员使用月球勘测轨道器(LRO)观测到月球南极陨坑中的明亮区域非常寒冷,足以在表面结霜。陨坑中可能存在的霜层温度低于-163℃,该环境下水能够永久保存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年时间。  相似文献   

6.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NASA太空研究学院的科学家,利用电脑模型来预测温室气体的散发和臭氧消耗的相互作用。他们发现北极的臭氧洞,因为温室气体积聚的关系,会不断变大和恶化,最坏的情况会在2010年~2019年出现,直至2020年才会慢慢恢复过来。根据美国NASA人造卫星的测量报告,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臭氧的损失增加得非常快,尤其是在1997年底,损失更是空前的大。臭氧是很薄的一层,存在在最上大气层,它能吸收从太阳放射出来的有害紫外光,臭氧的消耗,会导致更多人患上皮肤癌。当最上大气层有云在两极形成,臭氧…  相似文献   

7.
对流层顶变化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臭氧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上对流层和下平流层(UT/LS),位于8-25km高度之间,是大气中一个很特殊的区域.大部分的臭氧分布在下平流层,在下平流层臭氧的含量发生一个很小的变化,就会对气候和地面的紫外辐射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作为气象参数的对流层顶,是充分混合、缺乏臭氧的上对流层和层结稳定、臭氧丰富的下平流层之间的边界或过渡层,其变化对臭氧总量和分布有直接和明显的影响.本文使用二维模式模拟研究对流层顶变化对臭氧在UT/LS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对流层顶的季节变化对UT/LS的臭氧分布有明显的影响,臭氧的局地变化可以超过10%在冬季北半球中纬度对流层顶高度升高1km时,模式结果表明对臭氧分布的影响比较显著,局地变化可超过6%,但是对臭氧总量的影响较小,变化不超过5DU,小于观测资料统计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国际环保组织和(美国)石溪大学的科学家一起开展了多项南极海洋生态环境研究。在南极的两个多月里,他们重访南极象岛,继1971年之后再次考察岛上帽带企鹅的种群现状;个体识别座头鲸、采集环境DNA,用科学手段了解南极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比北极更偏僻荒凉的南极,其实是很多生物的家园。南极海域里生存着至少1万种海洋生物,其中许多物种仅在南大洋海域生存。  相似文献   

9.
武汉上空平流层气溶胶的激光雷达探测结果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武汉大学双波长激光雷达工作于589 nm波长的观测数据,对2001年3月到2002年1月期间武汉上空平流层气溶胶的消光系数和积分体后向散射系数等光学特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武汉上空平流层气溶胶在16—20 km间存在一气溶胶层,其厚度及散射峰值随季节有一定变化,并且气溶胶积分体后向散射系数在2.2×10~(-5)—7.0×10~(-4)sr~(-1)之间变化,呈现了夏季大冬季小的分布倾向.  相似文献   

10.
风云-3A卫星TOU臭氧总量地基对比验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基臭氧总量观测,对风云三号(FY-3A)气象卫星TOU(2009年7月至2013年12月)臭氧总量开展检验分析.结果显示,TOU臭氧总量与地基测值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5以上,相对差别(RD)为(-0.16+4.3)%.赤道地区RD随地基测值的上升明显,太阳天顶角(SZA)为70°以上时TOU臭氧总量明显下降,75°~85°有一4%~-10%不等的降幅.云量变化(0~100%)或云高变化(1~15 km)对RD的影响在±2%以内.RD随着吸收性气溶胶(AI为正值)有-2%~-5%的变化,在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明显.TOU与地基Dobson,Brewer及SAOZ光谱仪测值的RD分别为(0.6±0.17)%,(0.05±0.2)%,(0.04±0.01)%.当地基臭氧总量在200 DU以下时,TOU值低于Dobson或SAOZ测值;而在430~500 DU时,TOU高于SAOZ值2%~6%.TOU分别与Dobson,Brewer,SAOZ的RD对SZA(70°以下)、云量变化均不敏感,但TOU分别与Brewer,SAOZ的RD在云高5 km以上时或随AI的增加均出现一定的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南极地区国际GNSS服务组织(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跟踪站的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双频实测数据,分析了南极地区电离层延迟的变化情况及其二阶项延迟对南极GPS定位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极地区的总电子含量(TEC,Total Electron Content)日间波动频繁,其日间TEC最大值变化较中纬度地区剧烈;在南极地区夏季,电离层二阶项延迟对GPS定位结果的影响可达cm级.同时,由于欧洲定轨中心(CODE,The European Center for Orbit Determination)提供的全球电离层模型(GIM,Global Ionosphere Maps)在南极区域应用的局限性,通过选取南极地区6个IGS跟踪站作为基准站建立了区域电离层TEC模型(RIM,Regional Ionosphere Model).经实测数据计算证明,对于南极地区,RIM的定位精度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全球电离层模型GIM.  相似文献   

12.
吴雨霖 《飞碟探索》2010,(10):26-27
<正>人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臭氧层破洞问题,最近又发现全球暖化与南极臭氧破洞有交互影响,这显现出地球这一复杂巨大的体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要窥其全貌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3.
应用MonteCarlo方法对太阳X射线暴(1-8?及0.5-4?)与地球大气相互作用过程进行跟踪模拟,得到了X射线暴在电离层D层产生的电子产生率,并计算了由此产生的宇宙噪声吸收值。结果与作者在南极观测得到的X射线暴期间宇宙噪声吸收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中的能量收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太阳风向磁层电离层(Magnetosphere and Ionosphere, MI)系统输入能量, 而输入的能量随后在MI系统中消耗. 本文从能量守恒原理出发, 讨论太阳风-磁层-电离层 (SMI)耦合过程中的能流路径和能量收支的定量关系. 主要讨论9个问题: (1) 太阳风向MI系统的能量输入, (2) MI系统对能量输入的响应, (3) 环电流的能量消耗, (4) 极区电离层焦耳加热的能量消耗, (5) 极光粒子沉降的能量消耗, (6) 磁尾能量的消耗、储存以及返回下游太阳风, (7)平静期间的能量积累与释放, (8)能量在不同能汇中的分配, (9)评价能量函数的准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ESA网站2018年11月7日报道,德国基尔大学和英国南极调查局利用重力场和稳态海洋环流探测器(GOCE)观测数据,发现了南极冰盖下的古代大陆遗迹。相关论文发表在Scientifc Reports上。GOCE于2009年3月发射,在轨运行4年多后,于2013年11月结束科学任务坠入大气层烧毁。GOCE主要任务是绘制高精度的全球重力地图和各运动方向的局部重力梯度图。研究人员将GOCE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网站2019年5月16日报道,由李春来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嫦娥4号(Chang'E-4)就位光谱探测数据,证明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SPA)存在以橄榄石和低钙辉石为主的深部物质,为解答月幔物质组成的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并能够为完善月球形成与演化模型提供支撑。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上。有关月球早期演化的理论认为,月壳是由岩浆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计划于2005年3月发射的美国战术卫星-1(TacSat-1)。计划于2005年5月发射的韩国多用途卫星―2(KOMPSAT―2)。图片新闻  相似文献   

18.
陈壮叔 《飞碟探索》2012,(12):44-45
现在,2012年的冬季已经悄然到来,但在人们心里,对2011年冬季的寒冷仍记忆犹新。在那个冬季里,欧洲的最低气温一度低达-46℃,甚至出现了伦敦气温可能低于南极的传言……因此有人猜测,小冰期或许已经来临。所谓小冰期,指的是1550年-1770年间,全球气温出现下降的现象。小冰期带来的影响,除了气温下降外,还使得植物生长季节变短。粮食作物产量变少,谷物价格上升,造成全球各地频繁出现饥荒与瘟疫。  相似文献   

19.
2008年6月20日,美国航宇局、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欧洲气象卫星组织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4家机构的合作项目贾森-2海洋卫星,由德尔它-2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贾森-2卫星将执行继“托佩克斯/海神“(1992年~2005年)卫星和贾森-1卫星(2001年至今)之后的新一代海洋测高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国防部取消"机载激光武器"(ABL)项目将近三年后,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MDA)在其2016财年预算中,通过"定向能研究"(DER)项目安排了高空无人机以激光探测和拦截助推段弹道导弹的研究工作。根据MDA提交的2016财年预算,2013财年为DER项目实际投资额度为2631.5万美元,2015财年获批额度为1334.8万美元,2016-2020财年总的计划预算是2.57718亿美元,其中2016财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