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航讯 《航天》2012,(4):5-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月17日宣布,中国将于今年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实现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全面验证交会对接技术。担负此次任务的飞行乘组将由3名航天员组成。  相似文献   

2.
《航天员》2009,(2):4-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研制建设已全面展开,“天宫一号”初样产品的研制生产已基本完成,如果工作进展顺利,可望于2011年进行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  相似文献   

3.
《航天员》2011,(4):50-51
6月23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出访法国参加巴黎航展,神舟七号航天员、航天英雄翟志刚接收了国际宇航联合会移交的300面会旗,这些会旗将搭载在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并由明年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中国航天员带回地面。  相似文献   

4.
周建平 《航天员》2012,(4):42-43
2012年6月29日,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神舟力号飞船3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在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安全返回主着陆场。手控交会对接的实现,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2011年11月,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次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5.
发射短讯     
《航天器工程》2011,(2):71+83+101+112-112
中国天宫-1和神舟-8将于2011年下半年发射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2011年3月2日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当日表示,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天宫-1目标飞行器和神舟-8飞船将于2011年下半年先后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天宫-1既是交会对接目标飞行器,也是小型的空间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12,(7):1-1
总装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并参加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全体同志:欣悉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特向胜利完成这次任务的航天员,向所有参加这次任务的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7.
阳光 《航天》2012,(8):32-35
6月16日~29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载人航天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包括第一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第一次实施手动交会对接、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天宫一号、第一次有女航天员飞行、第一次实现十余日载人飞行等,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八方舆论盛赞中国航天的巨大进步,巾帼英雄刘洋备受关注,各国与中国航天开展合作的意愿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我国执行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实现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这距离去年完成的首次无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不过半年时间,而距神七航天员出舱已经时隔4年。再度载人,而且首次有女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这条消息,迅速触动了各界的敏感神经。于是,作为天地往返工具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为扣人心弦的首要环节。从火箭点火到飞船入轨,前后也就10多分钟。但是,这是航天员进入太空的第一步,也是危险性较大的一个环节。火箭研制团队要为此忙上无数个日日夜夜,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2012,(4):74-74
英国BBC:中国每一次载人航天实践都值得纪念,在过去的4次航天飞行中,每一次都有新技术出现,这体现了中国对于自身航天技术的信心十足。西班牙《国家报》:这是2008年9月以来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也是第一次有航天员参与的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对接任务将手控完成,便于中国科学家进行一项美俄两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掌握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工程》2009,18(2):105-105
据新华网消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3月6日透露,我国计划在2011年将连续发射神舟八号和神舟九号飞船,与2010年发射的天宫一号进行太空对接,天宫一号既是交会对接的目标飞行器,又是我国的第一个空间实验站。神舟八号为无人飞船,是太空交会对接的追踪飞行器。神舟九号也将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并计划再次搭载航天员飞天。  相似文献   

11.
《航天》2011,(12):20-21
神舟八号载人飞船的研制,不仅承担着突破交会对接技术的重要任务,同时,还承担着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验证运输飞船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卫星应用》2012,(4):1
总装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并参加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全体同志:欣悉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特向胜利完成这次任务的航天员,向所有参加这次任务的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和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 Y11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于两天后与在轨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任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神舟十一号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旨在为中国建造载人空间站做准备。此次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乘着醒目的降落伞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安全着陆,3名航天员健康出舱,标志着"神舟"载人飞船首次交会对接应用飞行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神舟十号"飞船在轨飞行15天,其间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完成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飞行,是对"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至此,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完美收工,中国航天从此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研制阶段。  相似文献   

15.
《航天员》2011,(6):33-34
从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至今,载人航天发展已有50年的历史。空间交会对接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它是实现空间装配、回收、补给及维修等高级空间操作的先决条件。目前世界上有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研制的飞行器分别完成了与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目标飞行器的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6.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3月2日表示.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按照计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将于今年下半年先后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7.
李勇枝 《航天员》2012,(4):56-58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任务中,航天员在太空持续飞行13天。这是中国历次载人航天任务中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短期飞行向中长期飞行的过渡。再加上飞行乘组中首次有了女性成员.这些都给航天员的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带来新的挑战。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与健康,医监医保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航天员》2010,(4):6-6
8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个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近日完成总装,全面转入电性能综合测试阶段。在完成一系列电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测试后.该飞行器将于2011年发射进入预定轨道,之后.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与之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9.
《卫星应用》2012,(4):4-8
浩瀚无垠星空,中华神舟翱翔——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已成功发射了9艘飞船、1个目标飞行器,4次把航天员送上太空。1992年,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0年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基础技术的国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载人航天体系。天地往返、出舱活动、交会对接、航天员驻留……20年不懈探索,在党中央坚  相似文献   

20.
中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技术成就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尚志 《航天器工程》2011,20(6):11-15
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实施,使中国突破和基本掌握了航天器交会对接及其组合体的控制与管理技术,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二期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为空间实验室及后期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对国内外交会对接技术进行了对比,对所取得的技术成就进行了综述,指出任务成功具有提升国家威望、产生广泛社会效益、带动基础学科发展、推动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