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简要分析了声波穿过负跃层时的传播特性,结合潜艇利用跃变层规避主动声纳探测的战术背景,对负跃层影响主动声纳的探测距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主动声纳搜潜的数学模型,利用平滑平均声场理论估算了存在负跃层时的声传播损失,分析了负跃层深度、厚度以及声速跃变差对主动声纳探测距离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负跃层对主动声纳的探测距离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电磁场数值仿真的方法对影响静电引信探测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在导弹壳体不存在的理想情况下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分析了导弹壳体存在时,导弹壳体对探测结果的影响以及壳体带电、海/地平面对探测结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导弹壳体会导致电极板上的感应电荷和感应电流比理论值大,而壳体带电、海/地平面对探测电流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研究建立了前视红外探测阵列 (FL IR)对导弹进行精确跟踪、定位的数学模型 ,其中包括导弹的运动模型、大气干扰模型和探测阵列的观测模型。根据探测阵列的原始观测数据 ,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EKF)精确跟踪导弹目标。由于导弹与探测器的距离较远 ,故可视为点目标。导弹在探测阵列上投影的位置由两部分组成 :导弹真实运动位置和由于大气干扰造成的偏移。滤波器分别估计了这两种位移在探测阵列上的变化。最后用蒙特卡罗方法分析了滤波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工程观念出发,对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发射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探测距离的概念,并以某型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为例进行了计算,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红外成像探测中,目标温度场会影响探测距离。通过实验,研究了目标红外图像像素数随温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红外成像探测距离的影响。根据实验中的像素数统计,计算图像中目标像素点个数在整个红外图像中所占的比例,并分析目标温度变化对目标能量分布的影响。依据对红外成像系统观测等级的划分,对作用距离进行了估算研究,通过仿真和实例计算,验证了温度场扩散对探测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航迹规划中反舰巡航导弹的雷达突防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诚  曾亮 《飞行力学》2004,22(2):82-84,93
在导弹航迹规划中,需要计算导弹突防过程中被雷达发现的概率。为此,在雷达方程中引入雷达系统特征常数以简化雷达方程,从探测概率与信噪比的关系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推导并考虑杂波的影响得出探测概率与目标距离的关系,提出在航迹规划中用横距探测概率来表征反舰巡航导弹的雷达突防能力。算例计算结果较为真实,表明该方法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飞机在有源干扰保护下的探测概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宏建  宋笔锋  李占科 《飞行力学》2002,20(3):63-65,69
研究了飞机与雷达探测系统遭遇时,雷达对飞机的探测概率随距离的变化问题,采用X^2类目标波动模型,针对飞机在有源干扰保护的情况对探测概率随距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对不同RCS对探测概率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可为飞机的雷达探测敏感性评估,飞机生存力的定量化分析与权衡,以及雷达探测系统的效能评估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于机载PD雷达空/空探测距离的鉴定试飞,目前普遍采用“距离区间发现概率统计”的方法。由于在国军标中没有给出使用该方法所需要的数据量,因此以往只能凭经验选取。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雷达探测距离统计值方差的计算公式,并对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验证。最后,利用该公式计算了在几种典型情况下,达到给定置信要求所需的最小数据量。  相似文献   

9.
从天线结构出发,主要阐述分析了近场情况下的信号特征,根据天线路径差来分析不同距离下的信号分布,找出理想监控距离,并推断出监控天线的高度。对比分析了理想监控距离附近的信号分布规律,同时对远场信号分布特征进行阐述,并与近场特征展开差异性对比,通过理论计算建立近场监控位置与远场信号的关联。最后列举在特殊情况下上坡地形和偏置安装时的监控设置。  相似文献   

10.
在导弹逼近红外告警中,由于噪声能随机地造成漏探和虚警,所以对红外辐射信号探测的过程必须要用统计的方法,即探测概率和虚警概率来描述,本文细致研究了在导弹逼近红外告警中的信号探测原理。  相似文献   

11.
风场中无动力滑翔弹可攻击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无动力滑翔弹气动力特性与动力学模型、中/末制导律与控制系统的飞行仿真模型,以及风场模型等,在一定的释放条件下,通过不同风场(即不同风向与风速的组合),计算了大量的可攻击区。利用VC 与Matlab飞行仿真软件,较为直观地比较了无风与不同风场中的无动力滑翔弹可攻击区及相应的六自由度(6DOF)飞行轨迹。大量的数据表明风场改变了无动力滑翔弹的可攻击区的形状及大小。因此,风场是影响无动力滑翔弹命中率与可攻击区的重要因素。当计算无动力滑翔弹的可攻击区时,随机风场必须考虑,这在实战中很有参考价值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某型空空导弹为对象,对该导弹模型的仿真可信度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最大熵谱估计法的导弹仿真数据一致性验证方法.模拟外场试验场景进行了全体系实战对抗仿真试验,并将试验数据作为仿真数据一致性验证的参考数据;对导弹仿真试验的随机动态数据平稳化预处理后,进行了基于最大熵谱估计法的导弹仿真随机动态数据一致性验证.结果表明,该导弹模型具有良好的动态一致性,所提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3.
反舰导弹红外视景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反舰导弹武器系统的快速发展,舰船反导拦截系统迫切需要对其进行追踪与防御。而作为近程防御探测设备,红外探测器需要为拦截系统提供目标指示。研究了反舰导弹的红外视景仿真,使用Creator软件完成对导弹弹体的几何建模;使用Vega Prime软件完成视景配置;通过C++语言应用程序接口API调用ACF文件完成红外图像的生成;构建了导弹飞行驱动模块、尾焰模块、红外图像生成模块和气象仿真模块,并生成了典型导弹攻击航路的红外图像序列,为目标指示、识别和跟踪提供了仿真技术思路,在红外视景仿真开发实现上具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给出一种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的空空导弹计算模型,应用CFD软件对其侧向多喷流干扰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选择四种代表情况,重点研究分析了不同侧多喷流对导弹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流干扰使得升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减小,并产生较大的偏航干扰力矩,同时喷流的间距也影响俯仰力矩系数和偏航力矩系数。所得结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固体火箭发动机后效推力对导弹底阻影响的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二维轴对称N-S方程与湍流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尾流和弹体外流一体化仿真模型.针对给定的导弹模型,开展了不同发动机燃气流量下的流场仿真,得到了流场速度和压力分布,分析了不同燃气流量下发动机后效推力对导弹底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发动机不工作时相比,加入较小的燃气流量后,导弹底部压力增大,底阻值减小.随着燃气流量的增加,底部压力先减小后增大,底阻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燃气流量的增加,后效推力与导弹底阻的合力不断增大,且动推力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6.
韩宇萌  贾晓洪  梁晓庚 《航空学报》2016,37(10):3101-3109
导弹截获目标的概率是红外成像导弹的一项重要的设计指标。传统的目标截获概率通常通过统计方法得到,该方法需要建立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的详细数学模型,因此不适合在导弹总体方案设计阶段使用。针对传统方法的缺陷,通过分析影响红外成像导弹截获概率的主要误差源,从而建立了截获概率的数学模型,从理论分析角度给出了导弹截获概率的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截获概率数学模型正确可信,计算的目标截获概率与传统统计方法结果相当,可以辅助进行各项误差的精度分配以及系统指标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导弹空中挂飞分离试验仿真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弹设计时必须考虑其投放过程中与载机分离时的安全性问题.利用计算机数字仿真技术进行导弹分离安全性分析是一种非常经济、有效的方法.在某型导弹挂飞试验中,我们以Euler方程和刚体六自由度运动方程为理论基础,完成了对该某型导弹在试验选定的各种速度、迎角下的投放分离轨迹进行了计算仿真,取得了非常满意结果,载机实际试飞验证表明,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十分吻合.该结果也证明了Euler方程和刚体六自由度运动方程在工程应用上是非常有效的,特别是对于具有一定长细比结构体的空中运动轨迹分析计算是非常适用的.  相似文献   

18.
为抑制弹体弹性振动引起的控制系统品质恶化,建立了高精度弹性动态模型,采用模态自适应结构滤波技术,在极点配置优化控制参数的基础上,设计了滑模变结构策略,对局部增益进行自适应切换,实现了弹性导弹全包线鲁棒稳定。通过开发弹性弹体非线性集成仿真系统,为导弹气动伺服弹性振荡及失稳现象提供了数字仿真预测与复现手段,以全面验证飞行控制系统的综合性能。高空弹道试验与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开发的非线性仿真系统可信度较高,滑模变结构策略设计合理,控制系统鲁棒性较强,能够抑制包括弹性振动在内的多种不确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混压式进气道与弹体一体化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博  梁德旺 《推进技术》2002,23(4):307-310
基于Favre平均的N-S方程和B/L代数湍流模型,采用Jameson格式和矩阵人工粘性,对X布局的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与弹体的一体化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解决了数值计算中的附面层抽吸及混压式进气 启动问题,得出了进气道内外流场的马赫数分布和速度分布,讨论了绕弹体非均匀来流条件下,进气道的位置,附面层抽吸及攻角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和进气道外型形状对弹性气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混压式进气道必须进行附面层抽吸,进气道的位置对进气道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进气道的外型型面对弹体的气动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