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底排风洞实验中,底排流量的测量受流量计下游压强变化的影响,采用临界流量计后,流量计下游压强的变化不会影响流量的测量,文章介绍了临界流量计的设计,流量的测量控制,误差分析和在底排风洞实验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推导式质量流量计的计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推导式质量流量计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设计思路及一般结构,指出实用流量的计算公式,具体阐述了流量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实际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1引言差压式流量计作为流量计的一种形式,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以及其它原理的流量计的出现,有人认为差压式流量计是一种过时的流量测量技术。这种看法是很盲目的。为解决不同条件下,满足不同要求的流量测量问题,至今已经发展了利用各种物理原理、种类繁多的流量计——差压式、速度式、涡轮式、流体振荡式、超声波流量计、电磁流量计、科里奥利(科氏)质量流量计等等。高科技的发展在流量计上的体现,往往集中在电子(例如变送器等)、微型计算机、通信以及相应的软件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发展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大促进…  相似文献   

4.
由航空航天部太行仪表厂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华北设计院合作开发研制的LZL型质量流量计近日通过由航空航天部和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组织的鉴定。该质量流量计能直接测出流经管路流体的质量流量和累积量,体积流量和累积量,流体的密度、温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CFD数值仿真技术,分别从质量流率和流量计外形尺寸考虑,选取不同的质量流率和前后锥角,进行仿真计算,研究了锥形流量计的流量系数的影响因素。最后,对数据进行了后处理分析,结果显示:三维和二维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在各种质量流率情况下,流量系数基本保持一致;流量系数随着前后锥角的增大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非稳态流量计量是一个国内外都没有解决的难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可信的非稳态流量校准装置,因而无法得知流量计的动态特性。本文以飞机发动机燃油系统的涡轮流量计为例,阐述了有关非稳态流量校准装置的基本理论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更精确地测量飞行器进气道风洞试验中流量参数,对进气道低速风洞试验中使用的小流量气体流量计开展实况校准方法研究,在FL-8风洞研制了一套工作压力小于0.1MPa,喷嘴Ma≤1,进气流量m≤2kg/s的基于音速喷嘴的可移动流量计校准系统。考虑到雷诺数与马赫数对流出系数的影响,采用依据实际风洞试验流量计工作状态参数的原则选取校准点;采取在流量计实际工作地点校准的方式以减小系统误差,校准后直接安装进气道模型进行风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校准方法重复性和装置稳定性良好,解决了现有流量计校准与实际试验中流动状态不一致,造成流出系数不准确的问题。有校准修正的流量要比无校准修正的流量相差2%~3%,由此引起进气道的性能参数差量达1%~2%。因此,该实况校准方法可有效减小测量误差,提升进气流量测量精准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装备数控系统的2个型号发动机分别在台架试验和飞行试验中发生的低温起动失败故障,从数控系统半物理试验燃油流量计量宽范围、快响应、高精度的测量要求入手,分析了试验的测量环境与涡轮流量计检定条件要求的环境存在的较大差异,在低温条件下燃油黏度提高,造成了流量系数减小,试验室测量流量示值小于实际流量,低温燃油流量测量准确度存在不可接受的偏差;阐述了发动机低温起动失败故障时供油不足,不能通过当前的流量测量方法进行确认和故障定位,提出了解决高响应低温小流量测量技术问题的研究路径及关键技术的方案和思路,主要方案和思路有:质量流量计串联标定法、常温涡轮流量计串联标定法、体积管串联标定法。  相似文献   

9.
玻璃转子流量计的检定(标定)分初次检定、周期检定、临时检定(使用中出现问题而要求检定)以及更换介质时检定等。其上的刻度有百分流量刻度或绝对流量刻度或没有刻度(如新制流量计)。其用处有测定流量和调整流量到规定值。玻璃转子流量计的特征是垂直安装在管道中,转子在玻璃管中所处的高度可以直接观察,它是流量的函数,即在流体和其它有关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它可以标志一定的流量。由于这种特征,其标定有下述简便方法。按8步详述:a.按照检定规程JJC257-81,流量计至少检定5点。这5点的分布是最大流量、最小流量(当无刻度时…  相似文献   

10.
在飞机系统地面模拟试验中,各类液体流量计及其流量显示仪表在液压、飞控、电源等系统试验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从流量计连接方式、液体介质、流量显示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实验室的液体流量计计量方式所存在的弊端,同时,研究发现在各飞机试验系统中某些位置的液体流量计体积较大、安装复杂、不便拆卸。为解决上述问题,列举了3种在线校准液体流量计的方法,以避免流量计拆卸和安装,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提高小管径频差法超声波流量计测量精度的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富强  梁青阳 《航空计测技术》1999,19(1):18-19,22
小管径频差法超声波流量计的测量精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获得较高精度比较困难。本文对影响小管径频差法超声波流量计测量精度的多种因素进行数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年研制该流量计的实际经验,提出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微传感器最新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近年来,微传感器受到国际传感技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十多个微传感器,包括三轴加速度计,单,双轴加速度计片,表面微机械陀螺(角速度传感器),微惯性导航系统,微磁通门传感器,磁阻传感器,纳米皮拉尼压力传感器,微科氏质量流量计,毫米波图像传感器,GPS手表(1cm^3),二氧化碳传感器和微/超微角位移传感器,文事简要介绍它们的基本结构。敏感机理,特点等,从中可以看出微传感器已成为传感技术中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1种直管式科氏质量流量计的新型双管结构。它克服了以往采用双检测管结构存在2管特性不一致而引入附加误差的缺点和单管结构存在壳体振动引起阻尼误差的缺点。文中对新结构的原理和具体实现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并且新的双管结构已被实现,取得了很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科氏质量流量计(Coriolis mass flowmeter,CMF)当测量管振动幅度较小时,一般被认为是线性系统,但CMF输出信号频谱中具有倍频成分。结合CMF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在适当简化测量管边界条件的情况下,建立了考虑非线性因素和外部激励的直管型CMF测量管运动方程,并运用Galerkin方法对运动方程进行离散处理,由离散后的结果可以看出,系统含有多组非线性影响因素成分。针对测量管的闭环谐振和标准正弦信号受迫振动,分别采用激光测振仪对其振动状态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均含有非线性因素成分,证实了非线性分析的准确性;针对测量管的不同振动幅度进行了测量精度实验,验证了测量管振动幅度越大非线性影响越严重。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对CMF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新型差压装置--内文丘里管的结构、测量原理、技术性能;根据差压式流量计的测量原理,建立了计算酸气流量的数学模型,并将内文丘里管流量计成功地应用于酸气流量的测量.  相似文献   

16.
温度漂移是影响超声波流量计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算法上提出一种不受其影响的数学模型,以使相应的硬件简单化.该方法已应用在超声波流量计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瑞欣  郭亚军  屈鑫鑫  桂淼  毕勤成  高彬 《推进技术》2019,40(12):2710-2716
管内流态畸变对压差式流量计的测量精度有较大影响。在流量计的上游安装流动调整器,可以达到改善甚至消除流态畸变、提高测量精度的目的。为了研究流动调整器的整流效果及性能,选取竖直双弯头(90°布置)和半开阀门(50%开度)两种涡发生器来产生流态畸变,采用PIV测速技术,对管束式流动调整器、AMCA调整器和Zanker流动调整器三种流动调整器的整流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无流动调整器情况,三种流动调整器均能明显起到改善流态畸变的作用。其中管束式流动调整器和AMCA调整器可以有效地消除径向速度波动和漩涡流动,而Zanker流动调整器消除速度不对称分布的能力最强,同时带来的压力损失也最大。  相似文献   

18.
均速管流量计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力勇 《航空计测技术》2001,21(4):34-36,43
针对均速管流量计的总压及背压检测孔的数量和位置,检测杆的剖面形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详细介绍了均速管的几种结构形式,给出了实用流量测量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最后对该产品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构想。  相似文献   

19.
飞机焊接导管数字化制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飞机导管在生产制造上存在的不足,为了缩短导管工装设计周期,提高导管工装定位的准确度和导管的制造精度,对飞机焊接导管数字化装配工装、自动焊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数字化设计方法建立焊接工装的数模,通过孔定位方法实现导管焊接的定位和夹紧,通过坐标系拟合、焊缝跟踪和修正等完成导管间的自动焊接,实现焊接导管的数字化制造。  相似文献   

20.
白国强  常海萍 《推进技术》2014,35(8):1063-1069
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旋转状态下受限层板在不同旋转角度下换热能力进行数值仿真研究。通过改变旋转轴和层板之间的角度,得出了旋转轴角度对层板换热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旋转轴与层板所成角度不同时,对流换热系数呈现一定的相似性;旋转轴与层板所成角为90°和270°时对流换热系数最高,浮升力最小,旋转轴与层板所成角度为0°和180°时,对流换热系数最低,浮升力最大;最高对流换热系数和最低对流换热系数相差55%左右;平行于层板的哥氏力比垂直于层板的哥氏力对流体的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