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通过研究FAA对于燃油箱抑爆适航条款的要求以及推荐的油箱抑爆惰化系统,重点分析并阐述油箱惰化系统的构架和原理,并对惰化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和维护方式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飞机燃油箱系统的点火源防护设计是保证飞机安全和适航取证的关键技术之一,开展该领域的研究很有必要。通过参考相关FAA咨询通告,对25.981条款(102修正案)进行逐条解析,归纳出燃油箱点火源防护的符合性分析思路、防护要求及设计指南,并总结出相应的符合性验证方法;其中针对点火源防护的持续适航要求,归纳出编制持续适航文件的原则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燃油箱点燃防护适航要求的发展历程,基于对最新适航条款要求的分析和理解及燃油箱点燃防护机理分析,归纳总结了适用于民用飞机燃油箱点燃防护的设计措施,包括点火源防护、减少燃油蒸气和加装惰化系统,为民用飞机燃油箱点燃防护设计和适航验证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耗氧型燃油箱惰化技术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军用飞机和民用飞机均广泛采用机载中空膜惰化系统以降低飞机燃油箱燃烧爆炸的危险,但是这种惰化技术存在效率低、对引气压力和流量要求较高的固有缺点,因此,研究者还在寻求更好的惰化技术。将燃油箱上部气相空间的可燃气体在催化反应器中反应来降低氧浓度的方式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得到较大关注。本文在介绍国外第一代耗氧型燃油箱惰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近年来第二代耗氧型惰化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包括其基本结构、系统流程、在FAA及A-3攻击机油箱上的实验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5.
民机燃油箱防爆闪电防护新适航要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用飞机燃油箱系统防爆设计是飞机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适航对燃油箱系统闪电防护设计要求作为燃油箱防爆设计及验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航空工业界及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普遍关注。通过研究FAA 关于民用飞机燃油箱系统防爆方面闪电防护的最新适航要求,总结了相关条款的变化内容及相应的符合性验证方法,并预判了未来航空工业界由此产生的影响,对民用飞机适航验证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飞机燃油系统的防火防爆能力,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2008年7月,FAA发布了法规,要求飞机制造厂家必须提供必要的措施来降低全部或者部分位于机身内部燃油箱的可燃性。通过利用飞机自身的引气,将引气中的氧气浓度降低后再将引气送入中央油箱。结果降低油箱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使油箱内氧气达到可燃浓度以下,防止油箱爆炸。NGS系统作为燃油箱惰化手段,有效保证了飞机的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7.
运输类飞机燃油箱系统防爆设计验证历来受到航空工业界以及各国适航审定局方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研究FAA关于运输类飞机燃油箱防爆的14CFR25-146修正案最新适航要求,总结了相关条款的变化内容及相应的符合性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8.
民机燃油箱系统的闪电防护是燃油箱安全的重要研究范畴,本文依据FAA的25-146号修正案和咨询通告AC25.954-1,介绍了民用飞机燃油箱系统闪电防护分析方法。在点火源防护分析思路的基础上,针对闪电引起的点火源,在明确飞机闪电分区后,可通过容错类设计或非容错类设计分别开展分析。针对容错类设计,可仅通过证明防护设计特征有效且可靠来表明符合性,无需进一步分析失效概率。针对非容错类设计,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法进行评估。在定性分析时,需评估非容错特征失效且引起点火源的概率小于1E-5。在定量分析中,可结合燃油箱可燃性、关键闪电和防护特征失效概率确保闪电引起燃油蒸气点燃的概率为极不可能。同时,根据闪电环境定义的电流振幅和波形对防护设计特征进行有效性验证。  相似文献   

9.
燃油箱燃爆问题一直是飞机安全的关注重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空科研人员在解决燃油箱燃爆问题的方向上,已由原来的被动防爆发展为现在的惰化抑爆。美国适航当局在2008年7月颁布了最新的25-125修正案的意见征询稿,它预示着惰化燃油箱将成为未来民航飞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民机燃油箱系统点火源防护是燃油箱防爆的重要范畴,通过参考FAR 25.981条款和咨询通告,开展了民用飞机燃油箱系统点火源防护的整体分析思路研究。对于点火源防护设计的通用要求,开展的分析思路主要包括点火源防护设计对象失效模式的识别,判断是否为固有安全设计,同时采用定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等各种分析方法确定是否能满足点火源防护的要求,最后通过制定关键设计构型控制限制(Critical Design Configuration Control Limitation,简称CDCCL)满足持续适航的要求。另外,针对失效模式、固有安全设计、定量分析和持续适航等都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说明,如针对失效模式需梳理出所有可能产生点火源的失效模式,再逐一进行安全性分析;针对闪电引起的点火源,须明确容错类设计或非容错类设计。若为容错类设计,可仅验证可靠并有效即可,若为非容错类设计,需根据相应情况开展定性或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飞机燃油箱机载惰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有效减少飞机燃油箱燃爆风险,以机载惰化技术为重点,介绍了燃油可燃性和氧体积分数指标确定的方法,根据燃爆极限可将民机的安全氧体积分数定为12%,军机则采用直接用燃烧弹打击油箱测定最大压力的方式将其定为9%,分析了气体在燃油中平衡和非平衡溶解的差异,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对中空纤维膜惰化技术中分离膜特性、惰化气体分配方式及仿真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机载惰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目前国内机载惰化技术已经成为主流的惰化技术,但针对国产燃油可燃性的研究十分匮乏,未来可以对此展开进一步研究,并且可对冷却惰化、绿色惰化和吸附惰化等技术加大研究力度,有望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单舱惰化冲洗模型理论,采用Matlab语言,针对民用飞机惰化系统设计开发出系统架构权衡分析工具,该工具后台程序除集成气源压力接口数据库、飞行参数自动生成模型和ASM真值表外,还包含根据落地燃油箱氧气浓度对下降阶段大流量模式下NEA最小流量的寻优算法,通过运用该工具,对全燃油箱惰化民机的惰化系统引气增压子系统形式、NEA流量、燃油箱通气形式、燃油箱极限氧气浓度对ASM数量和引气质量流量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全面比较开式通气架构与闭式通气架构下惰化系统的性能特征,为飞机惰化系统架构设计提供一种工程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3.
Experimental study of an aircraft fuel tank inerting system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In this work, a simulated aircraft fuel tank inerting system has been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based on a model tank.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operating parameters on the inert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flow rate of the inert gas(nitrogen-enriched air), inert gas concentration, fuel load of the tank and different inerting approach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same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time span of a complete inerting process decreased as the flow rate of inert gas was increased; the time span using the inert gas with 5% oxygen concentration was much longer than that using pure nitrogen;when the fuel tank was inerted using the ullage washing approach, the time span increased as the fuel load was decreased; the ullage washing approach showed the best inerting performance when the time span of a complete inerting process was the evaluation criterion, but when the decrease of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the fuel was also considered to characterize the inerting effectiveness, the approach of ullage washing and fuel scrubbing at the same time was the most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4.
抛开经典Fick定律,提出用传质频率来表征燃油和空气氧氮传质的快慢,建立了以频率传质模型为基础的飞机燃油箱冲洗惰化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对传质速度进行量化,而国内外工程界目前使用的模型不具备此量化能力;该数学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得到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相关封闭燃油箱内的氧氮传质实验数据的验证;将该数学模型用于仿真A320的飞行阶段的氧的体积分数,仿真结果同测试数据及其他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后发现:频率传质模型的计算精度最高;进一步仿真表明,载油率的增加会明显延缓惰化氧的体积分数的降低,且在高载油率下频率传质模型同不传质以及瞬时平衡这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