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合材料热压罐固化工艺过程中,制件的固化变形依旧是影响成形质量的重要原因。通过光纤光栅和热电偶相结合的方法对复合材料制件在热压罐成形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和应变进行在线监测,研究了树脂基体对制件应变的影响规律,并基于此分析了不同模具材料对制件固化过程应变和固化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树脂与模具是复合材料固化过程应变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升温/保温阶段,树脂的流动、热膨胀、固化反应等是应变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在降温阶段模具收缩对应变变化起主导作用;不同模具材料的刚度、与制件的结合能力以及热膨胀系数的变化会在复合材料固化过程的不同阶段对应变变化产生较大影响。本文获得了不同材质模具试验条件下复合材料制件固化过程中的应变曲线,分析了固化过程中模具对复合材料制件内部应变的影响规律,为深入分析大型复合材料构件固化变形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针对基于复杂自由曲面类构件的复合材料铺放成形技术领域中的对刀问题展开研究工作,对刀的策略和精度是判断构件模具制造精度和决定复合材料铺放成形质量的关键因素。借助设置在铺放头压辊处的激光测距探头,通过对位于模具上不同位置对刀点或校验点的探测,进行模具制造精度校核和对刀精准性判断。基于激光测距探头所探测数据,提出了针对一次性低成本模具和高精度可复用模具对刀点的设置方法以及对刀策略,利用该对刀策略进行翼身融合体的铺放成形实验进行验证,实验表明该对刀策略可有效解决复杂自由曲面类构件的复合材料铺放成形的对刀问题。  相似文献   

3.
1998年12月29日,江苏省科委组织召开了“用型内处理法制备复合结构和复合材料的实用化工艺研究”技术鉴定会。该项目由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朱正吼老师等承担。课题组巧妙地借用负压实型铸造法中所使用的塑料模将中间合金/增强体夹裹带入铸型,同时又采用特殊的...  相似文献   

4.
复合材料构件成型模具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件成型模具根据其材料可分为金属模和复合材料模,金属模利用数控加工方式制造.复合材料模利用过渡模铺帖成型,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工艺性,其设计过程和方法有别于普通的机械零件成型模具.本文分析了复合材料构件模具结构及现有设计存在的问题,采用数字化设计的方法和流程,解决了成型曲面的可加工性检测、成型曲面的整体偏置以及模具支架的参数化设计等关键技术,开发了相应的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5.
由于航空工业的发展,要求能在钢及铝合金上生成紧密的与底层附着力很好的电镀层。但由于这类金属的负电位高,容易在空气中氧化以及与电镀溶液起作用等缺点,所以对这类金属及合金的电镀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特别是要得到与底层附着力很好的电镀层。本文通过用“复浸锌法”和“浸锌法”(详见下面)的比较,证明用复浸锌的方法,完全能得到比“浸锌法”抗蚀性能高,结合力好的电镀层。而且还诸述了解决粘合力的关键问题和能在锅上直接镀铬的工艺规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方法研究模压成型工艺流程对蔗渣/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影响。比较了模具加热和填充材料的先后次序,以及模具温度控制的方式对材料成型效果的影响。对比了分层填充聚乙烯和蔗渣时,填充次序对材料制备的影响。分析了模压成型工艺缺陷产生的原因,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二次模压在消除工艺缺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坐标网目法对带孔件成形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所获应变分布表明,带孔件在变形过程中存在拉深和翻边两种变形趋向性,在模具参数和工艺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其可能的变形趋势与孔的尺寸有关。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带孔件成形过程中的变形趋向性分析乃至变形过程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电子封装用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介绍了电子封装用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分别从基体、增强体、制备工艺几方面讨论了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着重介绍了作为电子封装材料应用前景较好的高比例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已部分实现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铸造法。并进一步提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旅游者”号(AD-100)超轻型飞机的结构工艺性,包括全玻璃钢复合材料结构的工艺协调方案的选定,和所采取的独特的制造工艺方法。经数架飞机的研制表明,所采取的措施是可行的、有效的。 文中还简要地探讨了复合材料及其胶接结构的无损检测问题和“旅游者”号超轻型飞机的零部件向完全互换过渡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辊压成形是一种通过顺序排布的成形模具渐近横向弯曲金属带材和板材的塑性加工工艺。由于其低成本、高效率、柔性化的特点,已成为中国新能源、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实现轻量化、节能、减排和安全性提升的重要技术之一。但是,该工艺的工序复杂性和离散性、材料厚向性能的不均匀性、设备信息化和柔性化自动化的低水平等问题,导致了它类似于“黑匣子”,使得产品质量难以预测,调试生产高度依赖人工经验,可成形截面受限,成品率不稳定。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智能辊压成形装备(系统),并介绍了该装备(系统)的技术架构和特点。通过搭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架构,该系统将传统辊压成形中的离散数据进行采集、筛选、集成、储存和分析。同时融合数字孪生、人工智能、轮廓检测技术和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等来构建可以替代人工经验的自纠偏的生产模式。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本文给出了利用该系统解决的一个辊压成形的动力电池包结构件的回弹控制案例,并对该系统的发展给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负压实型铸造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负压实型铸造法(V-EPC)成功地制备了钢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对所制备的试样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并观察了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试验表明,机械固结法可用于制备纤维预制件,最佳浇注工艺参数为浇注温度730~740℃,浇注速度3~4 kg/s,铸型负压度- 0.025~- 0.040 MPa。分析了气化模制备的影响因素以及浇注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陶瓷基复合材料因其耐高温、高强度比、抗腐蚀等出色的力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然而,制备工艺的复杂性导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本构模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无法合理估计给定工况下结构的力学行为。为此,本文首先探究了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材料参数对其本构模型的影响,并建立了考虑孔隙率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各向异性本构模型。随后,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混沌多项式展开的不确定性传播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材料参数及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对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而为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有效指导。最后,以陶瓷基复合材料圆柱壳模型为例,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搅拌摩擦加工(FSP)法制备了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通过光镜、SEM+EDS、拉曼光谱和XRD等分析手段对复合材料中石墨烯分散、损伤以及石墨烯-铝界面反应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石墨烯加入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的FSP制备能有效降低界面反应并促进石墨烯片层剥离,但同时也会导致石墨烯结构损伤的加剧。石墨烯在基体中的分散与其加入量密切相关,更多的石墨烯加入会导致其团聚和片层堆砌而影响复合材料的延伸率,合适的加入量可实现对铝基的同时增强增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树脂型快速模具存在精度差、导热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低熔点合金铸造成形的空心涡轮叶片熔模铸造蜡型注射用快速模具制作方法;设计了注蜡型腔模的复合结构,型腔模外部是铝合金框,内部是包埋有随形冷却铜管的低熔点合金铸造体;给出了模具内随形冷却管的设计方案。以“模具-蜡型-型芯”系统为分析对象,应用ANSYS软件进行了模具冷却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本模具的冷却速率与温度均匀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5.
对于当前航空航天飞行器中广泛存在的金属复杂曲面构件的高性能发展需求,提出研发针对叶片类零件、大口径薄壁弯管以及复杂钣金构件的楔横轧短流程制坯、颗粒填料辅助推弯成形以及高能率冲击液压成形等精密成形技术,分别从工艺原理、设备、模具及典型零部件应用等方面对上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泡沫夹层结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基础上,探索了一种新型的夹层结构成型工艺。传统工艺需要热压罐、真空袋等外部设备来为成型提供压力,文中提出了利用泡沫本身热膨胀和刚性模具的限制作用,为泡沫夹层结构复合材料提供成型压力。通过对泡沫芯材的模压发泡工艺的控制、监测,分析了夹层结构成型时内部产生压力的大小。同时,对其弯曲强度和剥离强度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控制芯材密度、发泡温度和发泡时间能有效地提高夹层结构的成型压力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高速数据采集多机处理系统”通过技术鉴定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朱根才教授等研制的“高速数据采集多机处理系统”,1995年12月通过了由江苏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系统技术先进,达到国内领先和90年代初的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与空间站数控对接机构原理及技术研究”通过技术鉴定我校朱剑英教授等承担的“航天器与空间站数控对接机构原理及技术研究”,于1996年5月16日通过了由江苏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组织的技术鉴定。课题组对航天器与空间站的数控式对接机构原理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SiCp/Zn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显微组织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颗粒增强低熔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扩大锌合金的应用范围,本项工作采用旋涡搅拌法制备了SiCp/Zn基复合材料,并讨论了搅拌工艺参数,增强颗粒表面处理对复合效果的影响。显微组织观察表明:SiCp分布均匀程度取决于颗粒的表面处理以及复合工艺参数的控制。SiCp经高温焙烧后,其表面获得一层稳定的SiO2,从而有利于改善SiCp与基体锌合金的浸润性能。在基体中加入Mg等金属粉末,对于Si  相似文献   

20.
“火焰筒气膜冷却三维温度场数值计算”通过技术鉴定我校动力工程系常海萍副教授等完成的“火焰筒气膜冷却三维温度场数值计算”,不久前通过了由航空工业总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研究火焰筒气膜冷却三维温度场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建立计算程序,所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