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针对电子产品设计验证阶段性能试验的多环境状态、小样本特点,在正态分布假设条件下,提出了基于Pspice电路仿真的性能评估方法,运用Pspice软件中的瞬态分析、Monte-Carlo分析和温度分析获得了各环境状态下的性能仿真数据,进而获得了环境因子的仿真结果;利用环境因子将多试验状态下的试验数据折算为正常状态下的性能试验数据,基于折算后性能试验数据实现了产品的性能可靠性评估。最后,以某型装备上的稳压电源为例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王彬  郑建军  刘玮  王高利 《航空学报》2023,(17):176-186
在全尺寸结构强度试验中,需将原始理论载荷转化为试验实施载荷,载荷处理的结果直接关乎着试验考核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传统的载荷处理方法基于载荷等效,载荷处理完成后再对比数值分析结果,这种开环的载荷处理方法遇到复杂结构和载荷时通常效率和精度都大打折扣。提出了一种基于考核目标等效的试验载荷处理方法,将数值仿真分析结合到载荷处理过程中,搭建一种载荷优化设计-试验态分析-考核目标评估的闭环架构,以结构目标响应为评估判据和优化目标,结合灵敏度分析、遗传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搜索试验态载荷最优解,大幅提高了载荷处理的效率和精度。在此基础上,基于MATLAB GUI平台开发了载荷处理软件,模块化地实现了灵敏度分析、载荷-响应矩阵计算、载荷优化设计等功能。将基于考核目标等效的载荷处理方法成功应用到某飞机升降舵结构载荷处理中,实现了试验考核目标响应误差精准控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雷达方程和干扰方程,从能量层次上建立PD雷达在噪声干扰条件下的探测性能仿真模型,该模型应用于雷达及雷达对抗效能评估计算机数学仿真试验.  相似文献   

4.
受结构复杂、超大尺寸、制作工艺等多种条件的限制,超大尺寸共形吸波体装机应用后的雷达散射截面研究开展较少,亟需从仿真及试验两个方面加强研究。本文从超大尺寸共形吸波体的双马来酰亚胺材质隐身翼面前缘制作工艺和基于仿真评估的结构设计出发,对共形吸波体的分层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对机翼前缘共形吸波体的装机雷达散射截面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超大尺寸共形吸波体垂直极化下在2~18GHz 取得-1.1~-22.4 dB 的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效果,雷达散射截面的仿真评估误差可以控制在6.5 dB 以内,其中材料的电磁参数各向异性测试对仿真误差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军用直升机雷达隐身性能仿真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频方法计算了某型通用直升机及其隐身改型的RCS数据,基于现有雷达隐身性能计算方法和直升机低空飞行特点,对直升机在单部雷达和雷达组网两种情况下的雷达隐身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给出了单部雷达和雷达组网发现目标的判定准则,分析了直升机可探测范围曲线、平均综合检测概率和暴露时间等隐身指标。通过仿真分析,评估了不同飞行高度下RCS减缩与直升机隐身性能的定量关系,为直升机的隐身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加速退化数据的某型电连接器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某型电连接器属于高可靠性、长寿命产品,在短时间内很难获取其失效数据。为了评估其可靠性,在分析其失效机理的基础上设计了步进加速退化试验,通过分析加速退化数据外推出产品在正常工作应力水平下的可靠度函数。试验中以电连接器的接触电阻作为性能参量,选取温度作为加速应力。数据分析时,利用Wiener随机过程对样品退化进行建模。为了提高模型参数的估计精度,采用极大似然法对所有性能退化数据进行整体统计推断。外推其在工作温度下的可靠度时,针对工作温度不恒定的情况利用等效温度表示温度对该产品的综合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加速退化数据分析的方法实用、有效,成功实现了某型电连接器的可靠性评估,并可为其他高可靠性产品的可靠性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穆童  孟鸽  谢里阳  张建波  石朝成 《航空学报》2020,41(2):223229-223229
将两段式S-N曲线应用于Dirlik随机振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分段计算各自的疲劳损伤并进行叠加。基于该模型所模拟的应力幅值分布,推导了在两段式S-N曲线的情况下激励放大倍数同疲劳寿命之间的等效关系,并提出了基于该等效关系的加速试验寿命换算方法,为加速试验应力等级的确定提供了参考。针对随机振动中小应力幅占比较大的情况,该方法优化了这一部分的损伤计算方式,同时该方法还可以推广至超高周疲劳等需要使用多段式S-N曲线表达疲劳性能的情况中去,得到更加贴近实际的理论疲劳寿命与加速寿命间的等效关系。通过分析算例表明,在两段式S-N曲线下,应力与寿命也大体呈现出了两段式的对数线性关系,并使用文献中的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在改造后的火控仿真实验室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包括飞行员、飞机、火控、导弹、雷达等分系统,可以进行搜索、占位、瞄准、攻击直到命中目标全过程的半实物仿真试验方法.其试验结果能够用于系统的操纵性能研究,动态精度分析,精度分配、系统优化和作战效能评估.  相似文献   

9.
针对聚变堆结构材料拟采用的新材料CLF-1(low-activated ferritic/martensitic steel)钢在进行射线检测过程中没有特定标准参考的问题,采用等效法在相同透照条件开展了不同厚度CLF-1钢和Q235钢的X数字射线等效透照实验研究。基于相同成像条件下两种材料对应的X射线图像具有相同灰度即透照系数相同,通过对比拥有相同图像灰度值的两种材料的厚度,得出CLF-1钢对应于Q235钢的等效透照系数。试验设计了4~20 mm,递增0.5 mm的阶梯厚度的CLF-1钢和Q235钢在100~400 kV(递增50 kV)管电压条件下进行了透照实验,获得了对应电压下CLF-1钢相对于Q235钢的X射线透照等效系数为1.10~1.13。该研究结果对CLF-1钢在进行X射线检测时的检测技术参数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损伤等效的多轴疲劳试验谱编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多轴载荷下多危险点单轴应力破坏模式,以损伤等效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多轴载荷下的疲劳试验载荷谱编制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最危险点处的应力应变历程进行雨流计数,对得到的应力应变循环按幅值进行分组统计,再根据损伤等效原则对各组进行循环载荷搜索,最后将各组搜索到的包含一定次数的循环载荷按顺序连接起来,即为疲劳试验谱.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定量地保证了试验载荷谱与原载荷谱的疲劳损伤一致,操作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1.
舰载雷达鉴定试验是雷达试验的重要部分.为了对雷达的性能作出置信度高的评判,数据处理是关键.只有因素考虑全面、模型建立正确,才能获得高精度的真值数据,进而实现对雷达的可靠评判.分析了数据处理的流程和关键环节,针对空间变换、舰体运动参数补偿、时间校准3个关键问题进行建模,并用实例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王向明  章怡宁 《航空学报》2000,21(2):164-166
全尺寸钛合金第 58框疲劳试验系大规模复杂试验,需要简单模拟试件的预备试验来发现全尺寸疲劳试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由全尺寸框向模拟试件简化过程中,遇到复合载荷工况,而这种复合载荷不适合在疲劳机上进行加速试验。提出了一种满足疲劳寿命等效要求的当量载荷处理方法,并得到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为了快速准确地计算卡箍管路系统的振动响应,提出了基于测试数据的卡箍非线性等效建模方法。对卡箍直管系统进行低幅值激励的模态测试,利用试验数据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识别卡箍线性刚度、线性阻尼参数。对卡箍直管系统开展不同激励水平下的恒力测试,通过样条插值多项式法将恒力频响函数转换为恒位移、恒速度频响函数,并进一步识别卡箍非线性等效刚度、非线性等效阻尼,建立了考虑卡箍非线性的等效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该卡箍等效动力学模型的预测频响函数与试验频响函数的最大误差仅为-6.9%,可以有效地反映卡箍实际的刚度、阻尼特性,对解决卡箍管路系统的振动响应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雷达和红外成像双传感器信息融合目标识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利用目标的雷达和红外成像2种独立的传感器信息的互补性来构造特征向量的信息融合方法——联合向量空间法,并用对应的自适应信息融合系统进行目标识别。仿真证实比用单传感器的效果明显优越,从而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叶尖间隙对涡轮性能影响的计算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电容型叶尖间隙测量系统,在国内首次对单级涡轮级性能试验状态下的转子叶尖间隙进行了实时测量,并利用获得的叶尖间隙热态试验数据,完善了涡轮转子叶尖间隙计算方法。同时,开展了变叶尖间隙的涡轮级性能试验,总结了叶尖间隙对涡轮性能的影响规律。另外,还对试验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叶尖间隙对涡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容型叶尖间隙测量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利用该系统有助于掌握叶尖间隙真实变化规律,提高试验安全;通过对叶尖间隙实时测量,可正确评估涡轮性能随叶尖间隙的变化规律,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雷达导引头是导弹的关键部件,决定着导弹的综合作战能力。文章针对雷达导引头技术状态评估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测试数据对雷达导引头的关键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引入时间修正的方法,依据装备退化规律得到装备的近期技术状态。然后,使用三角模糊数理论计算参数隶属度和可信度水平,在此基础上使用ER算法对雷达导引头特征参数的测试数据进行评估。实验使用某单位所贮存雷达导引头测试数据进行验证,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雷达导引头技术状态的实时评估,并得出评估结果的可信度。最后,基于技术状态评估结果进行雷达导引头检测规划,为合理控制雷达导引头的检测次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干扰条件下地对空雷达上视工作和空对地雷达下视工作的数学模型,结合在发现概率和虚警概率给定情况下检测因子为定值的雷达检测理论,推导出了从干扰机干扰地对空雷达时的干扰效果等效外推到干扰空对地雷达的干扰效果的推理模型。该模型具有外场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飞机连接结构防护涂层老化损伤量化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连接结构防护涂层体系的老化过程具有多属性、模糊性和动态性的特点,综合量化评估防护涂层体系老化损伤程度对保障飞机连接结构的功能和使用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的涂层老化损伤评级方法,提出了用等级描述老化损伤程度的量化评估技术途径,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量化评估方法。在国标、ISO和ASTM标准给出的单项评级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飞机连接结构防护涂层体系老化损伤的单项评级方法,确定了因素集和评价集。采用专家打分法统计得到了各因素的权重分配,确定了权重集。选用正态分布隶属函数来确定评价矩阵,给出了隶属函数参数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建立了评价矩阵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某型飞机机翼上下表面连接部位模拟试件的加速腐蚀试验,采用本文提出的量化评估方法对防护涂层体系的老化损伤进行了评估,确定了老化损伤等级,评估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与腐蚀动力学规律一致,从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The PRSD detector improves radar performance by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in space, thus making a radar adaptive to its environment. An increase in performance over classical detectors may be realized in any of several ways: 1) greater maximum range; 2) smaller minimum detectable targets; 3) higher data rates; 4) lower average transmitted power, which allows smaller size and weight of equipment. The model of the PRSD detector described herein was tested with a semi-agile beam radar, and gave measured fiel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for this particular radar) equivalent to an S/N increase ranging from 5 to 22 dB with a mean of 9.5 dB. This increase is greater than the 5-dB improvement predicted for the system in a white noise environment because many of the field tests were at locations subjected to heavy interference. The PRSD detector was extremely effective reducing the interference. In this paper, we will briefly review the theory of operation, describe the equipment and the method of test, and present experimental data. The data presented here are essential to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sequential detection since a rigorous theory encompassing multiple range bin radar has not been developed at this time. Finally, an extensive bibliography is appended.  相似文献   

20.
Study of ADS-B Data Evalu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western China, the terrain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re so complex that it is not suitable to construct new radar stations. 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oadcast (ADS-B) is a totally new surveillance method, so before practically applied and operated in China, abundant tests and evaluations are necessary to validate the performance of ADS-B and guarantee the operational security. During the flight tests, we collect the data of radar, ADS-B and high accuracy position and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ADS-B with radar based on high accuracy position. To solve the asynchronous problem among radar data, ADS-B data and real-time kinematic (RTK) data caused by different update rat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technique of synchronizing multi-surveillance data by extrapolating from the data of low update rate to high update rate according to velocity and heading. Meanwhile, because radar data, ADS-B data and RTK data are expressed in different coordinates and cannot be compared each other,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method to unifying the coordinates of multi-surveillance data. By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ADS-B is better than rad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