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米 《今日民航》2013,(3):36-39
川菜被誉为中国八大菜系之首,饮食文化沿袭至今。自2006年起,川菜已相继有郫县豆瓣、豆豉和榨菜的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在四川省省级非遗名录中,川菜中江手工挂面工艺、富顺豆花制作工艺、南溪豆腐干制作工艺、泸州市先市酱油传统酿制技艺等31项入选。2011年12月,四川省烹饪协会还首度提出"川菜申遗"。那么,"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今天盛名是否依然?川菜传统烹饪技法是否仍在?川菜距离世界非遗,路有多远?  相似文献   

2.
才波 《西南航空》2011,161(7):108-109
川菜到底有没有美学家所说的"美感和艺术即等于直觉"的反映呢?人们对四川名菜经典的美感是如何发生的呢?人们对数千款新川菜的美感是如何发生的呢?人们对成都盛宴的美感是如何发生的呢?人们对成都小吃美感是如何发生的呢?……  相似文献   

3.
才波 《西南航空》2006,(4):120-122
有关川菜美的问题,不能不提到理"、"情二字,理情融洽,情理交融,是品评和创造川菜美的又条审美原则". 理与情的协奏曲 川菜艺术的美,从来就是"理与"情的协奏曲."理情基因"和"情感基因"问题之于川菜艺术,犹如"情侣"的零距离"亲合".川菜的生命及其美感的发生,皆维系于此.那么什么是川菜美中所蕴含的理"呢?广义地理解,诸如原料营养、结构、味型、火候、逻辑适应度等这类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贯穿支配着"审美主体"(人)和审美客体(菜品)自创造至品尝的全过程.狭义地理解,川菜的理情内容是指建立在烹调学及几何学的造型,比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它们反映了川菜美的规律,同样起着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4.
才波 《西南航空》2011,(8):I0002-I0002,81
从单元上讲,川菜美由三方面构成:食材、语言、精神。从形态上讲,川菜的审美属性,由"艺术美"和"自然美"构成。食材原料之美川菜的烹饪离不开食材(亦称原料)、厨具及用火。西方"快乐派"美学代表桑塔耶拿说:"感性的美,不是效果的最大或最主要的因素,但却是最原始最基本而且最普通的因素。没有一种形式效果是材料效果  相似文献   

5.
才波 《西南航空》2011,(5):106-107
美,从来就是川菜厨师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美的创造是川菜的最高准则。"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川菜美"却不尽相同,关于川菜美大概有以下三种主流诠释:第一是"大众"说川菜之"川",将它横放则近似"三",三人为众。自古富庶的巴蜀大地造就了也许是中国内地最具平民精神和大众意识的巴蜀文化,而这种文化也理所当然贯穿于巴蜀美食创作的实践过程之中。川菜之美源于民间,随着时代的演变,  相似文献   

6.
大美新川菜     
才波 《西南航空》2011,(12):98-99
新川菜的主题是"绿色.健康.时尚"。探讨川菜美的机制,要顾及到人和川菜两个方面,这需要从"人与吃"两方面去理解而不是从菜品的或直观的形式角度去理解。  相似文献   

7.
苏格拉底名言“美是难的”!川菜亦然。它虽与人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但是谁能道出川菜美的奥秘呢?对于什么是川菜的美,仿佛美食家有美食家的见解,公众有公众的看法,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相似文献   

8.
才波 《西南航空》2011,160(6):112-113
新川菜继承"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传统;新川菜保持麻辣鲜的特色;新川菜汲取各地菜系之精髓,更强调食材性、营养性、工艺性,并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去创造美的川菜。  相似文献   

9.
九月 《今日民航》2013,(7):64-69
去年7月21日,大雨让北京所有有车的人都为之震惊了一次,而这个震惊还没有缓过劲,7月26日天津也开始了"看海"。而在这一系列的暴雨背后,我们又看到了什么?首先是被困车内无法逃生,其次是各大媒体都开展的砸玻璃运动,再然后就是各种测试车辆涉水深度的话题。那么车辆究竟能涉多深的水,下雨去你能不能安全的开车回家?  相似文献   

10.
才波 《西南航空》2005,(9):62-63
大凡川菜的美.总都具有形象性.并在这种形象中倾注着厨师的思想、意志、观念、情感.其作品越有魅力.就越有诱惑力.从而也就越能表达其创造意图,这样的形象性.就成为川菜美的艺术的基本品格。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通用航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首先我们来谈一下2020年中国经济究竟要不要"保六"这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就是,中国经济这个过去40年全球经济的长跑冠军,现在究竟还能跑多快?经济学家们争论的,其实是中国经济究竟还有没有跑到"6"的潜力,也就是,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究竟是多少?毫无疑问,2019年前三个季  相似文献   

12.
才波 《西南航空》2005,(8):82-84
厨师们为了创造美的川菜.总是力求对川菜美的意义作出各自不同的解释。如持“调理”论.强调川菜美的营养性,认为川菜美是由营养派生而出;持“愉悦”论.注重色彩美、造型美、器皿美,认为川菜美有其外在形式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才波 《西南航空》2005,(6):76-77
川菜艺术语言的美感产生,既不能脱离川菜审美,也不能单纯地归结于“审美主体”,而在于人与川菜,反映与被反映之间所构成的某种生动的交互关系。只有二者的协同作用,才能产生川菜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4.
每一次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我们除了愤怒还能做什么?为什么我们堂堂反侵略的正义之师,就不能有一个让两岸四地,全世界华人华侨都能认可接受的纪念抗日英烈的祠堂?这个地方应该有,也一定有。她就是坐落于南岳衡山的忠烈祠。  相似文献   

15.
川菜艺术之魂--味,味者,境界也.味作为川菜艺术表现意义的独特手法,实在是历史悠久.也如中国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美学家将中国艺术称之为"韵味".  相似文献   

16.
才波 《西南航空》2006,(2):96-97
器皿与川菜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传统研究中有“化”、“升华”、“体魄”、“外衣”、“包装”、“时尚”等多种说法,无论其理解的角度有何差别,我们可见器皿研究是川菜化研究中不可获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7.
艺术之路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你不能期待有一天能到达终点,你只能一直跑下去,不断追求更远!有人会问:既然如此,为何选择艺术之路这个没有终点、没有输赢、又很孤独的马拉松?答:因为喜欢路上的风景!所以"艺术之路"也可以叫做"美丽之路"。  相似文献   

18.
《西南航空》2012,(5):113
上世纪80年代,曾经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地球,万里长城是唯一可见的人造工程。宇航员威廉.波格在一本书中说:"是的,我们确实能看见中国的长城,但是人的眼睛是看不见的,我们必须借助于双筒望远镜。"当中国首飞宇航员杨利伟返回地球时,有记者问:你在太空中看到万里长城了吗?杨利伟回答:没有。俯瞰,成都的城市地标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青楼文化     
孔庆东 《今日民航》2009,(Z1):110-113
青楼,也是一种文化?青楼亦有文化乎?其实,青楼是文化艺术之乡。唐诗、宋词、元曲、明朝的小说,哪一样能离得开青楼?可以这样说,青楼与"色"的关系有多深,青楼与文化的关系就有多深。  相似文献   

20.
才波 《西南航空》2005,(12):58-59
今秋,《大长今》荧屏热播,在神州大地刮起了一股韩国美食旋风,媒体渲染,理论成立——“食尚圣经”:食疗、药膳、健康、素菜、清淡、慢餐等。似乎在川菜圣地念念不忘,“韩国专利”,大有韩菜与川菜媲美之势!是耶非耶?[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