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伊莉莎 《航天员》2014,(3):14-19
空间站微生物的来源其实多种多样,最直接的就是航天员身体所携带的微生物,包括皮肤、毛发、衣物的表面和身体内部菌群,还有一些是太空搭载的实验微生物和由于灭菌不彻底,随航天器一起进入太空的微生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目前科学所不能确定的太空微生物,可能是外太空本身存在的,不过,由于目前外空间生物存在的研究(如探寻外星球生命等)才刚刚兴起,所以空间微生物的主要科研方向还是研究和监控人类带到太空中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2.
谢琼 《航天员》2014,(3):20-22
1998年11月20日,白国际空间站第一个部件“曙光”号功能货舱发射升空那天起,一个独特的微生物环境开始在太空密闭座舱中十肖然形成。有利的环境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舒适的摇篮,那么作为这些微生物来源的摇篮又是什么呢?据科学家统计,空间站微生物的来源主要分为四类:一、飞船来源。空间站由多个舱体组成,尽管各组件(包括往返飞船)均在超净工作间组装,但仍不可避免微生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人类已经把卫星、飞船、空间站、大型天文望远镜等送上了天,而且其数量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长。但同时,据估计,目前约有5500吨的太空垃圾漂浮在地球轨道上,而且情况正在变得越来越糟。不难看出,人类的太空活动越频繁,产生的太空垃圾就越多。为了消除或者防避太空垃圾,各国科学界一直在努力着。  相似文献   

4.
太空农场,就是在太空依靠繁殖绿色植物(蔬菜、藻类等)就地解决航天员所需的食物、氧气和水等最基本物资的供应问题,是实现未来长期载人星际旅行,星球移民的关键技术。在介绍了美国、俄罗斯的农场计划之后,让我们看看疆土狭小的日本有着怎样的打算。  相似文献   

5.
“自由”号空间站(SSF)的建造和使用需要较长时间停留在空间,而且液冷通风服(LCVG)和航天服装备(SSA)气密服需要长期重复使用。由于这些条件需要重新规定微生物的控制程序,所以采用了确定内衣、抗微生物涂层,以及清洁各种航天服部件方案的控制程序。通过使用标准的微生物技术和研究早期的美国航天程序经验,制定了一项基线微生物控制流程,并进行了一系列人穿着SSA测试以确定此流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使用抗微生物涂层内衣,会改善LCVG的卫生状况,使用消毒剂可以有效杀死SSA气密层上的细菌。此外,在航天服选择区域进行集中强制通风,可显著地降低微生物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工程》2012,21(2):39-39
据美国安全世界基金会网站2012年2月1日消息,该组织近日发布的太空态势感知(sSA)事实页文献,概述了太空态势感知遥感器类型、全球太空态势感知能力等概念,并认为太空态势感知就是对太空环境及其对太空活动影响的表征;太空态势感知包括利用光学望远镜与雷达获取地球轨道内的物体位置和太空气象信息,即太空监视。军事及情报领域的太空态势感知应用,还包括对太空中物体及其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叶 《航天员》2014,(2):47-49
曾两次搭乘航天飞机前往太空执行任务的马西米诺,1986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学校,开始进行人类操作控制太空机器人系统研究,而且这项工作曾使他荣获两项专利。  相似文献   

8.
未央 《航天员》2010,(4):56-58
空间机器人按用途主要分为星球(月球、火星等)探测机器人和空间站应用机器人,可以在太空恶劣的环境下代替人类完成危险和难以完成的任务,如探索火星和水星等行星,搭建空间站,进行太空实验和空间飞行器、卫星、太空望远镜等的维修和维护任务,甚至保卫太空安全等。  相似文献   

9.
沈羡云 《航天员》2012,(3):72-73
什么是航天员的心理障碍呢?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时。长期处在与世隔绝的太空中,长期的精神紧张、密闭狭小的座舱、静寂无声的太空环境、规定好的交际方式、与地面有限的联系及失重所造成的不适感,使航天员产生了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感到忧虑、厌倦、抑郁、思念亲人、人际之间关系紧张等,我们把航天员们在太空中产生的这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称之为航天员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0.
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内环境适宜航天员工作和生活,同时也给空间微生物提供了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而空间微重力和电磁辐射等环境会加大空间微生物对材料的腐蚀能力。因此,必须对空间微生物防控技术进行体系化研究。文章从空间微生物菌种的采集和鉴定、空间环境下微生物对航天材料的腐蚀机理、载人航天材料抗菌涂层选择以及微生物控制技术等方面对微生物防控体系进行阐述,可以作为开展载人航天器空间微生物防控技术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砚池 《航天员》2009,(6):68-70
当看到航天员完全暴露在太空进行舱外工作的时候,人们免不了好奇,既然太空是没有重力的,那么他们是如何长时间处在一个位置上的呢?他们又是如何在复杂的太空环境中保障自身呼吸、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找寻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在今后的15—30年,将要实现飞向火星的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会离开地球至少2~3年的时间。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人体免疫状态将会下降,人的细菌微生物群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在微重力条件下,抗生素效能降低而微生物突变率大大增加。在如此漫长而紧张的状态下无疑会引发感染,而上述因素将影响有效治疗感染的能力。本文关注的是可能应用于在极端环境下如星际太空中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3.
沈羡云 《航天员》2012,(2):68-69
我们知道,飞上太空的航天员们都是经过千挑万选、层层选拔才选出来的,而且在几年的训练过程中,每年都要进行各项大、小身体检查,身体不健康或有潜在性疾病的预备航天员就会被淘汰。那么,在如此严格的选拔要求下脱颖而出的航天员们,为什么在太空飞行中还会出现功能紊乱、患病等情况,甚至有些航天员因疾病严重而中断飞行任务返回地球治疗呢?  相似文献   

14.
薛滔 《航天》2012,(9):61-61
6月30日上午,河北省首个航天育种产业化示范基地一中国(唐山)航天育种产业化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河北省遵化市隆重举行,该项目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育种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唐山尚禾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副部长胡世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员张瑞、原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刘纪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育种研究中心主任孙永成及唐山市、遵化市的相关市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占地8000余亩的航天育种基地分为太空种苗繁育基地、太空农业休闲观光、太空农业生产示范和航天农产品加工配送四大区域。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太空蔬菜生产、航天育种研究、太空农业观光、航天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大型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区。该基地通过引进、示范和推广太空农业生产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唐山市乃至河北省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对改变农民观念、普及农技知识、带动农民种植太空农产品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这里已经成功种植20个航天品种,包括航天小金瓜、航天优质瓠子、太空紫茄、太空架豆、宇椒一号、太空特大南瓜等。  相似文献   

15.
钱航 《航天员》2013,(4):47-48
6月20日上午10:04至10:55,在指令长聂海胜和摄影师张晓光的协助下,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实验,展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回答了学生们关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防护、失重对抗和太空景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山而 《航天员》2009,(3):64-65
在上期的“太空谜云”栏目中,刊登了王山而的《暗物质:隐形在宇宙》一文,其对太空中神秘暗物质的介绍,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其实,早在2007年9月,NASA太空网就把宇宙中的10种神秘物质或现象列为了当代科学界最关注的太空10大未解之谜,“暗物质”仅是其中之一。此后,我们还将陆续推出太空10大未解之谜中其他未解之谜,敬请关注!本期,我们推出的是:  相似文献   

17.
永健 《航天员》2012,(2):28-32
浩瀚苍茫的太空,不仅是科学家们的天地,也是一些“小科学家”的用武之地。在航天飞机或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太空实验中,也凝聚了这些小科学家们的创意、心血和汗水。他们是一些太空实验方案的设计者、实施者或参与者,更是太空实验的受益者。那么,小科学家们的太空实验是如何选拔出来的?进行小学生的太空实验要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实施这些实验呢?这些,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将通过一些实例,使您对这方面有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艾薇 《航天员》2009,(2):32-33
不是新问题 就在美、俄卫星相撞事故发生后的3月底至4月初,欧空局主办了第5届欧洲太空碎片会议,这个4年一届的大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太空垃圾”专题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太空机构、政府、私营企业、和学术界的330多名国际专家。在为期4天的讨论中,与会者分享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领域涉及太空碎片测量、环境建模、风险控制、缓解措施和太空政策。  相似文献   

19.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6):93-93
2008年11月5日,在珠海举办的第7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由香港长康国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历时4年研制成功的一款新式太空马桶亮相,这种新式太空马桶由粪便探测及采挖、粪便收集和动力3个子系统组成,可自动探测人体便体状态和采挖体内排泄物,并对排泄物自动进行集袋和封闭。不仅操作方便,使用安全舒适,而且体积小、质量轻、能耗低、  相似文献   

20.
由美空军研究实验室研发、质量约100kg的XSS-11微卫星,近来先后3次完成了里程碑式的Minotaur Ⅰ火箭上面级在距离0.5~1.5km间的会合。XSS-11卫星是太空会合、接近演示器,其星载电子设备包括会合、接近操作规划器,用于辅助开发未来概念与任务的自主操作技术。它最终将增强执行美空军太空司令部太空维修与维护,以及太空支援和高效行动等预期任务的能力。另外,自主飞行的XSS-11任务可减少未来太空任务的人员和设备。美空军已利用XSS-11卫星研究了维修、修理和再补给等多种太空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