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地月空间发展的关键工程与技术问题,从地月空间运输、月球和小天体资源、月面机器人、地月空间经济圈等角度开展了研究。地月空间运输分为天地往返、地月转移和月面升降等阶段,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环境特征发展不同的飞行器、运输方式和重复使用方案,并考虑地球空间站与载人月球探测的一体化设计。地球静止轨道是理想的地月空间工业园区,月球空间的真空、低重力、低温以及充足太阳能等条件为发展磁悬浮、太空电梯、天钩等电气化运输提供了便利;面对严酷的月面环境和稀缺的人力资源,月面机器人将发挥先导性和主力军作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航天员陪伴与辅助、人机协作等。地月空间发展不仅仅是载人登月,而是以建立地月空间经济圈为目标,促使国家利益从地面、海洋延伸至地月空间,推动太空产业从围绕地球向围绕地月空间发展,加速人类社会由地球文明向太阳系文明迈进。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各国发射入轨的航天器的增多,由多种遥感卫星组成的,包括地面应用系统在内的天地一体卫星应用网络体系即将形成。文章介绍了国外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建设方面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了天地一体化的感信息应用网络体系的特点,并指出中国建设天地一体化遥感应用网络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天地对弈     
沈羡云 《航天员》2010,(1):62-63
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上的人下棋,这是人类最震撼的交流行为之一。相信您虽然熟悉了天地通话,天地之间的画面传输,但是您一定会对这种天地之间的对弈活动有所好奇吧?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战告捷和 21世纪的来临,空间站技术作为航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渐突出。作为空间站大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的分系统,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为空间站运送人员和进行物资补给,在条件许可时也可兼做空间试验。本文主要对空间站大系统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套相应的发展策略。讨论时所遵从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研究应与整个空间站大系统的规模相配套,根据空间站的规模及要求来制定发展途径。 1971年4月 19日前苏联发射了礼炮1号空间站。这标志着人类…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空间法的回顾与展望(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惠康 《中国航天》2000,(10):14-16
自人类进入空间肘代以来,空间法在较短的时间里很快发展起来,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并且随着空间科技和人类空间活动的不断进展,还将在法律上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可以预见,空间法将继续有较大的发展。1.空间法将随着人类空间活动的发展而发展20世纪50年代处于幼年期的人类航天活动,至世纪之交已进入成年期。纵观近半个世纪的外空活动史,可以看出人类的空间活动正不断向其广度和深度发展。就广度而言,首先,空间活动由最初的外空探索和科学考察发展为全方位的空间技术开发和利用,影响到世界各个地区和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在…  相似文献   

6.
张叶 《航天员》2014,(1):67-69
其实这些都是通过由卫星和地面测控站等组成的天地通信网络实现的。在我国,为实现指挥中心与航天员的直接对话,成功建立了二级通信网络,由庞大的地面测控网和飞船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组成。各地面站通过位于太平洋上空的同步通信卫星,  相似文献   

7.
天地信息网络融合可以实现空间与地面网络资源的充分共享和高效利用,国内外已提出多种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架构并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面向CCSDS数据系统体制与空间通信协议规范(SCPS),在分析CCSDS协议体系结构及其应用发展基础上,讨论卫星链路应用TCP/IP的问题与关键机制,并综述星地一体化协议IPoC(IP over CCSDS)的技术研发与仿真研究进展。通过分析空间CCSDS协议体系与地面IP网络机制,为天地信息网络融合系统设计与网络协议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天地任往来     
卞奇 《航天员》2014,(4):1-1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自古以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太空的向往和探求!我们先祖认为,“天有九重”,遥不可及。天地之间好似横亘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古人们只能仰天抒意、望天兴叹!  相似文献   

9.
三.载人航天筑辉煌 载人航天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它可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促进科技进步和带动一大批新学科的发展,并有可能出现一批新兴产业;它具有巨大的军事潜力,比侦察卫星更有选择性、及时性和综合性;可部署、修理、组装大型航天器;可为科研提供一个理想的实验场所,在一些前沿科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人类大规模开发空间资源奠定技术基础,解决地球上存在的能源问题、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等等。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的最高境界。 现在,人类已研制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三种载人航天器。前两种主要用于天地往返…  相似文献   

10.
高轨飞行器主动段双向测控陆基导航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轨飞行器主动段飞行过程中,倒置GPS导航等传统陆基导航方案存在资源需求高、导航精度差等问题。研究了地天地双向测控(TTC)陆基导航方案和天地天双向测控陆基导航方案,建立了时序分析模型,阐述了天地天双向测控陆基导航方案的定位数据使用延迟约为地天地双向测控陆基导航方案的1/2。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和仿真验证,对比了不同陆基导航方案的资源需求、导航精度及位置速度准确度。结果表明:双向测控陆基导航方案相比传统陆基导航方案对地面站资源需求少,导航精度高,且天地天双向测控陆基导航方案的位置速度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天地一体化遥感信息应用网络体系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各国发射入轨的航天器的增多 ,由多种遥感卫星系统组成的 ,包括地面应用系统在内的天地一体卫星应用网络体系即将形成。文章介绍了国外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建设方面的现状与趋势 ,分析了天地一体化遥感信息应用网络体系的特点 ,并指出了中国建设天地一体化遥感应用网络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第一个由联合国确定的纪念世界航天事业的伟大节日──“世界空间周”。我谨代表中国国家航天局向世界所有航天工作者和关心、支持航天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热烈的祝贺!此时此刻世界各国政府以及航天工作者也正以不同方式庆祝着人类共同的节日! 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它包括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群体中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技术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它越来越广泛地渗入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使…  相似文献   

13.
张京 《航天员》2013,(2):44-45
自行车、壁球.旅行、阅读、飞行……没有她不衷爱的,没有她不擅长的,凯瑟琳·沙利文就像是一个游走于天地之间的浪漫诗人,吟赋着对生活的炽热;天文,地质、海洋……都是她热衷于钻研的,因而凯瑟琳·沙利文又像是一个埋头于科学研究的苦行僧,简短的头发.爽朗的笑容,眉宇间闪烁着理性的光辉,探索着自然的真理。人生的旅程只有自己一步一步地践行,才能领略沿途旖旎的风光,沙利文就是这样一个行动派。  相似文献   

14.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梦想着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在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里自由翱翔。为实现这一梦想,先辈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追求。20世纪中叶出现的航天运载技术,使人类飞天的梦想成为现实,并开辟了人类探索外层空间活动的新时代。半个世纪以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上天,加加林进入太空,“阿波罗”飞船登上月球,航天飞机成功飞行,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上人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中国航天技术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在党和国家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通过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走过了从常温推进到低…  相似文献   

15.
灵恩 《中国航天》1995,(10):10-11
环境监测与欧洲遥感卫星15年前人类发现存在于10~50公里高度上环绕地球的臭氧层出现空洞。这一现象后来又于1987年被美国雨云7卫星监测到并展示在人类面前。从此,制冷设备和空调所需的冷却剂氟里昂,由于被认定是臭氧层杀手而成为令人讨厌的东西,它使臭氧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航天     
前 言 人类的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的逐步拓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航天技术,开辟了人类探索外层空间活动的新时代。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迅速发展,人类航天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航天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高技术群中对现代社会最具影响的高技术之一,不断发展和应用航天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曾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最早发明的古代火箭,便是现代火箭的雏形。1949年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7.
李泽源 《航天员》2011,(4):44-46
自人类诞生起,浩淼的星空一直是人类敬畏和向往之地,太空中闪烁着的点点繁星似乎在呼唤着我们前往。虽然人类已经将自己的活动疆域拓展到了外太空,但登陆火星这颗美丽的行星邻居似乎依然是我们遥远而旖旎的梦想。不过,无所畏惧的地球人却已经悄悄吹响了火星集结号,你听到了么?  相似文献   

18.
王存恩 《卫星应用》2006,14(1):53-64
第三章 规划的实现(续) 3.创造智慧和扩大活动领域 太空是人类希求和智慧的根源,同时也是21世纪人类向各种各样的智慧发起挑战的独一无二的舞台。了解宇宙、太阳系、生命的起源是人类的共同欲望,在这种欲望的支持下,人类向太阳系内发射了很多颗探测器,向太空发射了各种各样的太空望远镜。通过执行这些飞行任务,可实地观察到许多现象,获得许多知识,还会发现许多新的未解之谜。可以说通过接受这些挑战,可以使宇宙成为一个跨世纪,以青少年为对象,由他们继续努力实现梦想的场所。  相似文献   

19.
陈小春  子衿 《航天员》2009,(2):18-23
自1957年苏联把全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天,人类在太空中纵横翱游,享尽自由与辉煌的同时,仿佛弹指一挥间,数以亿计的太空垃圾布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愕然也好,惊诧也罢,人类飞天,众多的“冷杀手”已然横空出世,并将越来越多地抢占我们的太空,成为人类开拓太空不可小觑的对手,甚至成为不少事件的主角。可以说,人类征服太空的豪情之下,不经意或率性种下的苦果,必须由自己慢慢消化、解决。  相似文献   

20.
喻京川 《航天员》2012,(2):72-74
星空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关注、敬畏、神往之地,也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恒题材。从图腾崇拜到神话传说,远古时期的人类绘画艺术中有许多关于星空的纹饰图案。天文学的起源和萌芽与人类文明几乎同时诞生:人类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后,由于农业生产与天文学关系密切,各古文明国家对天文星相的观察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