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日本从1985年开始研制第二代实用广播卫星-3 A 和3 B,预定1988年用 H-1火箭发射。为了消除第一颖实验广播卫星 BS-1上出现的行波管故障(系美国休斯公司制造)和1984年2月第一颗实用广播卫星BS-2 A 发生的故障(三个行波管是法国汤姆逊无线电公司制造的)的情况,宇宙开发事业团就委托芝浦和日本电气公司研制自己的行波管,现已研制成功。行波管功率为150—200瓦,寿命7年。宇宙开发事业团宣  相似文献   

2.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为能在1992年用 H2发射二吨重的“技术试验卫星-6”(ETS),即实验高级通信技术卫星(ACTS),已选定由三菱电气公司、日本电气公司以及东芝公司三家联合研制,打破了过去独家包揽的惯例。东芝公司为主要负责者,它获得400亿日元研制费的一半,其余由另外二家公司分得。日本之所以采取三家共同研制先进卫星的方针,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和日本电信卫星公司已达成一项协仪,其基本内容是;(1)对“直播卫星-3”实行保险。发射保险费由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和电信卫星公司平均分担,而卫星寿命保险费则由日本广播协会和日本卫星直播公司支付。(2)发射时间推迟一年半,即从原计划的一九八九年一月或二月推迟到一九九○年七月或八月。(3)如果卫星上的所有三个转发器都出故  相似文献   

4.
日本电气公司最近同宇宙开发事业团签定一项为该事业团生产地球静止气象卫星-4(也叫向日葵-4)的合同,该卫星预计在一九八九年夏季发射。这是日本电气公司承制的第五颗实用型卫星。地球静止气象卫星-4为自旋稳定的圆柱体卫星,其尺寸与  相似文献   

5.
据1997年4月7日~13日《空间新闻》消息,日本的三大卫星制造公司——三菱电气公司、日本电气公司(NEC)以及东芝公司,在经过25年航天器的研制之后,准备在下世纪初挤入世界商业卫星市场。这三家设在东京的公司一直为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和航天与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制造卫星,利用这些经验,三家公司可以同美国、欧洲的商业卫星制造商展开规模虽不大但却重要的竞争。三家公司都制订了各自的竞争策略,但它们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价格太高。目前,日本制造卫星的价格是美国的2倍。日本卫星制造商与西方公司竞争遇到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据日刊报导,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将于1992年夏发射一颗大型技术试验卫星VI(ETS-VI)。这是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为满足国内广大用户对通信、广播等领域的一系列要求所采取的一项新对策。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通过ETS-VI将掌握2吨级静止三轴控制卫星的通用技术;确认日本大型火箭H-Ⅱ的发射能力;实验实用卫星用的高级通信技术;鉴定日本实用卫星用的高性能仪器部件在星上的运行情况;鉴定日本新研制的双组元推进系统在转移轨道上的三轴姿态控制和用离子发动机进  相似文献   

7.
海洋观测卫星1号(MOS-1)是日本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观测卫星,其主要目的是观测海表面颜色及温度等海洋现象,其次是确定有关地球观测卫星的基本技术。最近MOS-1飞行星的总装已经完成。星体为箱型构造,仅在单面展开太阳电池板。它将于1987年1~2月用 N-Ⅱ火箭8号(二级式)发射。MOS-1的研制是在以日本电气公司为主,三菱电机、东芝、富士道等公司协助的共同组织下进行的。它的观测数据除了在宇宙开发事业团的地球观测中心(崎玉县鸠山町)接收之外,还决定在泰国接收。  相似文献   

8.
日本电气和东芝公司正试制用于航天器间交会的激光雷达部件,这是两家公司从1986年开始接受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提出的“交会雷达研究”的一部分。日本电气公司主要负责试制收发两用的光学系统部件和雷达感光放大器,东芝则试制扫描镜用角度编码器。激光雷达是实现航天器交会对接自动化所不可缺少的主要技术之一。激光雷达的特点是当航天器相互间在数十公里以内接近时,由它计  相似文献   

9.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开始研制日本的数据中继卫星(DRTS)。他们首先着手研制卫星上的主要组件:天线和转发器。现已承包给东芝和日本电气两家公司,前者负责天线,后者研制转发器。日本将研制两颗“数据中继卫星”,分别送入静止轨道,间隔为120度。卫星的研制费、发射费以及地面站兴建费总计约1,000亿日  相似文献   

10.
为了满足今后发射小型卫星日益增长的需要和更有效地发射小型卫星,日本科学技术厅和宇宙开发事业团决定:开发J1火箭,并定于1995年发射,将该火箭的开发费4.8亿美元列入科学技术厅的1992年度预算。J1火箭由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开发的M3S2固体火箭和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的H2火箭的助推火箭组成。 J1火箭是全长约33米(第一级长约7米,第二级长约19米,其余长  相似文献   

11.
到2000年,日本将发射10颗卫星。日本火箭系统公司(RSC)称,日本缺乏商业发射政策和规章,尽管1993年2月H2火箭将试射1颗低轨道返回式卫星验证火箭性能,但要投入商用却要到1996~1997年。届时RSC公司将购买H2火箭(目前已预订3枚)投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在未正式投入商用之前,H2火箭只发射宇宙开发事业团的卫星。从  相似文献   

12.
为使沉睡在地下的宝藏能尽早地为人类所用,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自1984年开始了以石油等矿物资源勘测为主的地球资源卫星(ERS-1)的研制工作。这颗卫星的总开发费用和发射火箭费用为700亿日元。宇宙开发事业团计划于1990年冬用H-1火箭将这颗卫星发射到高  相似文献   

13.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制定了空间平台计划,其中共轨平台计划(ATP)已于1987财政年度开始了概念设计,大约要花费8年时间,即1995年发射入轨。这个带有大型双翼太阳电池板、大型辐射器、智能机械手、大型天线的共轨平台(见图)和当前正在加紧研制的大型技术试验卫星ETS-V、日本空间舱(JEM)的开发将对日本空间开发工作产生重大推进作用。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通过共轨平台的开发,将  相似文献   

14.
六七十年代,日本空间开发是以官方为主,以政府立法规定的法人(政府法人)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为核心,以科学技术厅航空宇宙研究所和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原东京大学航空宇宙研究所)两家从事航天研究,形成了以NASDA研制应用技术卫星、以宇宙科学研究所研制科学卫星的局面。从事空间开发的主要有六大支柱公司;石川岛播磨重工、三菱电机、三菱重工、日产汽车、东芝、日本电气。 80年代中期,空间微重力环境的利用引起了人们普遍重视。NASDA利用TT-500火箭进行微重力实验(1980~1983年共进行6次实验,除两次回收失败外均获成功),获得了包括镍-碳化钛复合材料、硅-砷-碲非晶体形半导体材料、铅-锡-砷半导体化合  相似文献   

15.
宗河 《太空探索》2003,(2):38-39
2002年12月14日,日本H-2A火箭顺利把世界最大级别的环境观测卫星——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ADEOS-2)送入轨道。 日本宇宙事业团开发的先进地球观测卫星-2也称作绿色-2,因为它是1996年8月发射并经过10个月的运转出现故障的地球观测卫星绿色-1(即先进地球观测卫星-1)的后继卫星。其上面搭载有日本、美国和法国研制  相似文献   

16.
经过长时间的研讨和论证,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已正式确定在它所研制的、将于1996年与美国空间站对接的日本空间舱(JEM)上采用三项专家系统,即仪器故障诊断、支援生成计划和提供实验方法通知书的专家系统。在整个的调研阶段宇宙开发事业团提供了1亿多日元的经费。现在已选定三菱电机、富士通和日本电气等公司为这三种专家系统样机的研制单位,但最后究竟由哪家公司具体负责飞行样机的研制尚没有最后定论。不过自1988年起宇宙开发事业团就会同具体试制单位对样机进行试运行实验,确认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完备接口,为确定飞行样机指标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日本的航天开发一直是在内阁中的两个领导机关领导下进行的,即隶属于文部省的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负责科学卫星及其运载工具的开发)和隶属于科学技术厅的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负责应用技术卫星和空间站日本  相似文献   

18.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成立于1969年10月1日,它取代了科学技术厅的前国家宇宙开发中心。按照总理大臣决定的宇宙开发基本计划,NASDA 承担以下任务:应用卫星及其运载火箭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卫星的发射;担任日本卫星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19.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预定在1987年夏使用 H-1试验火箭(3级式)发射技术试验卫星 V(ETS-V),1983年已开始正式着手其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20.
空间扫描     
空间扫描日本将研制高分辨率观测卫星《日本经济新闻》1994年6月6日报道,日本宇宙开发委员会最近提出了1995年度两项新的开发课题,其主要内容是:将研制高分辨率的陆域观测技术卫星和数据中继卫星。日宇宙开发事业团计划1999.年前后将陆域观测卫星“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