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莹辉 《航天员》2012,(4):54-55
6月18日下午17时06分,神舟九号飞船指令长景海鹏打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门,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一号。在太空飞行的第3天到第12天,即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飞行的第1天到第10天,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内完成了15项空间医学实验。女航天员刘洋作为任务专家,承担着相对较多的实验任务。总体负责空间实验的照料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空间技术实验是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是空间技术发展的先驱和阶梯。本文以美国、苏联、印度、巴西为例说明空间技术实验在过去和未来对空间技术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文中研究了90年代世界空间技术实验的发展趋势和具体项目,探讨了我国空间技术实验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4.
《航天员》2012,(4):74-74
英国BBC:中国每一次载人航天实践都值得纪念,在过去的4次航天飞行中,每一次都有新技术出现,这体现了中国对于自身航天技术的信心十足。西班牙《国家报》:这是2008年9月以来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任务.也是第一次有航天员参与的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对接任务将手控完成,便于中国科学家进行一项美俄两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掌握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6.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为了获得空间机器人技术和交会对接技术,开发了工程试验卫星-Ⅶ(EST-Ⅶ)。在1997年,用H-Ⅱ火箭将ETS-Ⅶ发射到550公里的地球轨道,ETS-Ⅶ有一个长约2米的6自由度手臂,用来进行空间远程机器人实验。设计远程机器人实验系统的目的是用来减轻航天员的工作负担,并使那些非机器人专业的用户使用起来更加容易,这套实验系统由星上机器人系统和地面控制系统组成。这篇文章具  相似文献   

7.
概述ISO/TC20/SC14的相关工作,分析SC14负责的与空间实验及空间环境有关的标准现状,介绍SC14发布的空间实验及空间环境标准以及正在制定的标准草案情况,研究了空间实验及空间环境标准化工作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雨水 《航天》2009,(4):60-61
2005年10月12日9时9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并于10月17日4时返回地面。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的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为此,国内有关单位制作发行了各种航天邮品,这些邮品见证了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事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邮品受版面限制,不能一一列举,敬请谅解。  相似文献   

9.
空间摩擦学研究及其实验装置与 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摩擦学基础研究及其实验装置与数据库的建设,是推动空间科学的发展和保障我国航天事业的长期需求的基础。文章根据国内外空间摩擦学发展的现状,从我国航天事业的长期需求和空间摩擦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初步思考了空间摩擦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范围、实验装置与数据库建设以及该领域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航天》2003,(3):10-13
载人航天技术由于有人的参与,其安全性尤其令人重视。哥伦比亚号失事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此次事件无论是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还是在航天技术的发展上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3,(7):46-46
日本近日成功回收了装有在太空中生产的超导材料的一个卫星返回舱。该舱从卫星分离后溅落在日本南部的太平洋上。这是日本首次在没有美俄等国帮助的情况下回收空间实验材料。由政府支持的无人空间实验自由飞行器研究所在一份声明中称,这向世人展示了日本的技术水平。称为“无人空间实验回收系统”(USERS)的这颗卫星是2002年9月10日由H-2A运载火箭发射的,用于建立无人自主回收系统和开展晶体生长实验,包括低重力环境下高温超导材料的生产。这些在电加热炉内生产的大块超导材料很难在地面上生产,原因是保证不了纯度。研究人员将对晶体的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03,(9):6-6
本刊讯作为发展中的航天大国,我国十分重视空间碎片问题,致力于空间碎片减缓和防护研究,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2003年8月9~10日,国防科工委在上海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空间碎片专题研讨会。来自财政部、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空间法学会以及军队有关单位和新闻媒体的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自国家拨专项经费支持空间碎片研究以来我国空间碎片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有关领导出席了研讨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4.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32(6):52-52
2011年11月1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八号”飞船。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此前于9月29日发射升空的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实现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在随后的11月14日,组合体实现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  相似文献   

15.
《航天员》2012,(1):8-8
2011年12月29日,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中央主流新闻媒体负责人、资深科技记者和新闻网站主编共同评选出的2011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在京揭晓。“天宫神八空间交会对接成功”同时入选了国内和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相似文献   

16.
神舟探秘     
  相似文献   

17.
交会对接仿真实验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地面交会对接仿真实验方案。其中,由CCD相机、三轴位置及三轴姿态转台系统模拟追踪器;由三轴转台及五点光源系统模拟目标器。通过CCD相机获取目标五点光源的视频信息,并由视频处理机和计算机进行快速处理。追踪能快速算出目标器的位置和姿态,然后通过伺服系统和执行机构准确跟踪目标。建立了交会对接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磁场重联是空间等离子体环境中的重要物理过程。对磁场重联进行深入研究,于空间灾害预报以及各种空间探测活动而言都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回顾磁场重联研究史中的几个重要模型;然后介绍国际上进行磁场重联地面实验的主要等离子体装置及有关实验研究;最后介绍国内磁场重联实验研究的现状,重点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KLMP装置和最新实验结果,以及在建中的KRX等离子体装置。地面实验作为磁场重联的重要研究手段,还需要拓展装置尺寸及对不同条件下重联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航天》2008,(3):5-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2月28日表示,我国将于今年下半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现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进行.  相似文献   

20.
低速条件下引射火箭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开展了火箭基组合循环推进在引射阶段的实验系统设计,实验系统包括以支板为特征结构形式的引射火箭试验发动机,自由射流气路系统,燃料喷注系统和压强推力数据采集系统,以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燃气发生器,成功地进行了静态海平面零马赫状态下引射模态实验,获得了相关实验数据,同时,对相应的几何结构做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