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5):462-462
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本期"院士语录"板块将继续推出纪念钱学森专栏,回顾钱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4):348-348
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本期"院士语录"板块将继续推出纪念钱学森专栏,回顾钱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院士语录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28(3):267-267
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自本期起,"院士语录"板块将连续三期推出纪念钱学森系列,从各个方面回顾钱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     
《航天》2011,(8):4-5
航天两大集团隆重召开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会 6月29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隆重召开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会。大会全面总结了航天事业发展及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入分析了集团公司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系统提出了"推进二次创业,谋求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诸葛炎 《航天》2011,(4):36-37
加加林1959年10月向空军指挥部递交了志愿上天的报告:"为发展苏联航天事业,我迫切希望进行航天试飞……"。 加加林1934年3月9日出生在一个叫克鲁申诺里的小村庄里。在战争年代,他非常羡慕保卫祖国蓝天的空军飞行员。长大成人后,他参加了萨拉托夫航空俱乐部。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文化融合在航天事业中,是伴随航天事业的发展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优秀社会文化,对航天事业具有指导力、凝聚力和支撑力。本文在对航天文化形成和发展历程的研究基础上,界定航天文化概念,分析中国航天文化独有的特点与规律,挖掘中国航天文化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14,(2):49-50
中国航天梦牵动着亿万炎黄子孙的心,诺伊曼与航天事业的携手,也是民族企业与国家飞天梦想的零距离接触。诺伊曼与航天事业的不解之缘,要追溯到企业成立之初。  相似文献   

8.
正一、太空旅游与商业航天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巨额资金支持,目前世界航天大国发展航天事业所需巨额资金均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航天事业只有融入市场,通过"商业化"创造自己的盈利模式,才能形成"造血"机制,真正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太空旅游是商业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航天运载技术转化为太空旅游产业,不仅可以创造巨额利润反哺航天事业发展,还可以使航天产业链更好地融入国民经济建设。太空旅游存在  相似文献   

9.
游本凤 《航天》2010,(5):54-55
作为第八期中国—新加坡青少年航天科普交流活动暨"复旦万科杯"火箭模型国际友谊赛活动的组成部分,由上海市宇航学会主办接待的新加坡青少年赴上海航天科普访问团近日来沪。在沪期间,新加坡青少年通过各种参观活动和科普互动,不仅增加了对航天科普知识的了解,更加深了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理解,同时对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感到异常兴奋。  相似文献   

10.
空间摩擦学研究及其实验装置与 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摩擦学基础研究及其实验装置与数据库的建设,是推动空间科学的发展和保障我国航天事业的长期需求的基础。文章根据国内外空间摩擦学发展的现状,从我国航天事业的长期需求和空间摩擦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初步思考了空间摩擦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范围、实验装置与数据库建设以及该领域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5周年。回顾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航天史就是一代又一代人才队伍为航天事业拼搏奋斗、无私奉献的历程.也是在实施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中培养、锻炼和造就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的历程。航天事业50余年的历史使我们深切体会到优秀人才对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也深切感受到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对祖国航天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孙来燕 《卫星应用》2008,16(1):1-10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上午好! 我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走过了51年的光辉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和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在去年我国航天事业创建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来贺信、温家宝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3.
航天工业经历了三十余载,从无到有,艰辛的创业,换来了今天的辉煌业绩,值得庆贺。而今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航天事业又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表明我们的事业已经日趋成熟,令人宽慰。21世纪将迅速到来,这又意味着一种巨大的挑战,当前的竞争如此剧烈,思之再三,不能无视我们与先进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最大的差距之一就是工艺技术的落后。刘纪原总经理1995年4月10日在院局、基地领导干部会上大声疾呼:我总公司"要重科研、重设计同时,要重企业、重工艺";"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强调重视企业和振兴工艺,把重视企业和重视工艺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语重心长,使长期从事工艺工作的同志感概万千。本文就想从这个角度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4.
正空间站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有助于提升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影响力,赋予载人航天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研究在继承载人航天前期优秀做法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形势下空间站应用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主动开展应对研究,制定与我国大国地位相适应的,与空间站工程相匹配的科学及应用研究发展目标和管理举措,推动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的跨越式发展,服务于国家航天强国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航天员》2013,(2):78-79
3月25日上午。中国航天基金会在北京航天城召开了2012年度“中国航天基金奖”颁奖大会,表彰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优秀科技人员。以及为航天事业默默护航的多家企业“功臣”。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启,副理事长吴卓、承文,秘书长张玉江等领导与神九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共同出席了本次颁奖大会。会议由秘书长张玉江主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苏联《经济与生活》编辑部于1990年上半年组织的一次有关航天经济效益的讨论会的记录稿。参加讨论会的人员均为苏联科技界和企业界的知名人士。与会者就当前社会上对发展航天事业及航天经济效益的某些议论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尽管这些都是针对苏联的具体情况而言的,但是,鉴于我国的航天技术与航天产业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向读者推出此文,谨供关心我国航天事业的国内各界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捷 《中国航天》1998,(11):18-18
为宣传德国航天事业已取得的成就,引起社会公众对航天事业的关注,促进航天事业今后的发展,在德国联邦教研部的倡议下,德国于今年8月20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航天日”活动。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举行的“航天日”活动开幕式上,德国联邦教研部长吕...  相似文献   

18.
《航天员》2011,(2):33-33
曾参加过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6名英雄在世界载人航天纪念日到来之际,特意作文,通过本刊献上了他们的感言,向过去50年里为世界载人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前辈们致敬,向未来人类载人航天事业的接班人们提出殷切希望。  相似文献   

19.
《卫星应用》2012,(1):6-13
(2011年12月)前言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外层空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当前,世界航天活动呈现蓬勃发展的景象,主要航天国家相继制定或调整航天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航天事业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航天活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中国政府把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为了和  相似文献   

20.
文野 《航天员》2010,(5):12-16
2010年1 0月1日1 8时59分57秒,在熊熊烈焰的托举下,长征三号丙火箭搭载着嫦娥二号探测卫星,在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号发射塔架上冲天而起,奔赴月球。嫦娥二号在国庆日的成功发射为共和国华诞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生日贺礼。同时,中国的航天事业又一次踏上了对月探测的新征程。中国探月工程是国家2006-2020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大项目之一,规划了"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国曾在2007年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该卫星状态良好,实现了所有的科学目标,为中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嫦娥二号卫星事实上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备份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便没有了"备份"的必要。经过改造,嫦娥二号以嫦娥三号先导星的身份示人,为将来要携带月球车落月探测的嫦娥三号踩点探路。"嫦娥"再度奔月,中国的太空探索事业又向前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天地嫦娥手牵手,吴刚相思夜无眠",也许不久的将来,月球的土地上会出现中国航天员的身影。祝福嫦娥二号,祝福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