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借助断裂力学和位错力学的结合,提出了一种通过建立宏观力学和微观力学之间的联系模拟脆性材料脆塑转变过程的方法.该方法在同时考虑单晶材料力学性能和晶体几何结构的基础上,模拟了单晶材料在承受压剪复合应力的条件下,其内部裂纹和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阐明了单晶材料在超精密切削加工中的脆塑转变过程;同时在考虑刀具对单晶材料的压剪复合作用的条件下,首次定量给出了实现单晶材料超精密切削加工的最佳刀具前角的方法,并分析了刀具刃口半径对单晶材料脆塑转变过程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太空微重力环境对InSb 晶体生长的影响,在空间进行了InSb 晶体的重熔和再结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空间可以生长出结构较完整、组份均匀的高质量单晶。另外还证明了利用多用途单晶生长炉内一侧余热进行单晶生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单晶叶片材料蠕变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单晶材料涡轮叶片的蠕变计算分析的需要,对我国自行设计的单晶材料DD3进行蠕变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进行曲线拟合的方法,并与有限元法计算相结合,对拟合出的蠕变律常数进行了修正,提出了较好符合试验曲线的较精确的Norton蠕变律有关常数A、n和p值,满足了单晶叶片非线性有限元蠕变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日本大阪大学成功地进行了一项基础性实验,在不锈钢板上形成一层大面积半导体单晶膜。该项技术有希望为太空开发提供一种低成本的大规模太阳电池能源系统。该大学打算将这一技术用于美国太空站计划的空间动力装置中。制造单晶膜的这项新工艺称为“分子束  相似文献   

5.
利用熔盐反应法生长了Bi-Pb-Sr-Ca-Cu-O系超导单晶.这种方法容易生长高纯的Bi2Sr2CuOx和Bi2Sr2CaCuOx单晶,也已生长了2212和2223相交生的片状单晶,其中(Bi,Pb2Sr2Ca2Cu3Ox相的体积分数约50%.利用电子衍射图样,XRD,EDAX和磁化率的测量对晶体结构、组分和超导电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BBO单晶生长过程中包裹体的出现是影响晶体质量及制约晶体尺寸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高温休伦微分干涉显微技术,实时观察了BBO助溶剂法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气相包裹体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包裹体产生于完美晶体内部,并趋向于分布在界面附近,单晶生长过程中台阶的发展将有助于制约气相包裹体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7.
利用烷盐反应法生长了Bi-Pb-Sr-Sr-Ca-Cu-O系超导单晶,这种方法容易生长高纯的Bi2Sr2CuOx和Bi2Sr2CaCuOx单晶,也已生长了2212和2223相交生的片状单晶,其中(Bi,Pb)2Sr2Ca2Cu3Ox相的体积分数约50%,利用电子衍射图样,XRD,EDAX和磁化率的测量对晶体结构、组分和超导电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航天之窗     
我国近几年多次运用卫星搭载空间晶体炉在微重力条件下获得用于卫星通讯、微波通讯的优质砷化镓单晶。我国的空间晶体炉,具有功耗低、效率高、炉膛温度高的特点,以很低的成本获得了世界第一块空间生长的砷化镓。科学家还利用空间晶体悬浮重熔生长炉,首次在空间生长出半绝缘体砷化镓单晶。最近搭载的空间大直径晶体功率移动生长炉获得了世界上首次公开报道  相似文献   

9.
首次使用疏水型聚四氟乙烯微孔滤膜,利用其透气不透水的特性,密封晶体生长容器,采用恒温蒸发法进行晶体生长.溶剂通过蒸发离开生长容器后,被生长容器外的吸附剂吸附,使得溶液维持一定过饱和度,以实现单晶的连续生长.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一套空间低温溶液晶体生长地基模拟装置.利用此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地基模拟实验,获得一批高质量α-LiIO3单晶,证实了该生长装置的溶剂蒸发量和容器密封性能够满足空间低温溶液晶体生长需要,为未来空间低温溶液晶体生长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高TcBi-Pb-sr-Cu-Ca-O系氧化物超导材料的多晶块状、多晶粉末状和单晶等三种样品的Meissner效应和磁屏蔽效应进行了仔细测量和分析.块状样品具有较强的磁屏蔽能力,在ZFC(Zero-FieldCooled)和FC(FieidCooled)两种过程中,超导体的体积比之差最大约10%左右(μ0H≈200X10-4T);粉末样品和单晶样品的磁屏蔽能力很小(77K).  相似文献   

11.
Advances of microgravity sciences in China are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works include ground-based study and space experiments. In the recent years, the main means still are theoretical analysis, numerical simulation, ground-based experiment, and short-time microgravity experiments of drop tower. Besides, many space experiment projects are arranged. SJ-10 recoverable satellite will carry out 19 scientific experiment projects. Nine of them are for microgravity Sciences. The other ways for space microgravity experiment are with the help of Chinese Shenzhou spacecraft, Chinese Tiangong space laboratory, and Chinese space station in the near future. The Chinese space station will become main platform of Chinese microgravity sciences experiment in space.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尺度梯度及深度神经网络的汉字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滑动窗的方法提取文字的梯度直方图特征,并结合深度神经网络对印刷体汉字进行识别.针对梯度直方图的空间关系,使用可伸缩的滑动窗对图像进行分割,在不同尺度上获取文字的特征信息,有效融合汉字的全局特征和局部分块特征.实验采用5层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国标一级3755个印刷体汉字进行分类,并应用Dropout技术防止训练过拟合,提高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实验准确率达到98.292%,有较好的识别性能,验证了本文多尺度梯度特征及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在文字识别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As scientific experiment payloads, microgravity experiments of fluid physics, life science,combustion science, physics and accelerator measurement were conducted on board the Chinese recoverable satellite SJ-8 during 18-day orbital flight. The experimental payloads and an experiment support system constituted the microgravity experiment system of the flight mission. This article has presented the briefs of the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of these space experiments, the composi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gravity Experimental System (MES) and the general picture of the overall flight mission,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器工程 40多年来经历了技术准备阶段、技术试验阶段和工程应用阶段 ,已形成了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 ,通信广播卫星系列 ,气象卫星系列和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 ,而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导航定位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至今中国已发射成功人造地球卫星 5 1颗 ,发射成功试验载人飞船 4艘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进入 2 1世纪 ,根据中国航天近期和远期的发展目标 ,中国航天器工程将迎来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我国卫星的发展道路。指出20年来我国卫星的发展主攻方向是应用卫星,主要目标是高中低三类轨道的通信、遥感和科学实验卫星,发展的步骤采取了步数少、步距大、起点高的途径,发展方针是依靠自力更生和全国大协作。文章扼要介绍了自80年代我国卫星转入应用后的情况,已在教育、广播、通信、资源、测绘、气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等领域应用并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最后指出了我国90年代卫星应用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6.
空间站微重力流体实验设备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科学实验卫星及载人飞行器上开展的微重力流体实验情况进行论述和分析,重点分析了国际空间站(ISS)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设备情况.根据中国空间微重力流体物理科学发展需求,结合国际空间站微重力流体科学实验对设备的需求,提出了未来在中国空间站开展微重力流体实验时空间实验设备需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关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ast two years, space life sciences research in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a tendency toward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resources in preparing and implementing advanced space programs. In the field of operational medicine, we carried out 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ed Head-Down Bed Rest (HDBR) experiment and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Chinese herbs compounds on astronaut'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The effect of microgravity and its mechanisms were further studied from the level of physiology and biology. At the same time, state-level platform for ground and space experiment was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8.
因失重时血循环系统的改变十分类似于中医“血淤症”时的变化,故采用活血化淤中药来改善失重时的血循环状态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防护措施。实验比较了4种中药(丹-黄合剂、川芎、冠心Ⅱ号、樟柳碱)对模拟失重兔耳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中药均有改善模拟失重兔血循环的作用,其效果是丹-黄合剂>川芎>冠心Ⅱ号>樟柳碱。两种药量实验结果表明丹黄合剂用15g/kg,川芎用10g/kg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中药在改善模拟失重兔主要脏器形态学变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探讨中药作为一种新的防护措施的可能性。实验动物为53只白兔, 用头低位悬吊方法模拟失重, 时间7天。实验前将兔分为四组:对照组, 悬吊组, 川芎组, 丹黄组, 实验中分别喂水或喂中药。实验后取脑、心、肺、肾、腹主动脉、比目鱼肌等6个脏器制片, 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是两种中药均有改善模拟失重兔主要脏器血循环和组织结构的作用, 丹黄合剂的作用优于川芎。这说明中药作为一种新的防护措施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China's Manned Space Flight Program and concludes the experiments done since 2008, namely, a small satellite and a material science experiment. An outlook of future Chinese Space Station is also described at the e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