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电解电源的高频高效化、绿色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出发,利用电流增强原理,设计了一种开关管带并联辅助网络的零电压全桥软开关电路拓扑,具有节能增效、可靠性高的优点.采用TMS320LF 2407A为核心控制芯片.得到了全桥移相PWM输出波形,并设计了反馈信号调理电路与后端驱动电路,电路形式简单紧凑,实现了软开关电解电源的全数字化控制.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新型有源软开关技术,在辅助开关和谐振电路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开关电源中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和零电压关断,而且可以减小开关管的电压应力和电流应力。对电路工作原理和参数设置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关键参数的选取原则。利用实际电路,验证了有源软开关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的Buck电路相比,基于H桥并联的DC/DC变换器可以实现电压的双极性输出和故障时的冗余控制,非常适合用于大功率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场合。分析了并联H桥型DC/DC变换器的结构组成和双脉宽调制(PWM)模式。为了降低双脉宽调制下H桥型DC/DC变换器的开通和关断损耗,对无源软开关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RCD缓冲电路和最小应力缓冲电路之间的性能差异,指出最小应力软开关技术可以获得更好的软开关性能,并就将其用于双脉宽调制下的并联H桥DC/DC变换器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最小应力软开关技术用于双脉宽调制下并联H桥DC/DC变换器时,可以实现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和零电流关断。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一种新型的零电流转换降压斩波电路应用到大功率高速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中,详细分析了软开关电路的工作原理,并对该电路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证明该变换器能实现所有开关和二极管的软开通和软关断,并且电路的EMI和开关损耗都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航天器用5kW离子电推力器核心供电模块屏栅电源的技术需求,采用移相全桥技术设计了低电压输入高电压输出的大功率屏栅电源模块。对比分析了ZVS和ZVZCS两种移相全桥方案后,得出ZVZCS更适合于电推进屏栅电源的设计。提出了ZVZCS移相全桥变换器CDD无损缓冲电路中辅助电容的设计方法,论述了屏栅电源功率级和控制电路的设计过程。通过实物产品验证表明:采用ZVZCS移相全桥技术设计的屏栅电源模块能在较宽的负载范围内实现超前桥臂和滞后桥臂的软开关,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采用CDD无损缓冲电路能辅助实现滞后桥臂的零电流关断,降低原边电流的损耗,同时降低高压整流管的电压应力。在具备完善的输入滤波,浪涌抑制及母线开关等功能以后,最大功率下效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6.
单端正激ZVT功率变换器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晓光  沈颂华  王均安 《航空学报》1998,19(Z1):116-118
介绍一种单端正激工作方式的零电压过渡(ZVT)软开关DC-DC变换器;描述该变换器的原理和特征;给出了应用ZVT软开关技术和集成控制块SG3525A的24V/9ADC-DC变换器电路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利用开关函数分析非线性电路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开关函数分析非线性电路,使得分析过程更加简洁,结论更加清晰,避免了繁琐的非线性计算.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零电压过渡脉宽调制型(ZVT-PWM)软开关变换器基本工作原理,利用PSPICE软件对升压式ZVT-PWM软开关变换器进行仿真,给出了仿真结果,并与一般的升压变换器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ZVT-PWM软开关变换技术具有开关损耗小、电源电压和负载适应范围宽、恒频控制和变换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零电压过渡脉宽调制型(ZVT-PWM)软开关变换器基本工作原理,利用PSPICE软件对升压式ZVT-PWM软开关变换器进行仿真,给出了仿真结果,并与一般的升压变换器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ZVT—PWM软开关变换技术具有开关损耗小、电源电压和负载适应范围宽、恒频控制和变换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高功率密度电动伺服控制系统的性能、可靠性与控制系统结构、主电路功率开关器件的驱动和保护设计密切相关.针对当前大功率高功率密度伺服系统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为使伺服系统具有优异的控制性能,且保障高压功率开关器件能稳定、可靠的工作,提出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组合的多轴高性能电动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方案.重点研究了主电路功率开关器件IGBT的驱动电路和吸收保护电路结构及参数优化方法,并提出一种集隔离、驱动、保护一体化软硬相结合的双重过流保护方案,详细说明了各保护参数的计算方法,所设计的四轴驱动控制器功重比达5.2kW/kg,伺服系统功重比达0.49kW/kg.实验结果证明:该伺服驱动控制系统具有实时性强、动态响应快、功率器件驱动保护电路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激光陀螺仪信号的解调原理,提出了一种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并采用FPGA实现的解调方法。分析了FIR滤波器的工作原理,根据激光陀螺仪对滤波器的要求,给出了由FPGA设计实现FIR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并利用IP核实现了FIR滤波器,满足了激光陀螺仪的需求。通过在国产激光陀螺仪上的应用,验证了方案的正确性。通过对激光陀螺仪脉冲计数的高速采样并利用数字滤波器处理,可以有效的消除抖动引起的信号噪声,得到所需要的惯性信息。采用FPGA设计实现,可以提高运算速度,并且可以缩短数据采样的延时。  相似文献   

12.
基于磁致伸缩传感器的液体密度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利用磁致伸缩传感器测量液体密度的原理以及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利用脉冲回波法测量了声速从而算出液体密度。验证了扭转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应用于吸气式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载器的RBCC动力,根据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及地球物理方程式,利用数值积分方法,计算并比较了采用RBCC动力水平起飞、垂直起飞及纯火箭动力垂直起飞的运载器飞行弹道。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纯火箭动力,RBCC动力有效地降低了运载器的燃料消耗量,但热环境明显要恶劣。  相似文献   

14.
航发涡轮叶片气膜孔的磨削加工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气膜孔加工精度低和重熔层难去除的问题,提出了"电火花打孔、磨削扩孔"的新型气膜孔加工工艺,研制出小孔磨削专用微细CBN砂轮并对电火花气膜孔进行了磨削工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经磨削加工后气膜孔圆度降低50.9%,孔径尺寸标准差降低90.7%,表面粗糙度降低65.9%,重熔层被全部去除,证明了航发涡轮叶片气膜孔磨削加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某型战机所采用的气动布局使得其横侧安定性较大,与同代其他现役飞机相比横滚操纵性能较差,飞行员在做横滚机动动作时飞机掉高度现象明显。分析了其在低速和高速飞行时横滚机动性能差的原因,研究了增加差动平尾控制提高横滚操纵性的问题。建立了采用差动平尾后飞机稳定横滚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定量分析计算说明了增加差动平尾控制,可以使该型战机的横滚机动性能提高近30%,而不会削弱其安定性。  相似文献   

16.
图像处理技术在疲劳裂纹长度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材料的疲劳断裂特性,对产品结构设计和寿命预估计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中常需测量裂纹扩展长度,以确定裂纹长度与循环载荷次数的关系。在多孔铝合金板疲劳试验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图像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来测定疲劳裂纹的实际长度,拍摄不同循环次数下疲劳裂纹扩展的CCD图像;基于MATLAB软件,采用OTSU算法和形态学方法,把CCD图像转换成二值图并进行细化处理,得到裂纹扩展骨架图;用链码方法计算出裂纹像素长度,最后根据标定系数便可获得裂纹的实际长度。与显微镜测量裂纹方法比较,该方法具有精度高、非接触、可保存裂纹扩展状态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简述短基线相差测距和测角的基础上,利用正弦定理可给出两种大跨距双站交会角的单站测算方法,一种直接利用单站测距,另一种利用虚拟站点处对目标的虚拟测距。误差分析表明,采用虚拟测距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单站虚拟测角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疲劳机动负荷检定"静标动用"方法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晶  王磊  王中华 《航空计测技术》2002,22(5):33-34,37
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力传感器的动力学方程,利用该模型就各因素对传感器动载输出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从而对检疲劳机动负荷用力传感器“静标动用”检定方法的误差有了定性和定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层压板修理中对无损、开孔以及具冲击损伤情况下力学性能的简便工程计算方法。根据自行设计的试验及其相关文献的试验结果,采用Heslehurst关于层压板弹性常数及强度的估算方法时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把其对开孔板得到剩余强度的估算方法推广到合冲击损伤在内的损伤结构剩余强度。多种材料体系和铺层方式组成的层压板的试验和计算对比表明,该工程算法给出的精度大都在20%以内。因此可以用该算法来确定结构的修理容限的下限。  相似文献   

20.
对某型飞机数字防滑刹车控制盒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利用工程加权法对控制盒进行了可靠性分配,并通过元器件可靠性预计法对控制盒的可靠性进行预计.对比及验证表明,控制盒可靠性设计合理,满足主机及系统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