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将于2002年10月在安徽召开,会议研讨的主要内容;神舟号飞船;小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研制及其探测成果;科学卫星前期研究;科学气球、火箭探测;星载探测仪器;地面接收与处理;遥控遥测系统及GPS技术在空间飞行器和空间探测中的应用.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正>第30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将于2017年8月下旬在西昌市举办.本届研讨会旨在通过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推动中国空间探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议将以特邀报告与  相似文献   

3.
<正>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十八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9月10日-11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本届学术研讨会旨在通过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推动我国空间探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议以特邀报告与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术交流。该会议的特邀报告有: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肖国青的"重离子加速器在空间科学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的"空间超长波射电天文望远镜计划",探月三期工程探测器系统副总  相似文献   

4.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08,34(6):F0002-F0002
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28日在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厅召开。会议由重点实验室和《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编辑部共同主办。除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到会外,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的28位代表应邀参会。  相似文献   

5.
“灾害性事件与空间科学”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航空航天部、电子工业部、海司通讯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国家地震局、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教委系统等有关单位的代表45人参加会议。提交大会的论文共34篇,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环境对人类空间活动及地面技术系统的影响及危险性,包括空间碎片、大气影响、辐射环境、空间条件扰动对航天器的直接影响;对地面通讯、电力及石油输送、航测与  相似文献   

6.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7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平谷召开,会议旨在给近年来空间生命科学与航天医学工程两领域的实验研究成果提供展示空间,并对发展前景提出可行性设想,以此推动学科发展。大会做了关于21世纪我国航天医学的需求与发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等报告,其中有综述,有研究报告,还有对今后工作发展的建议,内容全面丰富。会议较圆满,并达到了预期目的。空间生命科学与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召开  相似文献   

7.
《空间科学学报》2019,(3):387-387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19年5月26日至30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第十八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学术研讨会,承办单位为北京大学.会议主题包括:阳风与行星际物理,磁层物理与空间等离子体物理,电离层与中高层大气物理,空间天气与环境应用,行星物理.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20年8月下旬至9月初在新疆库尔勒市召开第三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本届研讨会旨在通过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推动我国空间探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议将以特邀报告、专题报告、壁报张贴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9.
<正>第五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将于2017年10月11—15日在云南省普洱市召开。该研讨会是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和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北京分会(IEEE GRSS Beijing Chapter)主办的系列学术会议。会议主要面向微波遥感,特别是空间微波遥感技术与应用,旨在为中国开展微波遥感技术与应用研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海洋、气象、环境等应用部门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与技术交流平台。会议主题包括:星载微波遥感技术的最新发展,微波遥感的新概念和新技术,雷达遥感技术,被动  相似文献   

10.
长征 《国际太空》2011,(11):53-53
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承办,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协办的第24届中国空间探测技术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1月10—12日在古城西安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各院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单位的110余位参会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09,35(2):F0003-F0003
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将于2009年7月召开,地点待定,主题为“深空探测航天器自主控制技术”。研讨会由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编辑部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12.
中层和低热层物理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5月19日—21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园招待所召开。到会代表40人,来自中国科学院、教委系统、国家气象局、总参气象局等部门共10个单位。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空间中心中层大气课题组、武汉物理所中层大气重力波课题组联合筹备召开。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9月15日,由中国宇航学会主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钱学森运载技术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法律和标准研究所、中国空间法学会协办的中国商业太空飞行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民航总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北京金海洋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天际线航天系统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加了会议。此次学术研讨会意义重大,是我国科研人员、管理机构和企业家代表首次坐到一起,商讨中国未来涉足商业太空飞行领域、开展商业太空活动的相关战略规划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空间材料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8月2-8月8日在昆明市海欧宾馆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中国科学院、高校、企业以及军事院校共计50余人.会议收到论文47篇,会上交流34篇.内容包括:人工晶体、金属材料、涂层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会上郭景坤院士,首次发表了“多相材料”的新概念.此概念模糊了各类材料的界线,而集各类材料之长于一身,但又表现出各自材料的特点.因此这种材料就具有已有材料所不能具有的功能.例如,用各类材料的先进工艺对各类材料进行精细的纳米复合,可以得到一系列新的多相材料.他认为是2…  相似文献   

15.
<正> 国际空间年中国筹委会决定将在国际空间年期间组织16项大型学术研讨和科普宣传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有:举办国际“地球科技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海峡两岸空间科学研讨会,空间活动经济效益国际研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本刊是我国空间科学技术人员的一个学术园地。它广泛地报道我国空间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技术成就、学术见解和经验总结,也报道有关我国空间技术发展方向的理论探讨和技术研究,发扬学术民主、百家争鸣,开展学术讨论。稿件内容,以研究论文、技术报告和科技述评等形式为主,包括空间飞行器、运载火箭和探空火箭的总体系统工程及其分系统设计,航天动力学、跟踪测控技术、再入与返回技术、空间电子学、空间遥感、空间能源、空间物理学、空间材料及工艺…  相似文献   

17.
正第十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21年4月26-30日在海南省海口埃德瑞皇家园林酒店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承办。会议旨在为空间物理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探讨空间物理学前沿热门话题,交流空间物理学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创新发展方向,激发科研创新潜力。会议将设置大会特邀报告,分组报告,张贴报告等多种形式,并评选出青年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于2002年9月6至11日在广西省北海市召开了学术交流及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共有30余人,代表着全国空间材料研究方面的科研、大专院校以及有关公司等十几个单位.本次会议共收到28篇论文,有18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所有的论文展示了近几年来我国在空间材料研制方向的进展情况:有在空间研究材料的情况,有利用高空飞机失重时来研究材料情况,有研究空间应用的轻型结构件的进展情况;会议中还对未来空间站中空间晶体生长装置提出建议和介绍了未来空间相机用新型轻量化碳化硅反射镜的研制初步进展;会上郭景坤院士提出的金属陶瓷材料研究设想,引起与会人员热烈反响.大会还交流了许多金属、陶瓷、有机基复合材  相似文献   

19.
<正>为加快促进前沿科学和新兴技术在空间领域应用的研究,加强未来空间技术发展与应用的交流、创新思维的碰撞,进一步营造空间技术创新研究的氛围,中国宇航学会将举办一次空间技术未来发展及应用学术研讨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承办。该研讨会计划每两年举办一次。以"空间信息系统及有效载荷前沿技术"为主题的首次研讨会拟于2014年8月18~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目标为"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旨在促进和加强原始创新的能力和空间技术的引领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极化干涉成像雷达、卫星编队雷达、多平台(星载/机载/无人机/地基)雷达与数字波束形成合成孔径雷达等新技术的出现,国际先进雷达对地观测任务计划的提出和实施以及中国自主研发的成像雷达系统的快速发展,成像雷达呈现多种获取技术交叉利用与综合发展的格局,雷达对地观测进入大数据时代。成像雷达对地观测高级学术研讨会自2011年起已成功举办4届,是目前国内成像雷达对地观测领域规模最大且影响范围广泛的学术研讨会。为进一步扩大该学术研讨会的影响力,第五届全国雷达对地观测大会定于2021年11月10-12日在广西桂林召开,由桂林理工大学、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联合承办,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协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